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记得随时提醒自己:“我的前途和幸福端赖我是否确实实践本书所揭示的这些古老 的真理。”
二、首先大略浏览一下全书,你很可能想这样就算数了,赶快去看下一 本。可是别急,除非你只是为了消遣,那又另当别论。如果你是有心想摆脱烦恼,就请你掉头回来,确确实实重新详细阅读每一章,最后你就会发现你 不只省下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且获益良多。
三、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要常常停下来思考你所读的是什么。扪心自问, 你在什么时候要如何应用这些建议。如此的读法会形成驱策力,常常提醒你 往前冲。
四、阅读时手边要有一支笔,当你看到一个觉得可用的建议时,就用笔 在旁边画线或做记号,如此可使整本书显得更有趣,而且日后复习时也会更 快些。
五、我有一个在保险公司任职经理的朋友,他每个月都要看遍公司所签 的所有合约,因为经验告诉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他们的规定谨记在心。
我曾花了两年的时间写过一本有关公众演说的书。然后我发现我必须常 常查阅那本书,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我们太容易忘记事情了。
所以,如果你希望开卷真正有益,不要奢望看过一遍就很够了。仔细读 过一次之后,你应该每个月都花几个小时再翻翻这本书。把它放在案头,常常看它一眼,想想还躺在云端的理想生活,相信只要反复复习、努力实践, 你就能把这些原则变成习惯,化做生活的一部分。你必须相信,因为那是唯 一的办法。
六、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教一个人某件事,从此他就不再学习了。” 萧伯纳说得对,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我们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学习。所以,如果你渴望娴熟运用这些原则,就要尽量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应用 它们。如果不用,很快你就会忘记了。只有学以致用的知识才能牢记在你心 头。
你也许觉得很难百分之百地应用这些原则。我知道,因为我写了这本书, 还是常常觉得很难应用我自己提倡的每件事。因此,当你在阅读本书时,别忘了你不只在汲取知识而已,你是在尝试养成新的习惯。是的,你是在尝试 新的生活,而那样浩大的工程需要很多的时间和恒心。
七、跟你的配偶或亲人订个协定,每次他逮到你犯规时就罚你 10 元。也 会让你破产!
八、看看华尔街的银行家郝威尔先生和富兰克林是如何改正他们的错 误。你不妨借他们的办法用在实践这些原则的过程中。你将会发现自己受到宝贵的教育,而你摆脱烦恼的力量终将滋生茁长,乃至成为生活的重心。
九、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下你如何成功地应用书中这些原则。记录要明确,名字、日期、结果都别漏了。保有这些纪录可以激励你更努力更用心。 然后总有那么一天,你会发现你不知不觉地就用上它们了!
三、尽早排除心中的烦恼
排除烦恼心思之诀窍我永远不会忘记曾经在我班上的一个学生道格拉斯。他有一晚在班上说 出他的故事,他的家庭悲剧——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他失去钟爱的5 岁女儿,他和妻子都以为他们承受不了这个打击,然而就像他说的,“10 个月以后上帝赐给我们另一颗掌上明珠,而她只活了 5 天。”
这个双重打击实在太残忍。“我受不了,”那个父亲告诉我们。“我吃 不下睡不着,精神没有办法放松,自信心完全丧失。”最后他只好去看医生,有的医生建议他服安眠药,有的建议他去旅行,他两样都做了,两样都没效。 他说:“我的身子就像卡在虎头钳之间,越钳越紧。”如果你曾有那种悲伤到麻痹的滋味,你就会了解我的意思。
“还好,我还有一个孩子——一个 4 岁的儿子,他给了我解决问题的答 案。
有个下午我满怀悲伤地坐在那里,小儿子跑到我面前来说:“爹地,帮 我造一艘船好不好?‘我没有心情造船,我没有心情做任何事。但是我的儿子是个固执的小家伙,我非给他不可!
制造那艘船花了大约三小时,完成时,我才发现那三小时竟是几个月来 我仅有的平静心情。这个发现把我从悲伤的麻木中拉出来,让我确确实实地想通一些事。我晓得,在你忙着做需要思考和计划的事情时,就没有多余的 心思去烦恼了,例如造船就排除了我的烦恼心思。所以我决定要保持忙碌。
第二天晚上,我走遍全屋上上下下,列出一张需要动手的工作的清单。 没想到需要修理的东西竟有那么多,书架、楼梯、窗户等等。两个星期下来,我总共找出 242 件必须做的事。 这两年来,我完成了清单上的大部分项目。此外,我更为自己的生活安排一些振奋的活动。我每个星期上两夜成人教育的课程,我参加镇上的公益 活动,我是学校家长会的会长,我还帮红十字会募款。现在我已经忙得没有 烦恼了。“
没有时间烦恼!那正是邱吉尔在战事吃紧的时候每天工作 18 个小时的道 理。有人问他,他的责任如此重大,他会不会担忧烦恼,而他答说:“我太忙了,我忙得没有时间烦恼。”
查理斯。凯特林着手研究汽车的自动起动装置时,面临的也是同样的情 况。凯特林先生是当今通用汽车的副总裁,负责国际知名的通用汽车研究企业,然而当初他也曾经穷到必须利用谷仓的顶楼当作实验室。他的妻子去教 授钢琴,才能负担家计,他们也得借钱去付人寿保险。我问他的夫人在那种时候她烦不烦,她说:“当然,我烦得连觉都睡不好,可是凯特林先生不烦, 他太专心工作了,不可能分神去烦。”
