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帝国残梦 >

第20部分

帝国残梦-第20部分

小说: 帝国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逼诖砻拦魍醒枪医心茉春兔骋缀献鞯目ɡ冈鸩际舱岳锖5挠推试闯窒取K诿拦锻饨弧吩又旧戏⒈砦恼滤担叭绻拦蛭匏率隆⑶崧识艄ヒ丫〉玫某杉ɑ蛘咦Ы丛诟玫厍幕觯敲凑饨羌溲现氐拇砦蟆薄�

    地缘政治也比拉登重要
    布什的反应是迅速果断坚决的:在证据仍不十分确凿的情况下,布什就打响了阿富汗战争。事实上,“9?11”事件发生后,在缉拿和打击恐怖分子问题上,布什的选择很多,但布什偏偏将目标锁定在阿富汗。2001年9月26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如果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交出本?拉登,并摧毁他领导的基地组织,或许能够避免同美国发生战争。10月中旬,美国又说,不管拉登结果如何,美国将把战争进行下去;这是一场长期战争。这两句话的通俗说法就是:拉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美国在阿富汗的地缘政治经济长期利益;为此阿富汗人必须作好长期流血的准备。
    另外,美国出兵阿富汗还有更深远的战略考虑。20世纪90年代,美国初步实现了北约东扩和日美同盟关系的巩固和扩大。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科索沃战争将军事力量插入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巴尔干,同年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如果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这是迟早的事,西方就在波罗的海到巴尔干再次拉起一道隔离俄罗斯的新“铁幕”。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已从日本经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拉起遏制中国的新链条。此后美国人还没填补的政治真空只剩中亚地区。近年美国开始重视印度,其意在为进入中亚建立跳板。“9?11”事件后,美国干脆越过印度一步到位,将军事力量直接插入阿富汗。其结果就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在西、东、南三个方向堵死了俄罗斯南下的战略通道并从西东两个方向扼住了中国经济必须依赖的中亚和东亚能源进口源头;在中国、俄罗斯、伊朗乃至印度等国之间插入阻止其可能出现的政治合作的楔子;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力量与沙特阿拉伯半岛的美国军事力量一起,对波斯湾石油输出口形成钳制态势,并以此与美国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的海上打击力量呼应,对正在崛起的印度海军力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如此以来,中亚和中东的石油资源就可以在美国的掌控下畅通无阻地流向西方,俄罗斯和中国连接中亚的油气输送线路将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印度在不断崛起的同时将不得不面临美军南北夹击之势;最后,在出兵阿富汗这一石数鸟的布子中,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体系也就加速定型。
    对包括能源在内的战略资源的控制权是美国霸权的基础,也是美国地缘战略利益的关键所在。美国曾从索马里撤军,因为那里没有美国迫切需要的战略利益。现在,美国在阿富汗已完成了所谓“持久自由行动”,但美国不会在中亚就此止步,因为美国在这里有着更为重大的战略利益。美国要将“反恐怖主义”战争长期进行下去,战争的结果是在打败塔利班并在阿富汗扶持一个新政权的同时也“无法找到”本?拉登,以使阿富汗新政权对美国军事支持的长期依赖。对小布什个人来说,功成阿富汗,意味着他成就了一件自拿破仑到克林顿、从彼得大帝到勃列日涅夫谁都没有实现的霸业,但对阿富汗和中亚人民来说,这的确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

   ?“倒萨”,还需要理由吗? 

    “倒萨”最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并且极力寻求核武器。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战后解释说:“就与美国政府关系重大的理由而言,我们将人人都会达成共识的大规模杀伤武器问题确定为核心理由。”巴格达未能履行放弃上述武器及相关生产设施的义务,也为使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提供了合法的理由。如果没有这种理由,也就根本得不到国际上甚至国会内对开战的支持。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托尼?布莱尔就说:“我们必须在国际法的框架内行动。有人说,假如萨达姆主动放弃了大规模杀伤武器,他会仍然留在权力的位置上。坦率地说,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一些人,这种立场的逻辑听上去并不怎么舒服。”

