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杜邦-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美国总统威尔逊曾经说:“我们的各种工业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如
果不能自由地扩展到国际市场,它将会爆破,我们的国内市场不够大了,我
们需要国外市场。”这是美国帝国主义向外扩张、向外寻求新殖民地的宣言。
我们从杜邦公司的发展和向国外拓展和参与瓜分火药市场的活动中,可以看
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缩影。
这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是从欧洲起源的,随后蔓延波及欧亚非三
洲。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一是以德意奥为主
体的同盟国,一是以英法俄为主体的协约国。德意奥企图用武力向英法俄夺
取所需要的殖民地。1914年6月,奥军在波斯尼亚举行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
演习,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前往检阅。他在去萨拉热窝巡视途中,被塞
尔维亚的一名爱国青年刺杀身亡。奥国政府向塞尔维亚发出措词激烈的最后
通牒,几个小时内,奥军就向塞尔维亚发动了军事进攻。战火迅速蔓延,整
个欧洲大陆陷入一片战争火海之中,开始了一场大屠杀。
在这场全球性的大战中,交战双方都声称是为了保卫祖国,为了捍卫自
由、正义,其实质都是掠夺的、侵略的帝国主义战争。这次大战历时四年零
三个月,参加国家33个,作战部队超过2 900万,动员人数达7 000万,卷
入战争的人口达 15亿以上,共有1000万士兵,1300万平民死亡,重伤成为
残废的士兵约2 000万。美国方面,有 370万人投入这场战争, 14万人战
死,有二十余万人重伤。
这次战争中,美国成为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的主要军火和各种军用物资
供应国。杜邦公司及其他各种军火公司、工业公司是最大的卖主,他们从几
千万士兵的血泊和尸骨堆中捞取了上亿美元。四年间,美国涌现出了两万个
暴发的百万富翁。仅杜邦一家就捞进了十多亿美元的毛利。每一个新起的百
万富翁所持有的美元上就沾有六个阵亡的美国士兵的鲜血。
大战爆发前夕,即斐迪南遇刺的当天,皮埃尔正在伦敦同英、德两国军
火制造商签订火药供应协定。由于战争战术上的进步,开始广泛使用战壕和
坚固的防御工事。攻坚战成了战争双方重要的致胜手段,要求有更多的烈性
炸药。这是交战双方无法自给自足的。杜邦公司的老板皮埃尔自然要抓住这
个良机,愿意为双方效力。他和他的曾祖父伊雷内一样,只管卖火药,只管
发财,谁对谁不对,谁胜谁负,与他是无关的。
为了趁战争之机扩大火药的生产和销售,为杜邦帝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杜邦公司和其他一些大企业主、大财团,竭力怂恿推动美国政府参战。
战争初期,美国一直保持中立。因为美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在当时的技
术条件下,不存在迫不得已卷入战争的危险。因为美国政府官员和民众中孤
立主义与和平主义情绪占上风。政府高层也想暂时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从
中渔利。何况同双边都在做生意,大有金钱可赚。而杜邦公司及其他企业集
团和银行集团并不满足,如果美国参战,对他们更有利可图。因此,科里积
极活动,他在1915年就建立了臭名昭著的国家安全同盟,促使美国参战。宣
战前两年,为了把美国拖入战争,该同盟或通过他们操纵的报刊或在议会会
议上对反对参加这场屠杀的国会议员进行了种种恶毒攻击。到1917年战争歇
斯底里已被煽动到狂热程度。科里建立国家安全同盟时其他几个保守的实业
界巨头如洛克菲勒、摩根之流都和他密切配合,推波助澜。
上面已提及皮埃尔和他的辛迪加远在美国政府参战之前就深深卷入了第
一次世界大战。他亲自出马通过J。P。摩根公司向英国政府贷款,使英国政府
正式履行了 6月 28日同皮埃尔签订的有史以来最大的炸药合同。1914年 8
月至12月22日,英国及其盟国向杜邦订购了2 162。13万磅炸药。大战爆发
时,杜邦公司每年能生产840万磅无烟火药;半年之内,皮埃尔签订炸药的
供应合同总数达这个数目的13倍。
在杜邦集团和其他企业集团的煽动下,美国政府终于在1917年对德奥意
宣战。当然美国决定宣战还有其他原因,开战以来英国利用覆盖全球的电报
网进行针对美国孤立主义和和平主义的宣传,加上德国的潜艇战屡屡袭击客
轮和货轮,使美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美国公众的舆论渐渐倾
斜。而且更重要的是,战争中期协约国对美国的债务有增无减,已高达 23
亿美元。如果协约国战败,不仅借出去的钱将难以收回,外贸也将大受影响。
此外,保持中立将会降低甚至会失去美国在战后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因此,
美国政府毅然作出了宣战的决策。
不管怎么说,科里及洛克菲勒和摩根之流的煽动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
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说明杜邦公司及其同伙是多么渴望战争。他们的渴望
终于得到了满足。当时有人对美国政府的政策评论说:“美国的政治同盟只
是跟在垄断资本经济同盟屁股后面跑。”
在战争期间,杜邦公司向协约国提供了所需炸药的 40%。除了火药,杜
邦公司还制造毒气。杜邦公司还为军队制造8。7万套爆炸装置和8000个掩护