大科学家派司提尔最称颂“实验室和图书馆中所能发现的宁静”,因为 在实验室和图书馆的人通常都会忘神地工作,甚至都可能忘了自己是谁,又哪有烦恼的时间呢?所以研究人员很少精坤崩溃,那于他们是太大的奢侈 了。
你也许会想,为什么保持忙碌这么简单的一回事就能驱逐烦恼?其实道 理也很简单,因为任何人一次都只能想一件事,再聪明的人也不例外。你不太相信?行,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
现在就把身子往后靠,眼睛闭上,试着同时想自由女神和你明天要做的 事。
你发现了吧,你可以轮流想这两件事,但是绝不可能同时。事实上,在 感情的领域也一样。我们不能同时急着想做某件事却又被烦恼绊住脚步,一种感觉会驱除另一种,一山绝不能容二虎。很简单的道理,是不是?可是战 时的心理治疗专家却利用这个道理创造了奇迹。
当军人从战场下来,受到战争的刺激太深,以至于近乎精神错乱时,军 医就建议让他们保持忙碌,当作处方去治疗他们。
这些精神倍受打击的人醒着的每一分钟都要做事——通常都是户外活 动,像是钓鱼、打猎、打球等等,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想那些可怕的经验。
“工作治疗”现在是精神医师常用的治疗法了,不过这种处方可是源远 流长,早在公元前 500 年,希腊的大夫就曾提倡过了。
而在富兰克林时代,费城的教友派信徒也用过这个方法。1774 年,有人 去造访教友派的疗养院,发现那儿的精神病人竟然都在纺纱。他以为这些可怜人都被利用了,教友派的人费了一番口舌才向他解释清楚,做一点儿事对 这些病人的确有帮助,可以镇定他们的心神。
每一个精神医师都会告诉你,工作是治疗精神疾病的良方之一。诗人朗 法罗失去爱妻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事实。他的妻子是因为有一天在熔腊做腊烛时,不幸衣服着火,朗法罗听到她的喊叫,及时赶到,然而他的妻子终 因灼伤严重而去世。最初朗法罗悲伤过度,几乎发狂,还好,他还有 3 个需要他照顾的儿女。尽管哀伤逾恒,朗法罗到底父兼母职,担起抚育子女的责 任。他带他们去散步,跟他们一起玩,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在诗篇“子女时间”
里,另外他还翻译但丁。就这许多工作占据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让他忙得 忘却忧伤,重拾心灵的平静。另一个诗人丁尼生在失去挚友时也写道:“我必须专注于行动,否则将在绝望中萎谢。”
大部分人埋首于日常工作时,倒是比较容易“专注于行动”,危险的是 工作以后的时间。正当我们有闲暇享受生活,应该是最快乐的时候,烦恼的阴影却乘隙移到心中了,然后我们就开始思考生命到底何去何从;我们是否 已经定型;老板今天说的那句话是不是故意的;或者我们是不是开始秃头了。
人不忙的时候,心灵就接近空白状态。研究物理的学生都晓得,自然会 憎恨空白,而我们所能见到最接近真空状态的东西大约就是日光灯的灯管了。你打破一只灯管,自然就把空气塞进里面的真空。 自然也会挤进空白的心灵。挤进什么呢?通常都是感情。因为烦恼、畏惧、憎恨、妒忌这些感情的气势最强,它们是从丛林中带出来的爆发力,势 将驱散生命中其他混和愉悦的感情。
哥伦比亚的教育学授詹姆士。马歇尔说得很好:“当一天的工作完了时, 烦恼最容易钻进心头。那时你的想像力会大起骚动,构作最荒谬的可能性,夸大每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临到这种时候,你的心就像脱缰的野马,终会 跑到筋疲力竭脱力而死。治疗烦恼的绝妙处方就是完全投入一些建设性的工 作。”
不过就算你不是大学教授,也很容易了解这个道理加以实验。战争期间, 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太太,她就告诉我她是如何发现投入建设性的工作可以 排除烦恼。
原来她的儿子在珍珠港事变后去服役,为了这个独子,她担心得快疯了。
他在哪里?他安全吗?他会不会受伤?会不会死? 我问她如何克服忧虑,她答道:“我让自己忙碌。”她说她首先辞退佣人,自己做家务,不过那样效果还是不大。她说:“麻烦在于我可以机械化 地做这些事,只动手不必用心。即使是在铺床洗碗的时候,我还是满心烦恼。
我了解我必须找一份新的工作,身心都能保持忙碌才行,所以我就在一家百 货公司找了一份售货员的工作。“
“这个管用了,”她说。“我立刻忙得团团转。顾客来来去去,每一个 人都在问价钱货色。除了眼前的工作,我根本没有空去想其他事。等到下班后,除了酸疼的双脚我也想不到其他的事。一等吃饱晚饭,往床上一倒,我 立刻就不省人事了,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去烦恼呢!”
她的故事正好印证了约翰。宝威在“忘却不愉快的艺术”一书中的说法:“一点舒适的安全感,一种深沉的心灵平和,一些快乐的混沌,这些就是沉 浸在工作中的人所能得的心灵抚慰。”
心灵的抚慰,是的,也是最大的恩赐。世上最伟大的女冒险家奥莎。强 生最近也告诉我她是如何排除烦忧的经过。16 岁那年,她嫁给马丁。强生,从此走遍五湖四海,这对探险家夫妇游过了全世界,拍摄亚洲等地即将消失 的野生动物纪录片。9 年前他们回到美国,四处巡回演讲,放映他们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