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九一主义对于人生在世有什么作用?
李:九一主义有助于悟出平凡的不平凡我因为九一主义而从此没有自卑过。自卑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同时又是很深层的、影响巨大的心理。不要轻看这种心理;那是人性之中十分可怕的一种情意结;许多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
很多行为表现出来千奇百怪;归根结底原来都是自卑情意结作怪。有的人由于头脑不如人而自卑;有的人由于没有学位而自卑;有的人由于事业无成而自卑;有的人由于其貌不扬而自卑。。。。。。。要化除种种自卑;九一主义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态度。只有当自卑感化除净尽以后;人的行为举止才能不卑不亢;恰如其分。
周:九一主义会不会使人故步自封呢?
李:这要看你能不能善用它了如果抱着以下的心态:「故步自封者固然没有勇猛精进者的人生;但勇猛精进者也没有故步自封者的人生;所以无谓勇猛精进。”那么自然就会故步自封。但如果以九一主义来唤醒自觉:自觉自己的「唯一性”和「我性”;以此为底线;由此出发;勇猛精进;自强不息;那就完全不会故步自封了.
十四、基点哲学(3 ):爱情宗教
李:最后可以在此谈谈基点哲学的再一个环节;那就是爱情宗教。「宗教”一词;在这里取「终极信仰”之义。在这个意义上;我是一个教徒;我的宗教就是爱情。这爱情宗教的「教义”;包含三个成分
(A ) 真爱的界定
这里所说的「爱”;是指爱情教徒所理解的最真实的爱情;可称之为「真爱”。我们所爱(指「真爱”;下同)的人是我们自己的部分;而且是(一)最重要的、(二)相依为命的、(三)绝对独特无可替代的部分。
先看第(一)点;当我们能够毫不犹豫为了所爱的人而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身体;牺牲自己的事业;甚至牺牲自己的名誉、自由和生命时那就很清楚地表明了:所爱的人正是自己最重要的部分;比自己的身体、生命等「部分”还重要得多。
至于第(二)点;我认为爱的本质就是重遇自己另外的部分。真爱就是重遇这在古希腊是神话;在我是宗教信仰。走遍天涯海角;历尽无数轮回;仍寻找不到自己另外的部分;那是最可哀的。许多人在世上仓仓惶惶;东寻西找;就是要重遇自己另外的部分。人只有在重遇自己另外的部分之后;才算完整。在此情况下;爱是最根本的相依为命在茫茫宇宙中相依为命。
再看第(三)点;那可以藉着一件童年往事来说明有一次母亲买了一枝塑胶玩具枪给我;我顽皮成性;不久就把玩具枪弄破了;断为两截。我大哭起来;母亲百般安慰;说要给我另买一枝相同的;但我仍然大哭。于是母亲就说要买一枝比原初那一枝更好的枪给我;但我依然狂哭不止。到现在还清楚记得:那时我伤心极了;觉得无论再买什么枪给我;都已经不可能是原初的那一枝枪。新买的是否比原初的更好;此非问题所在;问题所在就是我忽然惊悟到其他玩具枪都不可能是原来的「那”一枝;惊悟到「那”枝枪从此是不能复得的了。我伤心哭叫:「我要回‘那’枝枪!我只要回‘那’枝枪!”家里的人都认为我蛮得不可理喻;结果当然不了了之。你如果了解「我只要回‘那’枝枪”的意义;就不难了解前面所说的「绝对独特;无可替代”的意义了。
(B )爱情形上学
真爱有永恒不变的一面。情深爱笃的人;若碰到所爱的人变了心;会觉得一切都破灭了爱情宗教的信徒更进一步;认为纵然只是自己变了心;也等于一切破灭;因为;如果连最真实的爱情也不可靠的话;天地间还有什么东西可靠呢?不过爱情宗教所指向的爱情是有永恒不变的一面的。一般人所了解的爱情;往往不外一种心理层面上的感觉;这种感觉并无恒常性;比如会由于相处日久而生厌倦。但我所了解的爱情;虽然包括了感觉的一面;可是并不止于感觉的一面;而更是一种形而上的关系。所谓「形而上”;在此意指那种关系的永恒不变性。
这种爱情最初发生时;固然可能只是由于一些经验的因素;例如机缘(偶然的相遇)、外貌、神态、学识、智力;乃至名望、地位等等;然而这些因素只像桥梁;其作用只在于使人能够到达彼岸。桥梁本身不是爱情之所在;彼岸才是爱情之所在。
有的人以为真爱的发生必须是纯粹的、无条件的;即是不因任何经验条件(外貌、思想、性格等等)而发生;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撇除了外貌、思想、性格等因素;我们最初为什么会爱上某个人而不是另外的人呢?
不过;另一方面;如果以为爱情的维系只能靠经验条件;那却是一种肤浅的俗见了。从爱情宗教的观点看;我们可能由于(比如)对方的外貌而产生爱意;然而一旦真正爱上对方后;即使最初引起爱意的外貌条件改变了;譬如因年华老去而改变;真爱还是不会因此改变的。这种真爱的出现;要经过「肯定、确认对方是自己最重要的部分”这一关。由这「肯定”而创造出来的关系;就是前面所说的形上关系;即那种永恒不变的爱情关系了。
周:你所讲的「爱情关系”是极高的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有没有可能存在呢?
