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创业大策划 >

第24部分

创业大策划-第24部分

小说: 创业大策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时代在变化,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涌现,市场空白点仍然层出不穷,看我们有没有敏锐的眼光发现这样的市场空白点。一旦发现这样的市场空白点,就意味着巨大商机降临,财富滚滚而来。市场空白点是指,有市场需求,但暂时还没有人去做。在风筝上做广告是一个市场空白点,开擦鞋店是一个市场空白点,当房导是一个市场空白点,月嫂也是一个市场空白点。刘伟的成功首先在于她发现了月嫂这一市场空白点。
其次在于她在市场空白点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因为她是过来人,有经验,她还是医生,懂得医学护理知识,当月嫂能够利用和充分发挥她的这种现有的优势。创业很艰苦,没有钱,就要善于充分发挥自己现存的优势,在自己熟悉的、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下功夫,自然容易获得成功。
第三,刘伟的成功还在于她发现了闲置的社会资源——四、五十岁的下岗女工,她们有丰富的生育经验,恰恰又最难找工作,这对一个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市场来说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优势社会资源,刘伟看到并利用了这一社会资源。
 
 
    正文 第46节:知识就是力量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41 本章字数:2288
        
第四,刘伟还利用了创业奖励基金。她通过自身的努力,用绝对优势的方案争取到了这一创业奖励基金。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因此往往需要借助很多外力,刘伟做到了,所以她成功了。
相关链接
创业成功宝典(一)
先小后大易成功
下岗职工应该从小本生意做起,通过做小本生意的磨炼,待摸索出门道来,积累了经验后再去做些有把握的大生意,这样就容易成功。江苏省淮阴市的刘萍下岗后,靠300元起家,租个柜台经营小钮扣,勤去勤来,卖了再进,就凭这300元滚动,两年后品种增加到上千种,如今在商场内开了“纽扣大世界”成了苏北“纽扣大王”。
瞄准空档好生财
瞄准空档做生意,不但有所作为,而且还能多生财。南京市的钟标下岗后,看到空调清洁服务还没人问津,于是,他干起了空调清洁行当,借钱买了进口高压喷雾清洁器,并采用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研制的空调清洗剂,清洗效果令用户满意,他每天可以清洗50台空调,预约电话不断、生意越做越好。
第六章告别清贫的选择
——知识分子下岗后致富术
“知识就是力量”到底还是力量
从中国知识分子摘掉“老九”的帽子开始,他们就在争取与他们学识相称的待遇。这是一个需要知识、急需人才的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相信他们的智慧正在创造着财富。然而,他们自已的生活却一天天地跟不上潮流,他们为“脑体倒挂”而不平,为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而大发牢骚,可是多少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这些生活窘迫,但又守着捧着“金饭碗”的知识分子们,悄悄地踏上另一条道路——选择下岗,再致富。
他们开始用自已的头脑,用自已的双手,来提高自个的生活水平。知识分子在行动。
“真正的”工程师
梁君,是南方某国营大厂的工程师。这位上海交大的高材生在厂里已经七、八年了,技术上没得说,放到哪里都能独挡一面。
可是梁工却是不能独挡一面。厂子里的事一句话也说不清楚,总之这里汇集的人材太多了。你说你强,我还比你更强,大家都互相吊着劲,没办法只好论资排辈吧。踏踏实实地干,安安心心地等,职称、房子、工资一切都会有的。梁工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厂里干了许多年。
渐渐地,梁工的心就安不下来了。过去同班许多同学不是进了三资企业,就是下了深圳、海南,还有的干脆自已承包个集体小厂或者乡镇企业大干起来。和他们比起来,梁工开始感到生活的窘迫,两口子几百块钱的工资,要养个五岁的的孩子,还要贴补老人,再攒钱买个彩电、冰箱什么的,日子是有点紧巴巴的了。
“论学问,论技术,谁比谁差?为什么我就生活得和人家差那么一截。”曾经是班上高材生的梁工怎么也不服这口气。
调换工作吧,谈何容易?到特区闯一闯吧,可这一家老小扔在这里也终究不是个事;辞职吧,说心里话梁工还是真有点舍不得厂子里的福利待遇……
正在梁工为这事大伤脑筋的时候,机会自已找上门来了。
一天厂子里派他到城郊的一家乡镇企业解决一下技术问题,梁工到那里可真不含糊,仔细了解了情况,又看了看现场,当下领了几个工人就干了起来。忙了整整一个上午,问题终于让梁工漂亮、干脆地解决了。
这家小厂的厂长千恩万谢,心底里不由地打起了这位年富力强、技术精湛的工程师的主意。
一桌十分丰盛的宴席,梁工和厂长频频举杯。梁工今天痛快极了,在单位这几年这种让他施展才华的机会的确不多。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厂长拉过梁工的手,塞给他一个鼓囊囊的红包。“梁工程师,今天都靠你了,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梁工虽然是第一次,可是觉得自已是按劳取酬,也就大大方方地把红包收了起来。
看到梁工如此痛快,厂长觉得有门。“梁工程师,我们这个厂子的情况你也看到了,生产呀,效益呀都还不错,可就是缺像你这样的技术人员呀。”看到梁工在旁边认认真真地听着,厂长抓住时机切入正题。
“如果你愿意到我们厂里来,我们提供住房,还给你每个月这个数怎么样?”厂长伸出了一巴掌。
真是踏破铁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样的机会梁工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两下里订了合同,一回到厂子,梁工就主动要求下岗,为厂子减轻负担。厂子的效益也不好,听到有人主动下岗,自然答应,离开厂子,他就出任了这家乡镇企业的生产厂长。
那位厂长看中梁工可真算是有眼光,梁工的技术水平在这里大放异彩。这家企业不仅大大提高了工艺质量水平,还在梁工的帮助下开发了几个新产品,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好,自然梁工的腰包也日见殷实。
“玩玩”的发明家
老贾是北京某航天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他搞的可是大气层外的玩意,尖端得不能再尖端了。但是,不是你搞的越是尖端就越能挣钱,老贾的收入也是平平常常,有时见他还觉得他有些寒酸。此公有点特别的业余爱好,人家业余都养花喂鸟、钓鱼画画。他可不干那个,他下班没事干就在家里搞点机械装置,摆弄些电子元件什么的。说白了吧,老贾是个业余发明家。
说起这个爱好,对老贾可谓是历史悠久了。从上小学参加无线电小组装个半导体开始,到大学获课余发明优胜奖,他一直干得津津有味,直到工作了他也从不放手。老贾搞的有些东西,纯粹是自已搞着玩,也没什么大用,可有的东西却大不相同。
 
