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感悟管理真谛:渔夫与管理学 >

第7部分

感悟管理真谛:渔夫与管理学-第7部分

小说: 感悟管理真谛:渔夫与管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黄的海滩,还有小猫一样嬉耍着的狮子!梦乡啊,寓言一样美丽的梦乡!
  梦是一种寓言,但你却不一定理解。醒着的时候,你不能哭、不能笑,于是你在梦中哭、在梦中笑等你再次醒来之后,你却以为梦是荒唐的。你甚至以为快乐也像梦幻一样,也是荒唐的。
  就这样,你从梦中一次次回来,又一次次离开。你从未想过,你苦苦追寻的地方原来就近在咫尺,闭上眼睛就能够到达。
  梦的解析
  担任过精神病医生的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现象。1900年,他出版了《梦的解析》,试图用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解释梦的奥秘。在这本书中,他把梦分为〃显梦〃与〃潜意识〃两部分,前者犹如〃谜面〃,后者犹如〃谜底〃。所谓梦的解析就是根据〃谜面〃来发掘做梦者被压抑在潜意识内的那些矛盾冲突,帮助病人来解决其致病情结,从而使之获得康复。
  然而,尽管弗洛伊德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有关梦的解析却无法付诸实验。由于缺乏客观的证据,实验心理学家认为他的著作不过是自圆其说,对他的研究成果不屑一顾。
  弗洛伊德把梦叫做〃谜面〃,就好像我把梦叫做〃寓言〃。我更喜欢〃寓言〃,因为这个名词充满了神秘的暗示。想必科学家们也不会认同我,就像他们不认同弗洛伊德一样。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直到现在,科学仍然无法解释生命的奥秘,美妙而无法解释的特性正是生命的本质。然而,透过寓言,那些无法说明的奥秘得到了暗示,让你我心领神会。
  不过,我并不完全同意弗洛伊德的看法。梦怎么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现象呢?梦是伸向快乐的一种体验。快乐怎么是一种病态呢?不快乐才是一种病态,你之所以不快乐,全是拜你的自我所赐。自我是一个罪恶的魔头,你的快乐被它抑制了,你的能量被它抑制了,你觉得难受,你要寻找一条出路,你要重新回到快乐中去。当你像圣地亚哥一样睡下之后,你的自我也被放下了,你躺在那里,一身轻松。于是,你的能量得到了释放,它开始用某种象征的方式,展开了对快乐的搜寻。等我们醒来之后,就把这种搜寻称之为梦。

  第14节:梦回童年

  需要解释的是,不快乐的人们在这种搜寻中会遭遇到一些障碍和曲折。弗洛伊德是一个精神病医生,他看到的全是那些令病人恐慌的梦境,以至于他错以为梦也是病态的。
  睡在旧报纸上的圣地亚哥正在梦中一路搜寻,他穿越往事,他经过风暴、经过那些女人、经过那些伟大的事件、经过他捕获的大鱼、经过打架和角力的场面、经过他的妻子……最后,他看到一些狮子,在海滩上,在暮色中,像小猫一样嬉耍着……他看着它们,心中充满了爱。
  当他爱着的时候,快乐也神奇地包围了他的全身。
  梦回童年
  圣地亚哥在梦中一路搜寻,一路回归童年的纯真。他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现在,他又沿着那条路回去了。他回到了童年的快乐中,他看到一些狮子,像小猫一样嬉耍着的狮子……
  弗洛伊德认为,在梦里出现的动物象征着人的本性。带着幼兽的动物是母亲和母性的象征。梦中出现幼兽说明做梦者关心自己纯真的部分。如果幼兽受伤,象征着做梦者在他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伤害。梦中出现神奇的动物,会说话,聪明伶俐,令人望而生畏,说明做梦者潜在的创造力。
  如果做梦者注意到自己心理上的迫切需求,梦里就会出现象征这些需求的动物:在梦中驯服野兽,表示做梦者有着善良的愿望;动物在梦境中也会帮助人,这其实象征着做梦者内心深处的助人为乐精神;如果在梦境中,做梦者在寻找躲避野兽的地方,实际上他所躲避的不是现实中的危险,而是自己的内在兽性。
  圣地亚哥梦见了狮子……那又意味着什么呢?狮子象征着庄严、实力和勇气,像小猫一样嬉耍着的狮子则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象征着童年的圣地亚哥和他的玩伴。他一次又一次地梦见狮子,一次又一次地梦回童年。喔,童年,他魂牵梦绕的快乐老家!闭上眼睛的时候,他找到了回家的路睁开眼睛,他却再一次迷失了。
  有趣的男女关系
  他是从那里出发的,后来他有了妻子。
  男人和女人为什么会成为配偶呢?弗洛伊德认为,是因为有性的欲望。他认为,性是人的本能。可是,人为什么有这种本能呢?那些清心寡欲、自得其乐的佛教徒他们的本能又到哪里去了呢?
  在中国地区旅游,大凡名山大川之中就可能会有一座庙宇,在庙宇的旁边就可能会有一座尼姑庵。尘世中的红男绿女们觉得不可思议:庙里住着和尚,庵里住着尼姑,和尚和尼姑住在一起,他们真的能够做到清心寡欲吗?他们为什么住在一起呢?他们私下里是否发生过令人刺激的情色故事?
  也许真的有某个和尚和某个尼姑做过令同门羞耻的勾当,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对佛教徒们产生普遍的怀疑。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种怀疑只能反映出怀疑者自己的肮脏。
  人为什么有〃性本能〃呢?同样也是因为自我。由于自我意识作祟,就出现了一系列有趣的男女关系常态:
  1、由于自我意识作祟,你会在异性面前表现你的性特征,并且希望得到对方的证明。男人的性特征越鲜明,就越证明他是一个杰出的男人。女人的性特征越鲜明,就越证明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
  2、由于自我意识作祟,你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明,你会选择一个优秀的异性作为伴侣,因为越优秀的异性越能够证明自我。
  3、由于自我意识作祟,你们还会用做爱的方式来证明自我,当你们做爱的时候,你们各自的自我都会膨胀到极点,并最终得到发泄和满足。
  4、由于自我意识作祟,男人和女人之间始终充满了交织着自傲与自卑、爱慕与敌视的复杂情结,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复杂起来。
  《圣经》上说,亚当和夏娃在上帝的伊甸园里天真而又快乐地生活着,后来他们在蛇的引诱下偷尝了禁果,被上帝双双赶走,从此开始经受各种痛苦和磨难。那条蛇正是自我意识的象征。
  自我是社会化的产物,是一种病态。佛教徒的修行,就是为了放下自我,回归于天真和健康。当自我意识消失之后,弗洛伊德的〃性本能〃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和尚和尼姑住在一起,他们之间没有性别,只有纯洁的友爱。
  圣地亚哥不是佛教徒,也不是洞悉人性的圣哲,他需要一个女人证明他的自我。出于同样的需要,一个女人走进了他的生活,成为他的配偶。
  杨振宁的黄昏之恋
  谈到男女关系,2004年发生过一桩颇具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圣诞节那天,82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与年仅28岁的女孩翁帆在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领取了结婚证。
  由于男主角是知名学者,新郎与新娘之间的年纪又相差过大,消息传出之后,非但轰动华人社会,甚至引来众多外国媒体的争相报道。有趣的是,路透社把这则新闻刊登在〃奇闻异事〃(Odd)的专栏中。杨振宁教授大概没想到,他的黄昏之恋会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趣闻吧?
  正当天下人争说杨翁之恋的时候,杨振宁的家人却普遍保持沉默。他的弟弟杨振汉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说,他只能向哥哥表示祝福,不能做出任何评论。那么,杨振宁自己又是如何评价这桩婚姻的呢?
  杨振宁形容这个年轻的女孩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并声称她〃给了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许多媒体向他质询〃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是什么意思,但他拒绝回答。

