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多角世界下的中国房价-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低的现象。事后,伯南克先生解释是中国储蓄过剩造成的, 而正是伯南克这种严重的错误解释,为其的货币政策造成2008年世界性大萧条埋下了致命基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占全部抵押贷款市场从2001年的5%,迅速上升至2006年的20%,高达6000亿美元次级债在2006年被销售一空。非常清楚显示日本央行,中国央行与美国央行,全球者三大主要央行是美国次级债的共同创造者。这样,美国次级债就有了一个非常重要或致命的生存条件——就是日本央行、中国央行与美国央行不能以本国经济为货币政策方向,而应建立世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方向目标。
日元利差交易者投机美国次级债市场,其收益会大致来自三个层面。第一层 面——固定收益层面,也就是美元与日元之间利差的稳定无风险性收益,这层是 属于金字塔底层。第二层面——低收益层面,也就是优质AAA债券,这层属于 金字塔中层。第三层面——高收益层面,也就是高风险债券或可能的违约率债 券,这层属于金字塔顶层。这种金字塔式的投机模式,是有一定的抗市场风险压力能力的。但这种模式的问题是,如果风险从顶层开始扩散,这种模式的抗市场 风险压力是存在的。但这种模式的倒霉问题是,如果风险从底层扩散,那这种投 机模式将是致命的。而2006年的问题就是从底层发生了, 2006年7月,日本央行结束了零利率政策,将短期利率调高至0。25%, 2007年2月,日本央行再次将短期利率调高至0。5%。2006年日本央行为什么要结束定量宽松日元政策,而结束定量宽松日元货币政策会对当时美国与欧洲地区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问题日本央行与伯南克先生到今天也丝毫不解。
日本央行从底层冲击日元利差套利美国次级债组合的效果立即产生了。2006 年下半年,美国房市出现回落,到2007年上半年这种回落的态势还是相当平稳 的。但2007年初美国的次级债公司己经出现了倒闭的现象,如果从房价回落来解释这些小批量次级债公司倒闭应该是不成立的,因为2007年上半年,美国楼市行情还出现过不错表现,以做空美国次级债而闻名的约翰?保尔森的基金那个时候是亏损的。所以这些在2007年初倒闭的美国次级债公司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从底部冲击了日元利差套利美国次级债模式,部分日元利差套利者离场的举动,严重损害了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美国次级债公司引发的部分倒闭现象,这也说明了从底层冲击的杀伤力是致命和有效的。还好的是,日本央行的行动有限。在 2007年上半年展期的高收益债券的收益率表明,投资者估计的违约率只有1%, 说明投资者对市场的长期预期是非常有信心的。花旗、美林的2007年二季度的财报可以用〃漂亮〃两字评价。2007年9月真正验证了,当上帝要摧毁世界时,他会派出合适的人选,伯南克先生开始全力减息了。现在摆在伯南克先生面前的的问题是,为什么在美联储2007年9月大力减息中, 2007年9月美国大型银行出售的〃资产支持型商业票据〃利率反而是急速上升近20%;为什么从二级市场价格说明, 2007年10月、11月是美国次级债市场价格崩盘。因为从纯次级债交易杠杆比率风险来说, 2007年9月、10月伯南克大幅向市场注入的货币,是会让次级债交易商们迅速补充到新的资金,是会让次级债价格至少不会在10月、11月出现崩盘。这只能说明在伯南克先生9月、10月大量向市场注入货币时,美国市场的货币反而是引发大量逃离,而大量逃离的货币量在短时间内是远远大于伯南克先生的注入量。伯南克先生2007年9月以后的货币政策,有效致命消灭了全部美国市场次级债交易商。2008年初,花旗、美林公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均出现100亿美元亏损,而这种有史以来的最大亏损都是产生在伯南克先生的10月、11月一片降息浪潮之中。进入2008年伯南克先生让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加速向零目标冲刺。在伯南克的冲刺中,日元利差交易交易者是疯狂从美国、英国、 爱尔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冰岛、东欧、西欧、巴西、韩国、中国等地区逃离。最保守估算2001年~2006年日元利差交易者从日本地区拆借的资金规模在 5000亿美元,以最保守杠杆计算这笔资金全球市场规模也在5万亿~10万亿美元。伯南克先生虽然是领导全球最大中央银行,就是当时全世界全体中央银行迅速反应,集体向全球市场全力注入货币,也不可能抵抗日元利差交易者疯狂逃离 全球市场而产生的5万亿~10万亿美元的杀伤力。
中央银行的重要责任是什么?美国中央银行的重要责任是什么?防止全体市 场参与者出现同步方向性一致行为。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石油输出 国保持的多余产能在200万桶~300万桶一天, 2007年9月伯南克的降息行动,迫使大量投机资本为了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纷纷涌进石油市场,全球石油价格从2007 年9月90美元/桶急速上升至2008年7月140美元/桶。石油价格急速上升,让本己陷入通货膨胀的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都倍感困难。2007年9月份,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被动采取了更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 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年中,中国央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让中国股市从2007年10月份6000点高位,迅速下降至2008年8月2000点以下。中国股市崩盘完全早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 2008年9月。充分可见2007年9月伯南克先生的降息举动,反而是把欧洲央行与中国央行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使全球经济政策首次出现至1930年大萧条以来,一个主要工业化国家陷入衰退时,其它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政策是会提早进入高紧缩货币状态。所以,为什么2008年发生的是百年一遇的危机,因为这是全球第一次被货币主义者们彻底有机会进行一场理论实践实验。
