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奈侍狻鼋低ǎ谡饧夜鞠匀欢伎梢杂卸狻N侍馐牵∈虑榈墓低ㄋ淙凰忱墒侵卮笠樘馊椿嵩獾胶鍪印*
理性模式虽然纯粹是由上而下的模式,但受到麦克雷戈误导的追随者所提出的社会模式,则纯粹是由下而上的模式,试图通过培训展开变革。麦克雷戈对此一直感到担忧,并且表示:“Y理论的假设并未否认职权的适当性,但否认这适合所有的目的和状况。”
我们开始意识到(虽然还仅是模糊的认识)卓越企业之所以出类拔萃的核心主题。表面上,X理论和Y理论是彼此大相径庭的概念,二者并不兼容。领导者的风格,不是权威式就是民主式。不过在实际上,领导者可能这两种领导风格都不具备,也可能两者兼具。IBM的沃森、麦当劳的克罗克、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等人率先把人员视为成人对待,鼓励成千上万名员工为公司奉献、创新,提供全体人员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并且把全体员工视为大家庭的一分子。其实,沃森的开门政策一直偏袒员工的意见。如果有员工对某个主管提出申诉,胜诉的通常都不是主管这一方。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界的领导人都极为坚毅,如果有人违反顾客服务和质量的核心价值,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加以纠正。所以,他们兼具关怀的一面,以及坚毅的一面。就跟优秀的父母一样,他们对下一代极为关怀,但也有很高的期待。以X或Y简单归纳他们的行为特质,根本就是模糊重点。
麦克雷戈和梅奥阐述将组织的社会理论应用于个人,与此同时开始研究的巴纳德和塞尔兹尼克尚未崭露头角。在我们看来,实务管理者大多忽略了巴纳德和塞尔兹尼克的研究成果。
巴纳德曾经担任新泽西贝尔公司总裁,退休后在哈佛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于1938年写成《经理人的职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一书。该书相当深奥,很难理解,尽管如此,还是无损其巨著的风范。哈佛的肯尼思•;安德鲁斯在该书30周年纪念版(1968年)的导言里说:“巴纳德的目标极富野心。正如他在前言里所说的,他的目的是先为正式组织的合作行为提供周密的理论。当个人需要成就某些目的,但却力有不及时,便会产生合作的需求。”
梅奥、麦克雷戈和其他学者(包括巴纳德本身)的研究都是要了解如何激发员工最大的潜力,但是只有巴纳德发现经理人能在这个领域扮演突破传统的关键性角色。巴纳德主张,经理人必须确保人员对工作的承诺,并且积极管理非正式组织。而且,经理人也必须确保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巴纳德可能是平衡看待管理流程的第一人。
巴纳德还率先讨论了CEO塑造和管理企业内部共同价值观的主要角色:“CEO的重要功能,第一是提供沟通系统,第二是鼓励员工对工作全力以赴,第三是塑造以及界定目标。”他并且表示,企业的价值观以及目标,主要是由经理人的行为而非言谈所塑造的:“严格来说,目标主要是由公司高层积极采取的行动所界定的,而不是由文字界定。”他还强调,公司的目标必须获得全体人员接纳,才能产生效果。卓越企业正是如此:高层主管数十年如一日随时身体力行明确的价值观,公司各级人员也都完全明白。
《
巴纳德对于整体管理的重视,或许最能凸显出他的聪明之处:
人们对整体管理的常识并不明确,而且其实往往并不具备。控制主要是由某个特定的层面主导,例如经济、政治、宗教、科学、技术,无法保证成果(杰出绩效),而且往往沦于失败,或是面临失败的威胁。难怪具备整体管理观念的经理人有时必须采取更正措施,以面对未均衡看待所有因素所引起的危机。除了极少数管理人才或是少数行政机构(其人员对此反应敏锐,而且整合良好),正式、井然有序的整体概念往往并未形成。
即使是现在,也很少有人特别重视整体管理。
巴纳德的著作付梓之后不到10年,塞尔兹尼克发表了类似的理论。他在这套理论当中首创“特殊能力”(distinctive petence)(公司特别精通其他大多数公司都不擅长的领域)以及“组织特征”(organizational character)(他把组织的理念视为文化)。我们大量引用塞尔兹尼克的论点,因为他对组织特质、能力、机构价值观(institutional values)以及领导艺术的论述都极为精辟。我们发现这些特质(正如他对这些特质的说明)是卓越企业的成功基础:
“组织”(organization)这个名词意味着某种简单、精简、严谨的系统,其中的活动都经过精心策划协调。这是一种可以消耗,为了完成某个工作而设计的合理工具。“机构”(institution)则更像是出于社会需求和压力的自然产物—一种具备响应、适应能力的有机机制……“机构”、“组织”、“特殊能力”等名词都是指某些基本的流程,也就是把精心设计、安排的技术要素转变为社会性的有机机制……组织和价值观结合之后,就成为机构。这样的结合会产生独特的定位。当机构化进行顺利时,独特的前景、习惯和其他各种承诺都会结合起来,让组织生涯的各个层面增添色彩,并为其注入远超出正式协调和指挥的“社会整合”……经理人的功能在于找到适当的点来结合方法与目的,因为大家很容易认同这种抽象的主张,但很难认真看待它。企业管理往往过于强调方法或是目的,使得这两者分道扬镳。现代管理实务中对于效率的重视,会从两个层面过度强调方法……其一是使机制顺利运作,另外则是强调组织的技术性……运营理想的效率假设目标已定,而且资源可得。可是在许多情况下(包括大多数重大的情况),目标未必是既定的,(或者)就算目标已经界定,可能还要找出所需的方法。创造方法不是狭隘的技术议题,而是牵涉到机构社会特质的融入。在两种情况下,领导能力不能只看效率,还要:(1)设定根本的使命;(2)创造能够实现这种使命的社会有机机制。
