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dna-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一定要遇的道理。大致可以比喻为买奖券不一定会中奖的道理。
我听过一个很好的说法是:“机会是一个怪物,一个头发长在前额的怪物。所以要抓住机会,跟在它后面跑是没有用的。你一定要等在它的前面,看它过来,就当面一把抓住。”
所以,机会不能去追寻,而只能等待。只是这种等待有时是很漫长、很寂寞的。但如果对自己有极大的信心,就不怕这种漫长与寂寞。
等待机会,诸葛亮当然是最潇洒的代表;左宗棠,则是最颠簸的代表。清末的名将里,左宗棠几乎是在最后才亮相的,他在长期为他人做嫁衣、当幕僚的过程里,对自己登台的机会还能一直保持最挑剔的选择,真是精彩。
机会和“类职位”
机会和爱情,有些相通的地方。
每个人都憧憬一见钟情的相遇,震动心灵的相知。然而,真实世界里的状况,大多不是如此。
没有百分之百美好的机会,也没有百分之百不堪一试的机会。如果面面俱到,毫无风险,就不足以称之为机会。机会的魅力,就在于从百分之九十九的黑暗之中,看出那百分之一的光明。
所以,最好的机会,往往就是最可怕的机会。
就一个要脱离基层、或是更上层楼的人而言,要有心理准备:要接受机会,就是要接受不可能的任务。
越好的机会,来得越不会轻松、容易。道理很简单,轻松容易的事,人人都会抢着要。人人都要的东西,通常不会轮到你。
你还要有个心理准备,准备接受一个叫作“类职位”的东西。
“类职位”指的是:一种接受起来有些别扭的职位。通常,这种职位不是带着一个临时发明出来的名称,就是被告知这个职位只能存在一定的时间。
凡此种种,你可以感觉到领导又要在短时间里利用你,还对你不是那么放心;似乎有一定授权,但是又可能随时撤走、收回。这些都可以称作“类职位”(广义来看,当然所有的职位都是“类职位“)。
在一个企业、或是上司的立场,提出“类职位”的想法绝对是可以理解的。当他提出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时,他当然乐意看到在一片避之唯恐不及声中,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说:“我来!”他的直觉虽然告诉他可以让你一试,但是等他稍微冷静一点儿时,理性却不免怀疑:“此何许人也?”
于是,你很可能伴着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接下一个“类职位”。
常常,有人在这个时候会抱怨。或是抱怨上司既要交付他这么重大的任务,又不肯充分信任他、支持他;或是抱怨自己已经抱着当炮灰的准备上场了,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等等。等他的抱怨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干脆下了“你们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卖命”这种结论。结果,任务和职位果然就都不可能了。
这样的抱怨,就好比一个已经要杀上前线、捐躯成仁的人,却因为别人送行的晚餐准备得不够丰盛,而裹足不前。
还记得“叶公好龙”的故事吧。一个号称对龙情有独钟的老先生,等到真正的龙受了他的感动而现身的时候,他却受不了这种刺激。
机会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追寻机会、等待机会、把握机会,但是等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机会真正来敲门的时候,我们却可能又受不了风雨中带来的泥泞。
我很感激:在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很多机会,也接受过不少“类职位”。想起来,那些经历总是甜蜜的,也是关键的。
起步的三个注意
机会终于到了,你终于可以凭仗自己累积的专业与经验来工作了。这真是人生最美妙的经验之一。
这个时候,有件事一定要反复思考:你要做的事情,如何和别人有所不同。
绝对不能因为这个机会得来不易,所以就采取守势,因循一些所谓保险与安全的方法。如果保险与安全的方法行得通,以前比你有资历的人,就更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轮不到你。
思考做一些和别人不同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定位”与“市场区隔”。你必须把自己的定位与区隔,和别人清楚地划分开来。这种划分,有两个原则可以参考:策略上,一定要和别人反其道而行;技术上,一定要紧盯别人。
换句话说就是:设定自己的定位,一定要对自己有最大的信心,找一个最特别的利基①,不必和任何人走同样的路子。但是,在执行这个策略的时候,你在方法和技术上则要吸收所有人走各种不同路子的精华,取其长而补其短。否则,你空有最特别的构想,却没有行动的能力。
毛泽东有句名言:“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正是类似的道理。
这个时候,有一件事情一定不能放在心上:成败得失。
事情的成败,牵涉到很多因素、机缘,不完全是个人主观因素所能控制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算胜,少算输”。只要把我们所累积的能力和经验做了最完整的发挥,即使输了,也可以体会到自己在什么地方有力量操控,什么地方又根本没有力量。所以,我们没有什么遗憾,只是承认技不如人,回去把不足的地方再磨练、再加强就是了。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为了成败而患得患失,处处不前不后、不进不退,那么,成功了,你也没学到任何经验;失败了,你也拿不准到底是什么原因。日后,你要改进也无从改进,你要磨练也无从磨练。
这个时候,还有一件一定不能理会的事:别人的目光、注视,甚至关切。
从你开始接受这个机会起,就一定会引来别人的目光。开始踏出和别人有所不同的步伐之后,你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其中,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有善意的,有恶意的;有批评的,有建议的。
一律不要理会。
这些都和你要做的事不相干。
你要做的,就是把握这个机会,把你所拥有的专业和经验施展出来。
如果你的专业和经验不够,这个时候要靠别人的关切与建议而临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你的专业与经验够了,这个时候别人再批评、再攻击,你也不为所动。所以,不管别人在偷笑还是在关切,都和你无关。
剩下的,只是实行。
注释:①利基是英文Niche的音译。利基战略(Market…nicherstrategy)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在市场上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而受其攻击,选取被大企业忽略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力量薄弱的、有获利基础的小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的营销战略。
你有过这样的回忆吧!
