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常来,他当时还是华南理工的学生,他给网易做兼职,周末的时候经常来。后来,丁磊壮大到十几个人,张静君将他们调到一个大的办公室。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外界搞不清楚丁磊和广州电信是什么关系,他怎么和广州电信那么好,只是觉得他备受广州电信的照顾。丁磊也不解释,丁磊的逻辑是我也在帮广州电信做事情,我不拿工资而已,丁磊的逻辑总是这么有力。
有了广州电信的平台,丁磊和周卓林做的第一个事情是开通免费个人主页。丁磊的逻辑很清晰,服务器有18G的硬盘,可以拿出一半9个G来做个人主页服务,每个20M,而且就直接挂在电信的主干网上,空间够大,速度够快,肯定有人愿意来。
不过,当周卓林把免费个人主页服务开通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响应,来的人很少,丁磊知道是推广的问题,于是丁磊花了几万块在瀛海威、中网等ISP上做广告,一下子来了很多人,丁磊就此知道推广的重要性。
中文免费电子邮局163
在1997年下半年,丁磊对张静君说,咱们一起经营一个像hotmail那样的免费邮箱怎么样?广州电信拿电信的资源投入,网易投设备和软件,一定能赚钱。丁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建议书写明了过了试用期,每个邮箱每个月收10元钱。张静君注的第一个邮箱也是hotmail,对丁磊的建议很感兴趣,但丁磊的建议在电信局里面通不过,无论张静君怎么样花口舌,电信局就是不同意。
张静君前后打了12个报告都没有结果,但张静君又觉得这是个好东西。最后,张静君决定由她担任负责人的广州电信三产公司飞华投,一共119万,5台服务器和丁磊的软件,做容量30万的免费邮箱,最终的模式是不与网易拆帐的方式进行。这是飞华在1998年前最大的一笔投资。
按照丁磊的算法,销售给163第一套软件的时候,网易几乎没有赚钱。当时对方购买163的时候,连硬件只用了100多万,而且其中的硬件和数据库系统占了75%,网易除去税后,利润很少。但丁磊还是认了,他需要一个样板。另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是网易1997年5月50万的注册资本,期间并没有多少收入,整个帐面没有多少钱了(一说只剩下2万),需要有业务进来,盘活整个公司。
1998年3月16日,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免费邮件系统163开始提供服务。谁也没有想到,网民们的反应竟是那么强烈,注册用户数量以每天2000人的速度增加,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达到了30万用户。看到163的成功,先前对丁磊冷眼相看的许多公司纷纷打电话找他,要求购买免费邮件系统。首都在线263也来找到网易,这次网易卖了十万美元一套。
开发出大容量邮件服务系统,是网易由生存转向发展的一个重要飞跃。于是丁磊既做老板又当推销员,由于对技术的理解充分,他几乎没有丢掉过一个合同(说是几乎,还是有丢单的,21CN的电子邮局系统就被亚信抢走)。除了163和263,在1998年3月以后的8个月内,使用网易电子邮件系统的金陵在线、商都信息港、香港国中网等陆续开通,并纷纷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到1998年底,公司有了近400万元的利润,都来自于销售免费邮件系统等软件和后续的升级服务。
网易免费邮件系统一出,中关村性急的评论家们甚至给丁磊戴上第三代程序员的帽子,这个代别划分是这样的:基于DOS平台开发的是第一代,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是第二代,基于Internet平台开发的是第三代。
对于这个提法,陈磊华并不以然,在他看来,丁磊并不是一个好的程序员,学无线电的丁磊更多是系统架构方面的高手,不是程序员,不善于写程序。陈磊华是丁磊承认的网易免费邮件系统的开发者之一(另一个是他自己,因为结构是丁磊做的)。
1999年4月,陈磊华毕业前夕,决定自己单独开公司,新公司叫盈科,主营业务是做免费邮箱系统的支持和服务。这时候的丁磊也忙着转型成门户,把网易电子邮箱系统的后续服务支持也包给陈磊华,陈磊华和他的公司后来被网易收购,这是后话。
丁磊也不太承认自己是第三代程序员的提法,他喜欢技术,但写程序和技术不完全是等号。他的思维就是Internet的。把程序员按照开发平台分多少没有道理,关键的是看开发者做的产品是不是面向互联网的。在互联网时代,程序员让位于产品经理。
在老资格的互联网从业人士谢文看来,这个行业中真正的商人很少,只有两个:丁磊和陈天桥。谢文的解释是这两个人做不做互联网,都是做生意的人。
关于丁磊的传说很多,有人说他天真率直,有人说他狂妄自大。一个最有趣的版本说,丁磊曾经在TOM总裁王先先的引荐下去见李嘉诚,丁磊对李嘉诚说:“你买的那些烂公司都不行,你买网易才能赚钱。”那时网易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已跌至1美元以下。TOM还真动过买三大门户的主意,还请来新浪前CEO沙正治当顾问,但最后只见雷声,不下雨 。
在丁磊的成功中,有两点很关键,其一丁磊自己是“网虫”出身,明白网民的需要;其二丁磊商业意识很好,他知道哪些需要有可能变成钱。先盈利再融资,这是丁磊当时坚持的一个原则。丁磊曾经这样告诉一个朋友:一定要把商业价值做到最大再去融资,这样“才能卖得贵一点”。正因如此,在中国的互联网中,丁磊是很少的几个将绝对控股地位一直保持到上市以后的创始人,至今他在网易的股份仍高达58%,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润讯工程师马化腾
丁磊的成功给了很多人榜样的力量。比如马化腾。流行的最广的一个版本是,正是因为看到丁磊靠着免费电子邮箱攻城拔寨,走向成功,与丁磊在CFIDO上有过交情,同有电信背景的马化腾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因此决定创办腾讯。
