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 >

第9部分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第9部分

小说: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最大租户,星空卫视对转发器有优先取舍权。

  刘长乐为卫星转发器的问题找到了星空卫视。刘长乐建立自己的频道的计划让星空卫视当时的CEO Gary Davey颇感烦恼,他担心刘长乐的频道会与星空卫视现有的两个华语频道竞争。但是星空卫视的经理们也意识到刘长乐非常了解中国的传媒行业和监管政策,这正是星空卫视所需要的。于是,刘长乐被引见给默多克,两个人开始了直接的对话,这两人非常相像,他们都喜欢吃辣的,做生意喜欢冒险,并且愿意为了长远目标放弃短期利益。他们很快发现是一路人,决定与对方合作。

  最后的合作协议是:合资公司中有45%股权属于刘长乐,45%属于默多克,还有10%属于中央电视台在香港的一家公司。2000年,凤凰台在香港股市上市,央视公司的股份转让给了中国银行,公司还有15%的流通股。

  1996年3月,凤凰中文台挟带着华丽的画面和快节奏的福克斯风格在沉寂的中国电视行业中爆发了,它还混合了星空卫视华语和电影频道的节目。

  1998年3月19日,凤凰台火了。当时凤凰卫视正在现场直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的中国领导人记者招待会。新当选的朱镕基总理正在回答中外记者的问题。他打断了主持人,让主持人把话筒给了凤凰台记者、台湾人吴小莉,“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她的节目。”吴小莉立刻成了名人,而凤凰台也得到了现任中国政府首脑的非正式认可。坐在香港办公室观看新闻招待会的刘长乐忍不住流出了眼泪。

  刘长乐同时兑现了他最初的承诺,开播了粤语和普通话的凤凰华语新闻台和娱乐台,对象是海外中国人。到2000年1月,美国和欧洲地区都能通过有线和卫星线路收看凤凰台,这主要依赖于默多克在全球的网络和协助。更重要的是,默多克和刘长乐还开始在海外捆绑播出凤凰台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节目。

  默多克和刘长乐虽然在凤凰卫视中是合作伙伴,但是两人以及各自的公司还是逐渐向着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在刘长乐全力打造凤凰资讯台时,默多克则在海外忙碌,一方面做着他和文迪所生的两个孩子的父亲;另一方面也忙着收购DIRECTV,扩大他的全球卫星网络在美国的覆盖面,这项工作虽然复杂而漫长,但是很成功。但是默多克依然很关注他在中国的业务,他的公司现在上海一栋刚刚整修完毕的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洋房中。

  星空卫视包括了华语版的ESPN和国家地理频道,以及星空品牌的音乐、电影和体育频道。新闻集团在中国的骄傲和成功是一档名为“星空”的华语娱乐频道,它的中文含义就是“群星满天”。星空频道在2002年开播,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综艺、剧集、情景喜剧、卡通和电影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国的福克斯节目。星空卫视还在中国的电视台里面广交朋友,请他们为星空和星空卫视的其他频道录制节目。默多克答应在美国和欧洲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并以此换得了在毗邻香港的广东省的数家覆盖约200万家庭的有线电视网中直接播放星空的权力。这为默多克在中国国内电视市场中有了第一个落脚点。

  麦戈文给了天极网500万美金

  和默多克一样,另外一个全球媒体大亨,IDG的麦戈文在20世纪90年代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进入,为此,麦戈文把一个叫熊晓鸽的湖南留美青年派回了中国做首席代表。

  1994年春天,经当时新闻出版署梁衡先生的撮合,刚刚到中国拓展业务的IDG熊晓鸽与《电脑报》的常务副总编陈宗周在北京见面。第一次见面,熊晓鸽和陈宗周都给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熊晓鸽对蜗居重庆内地却有国际化视野的陈宗周大为叹服,熊晓鸽后来到重庆讲学时回忆这次见面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是“想不到在重庆有老陈这么一人。”陈宗周则对喝完洋墨水的熊晓鸽能够入乡随俗、在政商两界游刃有余而大为赞赏,陈宗周不只一次在内部干部培训会上讲述熊晓鸽是怎么处理高官政要之间关系的经典小故事,教育他的干部们该如何向熊晓鸽学习为人为商。两个同时具备全球视野而又立足本土的媒体强人一见如故,虽然没有谈到融资这样深层次的问题,但已经开始讨论起双方的合作事宜。当时最开始达成的一个合作是,IDG给《电脑报》提供国际新闻的内容,对应的《电脑报》每年向IDG支付一定比例的版权费用,不过,由于《电脑报》是个面向计算机爱好者的普及性报纸,对行业的报道较少,因此基本没用多少IDG的电讯,所以这项合作名存实亡。

  同时,IDG向《电脑报》开放它主办的在全球的各种计算机展览、会议,熊晓鸽曾多次邀请陈宗周到美国访问,陈宗周每次都会到熊晓鸽在波士顿的豪宅里住上一两天,两个人不断就计算机领域发生的大事小情交换意见,每次见面都相谈甚欢。后来,两个人一起在《电脑报》的月末版上开辟了一个《电脑时空》的栏目,将他们的谈话给更多的人进行分享。很长时间以来,这是《电脑报》上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

  1996年10月,《电脑报》的常务副总编陈宗周和时任《电脑报》编辑部主任的黎和生应IDG的邀请去美国参加由他们主办的全球计算机年度大展dex。在硅谷,陈宗周和黎和生遇到了一位从山东大学硕士毕业,刚刚到美国创业的年轻人,在他那儿,两个人近距离触摸到了互联网可能存在的商业可能。这个年轻人将各个软件公司的软件编成目录,放到互联网上,利用互联网推销软件。每做成一笔生意,可以从中提取佣金,每个月据此可以获得3000美元以上的收入。