 
    正文 第47节:百无一用是书生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41 本章字数:2221
        
有一次老贾他们单位与外地一家钢厂合作,搞一个开发项目。老贾被派到钢厂呆了几个月,说来也怪,老贾突然对与他的专业八杆子打不着的热轧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有空就跑到车间里看轧机的运转工作,看着看着,他还真给看出了点门道。从外地回来,老贾就抽空琢磨扎机这个玩意,谁知他三弄两搞却开发出扎机上的机械装置。托人拿到钢厂里一试验,使扎机的工效提高了好几倍。据懂行的人说,这种东西国外也有生产,只是机构要复杂、价格也贵得多,而且效果没有老贾这套“土装置”好。
正当老贾沉浸在创造的喜悦之中时,一位不速之客找上门来。这是位标准的农民企业家,不知从那里打听到老贾手上有这么个东西,便找上门来。
老贾虽然搞了许多年业余发明,可是对“技术转让”之类也不很精通。听那位企业家大谈一通之后,只明白了一点:这家伙想买我这东西。那有什么不行,你负责生产这东西还有利我发明的推广。
就这样老贾的发明便转让给了一家乡镇企业,老贾当然成为这家乡镇企业的技术顾问,负责指导他们生产这种装置,作为回报,老贾除了拿到一大笔“技术转让费”外,还能够从这种产品的销售额中得到一定比例的分成。
尝到甜头的老贾业余发明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不过从此他不再搞那些华而不实的玩意了,专挑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的东西来搞。
几年过去了,老贾的家底也就不薄了。现在老贾已经主动从研究所下了岗,自已开了一家公司,专门进行各种发明的推广。
妙笔生金
人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帮文人要技术没技术,要力气没力气,唯一能指望的无非是两样:嘴皮子和笔杆子。可是这帮文人就是靠他们生花的妙笔,照样玩的就是心跳。
咱们不提王朔之流的大腕,他们的笔非常人可比,而且人家是专吃这口饭的,咱们就谈些小人物。
小崔是工厂里的宣传干事,这位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一直不甘心整日写点汇报、简报、拼凑工厂小报。他仍做着当作家的梦。
从单位里一下班,小崔就把自已关在屋子里,废寝忘食地“爬格子”,散文、诗歌、杂文……一篇篇地生产出来,可是这些凝集他心血的作品屡投屡退,虽然偶尔也有几块“豆腐干”见诸报端,可是这既不能出名,也得不了几个稿费,只能权作安慰自已之用。
小崔正苦于不知该朝何处努力的时候,一位大学同窗登门拜访。此君虽也是从学校出来不久,可是几年里已搞出了几本书,成为“文化圈子”里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了。
此君的来访,使小崔喜出望外,他急忙捧出自已几年来的得意之作,诚恳地向这位同窗好友请教,希望他能够传授点宝贵经验。
这位同窗看了小崔的几篇东西后,感慨地对小崔说:“你的文字功底绝对不差,只是路子有点不合潮流。”
“两条路,任你走。要么你继续如此辛勤耕耘,以后能成为大家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要么你改变路子,什么流行写什么,什么受欢迎写什么,写一篇挣一篇当个有点庸俗、很实惠的‘写书的’,说不定还会有点小名。”
同窗好友的一番话使小崔当晚失眠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朋友白天的话:静下心来写太苦,而且可能会一无所获。写点流行的写一篇算一篇,既然成不了名,也能多弄点稿费。对,就这么干。
第二天下班,小崔在路边的书摊上抱回了一大撂五颜六色的流行刊物,这些东西本来是小崔不屑一顾的东西。
这天晚上,小崔在自已屋里埋头苦读,一口气把买回来的杂志看了个遍。
“唉,”小崔长叹一口气,原来流行的东西就这样呀。这种东西我一天写上万八千字绝对没问题。
打那以后,小崔不再做他的“文学梦”了,认认真真地玩起了笔杆子。
一开始小崔利用自已在机关信息广、材料多的优势搞起了纪实文学。他精心选题,认真收集材料,还抽空骑着自行车去采访了几个有关的人物。
当小崔把他认认真真写好的稿子交给他那位同学的时候,那哥们拍一下他的肩,不无讥讽地说“也下海了。”
那位同学还真给小崔帮忙,没过多久小崔的大作就在一家颇具市场的杂志上发表了。当小崔拿到四百元汇款时,他觉得他走对了。
这几年小崔可以说什么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