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高盛帝国 >

第21部分

高盛帝国-第21部分

小说: 高盛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股经纪商,高盛对于水星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同样微不足道。对于大量交易英国股票,日本股票,德国、荷兰或者意大利股票的公司而言,高盛在美股交易业务的地位根本不足挂齿。最后,每家投资集团,不论是英国国内的、日本的,或者欧洲大陆的投资集团都在水星资产管理公司大楼的不同楼层办公。每家集团都有其进行投资决策的和分配经纪佣金的独特方法。为了能使这个非常重要的客户重视高盛,高盛必须发展与每一楼层的关系 几乎都是从零开始,而且还要与这些极难应付的对手竞争。

“所以,那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斯蒂尔说道,“我告诉管理委员会我要扩充两倍半的人手。管理委员会说: 可以! 第一年我们就招聘了12人。我们雇用那些聪明、有冲劲和经验丰富的30~35岁的人,他们懂业务,在事业上有野心。他们刚进来就有机会与最大的客户合作,而在他们原来的公司,这样的机会可能要等上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其他公司的员工流动率是20%~30%,而我们则为零。我们每年通过招聘增加3%~6%的员工,他们都是MBA,而且都关注于最赚钱的业务。在招聘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伦敦金融城如何运作以及这场游戏应当如何玩的知识。比如,我们了解到嘉诚证券(Cazenove),这家伦敦的爱国经纪商的资深公司往往将其深度研究报告首先提供给其喜爱的客户 他们都是自己人,让他们有机会能先于其他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我们认为那样做业务是不道德的。”

对于高盛和其他美国入侵者来说,值得庆幸的是英国公司犯下了战略性错误。它们有些和商业银行结盟以获取资金,但是与资金一同到来的是商业银行一无是处的管理以及商业银行家对于薪酬和风险的接受程度的问题,这一切很快将吞噬经纪商。有些经纪公司与其他同行合并以扩大规模,但是它们又无法获得做市所需的资金。当时英国最强大的商人银行华宝由于在欧洲大陆的每个国家都兼并了一到两家领先的经纪商而大大分散了其令人畏惧的力量。这样的战略让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公司的业务模式变成了高成本低收益的结构,而且战略上非常僵化:傲慢的本地管理人员只具备本国市场经验,坚持执行他们熟悉的战略,而其高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本国员工而对合并方为节省成本而采取的重大措施不予配合。

很明显,在业务从封闭保守的本国市场走向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不断蚕食佣金费率的开放市场时,节约企业成本是非常现实的战略方针。大部分欧洲大陆的股票交易商试图与其他国家的交易商合并,但是这将导致他们的费用增加、结构僵化,华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这不幸的战略却让美国公司 特别是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能够通过积极进取和灵活的战略成功突围。就在华宝购入其他公司并将自己困于僵化的、分散的、高成本的组织结构中时,高盛已经开始为其将来的发展招募一名又一名最好的员工,在控制费用的同时又保持了良好的灵活性。同样重要的是,高盛非常珍惜摆在各家公司面前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发展和巨变的机会,因为它就是在同样处于变革和转型的美国市场中获取优势地位的。

最重要的目标,特别是在投资研究方面,是将别人对美国公司的高风险、有今天没明天、默默无闻、毫无安全感的看法转变成为认为高盛是了解世界而且知道在新时代里如何取胜的全球领导者。为了建立不同寻常而且别人能感知的研究团队,招聘到关键的员工是最基本的条件。在这个问题上,高盛非常幸运,因为机会只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在罗德西亚长大,在牛津读经济学,然后在剑桥完成博士学位后,加维?戴维斯(GavynDavies)和工党政府的詹姆斯?卡拉汉一起到了唐宁街10号。然后他加入了Phillips&Drew,一家知名的研究和投资机构,在那里,他和戴维?莫里森(DavidMorrison)一起工作了几年,随后他们俩一起加入了Simon&Coates。“随着大变革带来的机会,我们觉得应该寻找更好的雇主,”戴维斯说道,“1985年,我们决定调查一下华尔街的公司,我们觉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不错,但是实际上我们对于两家都不太了解。我们知道高盛没有国际经济学家,所以我给在纽约的李?库珀曼打了个电话,他把我转接到加里?温格罗斯基(GaryWenglowski),他是高盛的首席经济学家。”温格罗斯基非常直白:“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你们。你们为什么想来高盛工作?”

“我们认为你们公司能够胜出。”

“嗯,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也不知道你们能干什么,所以我没法给你们任何鼓励。”他很有效地结束了对话。

一年之后,高盛开始扩展一系列在欧洲国家的固定收益业务 英国的金边债券、德国的债券以及其他产品。作为在欧洲富有野心但是全新的债券交易商,高盛需要一位新的研究员来负责这些新市场。戴维斯回忆道:“他们做了一些考察,然后发现 戴维?莫里森和我是合适的人选。”

莫里森小心地问道:“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去?一年前我们想加入时他们拒绝了我们。”

但是一年已经过去了,他们认为高盛正在致力于加强其研究力量,并且对欧洲的主要经济状况也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戴维斯对于高盛能够成为成功的公司,以及他和莫里森能在高盛大获成功的信心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放大效应的方案。他们组建了高盛的欧洲经济小组,并将他们覆盖的区域扩展到了日本乃至亚洲,而当时鲍勃?乔达诺(BobGiordano)也正在组建其美国经济研究力量,戴维斯和莫里森与鲍勃的小组合并 这并不是美国经济加上国际经济,而是包含了美国经济的国际经济。他们的发展恰逢其时。

