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赞扬的是,爱尔兰认真接受了IMF的警告,迅速压缩财政赤字。1986年,爱尔兰医疗及教育财政支出减少6%,国防开支减少7%,道路与住房投入减少11%,农业开销减少18%。第二年,爱尔兰共和党上台,财政预算削减幅度更大,并且在大型企业、工会与农民之间成功达成协议,为应对直接税(direct taxes)收入减少,一致同意严格限制工资增长。三年之内,爱尔兰政府预算所占GDP比例就从55%下降到41%,降幅超过1/4。
然而,爱尔兰的真正好运在于,正当大部分欧洲国家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步而步履踉跄之时,爱尔兰乘机采取了占据欧洲经济格局有利地位的成功战略。一连数年,爱尔兰政府尽其所能,努力吸引美、英两国的软硬件IT企业进军国内。到上世纪90年代,与克林顿当政的华盛顿十分类似,都柏林的财政预算从巨额赤字转变为小有盈余,电信行业完成私有化,港口、铁路、公路设施升级改造的财政投入达到GDP的5%——两倍于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公共卫生与饮水工程,还有一贯重视的国民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1985年以来,爱尔兰公共教育支出增长了150%,尤其值得称道的是,1995年爱尔兰一度取消大学学费。虽然爱尔兰教育投入所占GDP比例仍然低于许多欧洲国家,但是青少年入学率却高于德国、意大利及日本。此外, 25~34岁的爱尔兰青年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约为37%,而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为27%(美国是40%)。
因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IT产业蓬勃发展之时,爱尔兰凭借有利条件,得以广泛参与。到2004年,爱尔兰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高达2 300亿美元,与意大利相当,而意大利的经济规模是爱尔兰的8倍。如今,与爱尔兰GDP相关的海外直接投资规模分别为德国、法国、英国的10倍、5倍、4倍。弹丸小国爱尔兰吸引的海外直接投资约为中国的1/3,而中国可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经济规模将近爱尔兰的12倍。
爱尔兰致力于发展国民教育,吸引海外直接投资,由此创造了全球化环境下协同合作的专门模式,随着海外企业大举迁入,千千万万爱尔兰工人得以接触尖端技术与操作实践,这又使得他们能够进一步提高技能。直接转移进来的海外企业通常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制造及医疗设备领域。如今,世界10强IT企业当中已经有7家公司——IBM、英特尔、惠普、戴尔、甲骨文、Lotus及微软——在爱尔兰建立生产部门。世界15家主要医药公司中的13家也已经在爱尔兰进行主要生产活动,其中包括惠氏、先灵葆雅、默沙东、辉瑞、诺华、爱力根及葛兰素史克,而且,就在都柏林郊外,全世界最大的生物技术大学园区最近已经建成。在医疗设备领域,世界25强当中也有15家企业进入爱尔兰。结果就是,除芬兰之外,先进技术在爱尔兰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比其他欧洲国家都要大——爱尔兰高科技企业所占比例为20%,与美国的26%相差不多,而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只有8%。上述三个高科技领域的外资企业爱尔兰雇员总数为85 000人,占爱尔兰制造业工人总数的1/3。
第四章 经济日趋衰退的欧洲与日本 凯尔特之虎(4)
就在几年之前,爱尔兰向外输出的主要还是常规食品和青年才俊。如今,爱尔兰有近85%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国外,其中大部分都是1 200多家外资企业生产的高科技产品。例如,英特尔、戴尔与微软三个公司在爱尔兰的出口产值就高达其出口总额的20%。按人均计算,爱尔兰现在的出口量分别是美国、日本、英国的7倍、6倍、4倍。
令人瞩目的是,沿着同样的发展道路,爱尔兰的现代化也扩展到一些高端服务领域。工人教育程度较高,税收激励措施得力,电信设施投入充足,因此吸引大批先进技术落户爱尔兰,同时,金融服务领域的大量直接投资也纷至沓来,过去10年,尽管没怎么引起《华尔街日报》和《泰晤士报》的注意,然而爱尔兰已经悄然成为全球金融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一员。现在,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外直接投资都集中在都柏林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全球金融业20强,全球银行业50强,目前已有半数落户该中心。凭借高达5 000亿美元、两倍于本国GDP的国际资金规模,爱尔兰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真正集散中心,这在巴黎证券交易所及香港中国银行的交易人看来,或许有些奇怪。
爱尔兰的法人税率为12。5%,出口则直接实行零税率,英美保守派人士坚持认为,正是低税率推动了爱尔兰的发展变化。尽管他们对低税率的作用不无夸大,不过无论对哪个国家而言,只要能够满足公共支出需要,低税率总是要比高税率好。爱尔兰总税负为其GDP的28%,远低于欧盟15国40%的平均水平。劳工成本当中,爱尔兰的税收比重比所有欧洲先进经济体都要低出大约10个百分点。对于爱尔兰的发展进步,来自欧盟的资金扶持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十年代,爱尔兰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与公共教育投入都得益于欧盟援助。不过,如果不是爱尔兰对外开放市场竞争与海外投资,低税率必定收效甚微;同样,如果都柏林没有合理明智地使用欧盟补贴,这些补贴也只能是徒劳无功。
