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安子传奇 >

第15部分

安子传奇-第15部分

小说: 安子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回答同胞的书信,自己也在几年后找到了生活航标:已拥有两家玩具厂的陈耀武有空的时候还回到“安子的天空俱乐部”做义工。
  他说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因为当初在安子信箱秘书处诸位同伴相互激励的结果。安子有时组织一些有过曲折经历的打工朋友到“安子的天空”直播室座谈。在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既然来到深圳,应该努力追求两样东西:一是技能,二是知识。只要能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拥有知识和技能,何愁美梦不成真?老子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欲得鱼,不如得渔。但现今世人却狂热地沉迷于对鱼的追逐之中,忽略了根本。生活在信息膨胀的社会,每天铺天盖地的信息足以将我们掩埋。在这种疲于奔波中,有谁,停下来思考过?许多慕名寻找安子的打工者,大都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来。有一位打工妹问安子:“你告诉我干哪一件事成功的把握更大?”安子告诉她,会问问题的人不直接问结果,而是会问如何判断出结果的方法。知道如何做,而不是做什么,掌握了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由此可窥见现今许多打工者的思维定式,他们的脑袋里充斥着太多的信息类的东西,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更令人心痛的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继续将青春、精力奔波于对表象的追逐之中。安子有意识地引导这些打工者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她把读者的来信让他们拆开看,让他们参与对读者的回信。一般的信件他们要以秘书处的名义统一复信,较复杂较特殊的则由安子亲自复信,或在深圳广播电台“安子的天空”节目中公开解答。曾经有不少人写信或打电话告诉安子,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辞工。安子就语重心长地开导他们:每换一次工作、一个职业就等于人生归零一次。我不希望打工同胞们的人生就像出租车的计价器一样,上下一个顾客就要归零一次。重要的是要找一个值得自己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别扛着一根没有旗帜的旗杆到处乱跑。大凡成功者,都是尊重自己的职业历史,结合自己的专长,找到了成功之路。有时候,只那么一两步,便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在直播室里,安子说:“有志者事竟成,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感到孤独时,可选择业余自学这条路,可以报读深圳某个电视大学或夜大、函大。如果没有条件,自己买书看也可以。文凭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没有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没有学到什么,是否在学习中提高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安子很欣赏一位打工者的话:啊!打工,其内涵又何止是打工?应该是打人格,打灵魂。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1992年1月7日晚,深圳体育馆灯火辉煌,《百万星光耀鹏城》大型文艺晚会在这里举行。安子作为“打工作家”的代表在全场掌声和喝彩声中走上舞台。昔日的打工妹今天被当做建设深圳的脊梁受到万众瞩目。晚会化妆间里,有几个跳舞的女孩认出安子来,要她签名。安子有些惶恐,婉然谢绝,但更多的人围上来,叫着安子的名字。其中有一个女孩一直跟着安子拿着一本日记本要她签名,安子无法拒绝,写上:“深圳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自强不息!”这让很多人对她羡慕不已。后来安子知道这女孩叫魏莉,曾在张良、王静珠导演的《特区打工妹》电影中演过一个角色。晚会结束转到化妆间时,不知道那些女孩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笔记本,竟央求安子签名,那时安子的书尚未出版,只好签名。只一会儿工夫,竟密密麻麻围拢上好多人,场面有些失控。好在几个武警出身的保安隔开人墙,才让安子从容下笔。安子成了新闻记者与打工族追逐的“打工明星”。在深圳广播电台门口,每周日下午都有人在那里等安子,他们只想见安子一面,和安子说一说话。内地的一些待业青年,冲着深圳有个安子,背起行李,前来深圳寻找安子。简陋的家中,安子收留了一个个落魄的都市寻梦者,又一个个付路费把他们送上归途。面对心里充满了这样或那样困惑的打工朋友,安子就像他们的大姐似的,一个个去打开他们心中的那把锁。不管是何种原因来寻找安子的,安子都以诚相待。最美好、最难得的真情往往存在于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中间,安子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份真情,也以自己的一份真诚回报他们。展读一封封打工妹、打工仔的书简,安子会感受到一种至亲、至爱、至性的真情,这种真情仍能在形迹之外,超越时空而相遇。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有时简直可以成为另一个人心目中的上帝,当安子意识到这一点时,她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想到了责任。她知道“上帝”意味着什么,也许自己的言行会决定等待回复的听众的一切。生命的绿树,需要阳光,而热情和希望就是富足的阳光。