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功咖喱派-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
然而,尼克松却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压力之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过于害怕失败而导致惨败。;大家可能也有这种经验,这叫做“预感”。;一旦有了危机,要告诉自己不会有这种事,绝对不会,大脑会吸收我们的指示,让我们处理得平常一样好。;
英国的一本心理学著作有一道区别失败心理和成功心理的练习题,恰恰也是:我们怎样走过结冰的水塘。;真是人同此心,天同此理,让我们来看一下。;
面对同样的问题,害怕失败者与争取成功者的注意重点与着眼点是截然不同的。;害怕失败的人,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考虑如何避免失败,而不是着重考虑越过这个结冰厚薄不匀的水塘,于是战战兢兢地往前走。;
他每走一步都要试探冰面厚薄,谨小慎微。;每走一步都担心失足;每一刻都担心忽然掉下去。;因为他总想着: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失败,哪怕花费一天的功夫来过这个水塘,也不能失败。;
如果一不小心失足,就狠狠地责骂自己,而且总是想着自己每一个愚笨的动作,越想越觉得自己不行,骂自己太笨,嫌环境糟糕,担心前途危险,因而越发胆小,最后终于不敢再往前走了,只有认输,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或是责怪自己的命运不好。;
争取成功者则在行动之前,尽量了解研究有关冰层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周到,而不是专想掉进冰水里的可怕情景。;
他心里明白有一定风险,有可能随时落水,但不只为这种落水的可能而担忧、;害怕。;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冰层很薄的地方。;
他不停地走,抓紧一切时间,万一失足掉进冰里赶快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决不动摇,决不迟疑。;把失败当教师和朋友,在危险处作上记号,以便下次躲开,把握得更好,最后越过水塘。;
因为这种人心理明白:人们都是从自己人生路上的火塘里走过来的,都经历过自己的挫折。;就这样,争取成功者每经历一次挫折,都会增强一份自信和勇气,更加敢于且善于争取更大的成功。;
这个故事说明,害怕失败与不怕失败的人的区别,就在于注意力集中的重点不同。;
第二部分 内圣而外王当处进时须思退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既要防止自满自足,又要避免走上另外一个极端。;所谓物极必反,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走上顶峰以后,向相反的方向的发展。;古人有言,古人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官场和生意场上的普遍规律,也是值得戒惧的另一个方面。;地位与权力互为表里,地位所在必有权力之争。;一旦功高盖主,使上峰感到到威胁,就难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处进思退就成为人生智能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如苏轼在《赠善相程杰》中所说的:“心传异学不谋身,自要清时阅缙绅。;火色上腾虽有数,处进思退岂无人!
以前尚且说人一走,茶就凉,现在则已经是人未走,茶已凉,人心之难测,由此可见,正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越王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又何止是越王如此呢?
所以,事到得意处,便应转思退步,这是是一种见好就收,豁达大度的胸怀,更是一种洞穿利害、;以退让韬晦来谋求祸福转化的智能,是对利害祸福高瞻远瞩,而不执着于一时得失之中的达观。;
范蠡的这一认识不仅比文种深刻,也高过后世的韩信等众多英雄。;在越王灭吴以后,他说:“居家则致干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因此还相印,散财产,悄然远走高飞,避居到太湖一带,逍遥成巨富,潇洒终人生。;
要处进思退,有时不仅需要智能,更要敢于付出代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曾国藩自请解散湘军,就是其处进思退的经典之作。;
曾国藩是在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崛起的,他编练湘军,在八旗军无能为力的时候独力支持局面,也因而在1861年11月受命统帅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的军政事务,四省的督抚以下的文武,都归曾国藩节制。;曾国藩成为有清以来权力最大的汉族官僚。;
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曾国藩被封为毅勇侯,世袭罔替。;这时的曾国藩可谓功成名就,风光无限。;但他头脑非常清醒,时时怀着戒惧之心,居安思危。;
随着地位的节节上升,他并未飘飘然,相反却感到十分惶恐。;他想的更多的不是安享成绩和名利,而是担心功高招忌,遭到兔死狗烹的厄运。;他写信给其弟曾国荃,嘱劝其将来遇有机缘,尽快抽身引退,方可“善始善终,免蹈大戾”。;
曾国藩明白,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清廷已经对他多有猜忌,因为他拥有那么强大的一支军队,朝廷却难以不能指挥调动。;满清大臣是不会放过这个问题的。;如果让他们来解决,不仅湘军保不住,他自己的下场也难以预料。;
于是,曾国藩主动上折给清廷,说湘军成立日久,已无昔日之生气,而且沾染了旧军队的恶习,奏请将湘军裁汰遣散。;他想以此表示:曾某人无意拥军,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是位忠于清廷的卫士。;
同时,他在上奏中虽然请求遣散湘军,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却是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上峰必有贪权恋栈之疑;如果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而回归故里,则会产生居功要挟或者认为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的猜疑。;
正在朝廷捉摸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中统治者们的下怀,于是下令遣散了大部分湘军。;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在对待曾国藩个人时,仍然委任他为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之职。;
这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麦克阿瑟曾经说:“我听说中国人崇尚处进思退,这也是中庸之道吧!我们西方人不太理解,万一有更辉煌的前程,不就半途而废了?”