梅奥—麦克雷戈—巴纳德—塞尔兹尼克学说认为人类是社会性的行为者,这种理论影响极为深远。不过,如前所说,前面两者的理论因为遭到无知追随者的扭曲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肯定,后面两者的著作则至今仍未普及或普遍获得赞扬。尤其是,我们发现的卓越企业八大特质当中,有两项(自主和创业精神以及以人为本)跟麦克雷戈的学说完全一致;另外三项(亲身实践、价值驱动,坚持本业以及宽严并济)则和巴纳德与塞尔兹尼克的观点相符。不过其中还是有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回归斯科特的论述。
第三个阶段从1960到1970年左右,这个阶段向后倒退了一步,但同时也向前跨出了一步。斯科特将这个阶段称做“开放系统—理性行为者”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学者回归对人的机械性假设,这是倒退了一步;但学者终于把企业视为竞争市场里的一环、由外界力量所塑造,这个观点则是向前跨出了一步。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是这个时代的主要代表。钱德勒很直接单纯地观察杜邦、西尔斯、通用汽车以及通用电气等卓越企业的组织结构。譬如,钱德勒研究杜邦和通用汽车如何以市场为导向研发多种产品线。他后来发现,这些企业研发出种类繁多的产品线,同时也从功能单一的组织形态逐渐转为较为松散的复合式单位结构形态。
钱德勒的研究工作是在哈佛进行的,另外两位哈佛教授保罗•;劳伦斯以及杰伊•;洛斯齐在1967年接着进行另外一项突破性的研究—《组织与环境》(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他们的模式比起钱德勒的模式要细密得多,不过结论大致相同。他们研究组织结构以及管理系统,并对成长快速的产业(精细塑料产业)和成长稳定、缓慢的产业(集装箱业)里表现最卓越的企业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成长稳定的产业里,表现突出的企业都有共同的特征,亦即具备简单的功能组织形态以及单纯的控制系统。相对地,成长快速的塑料产业里,表现突出的企业则具备分权形态,系统也比其他落后的业者更为丰富。
最后,斯科特将第四个时期,亦即从1970年左右持续到目前,定为“开放系统—社会行为者”。这两个层面的特质都是混乱。复杂的社会行为者,也就是兼具优缺点、限制、矛盾和不理性的人,取代了理性的行为者。以前的时代里,企业仿佛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影响。但是在这个时期,企业会受到外界不断快速变化的力量影响。以当今顶尖的学者看来,所有的事物都会不断变化,其中包括目的、方法以及外界的影响力量。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包括康奈尔的韦克以及斯坦福的马奇。
在这个时期,主要的范式强调非正式、个人创业精神以及进化。我们可从比喻的变化嗅出顶尖管理学者大举偏离昔日论点的迹象。韦克极力主张,昔日以军队比喻企业组织的方式,会严重限制管理的思考能力,因此必须加以改变。他说:“企业有员工、产品线和指挥链,会开发战略和战术。企业会对竞争对手展开攻势,招募MBA人才……他们为了解决问题,会裁减人员”,加紧控制,加强纪律,增强力量,或是澄清职责,因为当军队人心涣散时,这是他们会采取的措施。”韦克深信,以军队比喻企业管理并不恰当。首先,军队的比喻对于输赢有明确的假设。可是在企业环境里,这样的假设并不恰当。第二,韦克认为军队的比喻不理想,是因为人们会通过模拟来解决问题,只要他们采取军队的比喻,“就会局限于非常有限的解决方案,以及非常有限的组织方式”。
韦克和马奇所提出的新比喻,包括航行、好玩、愚蠢、跷跷板、太空站、垃圾桶、市场,以及野蛮部落。对于旧学派的经理人而言,这些比喻虽然让人备感威胁,但的确为管理开启了新的纪元。我们在讨论卓越企业时,还用到其他更多的比喻,譬如推介人、臭鼬工厂和沙皇,这些都是卓越企业自我比喻的字眼。韦克表示:“这些比喻虽然差异极大,但各自凸显出组织的某些特质,如果没有这些比喻,这些特质很可能会遭到忽视。”正如阿索斯所说的:“真相就潜藏在比喻中。”
巴纳德在1938年的著作《经理人的功能》堪称完整的管理理论。西蒙于1947年完成的《管理行为》(Administrative Behavior)也是如此。马奇和西蒙于1958年合著的《组织》(Organizations)列举了450个彼此相关的组织观点,也构成了完整的管理理论。
可是自此之后,几乎没有真正的组织理论著作问世。马奇可能认为,他和约翰•;奥尔森于1976年合著的《组织的模糊与选择》(Ambiguity and Choice in Organizations)称得上是发展成熟的理论,但我们并不这样认为。当然,韦克显然并未宣称他的著作《组织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ing)是发展完全的理论。事实上,他仅仅说:“本书与组织的论述有关。”
重点是,当今顶尖学者的努力为管理勾勒出重要的轮廓。他们的论点和先前存在的传统思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