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精细化管理 >

第3部分

精细化管理-第3部分

小说: 精细化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子》第六十三章中讲“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老子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做大事,要使事业达到卓越,就应该从容易之事和细小之事起步。
不过,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贫富差距加大,助长了部分人的浮躁,或好高鹜远,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屑做;或朝秦暮楚,心猿意马,这山望着那山高;或三分钟热情,虎头蛇尾,浅尝辄止,不把事情做到位,不将工作进行到底,善始而不能善终;或不在前、不在后,我在中间随大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人非但自己不愿实现卓越,还影响别人的斗志,妨碍我们追求卓越。因此,我们必须警觉,并设法帮助他们改进。
  “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论你是什么角色,不论你做什么工作,要是每个人每一天都能把每一件平常的事做到不平常,何愁不能卓越?何愁民不富?何愁国不强?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常出现的9大问题

1.传统管理“管”的太多,“理”的太少
  有人认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就要强化对部属工作的监督、监视、监管、监控,于是,公司管理层频频举办高层会议,研究基层的工作是否运转正常,并试图去控制和压制员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琐事和汇报上,而不懂得如何去激励人,给基层经理们提供自己做决策的机会,被紧盯着的员工又无法产生自信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谈何精细管理?

小故事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人。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
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均,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积极性就会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管理是以管为主的。从汉字的字源上看,古文中“管”与“官”相通。在数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下,“管理”中沉淀着厚重的官本位意识。对下属而言,可以只谈“管”不讲“理”。即使讲“理”,也是为“管”服务的。随着历史的进步,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的重心逐渐由“管”转移到“理”上来。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过程、组织、工艺、技术诸多要素的日益复杂,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已力不从心,需要有专业知识
的人来管理或参与管理,于是便出现了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主要任务就是“理”,这就出现了“管”与“理”的分离,当然是把“理”放在前面。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树立,以理服人逐渐成为认识上的主流,讲理的管理才被认为是真正的管理。
  韦尔奇是奉行“管理越少,公司越好”理念的人,韦尔奇曾说:“最好的管理就是没在管理。”这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根据
“无为而治”的观念,管理可以不要管,只要理。要达到这种不要管的管理境界,需要管理者具备更高的智慧,例如要使被管理的人从
被动的依从到主动的认同。
  韦尔奇强调,管理不需要太复杂,因为经营活动实际上非常简单。对韦尔奇来说,经营一个成功企业的秘诀在于确信企业所有的关键决策者了解所有同样关键的实际情况。如果他们充分了解那样的情况,他们会在“如何解决业务”问题上达成一致的结论。
  韦尔奇曾经自豪地说:“我经常到公司所在地去听取主管的简单汇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我们也定期召开企业决策者会议,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人会到通用总部来进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大部分有关各事业的原则性决策,就是在上述情况下作出的。基本上,我并没有亲自去经营这些业务。我只是选择最适当的人,让他们去经营,而我去观察他们做得到底好不好。”
  人们担心如果“管”退居“二线”,会不会使企业变成一盘散沙呢?当然不会。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是因利而聚,企业只要能“理”出
更多的利,就为彼此结合、利益均沾提供了可能。

2.分不清重点
小故事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这个故事启发我们,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次和关键,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然后从
重要的方面下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每天都面对许多工作,这些工作都既有紧急程度的不同,同时也有重要程度的不同。有的是紧急、重要的工作,有的是不紧急、重要的工作,有的是紧急、不重要的工作,而有的是不紧急、不重要的工作。如何统筹安排好这些工作,是每一个管理者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有的管理者认为,精细化管理没有不重要的工作,于是案头上列了很多必须完成的工作,而且都是重点工作,终日奔忙,但事情却似乎越办越多,甚至越办越糟。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精细化管理就需要事必躬亲,于是他们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处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可还是按倒葫芦浮起瓢,或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越忙事越多,越忙情况越糟。
  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分清轻重缓急,特别是在大型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作为管理者就必须懂得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做好人员分工,并且安排好各项工作之间、各个人员(部门)之间的先后次序和相互衔接,不时地注意其进度,监督其质量,检查其结果。而对那些地位重要、影响重大的工作,就可能要亲自动手,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地做好。
  做管理者必须舍得放手,善于放手。有些事情可以放一放再处理,有些事情可以交给别人去处理,给自己留下必须亲自处理而且马上处理的重要工作去做。这样才能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在用人方面,同样要讲究管理的层次和重点。如果没有层次,没有重点,片面强调一视同仁,优秀者不重赏,不重用;庸劣者不重罚,不重处。
  结果只能是以表面上的平等造成了事实上更大的不平等,以牺牲优良、牺牲效率为代价来维持平衡。

3.对细节重视不够
  汪中求先生讲:“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有一次,汪中求到一所大学讲“细节”课,其中一个班是财会班。课堂秩序并不太好,学生觉得细节有什么好讲。汪中求就把一张增值税发票复印成卷子发给他们,要求每人模拟填写一份增值税发票。结果,50名大四面临毕业的学生只有2人填对了。汪中求对他们说:“作为大学生,一张票据十几个栏目,填写错一两个栏目,老师还会给七八十分。但是,作为企业职员,发票填错一栏,整张发票就作废,那就是0分。”显然,这是对细节重视不够。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途中,着陆前意外发生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后的调查结
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隔热瓦上一块脱落的泡沫。在这里,一个小小的错误,其结果岂止是一个“0”分。显然,这也是对细节重视不够。

案例
  宝洁推出汰渍洗衣粉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以惊人的速度飙升,可是没多久,这种势头逐渐缓慢了。宝洁公司于是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在一次小组座谈会上,有消费者抱怨汰渍洗衣粉的用量大,当追问是什么原因时,这位消费者说:“你看广告中在倒洗衣粉时,倒了那么长时间,所以,说它洗得干净,其实是因为它用得多。算计起来更划不来。”于是品牌经理赶紧把广告找来,掐算了一下展示产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时间,一共3秒钟,而其他洗衣粉广告中仅为1.5秒。就是在广告上这么细微的一点疏忽,已经对汰渍洗衣粉的销售业绩和品牌形象造成了伤害。显然,这也是对细节重视不够。
  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精细化管理关键要突出一个“细”,这个“细”字有几层含义:一是规范,系统的每一环节都必须规范,符合大系统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就会使整个系统产生不协调。
  二是科学,指管理的方法科学,即从系统工艺流程出发,各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严密控制,有机衔接,符合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
  三是周到,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必须考虑到,不留死角。同时,要求生产过程的管理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每一项产品到了什么地方、进行到什么程度要一目了然。有的管理者认为自己是领导,应该关注企业的发展战略,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等这样的大事,至于企业日常中的小事情,是相关主管的事,不是自己的事。所以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小问题熟视无睹。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许多多的小问题足以酿成大祸。
  正确的做法应是既要抓“大”,又不能放“小”,最主要的还是抓“小”,落实“小”的细节,从那些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抓起,抓那些薄弱的环节。因此,管理者有必要经常亲自去过问下属一些看起来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经理还应亲自拜访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