舰只的烟幕筒,并提供了国内非军事性工程所用甘油炸药和黑色炸药的半
数。到1919年战争快要结束时,杜邦公司已捞取了2。27亿美元的净利。第
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杜邦火药公司不过是一个第三流企业,经过四年战争,
一跃而居首位。杜邦公司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千百万人用鲜血和生命为保卫杜邦家族这样一些大财团的利益而战,而
被保卫者却没有一个人去参加保卫者行列。
千百万人为杜邦这样的大企业大发战争财而生产、而工作,而他们只有
每小时一美元的工资。
为了加紧生产,给协约国提供所需火药,必须提高生产率,为此皮埃尔
对工厂严加控制:一不允许成立工会,也不允许罢工。成立工会和罢工被认
为是“非法活动”;二是雇用了一支由1400人组成的私人警察队;三是组织
间谍网。数百名特务被安插在杜邦工厂中,没有一个工人能肯定地说他身旁
干活的人不是特务。安排这些特务名义上是为了侦察德国间谍,但是任何对
战争持异议对工资和工作条件表示不满的人,都有可能被戴上德国间谍或俄
国共产党分子或其他“外国牌”的“暴乱分子”的帽子。1914年开始的经济
萧条时期,物价上涨,工人生活下降,罢工斗争、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美国
政府动用军队和退伍军人武装干涉对付罢工,杜邦是热情的支持者和配合
者。鲁利·卡朋特手下的特务出入厂区和工人居住区,捕捉“共产主义蔓延”
的影子和“赤色恐怖”的线索。
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对青年的“腐蚀”,美国政府组织成立了童子军,以
“忠于总统,忠于上级军官,忠于父母,忠于国家,忠于政府,忠于自己的
雇主”为口号。同时还成立了以退伍军人为成员的美国军团。杜邦公司是最
早创建童子军和美国军团的。科里和他的儿子都先后担任童子军全国委员会
委员。而美国军团在厂里常常对工会和工人罢工进行捣乱。
皮埃尔和杜邦公司把六忠于当成工人的紧箍咒。所谓“忠于美国”,实
质是忠于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也就是杜邦。
杜邦公司在一战中发大财,并不是由于独占了特权,而是由于皮埃尔经
营得比其他大多数公司更有方。例如把扩大生产设备的资金转嫁给火药买
方,就是精明之举。因为皮埃尔认为,做战争生意要担很大风险。战争的时
间是有限的,世界大战虽然需要数量巨大的作战物资,但这种需求会持续多
久,并无保证。为了向协约国提供火药,将迫使杜邦公司大量地扩充生产设
备,但这些设备也会由于这场大战的结束而一下子报废。依皮埃尔看,这是
个买卖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个感情方面的问题。倘若协约国想要杜邦公司的
火药,那就得拿钱来。杜邦公司在战前一直是以每磅0。53美元,向美国政府
提供无烟火药,以满足政府需要,并使自己获得利润的。在这场大战中,杜
邦公司与协约国之间的第一个合同是跟法国签订的。合同商定法国每磅火药
付款1美元,并且预支0。5美元,用于资助扩充设备。皮埃尔的理由是,倘
若杜邦公司将来因为这些设备报废而赔本,那么另外也将有人为此而承担费
用。尽管这种成交条件可能还是首次出现,但它并非完全苛刻或者不公道。
再如在签订供货合同时,杜邦公司同意将加快交货进度作为合同的一个组成
部分,它就使自己面临着生产能力不足的危险。而这种进度几乎没有哪家公
司愿意承担,这样杜邦就多了一份竞争优势。 1913年,该公司的销售额为
2670万美元,获利530万美元。 1916年的销售额为31 880万美元,获利8
210万美元。从 1914至1918年底,杜邦公司总收入超过10亿美元。杜邦公
司付给股东的股息高达14 100万美元,付给雇员的工资高达8。930万美元。
杜邦公司为了向协约国提供火药,而不得不增加生产。这一步骤单单从
工程技术部门的人员来说,就使它从原来的800名增加到了45 000名。然而
皮埃尔的经营之术,有些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1917年,美国参战半年之后,
杜邦公司向政府销售的火药已占 50%以上,但仍满足不了战争的需求,美国
政府为了满足战争对火药的需要决定营造 5家国营火药厂,承包给杜邦公
司。皮埃尔出于对火药业垄断的心理,对政府这项工程很不乐意,但又不好
推托,于是暗自思忖,从工程营造费上做文章,从中大捞一把,以弥补政府
减少向杜邦公司定货的损失。有一家生产无烟火药和硝化炸药的代号为“老
山核桃”的工厂,破土动工时,杜邦估计成本为 7 500万美元, 7月份开
工时,又提出增拨资金,后增加到9 000万美元。后来政府把这个厂出盘时,
估价只值350万美元。弄得负责此项工程的陆军部长贝克哑巴吃黄连,有苦
说不出。
这样的欺骗行为还不止此。有人指责杜邦在给员工支付工资上玩弄不法
行为。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杜邦公司在死于流感的工人的殡葬中营私舞弊,
并偷窃死者的遗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数年中,因公众对杜邦家族靠与协约国的军火合同
发大财抱有看法,把他们叫做“死亡贩子”,因而使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16年,国会通过了一项被杜邦家族认为不公平的军火征税法。该法单单列
出了对火药炸药工业的征税,而并不把其他许多在大战中靠同协约国的合同
获取大量利润的工业包括在内。仅仅1916年一年,杜邦公司缴纳的军火税数
额,就相当于无烟火药问世20年来该公司向美国政府销售这种火药所获得的
全部利润。皮埃尔把这说成是杜邦家族爱国主义传统的表现。杜邦家族被指
控助长美国的战备运动。虽然皮埃尔怨气冲天,但人们对此不表同情。因为
杜邦公司尽管缴纳了军火税,但它还是获得了巨额利润。以后,听得多了,
就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