  第15节:黄昏之恋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怎么忽然变成了〃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呢?难道上帝会做出这种缺德事吗?当然不是,是杨振宁的自我意识在说话,他认为他得到了这个年轻貌美的女孩,这个年轻貌美的女孩成了他证明自我的道具。
  如果杨振宁在爱着,他的眼里就只有那个女孩,他会尊重她的人格,绝对不会把她视作一件礼物。如果杨振宁在爱着,他就会为女孩一生的幸福着想,他会关心她的成长,他会为她的成长提供无微不至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杨振宁在爱着,他的眼里就只有那个女孩,他会忘我地爱她。但是,他似乎并没有爱她,他关心的不是她,他关心的是他自己。他把她视作一件礼物,却没有关心她的感受。
  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志对他说:〃其实,我们都很希望杨先生幸福。能不能帮你的妻子说句话呢,她爱你什么呢?〃
  杨振宁愣了一下,回答说:〃我们没有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很纯、很真,我想这是她主要欣赏我的地方……这是我的猜想。〃
  直到现在,我们无法得知这对新婚夫妇之间更多的情感内幕。直到现在,那个女孩还在逃避记者们的质询。如果她是快乐的,她就会有许多爱的感悟。如果她是幸福的,她就会把她的幸福告诉所有关心她的人。她在逃避什么呢?
  〃出于需要的爱〃
  马斯洛把爱划分成两种,第一种叫〃出于匮乏的爱(deficiencylove)〃,第二种叫〃存在的爱(beinglove)〃。路易士也将爱分为两种:〃出于需要的爱(needlove)〃和〃赠与的爱(giftlove)〃。很好,他们注意到了爱的两种层面。
  〃出于匮乏的爱〃和〃出于需要的爱〃其实是对爱的索取。你匮乏,你需要,你利用她,你操纵她。她也在试图利用你、操纵你。你们相互利用、相互控制、相互占有对方,把对方当作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即使你们踏上婚姻的殿堂,也不过是为了合法地利用对方的身份、财产和身体。是的,男人有许多用途,女人也有许多用途,你们彼此需要,但那不是真正的爱。〃出于匮乏的爱〃怎么是真正的爱呢?〃出于需要的爱〃怎么是真正的爱呢?那不是爱,那是爱的赝品。多么幽默啊,原本能够打开天堂之门的爱,最后却打开了地狱之门。
  当两个〃性本能〃的男女走到一起来的时候,他们都只有〃出于匮乏的爱〃和〃出于需要的爱〃。他们没有爱,他们是那样强烈地需要爱,以至于他们会如饥似渴地占有着对方。他们在榨取,你争我夺,但他们还是没有得到最初所期望的那种爱,他们失望了,彼此憎恨。
  刚刚来到这个人世间的小孩子,对于母亲的爱也是一种〃出于匮乏的爱〃和〃出于需要的爱〃。他需要母亲,他依赖母亲,没有母亲他无法活下去。他爱他的母亲,因为她关系到他性命之维系。其实这不是真的爱,他可以爱任何一个呵护他的人,只要那个人给他爱抚、食物和安全母亲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但从她身上得到奶水,同时也得到了他所需要的爱。
  如果你的父母真的爱你,他们应该培养你的独立性。但大部分的父母没有这么做,他们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孩子越需要他们,就越能证明他们的自我,就越能证明他们是伟大的父母。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同时也要求回报。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给他们带来荣耀,这些荣耀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他们是伟大的父母。当然,仅有荣耀是不够的,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