刚刚开始独当一面,要把自己的能力爆发出来做些事情的心情,勉强说起来,和初恋有些相似吧。
你希望这件事情就此天长地久,但是甜蜜中又有许多生涩与紧张。你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分享这份欣喜,但又在波动中有些不安。
好好享受这些甜蜜与紧张,欣喜与不安吧。不管成败如何,光是这些过程,就是我们一生永远值得珍藏的回忆。一如我们在某个冬夜第一次爱上那个人的经历。
我真正独立扛起成败的任务,从编辑、生产,到营销、管理全部负责,是三十岁那年的事。虽然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司,但已经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利润中心。
那是一本已经有四十年历史的杂志,我的任务,就是要给这本杂志改版,让它既能走上主流的发行市场,又维持这本杂志应有的特色与精神。换句话说就是,又要符合时尚潮流,又要做出不同的味道。
从开始酝酿,到后来加速,到最后产品上市,那真是一段令人记忆深刻的日子。
有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我每天只睡两小时。每一分钟,我都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脑波在运转,甚至,几乎可以听到运转的声音。产品的定位、内容的区隔、美术的包装、印制的特色、营销的通路……每个运转,都在考验你累积的经验:“我在做的,是不是当真没有和别人重复?”每个运转,都在考核你自认为相当充分的专业才能:“这样做下去,是不是当真可行?”
又好像在做快速拼图,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各种产品的影像,飞快地运用自己手边拥有的资源来拼贴这个影像,不断地随自己的条件来更换这些影像,甚至全部毁掉再重来一个影像。当时是多么自以为经验老到地处理这些事情。而今天回想起来,其中又有多少强自镇定的青涩。
当然,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的结果,也带来些副作用。
后来,连那两个小时也几乎没有睡着。眼睛是闭着的,身体是疲倦的,但就是整个思绪在高速运转着。在自以为最沉的睡眠中,隔壁房间闹钟指针的走动声,十楼以下巷道里的狗吠声,都像情人的低语,那么轻,又那么清楚地不让你漏掉任何一个音节。事实上身体确实有了点儿问题了,但,要做的事情已经有个形貌出现了。
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毕竟开动了。全速开动。
你有过这样的回忆吧?我的朋友。
行业与职业的时态
不论是在上班族的中层主管的世界里,还是在自己创作性工作的世界里努力了相当一阵子之后,难免会面对一个问题:这个公司、这个工作,或这个行业当真适合我吗?
到了高层主管之后,问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在基层的时候,问这个问题又太早。所以,一个中等程度的主管,不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所谓中等程度,我认为是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很多顾虑因素,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回归到行业、或是职业的基本特质。如果是行业或职业的基本特质适合自己,那么即使一时的环境或角色不对劲,只要改变一下环境或自己的角色即可。反之,如果基本特质不对,那么一时的环境或角色让你虎虎有生气,那也只是运气或凑巧,不足为恃。
如何区分行业的特质,有很多方法。其中有一个,是时间。
有些行业,是属于未来的。譬如计算机和信息业。这种行业以“先进”为产品。产品在问世的时刻,往往就已经过时了,更别提上市三个月的产品。行业里的人物,永远要乐于活在一个比现实快几步的世界里。
有些行业,是属于现在的。譬如餐厅和许多娱乐行业。这些行业以“新鲜”为产品,最重视的当然就是今天、现在。行业里的人物,永远要乐于和实时的变化互动。
有些行业,是属于过去的。譬如古董拍卖。这种行业以“陈旧”为产品。行业里的人物,永远要自得其乐于故纸堆里和历史掌故之中。
当然,有些行业则是混合的,未来加现在(譬如月刊),或现在加过去(书店)等等。
我自己在图书出版业里工作到现在,深深为这个行业着迷的,就是图书出版是一个兼顾了三个时态的行业。
对于图书出版,现在当然是很重要的。出版切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产品,出版轰动一时的热门产品,都需要关注“现在”。
许多书籍的研发或写作,又往往要牵涉到三五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所以,工作起来又需要关注“未来”。如果光是注重“现在”,难保三五年或十几年后风光不在。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