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每股的预测资金的变化,不同的只是投资者必须自己来判断细节问题:
如果你买了债券,你很清楚将来是什么样的,如果一种好债券——美国政府债券,比方
说它的利率为9%,你有可能知道30年内息票会是什么样的……如果你买的是公司股
票,它也有息票,唯一不同的是没印上数额而已。这就要靠你算出或给它印上数额了。
… Page 206…
巴菲特就是用这种价值观来找发现其价值大于价格的股票的。他的购买
指南可以很快总结出来:
·不理睬经济大趋势和预测,也不理睬人们对股价变化的预测。只注意业务的长期价值
——这可以从街上的息票数目上看出来。
·永远只经营自己力所能及的股票。对巴菲特来说就是拥有特权顾客的公司。总规格是
一样的:如果你对业务不熟悉——不管是报业还是软件公司——你就不能正确评价股
票。
·要找对股东的钱像对自己的一样认真的公司。
·要非常详细地研究股票的竞争对手的前景。要看第一手材料而不是分析家的总结报告。
巴菲特说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无须分析得过于精细。篮球教练选队员时不会看6英尺
1英寸还是6英尺,他只选7英尺以上的人。
·多数人不可强求的股票就不要理它。美林对每种股票都有看法,巴菲特没有。而投资
人一旦看中某种股票就要义无反顾地买下,成吨地买。
巴菲特就是这么干的。在买下大都会公司后,他有整整三年没买过一股
股票 (不包括套利活动和秘密的小额买进)。但当他盯上可口可乐后,他拿
出了伯克希尔市场价值的1/4左右。
问题是,为什么可口可乐的股票几年来一直很便宜,它在世界饮料市场
上也没有新进展。来自佐治亚州的罗伯特·温莎普·伍尔夫自1923年担任可
口可乐公司的经理以后一直决心让全球各地都有可口可乐。1928年它首次进
入中国。二战期间,公司说服美国政府在海外建立了95个灌装厂,名义上是
为了提高士气而不是专门为了扩大市场。1949年曼谷的工厂在9位高僧的主
持下开张了。1956年公司的一位推销商决心要找出一个不知道可乐的人。他
深入秘鲁内地150英里,最后在丛林中碰到了一位印第安妇女。推销者通过
翻译介绍了自己的目的,于是那位妇女就从他包里拿了一瓶可乐。
巴菲特是在1935年开始喝这种奇妙的饮料的。“的的确确”,他在给股
东的信中写道:
我家的杂货店巴菲特父子店是1936年开始以每瓶25美分的价格进可口可乐的,然后以
每瓶30美分的价格零售出去。在这种高收益的短期买卖中我发现可乐很能吸引顾客,商
业机会也很多。从那时起到可乐普及世界的52年中,我发现它一直有这个特点。但在那
段时间里我小心地避免买它的股票,而宁可把公司资金投在市内地铁公司、风车磨坊制
造厂、无烟煤厂、纺织业……等等。
可口可乐是种“简单”的生意,它有提价能力和“护城河”,正是巴菲
特喜欢的那种。到70年代,巴菲特的口味从“无烟煤”转向了像喜诗这样的
有特权的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的主要业务不是卖可乐,而是提供装有浓缩糖
浆的瓶子和苏打喷泉。这样的业务与灌装不同,它需要的资金很少。而且它
的名字也很独特,特别是在国外,它与百事可乐的销量比是4∶1。用巴菲特
的话来说,这个牌子就是收费桥梁。
但是尽管70年代可乐普及全世界,公司却搁浅了。推销工作由国外各灌
装厂负责,但不是所有的厂子干得都不错。而且某些国家的文化倾向也延误
了可乐的普及,比如法国的反美化情绪只能使葡萄酒大受欢迎。更糟的是,
总裁J。鲍·奥斯汀不知该如何处置多余的现金。到70年代中期,他遇上了3
… Page 207…
亿美元的财政困难。这位毕业于哈佛的漂亮的红发奥运快艇选手,把钱投资
于众多与可乐无关的行业中:水净化、白酒、养虾、塑料、乳清饮料,还有
水果和蔬菜。巴菲特认为这些举措是在浪费宝贵的资金。事实上70年代可乐
公司的股率收益率仅为可怜的1%。
1981年,出生于古巴的化学工程师戈伊兹亚塔接管了可乐公司,他让笑
嘻嘻的推销商凯奥做他的副手。戈伊兹亚塔上任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还要多
样化。1982年公司把手伸向了影视业,它买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后者出产
的杂耍般的影片正是巴菲特所讨厌的。可口可乐那年的年度报告足有6页讲
的是影片公司和白酒业,(其中有一整页是红得发紫的达斯汀·霍夫曼的照
片,)只有三页讲可乐的国外的销售情况。
公司让可乐节食,而可乐恰恰是它成功的业务。戈伊兹亚塔不久后开始
把注意力转向美国可乐市场的竞争。他是如此陷于百事可乐的争斗中,以致
在 1985年,可口可乐放弃了已使用一个多世纪的果浆配方面公布了新的可
乐。这一惊人的失误付出了出人意料的代价。在大众需求的压力下,老饮料
又恢复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巴菲特由喝百事转向果味可乐。这种带樱桃味的冒泡
饮料好像有催化作用,巴菲特开始对它的股票越发感兴趣了。新可乐的惨败
也只能增加他的兴趣。他解释说,其实美国人更喜欢更甜的新可乐,可当他
们得知新老交易的消息后就想要老可乐。可乐“不仅是种口味,它也能给人
们带来儿时玩球喝可乐的回忆”。巴菲特继续深入研究,他读了能弄到的所