伯南克先生(一)首次,让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欧洲央行与中国央行进一步紧缩欧洲地区与中国地区的消费需求来压制全球经济;伯南克先生(二)首 次,让世界无处不在的〃套利者中央银行〃在2008年解体。2008年是货币主义为人类创造理论验证实践的一年。那我们明天的世界还会让货币主义者们创造出破产者与失业者大军吗?答案是肯定的。
第六节 历史的技术
人类应该是天生的贸易动物。最初形成的贸易模式是南北美洲生产原料,非洲提供劳力,亚洲负责供应香料与丝绸,西欧人与阿拉伯人管理运输。上帝有意 地把少量黄金埋在世界各地。渐渐地商业贸易向商业革命转变,商业革命又点燃 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财富的生成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出自英国,1714年羊毛价格的上涨引发了英国贵族们的〃圈地运动〃 , 600万英 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大批失地的悲惨农民被迫向城市地区迁移,大批土地的集 中管理提高了农业产量,大批失地的悲惨农民无形之中也为资本提供了充足而低 廉的劳力,再加上英国地区富足的煤炭储备,英国人迅速建立起了巨大的城市工 业中心。
在以生产技术为发展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的优势因素己彻底成为严 重包袱,美国与德国的教育优势开始浮现。科技创造新型工业的模式让美国与德 国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还有更重要的因素1870年~1914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区在1948年被发现,到1859年加利福尼亚黄金产区开始大量运出黄金。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技术革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变革,蒸汽机、纺织机、汽车、铁路、石油、汽油、煤油、润滑油、阿司匹林、消毒剂、摄影用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化肥、潜艇、飞机、电、电报、电灯、电影、电话等等,今天人类大部分作用还是完善那个真正意义大变革中创造出的技术。1910年, 1个美国教授的年薪在3500美元,这笔收入可以让他轻松支付一幢宽敞体面的房子,夏天的冰镇啤酒、冬天充足的火炉、 每天丰盛的食物,两个全职仆人以及舒适的旅游。一个周薪25美元的熟练工人, 如果没有特别的不良嗜好,也完全可以让自己以〃上流社会成员〃的方式,雇佣一个全职女仆、丰盛的食物、冰镇啤酒加火炉。按照今天的眼光去看待那个时期的政府,真正的无税收主义者,净收入在2万美元以下是征收1%,单身人士的起征点是净收入3千美元,己婚人士是4千美元,一个己婚人士1万美元的净收入只需缴纳大约60美元所得税,对2万美元净收入的他只需缴纳160美元所得税。 一个大学毕业生可以迅速找到一份5000美元的工作,进入〃上流社会成员〃队伍,政府、银行家只管喝茶聊天。那个时代也的的确确存在严重的大量低收入人 群,那么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从全球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再到贫困的非洲地区,失业大军的人群不也是以分钟为单位在叠加吗?今天财富人士们聚集在全球各地的摩天大楼里,大量毕业的大学生则面对的是高昂的生活用品、食利者的房价、政府税务员的酷笑以及低廉的报酬。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造力不可能不震撼目前人类社会的再分配者们。或许,最佳的选择方案是让全球各地毕业大学生们的部分让他们享受1910年无税收、无银行家、无房产商与 高工资的生存环境,看看这部分毕业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是创造奇迹还是继续我们现在停滞不前的技术革命。
第二章 1930年大萧条的原因
第一节 弗里德曼与实验室
米尔顿·弗里德曼与安娜?施瓦茨合作的《美国货币史》一本巨著,为我们所有研究经济学的人群提供了一个非凡意义的思维方式,这本巨著所产生的货币主义思想也征服和控制了今天全球大部分中央银行家们的思维体系。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那个令人震惊的1929~1933年那个年代,对全球的意义或许并不逊于太阳赠与人类的热能。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从1929年~1933。年美国货币体系的流动性不足中,指出那个时期的美国中央银行是非常可笑与失 败,但是今天我们掌握的充分知识,己经让大家明白,中央银行有可能在国内的 货币政策与对外汇率政策中严重陷入两难困境。就像2007年9月,货币主义信徒们伯南克希望向美国地区注入货币,反而是引发大量货币逃离美国地区, 2007年 9月后,石油价格走势与日元价格走势明白无误地说明——市场环境是最终决定市场货币的供应量,而非中央银行所设想的简单方程式。所以,《美国货币史》 这个巨著明显存在从市场货币供应状况,倒推中央银行状况的实验室想法;而非从市场环境状况,推演中央银行状况后出现的最终表象问题——货币供应量。 1929年~1933年,美国货币稳力体系还有一个超越当时美联储体系的私人银行集团。如此重要的货币构成角色在《美国货币史》这本书中,丝毫不见墨笔。
第二节技术力量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大量战争人员被解散,战争经济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