在“安子的天空”节目中,安子透过电波,把打工一族的成功故事分享给百万打工同胞:“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不要祈求,而要用行动支持你的祈求。假如你刚刚在事业的远航中扯起篷帆,怀着极大的热忱。期望着成功,那么你就应该驾驭罗盘,始终不渝地推进。在通向事业的茫茫大海上,恒心将是你的良友……”每天有信件,有电话,有匆匆上班路上的简短问候,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嫣然一瞥,心就永远也不会清冷孤寂。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牵记着你,你的生命就有了绿意,就有了隽永的诗味。安子希望长久生活在这种友情的暖流里。假如有一天,有一片萎黄的叶子从安子生命的树梢飘零而下,树冠上却仍郁郁葱葱。只要新叶们记得有落叶化成的泥土,那么,自己绿色的灵魂也将永远温馨。许许多多不相识的青年朋友给安子来信、来电,或上门拜访,向安子倾吐心曲,询问他们感到困惑、迷惘的各种人生课题。安子在深圳数家报刊、电台为她设立的信箱中以谈心方式一一作了答复。这便有了安子创作《青春絮语》一书的冲动。
  不久,《青春絮语》问世。与《青春驿站》一样,《青春絮语》字里行间渗透着安子深切的个人感受和生活体验。两者的文风都以热情、朴实、清新见长。有所不同的是,《青春絮语》是一种直抒胸臆、坦诚相见的书信体散文,其最大特点是情理交融,绘影绘形,娓娓道来,揭示了特区青年人急需领悟的人生真谛。《青春絮语》也许并没有很多高深的理论阐述,但都是实实在在的心灵对话,以一个打工妹的身份来解答打工生涯中所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一点,是比其他同类书籍更为可贵的地方。《青春絮语》按内容分为5辑,其中有解答困惑心态和道德、法律、权益等问题的“摆渡天涯”;有林林总总的专题对话录“心灵圆桌”;有荟萃打工名言的“流水灵光”。每一辑都是一簇人生海洋中的浪花。面对一封封将心灵世界和盘托出的真诚来信,安子都报以同样的真诚。就安子的阅历和所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而言,对上述问题,她似乎不可能都解答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但她至少给提问者以某种启迪。出身打工族的安子对打工仔、打工妹们的喜怒哀乐有着切身的感受,总是为他们的乐而乐,为他们的忧而忧。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1992年7月,打工者之家的骨干成员王核卫、余红告诉安子一个不幸的消息,说他们的陕西老乡齐军武在八卦岭某电子厂开啤酒机时不慎把双臂切断了,现在很消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希望安子去看望他一下。安子当即带了三五个好友和一本刚出版的新书《青春驿站》起程。见到齐军武,安子讲了不少,而齐军武却没有说上几句。安子知道齐军武心里很苦痛。回来后,安子在《安子的天空》直播节目中讲述了这位断臂青年的故事,并呼吁“让千万双手托起他心中的太阳”。讲故事的安子哭了,不少听众也哭了。齐军武听完这个节目后,托人给安子来信说:“我心中的太阳在安子的天空中升起来了,请转告所有关心我的人,我会坚强地活下去!”中秋节到了,“打工者之家”的一帮人为齐军武送去了月饼、水果。这让身处异地他乡、举目无亲的齐军武感动得泣不成声。几个月后,齐军武装上假肢回到了老家。他在来信中写道:“深圳虽然使我失去双臂,我仍然难忘那么多关心过我、激励过我的人们,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地活着,没有理由不向周围人证明我存在的价值,没有理由不向安子姐姐说一声:别为我担心……”1992年,安子喜事盈门。她的书《青春驿站》与客人的诗歌《土地深处》双双荣获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八届新人新作奖,并双双成为省作协会员。海天出版社、市图书馆和市读者联谊会联合召开了《青春驿站》作品研讨会。同年,安子荣获深圳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安子的天空——打工者情简》。这本书共收入了安子与“打工一族”的一百多封通信,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灯火阑珊”,是打工者对安子的印象。第二部分“都市寻梦”,许多素昧平生的青年向安子推心置腹地诉说了自己的打工故事。第三部分“风雨兼程”,络绎于途的打工者在雾一样的迷惘中寻找阳光。第四部分“青春不悔”,记录了打工者在事业上的奋争。第五部分“情爱无价”,展现了“打工仔”、“打工妹”心灵中神秘的圣地——爱情与婚恋,“最美丽的信不交邮局”,但他们却交给了安子。第六部分“星光灿烂”,是打工者来信中精撷的“打工珍言”,他们可能是生活最底层的“蓝领”,但他们却是感悟生活最深的哲人。同年6月,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安子的《青春絮语——打工仔打工妹情简》。这两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安子从几万封读者来信中精挑细选而成的,是安子与打工的兄弟姐妹共同创作的结晶,书中信的作者都有真实的姓名和地址。写信的人来自天南地北,有深圳、湖南、浙江、新疆……;职业包括方方面面,有电工、搬运工、清洁工、小保姆……这些信是一个时代的情结,是最真实的打工一族的生活写照,是最原汁原味的打工生活的琼浆,是最传神的“打工仔、”“打工妹”群像。在安子成为打工族追逐的明星时,客人的生活一天一天地走向“平凡”。他不再是诗社社长,不再是民间杂志的主编,甚至,连诗,他也偶尔只是“都市掠影”。如今他只是写一点散文,谈谈家事朋友,写一点评论,为熟悉的人写些书评。甚至,因为新的工作,他也写点新闻了。在深圳人看来,文学是辆自行车。深圳人几乎都有自行车,但是,稍稍条件好一点的人,都不是经常骑自行车的,或坐小车,或坐中巴,或开自己的私家车,或坐公家车。因为生活的优裕和生活的节奏,已不容人天天骑自行车上班。
  但深圳人又绝不轻易放弃自行车,偶尔上街买菜,黄昏锻炼身体,大家还是想起自行车。作为一种娱乐,一种保健,一种逍遥。对于文学,许多人也如是。不时在报刊上写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