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幻象-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四是审慎严格的会计制度。会计是衡量经济的尺子。如果尺子出问题,很多决策的基础就大有问题。因为税收、经济统计、投资决策、资产定价、银行的贷款决策等等都是奠定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会计丑闻中外皆有,但是中国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其普遍性。会计丑闻案例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什么银广厦、欧亚农业、科龙等等。有一位会计学教授出了一幅对联描述会计乱像:“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下级骗上级一级骗一级层层注水水到渠成;横批:不是假账”。如果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市场经济的大厦迟早会因为这个支柱的缺失而扭曲甚至倒塌。
其五是金融监管问题。金融是中介服务行业,天然承担了委托信任责任,所以如果没有建立一套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的金融监管体制,金融信托最终可能会演变为金融欺诈,金融行业将不可能长期存在。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惩罚不力容易导致金融欺诈盛行、投机行为满天飞,投资者失去对企业家和金融市场的信心,很容易出现融资成本高企,经济发展的资金融通渠道不顺的问题。例如,在中国股市高潮期不断爆出基金经理的“老鼠仓”问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光拿钱不承担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责任问题,广西、湖南、浙江的大规模非法集资问题,“德隆系”事件等等,这些都是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和缺陷。2008年商品市场大幅波动,油价暴跌,爆出了国有航空公司例如东航和国航以侥幸心理过度参与石油衍生产品市场导致巨额亏损的案例;汇率价格波动下,香港中资企业中信泰富过度参与金融投机致使亏损超过100亿港元,还有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湖南有色、中国高速传动等都因沾手外汇期货衍生产品而招致巨大损失;加上之前的“国储铜”事件和“中航油”事件等等,说明对国有企业(机构)的金融监管太过薄弱,国家为此承担了巨额损失。
其六是信用缺失问题。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个人不相信企业家,普通人不相信专家。例如,南京“彭宇”案,鼓楼区法院一纸以常理推断判定彭宇有责任,使得之后街道上有老人跌倒,路人惶惶然而不敢施救,必先找到证人或者获得被救者承认自己跌倒,路人才会考虑救人;这些不得不说是信任缺失的悲哀后果。专家,本来代表着权威和公正客观,可是部分“专家”滥用专家之名头行沽名敛财之实,使得网民把专家改名为“砖家”“专家=专门欺骗大家”。信用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而信用的破坏只需要几个坏的案例。信用缺失给市场经济带来的损失虽无形却巨大:由于诚信不足,容易出现现金交易过多、一棒子买卖问题突出、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商业合同视如儿戏等等问题。信用缺失往往导致交易成本高企,交易成本高也就意味着经济效率降低,效率降低带来了竞争力下降,这都是互相关联的。
其七是道德败坏问题突出。伦理道德对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言是一种自然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旦失控,极易导致市场信心的崩溃和经济人行为的短期化、疯狂化、不择手段化等等,伤害了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延续力。最典型的案例是食品安全问题,数年前的“大头娃娃”事件尤响在耳,“毒饺子”事件更余音尚在,毒大米、毒年糕、毒瓜子、毒豆腐、毒鱼虾、毒蔬菜,石膏豆腐、激素鸡鸭、敌敌畏火腿、工业酒精冒充食用酒等等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全面裸奔”。我们的部分企业家道德沦丧到了连自己的后代都不放过的地步。食品安全是全国人民最好的化学课,苏丹红、敌敌畏、三聚氰胺、明矾、抗菌素、福尔马林、避孕药、石粉、漂白粉、工业酒精等等,长长的名单说明部分企业主的丧心病狂和无法无天,也怪不得有国外媒体把中国食品称为中国危险品。另外,形形色色的大规模安全事件说明在部分企业主和部分官员眼里,穷人的命是可以用金钱买来的,不如他们家里一条狗来得重要。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的这些案例说明,我们的经济体中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人已经不存在任何道德底线,如果我们不能综合利用法律、制度、监管和教育办法扭转这一势头,原本追求经济利益这一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将会成为经济自我毁灭的武器。
插入一张漫画:一犯人被执行枪决;由于子弹是劣质的;第一枪没放出;接着又放了第二枪第三枪这时犯人哭了:大哥你掐死我吧;太他妈吓人了!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尾大不掉的国家队
国有企业从原来的全面开花慢慢过渡到控制部分行业,但是国有经济的垄断性问题突出,垄断利益明显。国资委2007年下发的《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显示,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航空运输、航运等七大行业中,目前有40多户央企,资产总额占全部央企的75%,国有资产占82%,利润占79%。这些央企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除了汽车产量之外,七大行业中所有的生产以及服务都被央企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江山。