麦克阿瑟不明白,应当处进思退的时候,恰恰是可能有更辉煌前程的时候,因为这儿即使不是顶点,也已经很接近顶点,如果不能及时思退,将无路可退。;
以兵圣孙子和伍子胥来说。;孙子不仅在用兵打仗方面表现得杰出的智能,从个人的人生选择上也表现得大智大睿!在帮助吴国要败强楚之后,他退隐归山,不知所终。;据载,他还曾力劝伍子胥处进思退,伍子胥虽然后来也预见到吴国灭亡的结局,但终于不能自保,而被吴王赐剑自杀。;
况且在很多情况下,往往还等不到更辉煌的前程,一切就已经失去了。;
胡适说:“老子称‘功成而身退’,这也算中国特色的智能吧。;汉朝的张良建朝后杜门不出,得以善终,而韩信及诸王均被剪灭;明朝的刘伯温即使想退隐,也未得善终,其它如文臣第一的李善长、;武将第一的徐达等皆被杀戮。;中国有句话叫‘功高震主’,‘家天下’或许只能如此吧,至于说耽搁了前程,这是必然,不过也没办法,脑袋更重要”。;
铁板烧博士说――
处进思退是一种回避,避开矛盾激化的可能性,避开那种必然会造成的令人痛心的局面;同时它也是一种保留,就是在一生奋斗到顶点,眼看着要走下坡路时戛然而止,断然结束奋斗进程,全身而退,保留曾经的辉煌记忆。;
更进一步说,不能处进思退的话,付出生命事小,半生奋斗一世英名也往往随之付诸东流事大。;像商鞅、;白起、;吴起、;文种,以及后世的韩信等人算是运气好的了,虽不得善终,但总算青史有名,后代流芳,那些因不得善终而湮没于历史的沉迹之下,名不见经传的英雄豪杰,又有谁知道会多少呢?
其实这个道理也并非玄深难解,只可惜世人多是识得破,忍不过,说起来得容易做起来难。;在嘲笑前人因此而杀身破名的同时,往往忘记了自己也正在步其后尘。;
处进思退并不是舍弃如荼的生活主流走远,更不是强求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而是一种率直的生活理性,一种近乎平淡却真挚的人生态度。;
第二部分 内圣而外王防微杜渐于未然
做事和用人要杜渐防微,慎始慎终,不要因为细枝末节的小事情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人生就像打扑克牌升级一样,判断要准确,避免失误。;在双方竞争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推理要合乎逻辑,判断要准确无误,避免失误。;
如果我们出错了一张牌,该得的分未得,该赢的未赢,那么我们的处境就会急转直下,牌运大变,三把五把难以翻身,有时甚至以彻底失败而结束全局。;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出了错以后,喜欢对自己说“这一次不算。;”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想法。;
一次失足就象把毛线球掉到地上一样。;线球是花了很长时间仔细绕起来的,如果我们把它掉在地上一次,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再把它绕起来。;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们惟有象老子说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才能避免因小失大的事情发生。;在具体操作上,中国智谋学祖师爷鬼谷子曾细心地总结了中国社会的运作方式,提出了多条应对秘诀。;其中一条就是“抵隙”。;
事情在出现征兆时,应当立即察觉。;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秋毫之末的小缝隙,最终可能动摇泰山的根基,一团小小的火苗,可能会把阿房宫烧成灰烬。;
如果能在问题还处在萌芽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的时候,局势的兆头还没有显现的时候,就已经洞烛先机,独具慧眼,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存亡、;得失的关键都事先看得到,把握得住。;
所以,防患于未然,堵塞小缝隙,是戒惧的根本原则。;在大火燃烧起来之前就能预先防止,使自己超然独立,站在安全正确的一面。;这种戒惧,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