关于腾讯为什么在1998年创办,还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至少在马化腾毕业后工作的第一个公司润讯内部流传着这样的传闻:当时马化腾关于类QQ软件的提议,没有引起润讯高层的任何兴趣,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个小东西上面有任何前景。据润讯一个中层干部透露:“在当时的讨论中,有人说:‘这东西究竟是收钱还是不收钱?如果不收钱,我做它来干什么?’”当时很多人并没有看到,客户资料比现金收入更加重要。特别是有忠诚度的客户,商家往往是有钱也买不到。之后,马化腾身影便在润讯消失了,创办了腾讯。不过,这段传闻仅仅停留在传闻阶段,马化腾并非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马化腾自己也未必能看好QQ的未来,不然,之后也不会出现几度出售的故事。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在润讯期间,马化腾并没有显示出之后什么特别之处。
多位前润讯的老员工在回忆起他们的前同事马化腾时,都用了没想到、当年其实不起眼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马化腾,他们的统一描述是小马当年一点都不显山露水,不过今天,小马二字好象没人能叫得出口了。
1993年从深圳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讯,当时的工资是1100元。如果你了解传呼行业,你一定知道润讯。20世纪90年代初,对传呼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事这一行的企业一般都有相关的背景。由于相对垄断,中国最早的一批寻呼企业过的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而作为其中的龙头老大润讯传呼又是当时特殊中的特殊。润讯最盛的时候,一年有20亿的收入,毛利超过30%。润迅公司当时是全深圳福利最好的单位,每天都为自己的2万名员工提供真正的‘免费的午餐’。马化腾虽然在润讯中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工程师,但其在润讯期间,正是润讯神话的最光辉的年份,因此,润讯无疑提升了马化腾的视野,以及给马化腾在管理上的必要的启蒙。
马化腾的启动资金有传言来自炒股,说曾经有把10万元炒到70万元的手笔。对此,马化腾本人没有正面回应过,但马化腾承认自己曾经靠开发股霸卡发过一笔小财。
马化腾虽然家庭富裕,但其创业资本更多来自自己的积累,之所以50万创业,是因为,这是当时开公司的最低门槛。
马化腾把自己的公司起名为腾讯,意味深长,一方面,自己的名字有个腾字,公司和自己多有相关;另一方面,腾也有腾飞发达的意思。至于后缀为讯,更多是因为老东家润讯对马化腾的影响。
技术天才张志东
马化腾创办腾讯,最开始是两个人,除自己外,另一个是他在深圳大学的同学张志东; 两个人同在计算机系。
张志东本科毕业后去了华南理工大学读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到深圳,加入当时深圳著名的黎明电脑公司。黎明电脑因为给深沪两市提供证券交易软件而红极一时,至今依然健在,并拿到过茅道临所代表的华登风险的投资,黎明电脑的创办者邓一明也是深圳IT业的大人物之一,后来帮助腾讯公司找钱并成为腾讯12名个人股东之一的天使投资人刘晓松当年也在黎明电脑工作过。
张志东是个计算机天才,在深圳大学,张志东和马化腾都属于计算机技术拔尖的一拨,但张志东是其中最拔尖的;即便放大到深圳整个计算机发烧友的圈子里,张志东都是其中的翘楚性人物。
张志东是个工作狂人,基本没什么业务爱好,唯一的兴趣是喜欢下象棋,工作空隙会抽空上网杀上一盘。张志东在黎明电脑的时候工作就很努力,经常加班到很晚,到第二天早上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情。黎明电脑的一位当年张志东的同事曾经讲述过他们对张志东恶作剧的段子,当时加班晚了只要走手续是第二天上班是可以请假晚到的,这几个兄弟当看到张志东加班很晚后,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给张志东家电话,和他聊天,把张志东聊得睡不着了后,告诉张志东他们都请过假了,今天不去了,并鼓动张志东也不要去上班了,这种情况下,张志东依旧准时出现在公司上班。
张志东个子不高,比马化腾和曾李青要矮上一个头,圆脸,说话总带微笑,但讨论技术问题时会有些偏执,有时也会激动的脸红脖子粗。熟悉张志东的人都把张志东叫冬瓜,取张志东的东字的谐音,也与其身材有一定的暗合。但随着腾讯的长大,张志东也逐渐位高权重,旁人逐渐把称呼改成瓜哥或喊他的英文名Tony,以示尊敬。
张志东也很值得尊敬,一是其技术上的炉火纯青,即便是他的政敌或是对手,都对这点佩服的五体投地。QQ的架构设计源于1998年,十年过去了,用户数从之前设计的百万级到现在的数以亿计,整个架构还在适用,真的难能可贵,甚至说不可思议。张志东值得尊敬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对物质上的追求极低,在腾讯创始人们纷纷在澳洲买别墅,开游艇,高管集体团购宝马的态势下,张志东一直开着20多万的中档车。
对此,一位张志东的多年密友解释说,瓜哥不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的确不需要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是腾讯第二大个人股东,他上市之初持有的股份超过6%,按照腾讯最高市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