除了国资委管辖的企业之外,国有资本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也是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另外房地产行业中国有资本也占了半壁江山。国有企业还有在以下几个行业处于绝对控制地为:盐业、烟酒业、殡丧业、医疗、教育、新闻传媒等。盐业、烟草业的垄断是因为国家对这些行业实行专营专卖,所以在盐业局、烟草专卖局工作的人收入数倍于普通行业;而殡丧业是因为实行政府指定经营独家垄断;至于医疗,大医院基本上都是国营的;教育和新闻传媒因为涉及到意识形态问题属于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这些寡头型和垄断型国有企业因为自身利益取向等问题,往往出现与民争利情况。例如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利用垄断地位不断挤压民营油企和民营加油站,通过减少生产逼迫国家提高汽油柴油零售价。民谚“上不起学、生不起病、住不起房、进不起墓”形象反映了垄断经营带来的生活压力。
国有企业凭借垄断地位不断加强垄断效应,即使企业效益低下也能通过提高产品服务价格实现高收益,内部则不断提高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造成事实上的分配不公和企业发展不公。1997年,当时国有企业出现了全面亏损,国有经济岌岌可危。之后几年,通过破产、收缩、集中等办法国有企业慢慢恢复了元气,目前已经成为经济中最有权势最有力量的一支。但是国有企业与生俱来的代理人问题、内部控制人问题、所有者缺位问题、投资效率低下问题、权责不对等问题以及历史包袱沉重问题注定今天国有企业的辉煌只是建立在各种垄断保护之上,他们的辉煌给整体经济带来了溢出效应。国有企业在充分竞争市场上由于失去了垄断保护节节败退,例如汽车制造业、纺织业、餐饮业、零售业等等,国有企业不是败给外资企业就是败给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败退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效率,提高了消费者福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垄断势力越强,这个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反而越弱,而对整体经济和消费者福利的伤害就愈大。
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汽车制造业。用一句话来概括汽车制造业市场换技术战略就是“20年中国汽车制造业交了一张白卷”,白白浪费了国家大量的贷款、技术等支持,和国家的产业保护政策(不对民营企业开放)。到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国有企业能够完整生产一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轿车,核心技术一直牢牢掌握在外资手中,沦落到了当外资汽车巨头加工车间的地步。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上汽集团是中国企业的“三巨头”,国家对他们倾注无数心血,怀抱无限期望,希望它们能在国家支持和中国庞大市场供养的基础上搞自主创新,打造本土品牌;可是这些被政府宠坏了的浪荡“共和国长子”却忽悠国人说,开发一款轿车需要十几亿至二十几亿美元投资;如果一款车的产量达不到30万至50万辆,开发出来也是赔钱,这实际上是说,中国人一、二十年内别指望开上自主品牌轿车。然而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等从市场上摔打出来的本土民营汽车厂商生生用自己的实践打破了这两个“神话”。民营汽车厂商比亚迪,不仅从2007年底就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油电混合动力车,比美国和日本的类似尝试领先至少一年,而且该公司最近还在谈判向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厂商出售其电池技术。吉利汽车在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吉利是唯一一家真正实现EPS大批量生产的厂家,并且已经研发到了第六代,应用到了第三代;吉利某些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例如吉利研制的四速变速箱几乎已经可以和世界顶级宝马车的变速箱相媲美。而像上汽集团这样的国企到现在居然还在跟政府要这个要那个的,还有脸面说自己在自主创新。可以预期,如果中国的“三大”汽车集团不汲取教训,不苦练内功,只想一门心思过“大少爷”生活,美国通用汽车的下场就是他们的下场。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金融危机分析(1)
2007年美国刚刚出现次贷危机时,相当数量的金融业内人士想当然地以为,这不过是一次发生在特定市场内的小范围危机,不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更不会殃及实体经济。不过,后来危机蔓延的速度之快,破坏力之强,远超人们预想。
进入2008年,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次贷市场迅速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从美国扩散到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全球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如同惊弓之鸟回避一切风险资产,降低杠杆比例;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一家接一家头顶光环的金融机构轰然倒地。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随着金融市场的恶化和融资成本上升,危机渗透到了实体经济领域,企业发生经营困难,失业率飙升,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经济进入衰退;截至本书成稿,经济衰退似乎仍在发展之中,深不见底。关于危机的演进过程请参见本书附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西方国家长期两极分化的分配模式之下,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穷人的消费能力不足,只能依赖寅吃卯粮的信用消费;富人资本过剩,不断追逐资产市场,导致资产泡沫。全球化浪潮之下,东方勤俭节约的生产模式“掏空”了西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进一步打压了西方工人的工资谈判能力,导致西方贫富分化进一步恶化;同时廉价商品源源不断进入西方市场拉低通货膨胀,西方主要央行以低通胀为借口不负责任放纵低利率政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