    战争的宣传
    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支配着布什及其他政府官员的每一个开战的公开理由。实际上,从2002年夏末起,布什政府就着手发起了步调一致的攻势,向美国人民和全世界游说,大肆渲染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造成威胁的范围以及危机的紧迫性。
    这场攻势始于8月底副总统切尼在参加“海外作战老兵聚会”时发表的讲话。“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坚信,萨达姆很快就会获得核武器。”切尼警告说,“可以肯定萨达姆现在就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可以肯定他聚积这些武器的目的就是要对付我们的朋友,对付我们的联盟,对付我们。”两星期后,布什将切尼的说法带到联合国,宣布伊拉克“很可能囤积了大量的XV神经毒气、芥子气及其他化学毒剂”,而且正在扩大、改进能够生产化学、生物武器的设施。布什总统还警告说:“伊拉克已经有好几次试图购买用于生产制造核武器所需浓缩铀的高强度铝合金管。一旦获得核裂变材料,伊拉克就能在一年时间内制造出核武器。”
    10月初,就在国会考虑授权总统向伊拉克动武的时候,布什来到辛辛那提,就伊拉克威胁的规模在黄金时段发表了一次讲话。“伊拉克拥有、生产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现在正在谋求核武器。”布什不容置疑地宣布,“有些人问,这一危险对于美国和世界的威胁到底有多么紧迫?危机已经临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紧迫。如果我们现在知道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危险武器——我们确实知道——那么,对于世界而言,坐等着面对一个发展得更强、甚至开发出更危险武器的萨达姆又有什么意义呢?”布什自问自答道:“美国绝不能无视自己身边的威胁聚集成堆。面对危险的明显迹象,我们不能坐等最后的证据——即冒烟的枪口——它可能会以蘑菇云的形式出现。”
    获得向伊拉克开战的国会授权以及联合国对武器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确定巴格达是否全面履行了放弃大规模杀伤武器义务的一致支持后,布什在2003年1月发布的国情咨文中,将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列为中心内容。他特别将注意力集中在推定的萨达姆?侯赛因的核武器项目上。
    国际原子能机构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确定,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先进的核武器发展项目,拥有核武器的设计方案,正在以五种不同的方式提炼原子弹所用的浓缩铀。英国政府已经获得情报,萨达姆?侯赛因最近试图从非洲大量购买铀。我们的情报来源告诉我们,他一直在努力寻购用于生产核武器的高强度铝合金管。萨达姆?侯赛因还没有就上述活动做出可信的解释。他显然隐藏了许多真相。
    布什最后宣布,美国将会请求联合国安理会在2月5日召集特别会议,“考虑伊拉克正在蔑视世界的事实”。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特别会议上“出示有关伊拉克非法武器项目的情报,伊拉克试图对武器核查人员掩盖这些武器的事实,以及伊拉克和恐怖组织的联系”。
    鲍威尔讲话过后,布什政府逐渐加大了舆论攻势,为说服美国和全世界公众认识尽快采取军事行动的必要性做出了最后的努力。鲍威尔在联合国大会发言几天后,特尼特指出,“我们将会找到藏匿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场所,这一点不容置疑。”3月17日,布什在向萨达姆发出的48小时最后通牒中说,“美国和其他国家政府搜集的情报表明,毫无疑问,伊拉克政权在继续拥有和藏匿某些最致命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甚至在战争开始之后,舆论攻势一点未见减弱。3月21日,阿里?弗莱舍说,能够找到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这一点“毫无疑问”。他提醒记者们说,“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总统才强烈地感到我们必须采取军事行动。”第二天,弗兰克斯将军宣布,“萨达姆?侯赛因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随着作战行动的推移,那些武器一定会现身,会和生产、保卫这些武器的人员一起落网。这一点当然不容置疑。”为什么言之凿凿,如此肯定?3月30日,拉姆斯菲尔德在ABC新闻台的《本周》节目中解释说,“我们知道这些武器在什么地方。它们就在提克里特和巴格达附近,就在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的某些地方。”

    英国媒体一针见血
    虽然布什一再否认“倒萨”有经济企图,但英国媒体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布什“倒萨”,主要是盯上了伊拉克的石油,甚至还有沙特的石油。换句话说,布什打的并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而更像是一场能源战争。在他的黑名单上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他与俄罗斯拥抱、驻军阿富汗、进军中亚,得到的最大利益便是石油、天然气;他现在最担心的不是各国的反对,而是产油国在“倒萨”中的态度,他们会不会在美国动武后,减少石油输出,而对美国造成致命打击;就连鲍威尔此前参加地球峰会也主要是在搞能源公关,并把目光投向了非洲的产油国。
    在布什对“倒萨”问题所做的讲话中,很少有关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可能会超过沙特阿拉伯这一事实,也很少能觉察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和军工企业可能会得到的巨大利益。但在五角大楼的一份报告中,却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些事实:伊拉克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125亿桶,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2618亿桶,远远高于俄罗斯的486亿桶和美国的304亿桶。五角大楼直言不讳:有必要对伊拉克采取行动,促成该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使经济和能源自由化进入伊拉克,一旦实现这一目标,就可以用伊拉克的石油来满足美国的需求。
    “倒萨”最重要的后果也许并非是更换一个所谓的“专制政权”,而是一个新的伊拉克政府将会为美国提供更多的石油,从而减少美国对沙特的石油依赖,增加美国的能源安全。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对世界石油的可持续正常供应感到忧虑,目前,美国进口原油中的绝大部分来自沙特,而美沙关系却越发显得不够牢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能够通过改变伊拉克的政权现状来控制其石油,将会大大改变美国石油供应的安全情势。美国媒体也承认,在美国欲向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的背后,隐藏着美国强烈的能源欲求。美国进步周刊《民族》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伊拉克战争是以士兵和国民的生命、鲜血为担保的石油战争。”
    事实上,早在2001年6月由美国副总统切尼主持编制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书》就曾警告说,2000年美国所消耗的石油一半是进口石油,到2020年,石油的进口比率将会增加至2/3。为了充分满足美国的石油需求量,以石油供应线的多种变化为先决条件便是该报告书的最终结论。就连目前是美国石油主要供应源的沙特阿拉伯也变得无法信赖,以至围绕美国石油供应线的环境出现了极大变化。
    美国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