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 >

第25部分

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第25部分

小说: 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万辆;按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10年计算,每年需要新车100万辆;这是一个十分令人神往的巨大市场。当然,他所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日本已达到每三人拥有一辆汽车的水平,而且还有大量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各国。其汽车总产量多年以前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王国。
  丰田佐吉去世以后,公司总裁的职位由丰田喜一郎的妹夫丰田利三郎担任。尽管利三郎是一位见识广博的企业家,但却自命清高,脾气暴躁,与丰田喜一郎在许多问题上“政见不同”。1933年,在丰田喜一郎的一再要求下,他同意公司设立汽车部,并将一间仓库的一角划作汽车研制的地点。丰田喜一郎以此为基地,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他的这次选择,使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当年4月购回一台美国雪佛莱汽车发动机进行反复拆装、研究、分析、测绘。在研究这台发动机的过程中,他产生了指导日后公司发展战略的观点:“贫穷的日本需要更为廉价的汽车。生产廉价汽车是我的责任。”1933年9月,他着手试制汽车发动机,拉开了汽车生产的序幕。1934年,他托人从国外购回一辆德国产的DKW前轮驱动汽车,经过连续两年的研究,于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辆丰田GI牌汽车。
  1937年8月27日丰田喜一郎成立了“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创业资金为1 200万日元,拥有职员300多人。丰田汽车公司刚刚成立,却遇上了一场几乎使其倒闭的危机。当时,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强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借贷无门,而此时初期的投资已经消耗殆尽,公司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恰在此时侵华战争爆发了,丰田公司与其他许多生产厂家一道被纳入了战时军需工业品的生产轨道,陆军将其所有库存货车一次购光,这才使其摆脱了危机。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丰田喜一郎摸索出了一套对汽车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这是他对汽车工业的重要贡献之一。他在公司内部实行了大胆的创新,将传统的整批生产方式改为弹性生产方式。按照丰田喜一郎的模式组织生产,工人和工厂都可得到好处:工人“每天只做必要的工作量”即可,早做完者早下班,做不完者可加班;工厂无需设置存货仓库,无需占用大量周转资金,许多外购零部件在付款之前就已被装车卖出了。现今,这种“丰田生产方式”已经跨越国别、行业而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的先进经验。丰田喜一郎对汽车工业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对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实现大批量生产,他在自己的企业中进行了一系列试点,取得了成功。
  丰田喜一郎成功了,他的成功源于勇敢的选择、缜密的思索和科学的工作态度。丰田之路是一条勇敢者之路。今天,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日本的“丰田”车在奔驰,有了“及时生产”的经营理念。
  按照丰田喜一郎的观点,机器要具备多种功能,工人要具备多种技能,新厂设置了许多车间,安装了许多条传送带生产线。这座绿野工厂,在迎接汽车制造的所有挑战中确实是一个瑰宝。在这所大课堂中所学到的经验,正像丰田喜一郎常说的那样,这些思想主要来自平常感受,因而是自然产生的。科技在日新月异,材料在不断升级,然而丰田人对自然的追寻永恒不变。
  在丰田喜一郎的创业历史中或多或少有些“时势造英雄”的意味,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在平凡中诞生的不平凡,是他在创业中作出的勇敢选择。

  第63节:第六招永不放弃(1)