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和债券资本市场正在整合成为一个全球的市场,而机构投资者也积极致力于国际投资。突然间,每个人都开始希望通过全球经济状况进行决策,而高盛的交易员们也在寻找如何避免出错和如何创造利润的指南。戴维斯回忆道:“客户们觉得高盛正在严肃地对待世界。虽然美国非常强大,但它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由于戴维?莫里森对于债市的喜爱超过了对经济理论的喜爱,所以他们所有的关于经济和货币的研究工作都与高盛的交易运营结合得很好,并且为高盛赚了很多钱。莫里森对市场的短期异常变动和各国长期的政治政策有独到的眼光,高盛的交易员觉得他的帮助非常有价值。

戴维斯主要关注中央银行,同时预测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我们做了大量的书面和个人演示,为了让我们报告的内容易于理解,我们还使用了各种图表。机构投资者觉得这些东西非常有用。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提供了正确的信息,不到两年我们俩都成为合伙人 部分是因为高盛知道需要有能让大家看见的欧洲合伙人,以便消除那些不理解我们处世原则和价值观的外国人对美国人的不信任和偏见。”在高盛招聘了最好的和最聪明的欧洲人,并将他们与戈特、鲁宾和弗里德曼派往欧洲的年轻团队结合之后,大众怀有的对美国公司的排外情绪有所改变。

戴维斯回忆道:“接下来的赚钱机器就是货币市场。我们预测了两次重大的贬值过程。高盛非常希望能成为英国和德国的政府债券交易商,我们对这两个经济体的研究工作对高盛非常有帮助。”在公司内部和市场中,大家很快认识到高盛对于国际化路线是非常认真的。利昂?库珀曼(LeonCooperman)说道:“我真是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位国际经济学家做我们的合伙人 更别说两位了。”

戴维斯和莫里森通过创建明显的、最好的经济研究产品开始了高盛对新市场的研究。他们决意要避免两个关键性错误:对于任何业务的前景给予过于短暂的关注以及对世界过于单一的关注;鼓励公司内部的创新竞争。他们成功和赢得信任的第三个关键因素是他们的独立性。戴维斯说道:“我们不受任何来自国会的不适当压力的干扰。” 这可以用一次非常戏剧化的对峙来印证。

在对法国经济和法郎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戴维斯和莫里森得出结论:法郎被严重高估而且肯定会贬值。1993年的一天,法国央行的总监斯坦先生挥舞着戴维斯关于法郎会贬值的报告冲进戴维斯的办公室。 “这是什么报告,你敢相信你自己写的东西吗?”

“是的,我相信。”戴维斯回答。

斯坦愤怒地离开了,并撂下狠话,这事没完,走着瞧。

两天之后,斯坦的上司让?克劳德?特里谢坚持让史蒂夫?弗里德曼到他位于法国银行的办公室。他非常愤怒:“你是个白痴!你根本不了解法国。你是个白痴!法郎根本不会贬值!”

整个国家央行自上而下施压 直接要求弗里德曼解雇戴维斯。“你和你们公司都没用,除非你把作出这样可怕的事的人解雇掉,否则你们再也别想在法国赚到一分钱。”

在与戴维斯和莫里森以及公司其他人商量以后,弗里德曼拒绝了这一要求,他说:“戴维斯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经济学家。他对货币的研究赢得了我们很多客户的尊重。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他的专业知识非常重要,当然,对我们公司来说也一样。所以,尽管我们尊重你们的建议,但是我们不准备告诉他应该说什么或者应该做什么。”不到90天,法郎果然出现了贬值。

戴维斯和莫里森将他们对货币的分析集中在每年出的三四份分析意见中。每份报告都能使高盛建立大量的高杠杆头寸。戴维斯和莫里森大概有2/3的分析是正确的。对于富有经验的交易员来说,他们的分析非常有用,具有巨大的意义。他们一次一次地为公司赚大钱。

华宝的明星汽车行业分析员蒂姆?普劳特能够感受到在伦敦发生的变革。但是在他自己的公司里,他对未来的警告性见解却无法获得认同。本着“如果你没法打败它,那就加入它”的宗旨,他联系了戴维斯。他们讨论了将来,戴维斯鼓动其加入第一支泛欧洲全明星研究团队,该团队成员都在伦敦工作,该团队将会成为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跨国的“研究 银行 交易”三角形的强大一边。利用其跨国组织,高盛稳定地在一个一个的国家获得了有利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最好的经纪业务集中的地方赢得了大型机构投资者。

利用这“第一只知更鸟”,曾经的美国明星分析员杰夫?温卡登开始了一连串的招募行动,并稳步地打造了一支强大的研究团队。他的战略就是挖走英国机构在各行业的“潜力无限但经验不足”、愿意致力于客户服务和具有非凡动力的研究员,给他们提供在他们原来雇主那里没法获得的更快的提升机会。作为“研究员的研究员”,他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招聘者,很快就将高盛塑造成为终极职业目标的雇主。

在其常年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战斗当中,高盛有过巨大或突然崛起的优势,也有过巨大或突然的失误。有时候只是因为运气好,有时候是因为他们反应机敏。当嘉诚证券的管理者戴维?梅休(DavidMayhew)希望和高盛的高级管理人员见面时,帕特?沃德代替当时要在纽约参加其他会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