而且,今天看来,这些因素已经不再是爱尔兰的独有特点,因为很多国家的法人税率都已经大幅下调,一段时间以来,爱尔兰也不再具有享受欧盟补贴的资格。许许多多来自世界上最先进的各大公司的生产技术与商业模式已经牢牢嵌入爱尔兰的制造工业及商业服务,这是当今发展进步最为重要的推动因素。此外,作为遍布世界的全球合作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巨额投资将爱尔兰的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中最为成功的一面联系起来。结果就是,按照全球商务咨询企业科尔尼公司(AT Kearney)判断标准,凭借欧洲最好的商业环境,爱尔兰已经成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
未来10~15年,爱尔兰能否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积极方面,爱尔兰选择的发展战略还在继续产生全欧洲最高的生产力回报,而且与欧洲其他国家及日本所受困扰不同,爱尔兰也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原因不仅在于爱尔兰的生育率高于欧洲其他国家,而且在于爱尔兰的发展前景已经产生吸引移民的强大磁力。类似于美国,1995年以来,爱尔兰新增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来自移民,爱尔兰居民构成当中,海外移民比例接近10%。与贫穷的穆斯林移民浪潮迅速涌入法国、德国、丹麦、荷兰等国不同,爱尔兰吸引的移民都是西方人,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教育,渴望接受同化。这些移民当中,来自英国的占了半数,其余部分,不是上世纪###十年代移居海外的爱尔兰人回流,就是来自波兰、立陶宛等欧盟新成员国的新移民。
第四章 经济日趋衰退的欧洲与日本 凯尔特之虎(5)
笼罩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上空的公共养老危机,爱尔兰也会避免。从现以至到下一代人,爱尔兰65岁以上人口比例在欧盟国家都是最低的。而且,由于不久之前还是一个穷国,爱尔兰的养老待遇从来就不高。尽管最近经济发展异常繁荣,爱尔兰还是于1999年通过法案,削减了未来福利,并且每年拿出1%的GDP作为国家养老储备基金,这在发达国家是独一无二的。
不过,未来10年,全球化也会给爱尔兰带来艰难的新挑战。爱尔兰的经济繁荣建立在国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上,吸引外资的因素包括受过较好教育的低薪劳动力、力度可观的税收优惠、面向欧盟国家的免税贸易。这一战略仍然还在发挥作用:1995~2002年,美国在爱尔兰的平均年度投资回报率为20%,两倍于其他欧盟国家。而且,2005年,美国企业在爱尔兰的投资额仍然高于在中国的投资。但是,经过二十多年国民经济与生产收益的强劲增长,爱尔兰的工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况且随着欧盟东扩,爱尔兰作为欧洲市场门户的独特地位,正面临着新近加入的匈牙利、捷克、波兰等国的激烈竞争。
未来10年,爱尔兰面临的考验——不同环境下的中国一样也会面临——将是如何摆脱对外商投资的高度依赖,培育发展更多国内企业,在高级制造业与服务业领域形成真正竞争力。过去10年,有几家爱尔兰公司已经走向世界市场,比较知名的有:水泥及建材制造商CRH,这是唯一入围全球500强的爱尔兰企业;食品调料制造商嘉里集团(Kerry Group);国际连锁酒店Jurys Doyle。不过,爱尔兰值得夸耀的生产及出口收益绝大部分还是来自外资企业。为重点解决这个问题,爱尔兰政府于2000年创建了爱尔兰科学基金会,并设立科技远景基金(Technology Foresight Fund),着重促进、扶持的国内研发领域包括:改良农业的DNA技术,并行处理系统技术,纳米级组装技术。即便如此,爱尔兰用于研发的公共支出在GDP中所占比例仍然还是欧盟先进国家当中最低的。
未来10年,几乎可以肯定,爱尔兰经济的飞速增长将会放缓,回落到与美国相近的水平。这种结果显而易见:在微软公司资助下,爱尔兰最著名的经济学权威之一保罗·谭西(Paul Tansey)最近领导完成了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爱尔兰生产力发展进程具有“二元经济特点”,即本土企业依然大幅落后。未来10年,爱尔兰面临的巨大挑战还在于,如何把先进技术与操作方式应用到服务业领域,这是大多数爱尔兰工人的职业所依。如果不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爱尔兰人就不得不从创造凯尔特奇迹的幻想回到现实中来。
第四章 经济日趋衰退的欧洲与日本 韩国:自力更生的典范(1)
爱尔兰的经济发展纪录令人叹服,但是,不到半个世纪时间,大韩民国就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国,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经济体,这是经济发展史上更加非凡的伟大成就。韩国的发展进步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历程,因为大部分成就是在一连几任野蛮残忍的军事独裁者主导下完成的。正如一位国内评论人士所说,统治韩国一直都是“不断发展的专制政权”,在这种独裁统治之下,白手起家,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出口产业,培养了教育程度居发展中国家之首的劳动力。凭借这些宝贵财富,韩国平稳度过了痛苦不堪的金融危机,并且对全球化做好了相当不错的准备。尽管曾经得到美国的大量财政援助,不过与爱尔兰和中国不同,韩国基本是在没有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提下,取得这些成就的。
朝鲜战争结束时,南朝鲜还是地球上最贫穷的地方之一。1910~1945年,日本占领期间,开发建设的铁路、码头、工厂、矿山及水电站全都是北朝鲜鸭绿江沿岸。而且,到1945年,已经有1/3的日本工业基地位于北朝鲜。后来成为大韩民国的南方数省则只能满足于成为日本的粮仓,况且由于内战主要是在南方进行,南朝鲜仅有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与生产工厂也都毁于战火。
到停战7年之后的1960年,韩国GDP仅为23亿美元,人均收入只有79美元,位居全世界收入最低行列。即使按2006年的美元价格折算,1960年的韩国人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