  第六招永不放弃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注定会有许多难以意料甚至想像不到的挫折和困难。这是种必然,也正因为这样,成功才永远那么灿烂无比。当我们踏上这条通往成功的荆棘之路时,首先得做好永不放弃的准备。
  第四十四式 从失败中崛起
  [施振荣]1944年生于台湾。1971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随即进入环宇电子公司服务,开发出台湾地区第一台桌上型电算器;次年进入荣泰电子公司,又先后领导开发出台湾地区第一台手上型电子计算机与世界第一支电子笔表;对台湾地区的技术提升与外销拓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2年获母校颁发的名誉工学博士学位。担任宏基电脑(集团)中国总部董事长至2004年10月。他被尊称为台湾“IT教父”,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25位最杰出的企业管理者”之一。
  在企业界,施振荣说过这样的话:失败是我的品牌。这句话并不是说他以失败为荣,而是他有着难以穷尽的耐力和责任心,最终找到挽回失败的小径或者大道。不是虽败犹荣,而是反败为胜。
  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施振荣始终光华耀眼,他领导的宏基更被誉为华人企业全球化的最佳典范。今天,施振荣已从台前走向幕后,但当我们回头以辩证的眼光审视这位“教父”时,不难发现光华后面的瑕疵。我们相信,与成功者的施振荣相比,失败者的施振荣对我们的启示更弥足珍贵。
  1976年,32岁的施振荣在台北市的一间小屋外,挂出了一块小匾牌,这便设定了他在未来计算机业内马拉松式的长跑命运,这一赛程让他付出了20多年的漫长岁月。在这长跑过程中,施振荣的企业成为亚洲最具知名度的企业,也成为全球电脑业的第三大制造商。他本人也在长跑中,拿下了好几个“一”字:IT业世界前十强中惟一的华人企业;在全球,第一个创造了主从架构管理模式,成为哈佛管理学的新学科;《世界经理人文摘》称其为“全球十五位最能创造时势的企业家”。
  然而,每个人的创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施振荣的宏基集团更是如此。1986年,宏基开始积极进入国际化经营阶段,实行了“龙腾国际”计划。该计划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按照往年的成长幅度制定的。例如,人力资源增长20%,生产能力增长15%。但是,该计划刚实施就遭遇了产业变革。当时,生产能力每年提高15%已无法生存,必须提高2~3倍才能和同行业企业竞争。因此,按照旧结构所规划出来的扩张计划,方向是正确的,但目标和模式是错误的,计划的执行造成人员过剩、效率递减、决策与新产品推出速度缓慢,导致成本偏高,公司运作开始进入非良性循环,竞争力也开始衰退。
  就在问题正在酝酿,尚未出现明显征兆的时候,宏基电脑(集团核心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由于恰逢台湾地区股市飙涨,宏基的投资决策显得大胆而不缜密。
  1990年,宏基以9 400万美元并购了美国高图斯(Altos)公司,后来的结果表明,这桩并购行为是宏基最为失败的投资案之一。当初并购高图斯的目的,在于获取其所掌握的迷你计算机技术能力,以及利用其在欧美的较为完善的国际化经营网络,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但是,当并购发生之后,整个计算机产业的主流已经从原来的大型计算机、迷你计算机,转向个人计算机。因此,并购高图斯的主要目的并未实现。而且,因为采取百分之百的并购方式,导致了严重的“消化不良”。高图斯公司原有的员工难以及时融入宏基的企业文化,双方沟通起来非常困难。由于支付这些员工的费用极为高昂,于是1991年,宏基在美国与欧洲的公司同时出现大量亏损,使原本已有组织膨胀问题的台湾地区总部,也加重了经营的困难,背上了快速成长所带来的沉重包袱。严峻的局面使宏基产生了进行再造工程的迫切要求。

  第64节:第六招永不放弃(2)

  然而,在这个艰难的时候,施振荣并没有后退,他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最终能不能获得成功取决于他能够承受的失败次数,要做的事越大所面临的失败就越多、越残酷,但最后辉煌的程度和其中的失败次数成正比。施振荣的创业是集体创业,所以,他认为他的创业机制一定要设计成能够面对各种各样的失败,而不至于遭受一次打击就全线崩溃。施振荣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失败当作投资和学费。”
  于是,处于危机中的施振荣开始了企业再造。他的这次再造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了转变:一是流程再造采用的是“速食店模式”,即把在台湾生产的电脑组件,运到各地进行组装,快速供应当地市场;二是观念再造采用的是“全球品牌,结合地缘”,以Acer这个品牌在全球各地经销,但是采取当地化经营的方式;三是组织再造,就是将那时在IT行业内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主从架构”,引用到集团的管理上,即让各个分公司成为独立自主的“主”,而总部则扮演协调和支持的“从”的角色。
  这三大策略在实施一年多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产品在海外市场投放速度慢以及产品结构不能及时调整的问题。通过这次再造,使宏基集团的实力大大地增强,奠定了它在世界IT业的地位。
  现在施振荣把每一次失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们没有必要说他的失败。而是要提倡他那种能够承担并改变败局的人所具有的持续不断的勇气、责任心和智慧。它们体现在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并非只存在于与失败的纠缠中。
  第四十五式 意志不可磨灭
  [刘永行及其兄弟]刘永行、刘永好、刘永美、刘永言兄弟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们拥有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东方希望集团,其业务涉及饲料、有色金属等行业。据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历年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刘永行及其兄弟曾连续多次名列排行榜之首。2001年,刘氏兄弟的希望集团年销售额达83亿元。而2002年,刘永行个人资产则位居《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8位。
  在肥沃的土地上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而那些枝拂天堂的参天大树,却生长在岩石缝中。美国的赖斯利指出:“人生的游戏不在于拿了一副好牌,而在于打好坏牌。”从人生的根本意义来理解,冒险失败胜于安逸平庸。轰轰烈烈奋斗一生,到头来失败了,他的一生仍然是伟大的、壮烈的。失败,是超越自我的动力,没有失败过的人,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人。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超越的机会,逃离失败,躲避失败,就会把一个人的活力与成长力剥夺殆尽,形同行尸走肉。没有与艰难困苦斗争的经历就不是真正的人生。败者总想找捷径,卷起袖子来努力迎接挑战。
  改革开放初期;陈育新(刘永美)、刘永言、刘永行、刘永好四兄弟以常人难有的勇气辞去现有工作,当起了专业户。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当初的四川新津县新良种场到今天的希望集团,他们已成为拥有近百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80多亿元的“中国饲料大王”。希望集团的成功见证了刘氏兄弟在创业途中不畏困难,失败后永不服输的精神。
  1980年春节,二哥刘永行为了能够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时间,他竟然赚了300元钱,相当于10个月的工资!这一事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兄弟们的心里炸开了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