李:只要想想刚才提到的「因外貌而产生爱意;但直到年华老去而仍然爱情不渝”的真实事例;就可明白我所说的那种爱情关系并非子虚乌有的了。最可贵的爱情是始于经验条件而成于形上关系的。
有些人不幸没有机会遇到这种爱情;那是人生最大的无奈和遗憾。也有些人根本是不可能有这种爱情的;因为他们永远以自己为最重要;他们最爱的就是自己这种人在爱情上是无能的;他们可称为「不能去爱”的人。当这种人听到「爱情宗教观”的时候;也许会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天方夜谭;但这无非是因为「不能去爱”的人永远无法了解真爱是什么吧了。
爱情宗教的「教义”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就是:
(C ) 爱情人生观
真爱是至高无上的;在这种爱情中;关于死亡和生存意义的问题(死与生人生哲学两个最重大的问题)都可以基本上解决。
先谈死亡的问题;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但人终有一死;每个人自懂事以来;便受到死亡阴影的威胁。人们平时理首于琐事之中;暂时忘却死亡的威胁;但死亡就像躲在暗角里的幽灵;当我们静下来独对宇宙的时候;就溜出来骚扰我们。死亡的问题;是许多哲学家最感困扰的问题。哲学家对此问题的「解决”;每每陈义过高;难以落实。例如以「天人合一”、「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来解决死亡的问题;对于凡人来说;恐怕就有陈义过高之处(你真能凭着「天人合一”的修养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吗?)。与此不同;我对死亡问题的处理;不是从伟大堂皇的理论出发;而是以真实可把握的爱情为基础的。我的看法可分三点来说:
第一、爱情宗教的信徒;很自然地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这句话当然不是科学论断;而是一种最坚定的信仰。这种信仰虽不能由理性证实;但也没有违反理性;正合乎「纯粹宗教信仰”之义。
第二、当我们想到连自己至爱的人、比自己重要得多的人也终有一天会通过「死亡之路”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接受「殊途同归”;还有什么理由要害怕走同一条路呢?
第三、纵使撇开以上两点不论;纵使人死如灯灭;但这绝不能改变「我们已在茫茫宇宙中有幸相遇”这一永恒的事实(可参考事件实在论)。苟能相遇;那就不枉此生。一旦相遇;刹那就是永恒。经历了最深的爱;那是人间至福;其他一切已可有可无。人生至此;应已无憾。这真可以说是「生死安足论”了。
谈过死亡问题之后;现在看看生存意义或人生意义的问题。对爱情宗教而言;只要拥有真爱;人生就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圆满了。
周:这个想法会不会以儿女私情去排斥人生之中其他一切重要的事情呢?
李:「儿女私情”一词含有贬义;不能恰当地表达我所说的爱情。这种爱情不必排斥人生之中其他重要的事。比方说;两人之间有真爱;互以对方为第一重要;同时却又一起殉道;或者为国捐躯;或者做其他人生之中重要的事情;这都没有任何逻辑矛盾。真爱令人生基本圆满;这并不意谓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值得做;并不排斥在真爱的根基上开展多姿多采的人生。
对于爱情宗教的教徒来说;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寻得真爱;最有意义的一生就是遇到这种爱情而度过的一生这种爱情的价值是自足的;而且胜过天上人间一切事物的价值为了这种爱情;金钱、权力、名位。。。。。。等等都可以放弃。贪慕虚荣的人是不容易有真爱的;心志不坚的人更难有这种爱情。至于性情凉薄或自私自恋的人;则不可能有也没福份有这种爱情。
总括言之;爱情教徒既可以为爱而死;同时也是为了爱而生。由这种爱出发;扩而充之;可达于博爱;此问题不在这里谈了。西方人有一首著名的短诗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但依照我的价值次序;我会改为这样说:
生命诚可贵
自由价更高
若为爱情故
一切皆可抛
最后那两句可视为爱情宗教的座右铭。此座右铭的精义在于表示:在至高无上的真爱面前;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上帝不足惧;为了爱情;虽上刀山、下油锅、堕十八层地狱也丝毫无悔。这就是爱情教徒的「爱情三昧”了。
周 :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这不是客套语; 而是肺腑之言。很谢谢你接受访问。
原载于《法言》月刊;1989 年7 月;革新号第期
=与李天命博士谈思考方法=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事务》编辑部
香港的中小学教育;向被人诟病为「填鸭式教育”;但中大哲学系讲师李天命博士指出;如果「填鸭”是指多背书的话;则这种填鸭其实是颇有营养的。在他接受中学教育的年代;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文章都比现在背得更多。虽然背的时候未必明白;但对日后中英文的表达能力却有很大的裨益反过来说;如果「填鸭”是指缺少思考及独立探索的机会;则这的确是教育上的一种不良现象譬如学生死背老师所讲的笔记或老师所猜测该年会考、大学入学试题目的「标准答案”;这些都会窒息学习的兴趣和发展因为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被迫单单集中在有关考试的题目上;规限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回答各类问题时;亦只能以老师所给的「标准答案”为依归;局限了个人发展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事实上;这些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已表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身上例如同学在回答试题时;严重缺乏组织能力;大部分试卷在文字和思路上都不够清晰;老师只有尽力去猜测同学要说些什么这跟学生在中学时期缺乏独立思考和组织语文的训练;实有直接的关系。
一、表达能力的训练
李博士指出;表达能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语文及思考两方面。要训练出良好的表达能力;在语言文字方面;有一个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背诵或精读好的文章。现时的年轻人花太多时间在电视、收音机和报章上;好的文章是甚少在这些地方出现的。至于思考方面;要有正确的思考方法;通常需要接受基本的课程训练。在本港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中小学几乎没有思考方法的训练课程;大专亦少有这类安排。这似乎反映了教育当局有一个很奇怪的假定;那假定就是:思考有异于中、英、数、理等学科;是不用经过学习和训练的。但其实有不少思考的方式是不正确的;而正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