  这件事情对陈宗周和黎和生震动很大,以前的互联网存在于文章中 ,这一次他们亲身感受到互联网的威力。回到重庆,得到陈宗周的肯定后,黎和生立即着手建《电脑报》网站,他邀请《电脑报》当时的老作者张明伟和重庆互联网的资深人士黄毅刚,用了3个月时间进行筹备,1997年2月14日,《电脑报》网站cpcw正式开通。cpcw四个字母分别取四个单词china、popular、puter、weekly之意。黎和生开始只是将cpcw定位成纸质《电脑报》的电子版,之后围绕怎么样更好的服务《电脑报》读者这一宗旨,cpcw率先向网友提供软件下载服务,随后很快开通了论坛,并迅速成为CNNIC评选的十大中文网站之一。

  转眼到了1999年,已经连续三次获得CNNIC十大网站的cpcw开始成为很多投资商的追逐对象。

  1999年6月3日,山城重庆,黎和生驱车赶往机场。下午5时30分,黎和生顺利地接到了自己的客人——深圳新天下公司的老板吴海军和他的朋友廖杰。廖杰是位在中国长大的美籍华人,身家不菲,坊间有说法称吴海军是廖杰在内地的重要生意伙伴。此番,他们特意从深圳赶来参加由《电脑报》主办的中国首届DIY(DO IT Youself,自己动手做)研讨会。

  汽车平稳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行人聊起了互联网,互联网让廖杰两眼放光,黎和生心中一动,想起把电脑报社的cpcw网站兜售出去?在谈论中,廖杰对cpcw网站表示了相当的兴趣,表示了投资的想法。黎和生非常高兴,连忙向报社汇报了这一喜讯。陈宗周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让黎和生先和廖杰谈一谈,看他们愿意出什么价。

  当时的情况是,与电脑报同居一城的中渝集团也在和电脑报社谈投资cpcw的事情,中渝是重庆比较早进行高档住宅社区开发的房地产厂商,他们开发的加州花园在重庆很有市场,当时中渝也想做互联网,而且依靠着地利,不断进行游说。陈宗周希望货比三家,然后再做决定。不过; 与中渝的融资谈判陈宗周不是委托黎和生去接洽的,而是当时电脑报社的另一位少壮派,社长助理兼发展部主任李志高。

  一件事情由两个人分别负责谈,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理解,而这与当时电脑报社的负责人陈宗周对电脑报社的业务布局有关。陈宗周当时把整个电脑报社的业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媒体,主要是《电脑报》以及《电脑报》独资或合资的媒体,这一块陈宗周让黎和生来负责;另一部分是产业,主要是一些软件产业,包括苦丁香这样的教育软件公司、新四方这样的软件销售连锁组织,同时也参与投资了一些公司,比较知名的有金算盘软件公司和世纪鼎点,前者是中国第三大财务软件公司,后者由要文涛和他的几个清华同学创办,是国内在IPTV领域领先的技术提供商。这一块,工学博士背景的李志高管理起来要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但按照上述业务划分,cpcw网站却是黎和生和李志高都可以去管理的部门:从媒体的角度上说,cpcw网站作为电脑报纸介媒体的电子版,本身有媒体属性,而且一直在黎和生的管辖范围下发展;从产业的角度上说,到1999年,互联网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产业,各种商业模型已经出现,可以作为一个生意来操作,因此,让李志高来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黎和生与廖杰商谈期间,李志高也接到了陈宗周的电话,让他和自己一起赶过去,跟廖杰他们谈判。在谈判之前,陈宗周、黎和生、李志高三人定了一个cpcw作价500万美元的底价,也就是说,如果廖杰愿意出300万美元,就可以拿到60%的股份。

  陈宗周将李志高介绍给大家之后就离开了,留下黎和生、李志高两个作为谈判的主力。谈判从午饭后开始,一直延续到晚上还没结束。黎和生想:cpcw网站从成立开始,最多的时候也才6个人,电脑报社的投入前后不到100万元人民币。因此他觉得在价格问题上还可以松动一些。李志高最初一直比较坚持,但经过黎和生的劝说,同意再降低100万美元,让廖杰以200万美元占60%的股份。但廖杰却一直没有表态,只是说:“如果你们缺资金,我可以先投几十万美元,以后再说。”最后,廖杰表示愿意投120万美元占60%的股份。这时已经是半夜两点了。但李志高坚决不同意,他们向陈宗周打了电话,陈宗周表示也不同意。谈判就算到此为止了。李志高回到房间以后,廖杰又专程来找了他一次。他说:“你何必这么坚持呢?”李志高说:“问题是我们的网站值这个价,你要考虑我们是真的要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廖杰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

  就在这次谈判之后,黎和生离开电脑报社和廖杰一起创办了百联网讯公司和100 OK电子商务网站。在黎和生离开电脑报社后,李志高接管了当时的cpcw网站,并成为后来天极网的CEO。

  李志高,1967年生,湖北罗田县人,因受《红岩》影响,1984年进入重庆大学,1995年7月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专业博士毕业,师从院士、著名的光电专家黄尚廉。毕业后被陈宗周几度游说,到电脑报社负责产业拓展方面的工作。IDG与《电脑报》在媒体领域合资未果后,两家于1996年联合投资创办了教育软件公司——苦丁香软件公司,李志高出任总经理。

  由于苦丁香的原因,李志高与IDG的交往甚多,1999年IDG已经把兴趣转向互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