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态度决定一切披露一切人生财富的心理根源 >

第35部分

态度决定一切披露一切人生财富的心理根源-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和尚想道,徒儿的建议很有道理,很及时。
      于是,老和尚决定,马上就给马儿建个马棚。
      马棚终于建好了,老和尚累了一天,正想躺下好好休息一下,小和尚又跑到跟前,说道:“师父,马棚虽然建好了,但是你整天忙于化缘,而我又要学禅,平时谁来养马呀!我们还少一个养马的。”
      老和尚想道,徒儿的建议有道理,很及时。
      于是,老和尚决定,聘请了一个马倌。
      第二天,老和尚刚睡醒,小和尚跑了进来,说道:“师父,今天我又想起一件事,以前庙里就咱俩,饱一顿饿一顿的,很好打发。可现在,人变多了,我们应该再请一个厨师呀!”
      老和尚想了一下,觉得小和尚的建议的确有道理,也很及时。
      于是,老和尚决定,聘请了一个厨师兼保姆。
      吃完早饭,老和尚正准备外出讲经,小和尚跑到跟前,说道:“师父,厨师已经请来了。不过,她说庙里没有厨房,让我们赶紧造一间,她还说,她年老力衰,又不会算帐,让我们再请一个伙计,帮她买买菜,打个下手。”
      突然间,老和尚悟出了什么,想道:“以前的日子呀,多简单、多轻松呀……”他对小和尚说:“这匹马只会让我觉得更累,赶快卖了它!”
      讲完了故事,诸葛亮说:“如果你买了车,也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烦恼。有时候,我们费尽辛苦购置的东西,并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轻松和愉快,而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负担。
      与其为其所累,还不如痛下决心,果断地摆脱它呢!”
      培养富足之心
      在诸葛亮的极力反对下,诸葛方的买车计划彻底破产了。对此,他总是耿耿于怀,连续几天都闷闷不乐。
      诸葛亮看穿了他的心思,就开导他说:“对幸福和快乐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这对于我们拥有多少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仅仅不断地扩充我们的欲望名单,这就确保了我们的不满足感。你的心理机制说:‘当这项欲望得到满足时,我就会快乐起来。’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心理作用却不断重复。”
      诸葛亮举例说,一个朋友在星期天结清了新房子的契据。而恰恰在下一次朋友们看到他时,他所谈论的是他的下一个甚至会更大的房子!不只他一人如此。我们中大多数人会做极其相同的事情。我们想要这个或那个。如果我们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就不停地去想我们所没有的并且我们会保持一种不满足感。如果我们确实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仅仅是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创造同样的想法。因此,尽管得到了我们所想要的,我们仍旧不高兴。当我们充满新的欲望时,是得不到幸福的。
      诸葛亮指出:“有个可以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我们思考的重心,从我们所想要的转而想到我们所拥有的。不是期望你的爱人是别人,而是试着去想她美好的品质。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拥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夏威夷度假,而是想到你家附近亦有乐趣,这有多高兴。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穷尽的!”
      一个富足的个性,在生活中,能够笑看输赢得失,而只认最终胜负。他们深信自然和自己的潜能足以实现任何梦想,认为一个成功者周围倒下千万个失败者是不成功的,真正有效的成功者只在自己的成功中追求卓越,而不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
      诸葛亮告诉儿子,为了培养富足之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赞美孤独
      富足之心是宁静的。个性并不害怕孤独,反而赞美它。孤独是个性最美好的一部分,原本就不存在能不能忍受的问题。
      内心富足的人总是能够给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独处的欢乐,整理往事、展望前程,想象出类拔萃的美好生活。内心贫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欢喧嚣和热闹,一刻也离不开从他人眼中找寻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独处将倍感寂寞,但自身环境却又窄得令人窒息。
      内心富足的人,独自承受个性滋润、修身养性。他深思真正的意义,他享受宁静和孤寂,他在反省中看见自身的不足,他把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再投入步调紧凑的生活中去。
      (2)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
      因为太富足,他任意地帮助他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他知道内心里献出东西,依旧会从内心里产生出来。他就像自己的一家能源工厂,生产力很高,永远能提供满足。
      (3)不自怨自艾
      个性富足者对损失看得很淡。他相信相对于整体而言,损失的不过是小小的局部。他们不会不能释怀,不会老是对自己怨艾和指责,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宽恕自己和他人,他只是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满心喜悦地做着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4)放弃“多多益善”的想法
      只要你拥有“多多益善”的想法,认为物质生活“越多越好”,你就永远不会满足。
      每当我们得到什么,或达到了某目标,我们大部分人仅是立即再继续到下一件事。这压制了我们对生活和我们许多幸福的欣赏。例如,当你买了一辆车之后,下一步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够换一辆性能更好的车。”就像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买一套房子或一台电脑,吃顿饭,找个搭档,买些衣服,甚至是赢得声誉——从来都没有够。
      克服这一暗中为害的趋势的诀窍是说服你自己,越多并不越好,问题不在于我们没有什么,而在于拥有更多的奢求。学会满足并不是说你不能、不会或不该想得到比你的财产更多的东西,只是说你的幸福不要依赖于它。你可通过更着眼于现在、而不是太注重你想得到的东西来学会安享现有的一切。当怎样才能使你的生活更好的想法进入你的头脑时,轻轻地提醒你自己,即使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你也不会感到更满意,因为“想要更多”的思维模式使你仍想要得到更多。
      你可以建起一种新的欣赏你已享有的幸福的思维,以新的眼光看待你的生活,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它。当你建起这一新的意识,你将会发现,当新的财产或成就进入你的生活,你的欣喜程度将被提高。幸福的一个极佳衡量尺度就是你所拥有的和你想得到的两者之间的差异。你可以将一生用在去得到更多的东西,永远在追逐幸福——或者你也可以仅仅决定有意识地减少所需。后一策略要更容易、更充实得多。
      诸葛方终于心悦诚服地听从了爸爸的意见,放弃了买车的打算。