有可口可乐的资料。《幸福》刊登的一段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每年都有一个有份量的严肃的投资者,多次注意可口可乐的纪录,但总是遗憾地下结论
说他来得太晚了。
这则报道发表于1938年,当时可口可乐为了分股,把价格订为45美分。
那时所有美国人就认为可乐有着非凡的品质,他们往自动售货机的投币孔中
扔枚硬币说,“来瓶咝咝冒泡的。”然后一瓶冰冷的可乐就出现了。即使在
1938年,人们都认为它能引起外国人止不住的渴望。这就是让巴菲特久久注
目的原因。
到80年代中期,他终于看到可口可乐的经营策略发生了改变。戈伊兹亚
塔渐渐放弃了与可乐无关的证券。他的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儿子 (最后一份工
作是在哈瓦那的一家灌装厂)也开始关心开拓国外市场了。
其中一个能说明的例子是菲律宾。当地的圣米格尔酿酒厂既生产可乐也
生产啤酒,但它忽略了可乐的生产,结果让百事可乐跑到前头去了。美国的
可口可乐公司投资1300万美元成为该厂的合作伙伴,很快就夺回了2/3的市
场。
受此成功的激励,可口可乐开始加强在巴西、埃及、台湾、中国、印尼、
比利时、荷兰和美国的灌装生产。在年人均产量只有31瓶的法国,可口可乐
开始了一场解雇灌装厂的持久战。公司对利润也更关心了。在墨西哥这个有
特殊利润的大市场中,价格不断上涨,利润像打了气一样膨胀起来。这种策
略重心的转变不是新闻,它已在可乐的年度报告中明确声明了。它的 1986
年年度报告的封面是三瓶可乐放在世界之巅,里面则表达了公司对未来的热
切期望:
… Page 208…
潜力是无穷的。到处都有人安装可口可乐系统……全世界都有可口可乐,到处都能买,
到处都能卖。
报告中的数字表示公司的策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1984年到1987年,
即巴菲特投资前,它在全世界的销量增加了34%,每加仑边际利润也从22
%上升到27%。国外的总利润从6亿6600万美元涨到了11亿1000万。
报告中更吸引人的是重新调整后的公司本身。1984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国
外利润只勉强占总利润的一半多一点(52%),到1987年,它的利润的3/4
来自非本土。而未知的潜力仍是无穷的。在经济腾飞的环太平洋地区,年人
均饮用的可乐仍不到 25瓶;非洲则更少。即使在经营了几十年的欧洲和拉
美,该数目也不到100瓶。而且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方和未提到的地方,每
瓶可乐的利润要比国内高得多。巴菲特认为,这有力地证明了可口可乐股票
上的“息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会上涨。他在做完投资但股票尚未飞涨时
写道:“当时我看到的是:很明白很引人……世界上最流行的产品为自己建
立了一座新的丰碑,它在海外的销量爆炸式地迅速膨胀。”
除此之外,戈伊兹亚塔正用公司的剩余资金买回自己的股票,与巴菲特
曾劝凯瑟琳·格雷厄姆买回自己《邮报》的股票如出一辙。他还以资本收益
的多少来评价经理们的工作。听起来与巴菲特很相似,未受过金融训练的戈
伊兹亚塔评论说:“我发现当你开始让人们对他们的资本负起责任时,各种
(好事)都会发生。”巴菲特有知音了。
到1988年后半年,可口可乐的股价是1989年预期收益的13倍,或比平
均股价高15%,这是本·格雷厄姆付不起的价。但考虑到它的赢利能力,巴
菲特认为他是在以雪弗莱的价买奔驰。他认为他没有抛弃格雷厄姆,绝对没
有。
我认为买可乐的边际安全性与花集团40%的钱买联合公交公司一样。我赚的都会比付的
多。这样更容易理解。
其实华尔街的每一位分析家都看到了。巴菲特在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了
他对可乐公司的理解,就连第四流的经纪人都看得懂。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
著名的商标。可是由于出了几次意外的情况 (用第一波士顿的马丁·罗姆的
话说就是“强行购买”),分析家们都畏缩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研究错了,
而是神经受不了。迪恩·威特公司的劳伦斯·阿德尔曼评论道:“可口可乐
有能力在今后5年内以高于S&P500倍的速度扩大利润。”但阿德尔曼自己
不敢有何动作:他愚蠢地向委托人建议“购买——持有”。当时基德尔皮博
迪公司的罗伊·巴瑞也认为股价会有大的涨幅,但他也不敢向别人推荐此股
票,因为“近来美元的变化十分不稳定”。
更有趣的是佩因韦伯公司的艾玛尤·戈德曼,他看好可口可乐但更喜欢
多样化的百事可乐。他犯的就是华尔街的通病,太注重总体了。他说,百事
可乐拥有更高价格的弗里托·莱,更好结果的芒廷都,国内产销的比萨饼,
49美分的塔科贝尔份饭和更健康的肯塔基炸鸡。所有这些对百事公司会有促
进作用。巴菲特也注意到了百事可乐公司,它的情况也不错。但他对比萨饼,
炸鸡和塔科份饭没有同样的信心。他用一句话概括了可口可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