     第十课 维护健康重身体

        别被内心的恐惧吓倒
      因为爸爸不让诸葛方买车,所以,他只好偶尔借朋友的车开着上下班过过瘾。
      这天的下班途中,诸葛方把车开到一个加油站去加油。那天天气很好,他也感觉很舒服。当他走到加油站,有个年轻人站在那儿,不期然地说了一句:“你身体好不好?”
      他说:“我觉得很好啊。”
      “你好像有病!”年轻人不经意地说。
      诸葛方回答了年轻人,这一次可能没有前面一样自信了。“我觉得很好啊,我再好不过了。”
      年轻人坚持说:“你看起来并不太好。你气色不对。你脸上黄黄的。”
      诸葛方开车离开了那个加油站,车还没开到另一交叉道时,他停下车来看看镜子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什么也没有看出来。
      忧心忡忡的诸葛方回到家中,还是继续寻找脸黄的原因。他想:我的肝可能有问题,我可能病了自己还不知道。为此他感到更加焦虑了。
      因为精通医术的爸爸不在家,诸葛方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他一口气读了许多内容,还不满足,又继续读了下去。
      当他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诸葛方很想知道自己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身上什么病都有!
      他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诸葛方想:“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这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
      诸葛方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就搞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一开始他怀疑自己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才突然发现,一分钟跳140次!接着,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
      诸葛方现在不能再等了。他赶紧给爸爸打电话,叫他赶紧回家。
      诸葛亮一进家门,诸葛方就迫不及待地说:
      “爸爸,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害膝盖积水症。”
      诸葛亮给儿子号了号脉,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诸葛方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取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笑着退给他说:“这是药店,不是饭店。”
      诸葛方很惊奇地望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六小时一次。
      20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回家再次路过那个加油站时,诸葛方找出了问题之所在:他们把加油站喷上病黄色的油漆,每个到那里去的人都变成了黄脸的鬼样子。
      事后,诸葛亮告诉儿子:“别被内心的恐惧吓倒。但是也要注意健康。”
      警惕“亚健康状态”
      诸葛亮知道,儿子正当年轻,让他注意身体健康,他很难听进去,所以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于是,他讲起了自身的教训:“我进西蜀之后,行阵之间,往往坐四轮车。别忘了,那时,我不过40来岁,就坐起四轮车了,这并非是由于他的特癖,而是因为我患了严重的关节炎,行动不便所致。在川北陕南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山路崎岖,栈道险恶,车不方轨,如果不是行动不便,我怎么可能愿常坐四轮车那鬼玩意儿呢?!我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于是,寝不安席,夙夜忧叹,事必躬亲。最后,落下了一身病,而且根据我多年的医学经验,我估计自己很难活过60岁,这你不能不引以为戒!”
      显然,诸葛亮的话打动了儿子,诸葛方知道爸爸一身是病。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离疾病究竟有多远,怎样做才能更健康。
      诸葛亮解释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我感到自己容易疲劳,力不从心,倦怠乏力。如下班回家后,第一反应是往沙发上一坐或床上一躺,就懒得动。”
      “最近我心绪不宁,坐卧不安,焦虑、恐惧、抑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