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讨论方式之一,这种辩论亦可以发生在所谓的平行思维模式之中。这种思维方法之所以形成,是基于人类获取事物变化本质认知的愿望以及所应用的具体思辩方法。逻辑学的初始与基本原理,便是采用“排除法”的原则。直到今天,麦肯锡咨询机构在全球所倡导并应用的工作方式也与之完全相同。
思维的生命态(3)
因此,作者所提出的平行思维并不与辩证思维方式相冲突。也就是说,苏格拉底的辩证思维体系本身就已包含了作者所提出的平行思维方法,如果说辩证法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更不如说它同时还是人类哲学本身以及自然宇宙的法则之一。而平行思维,仅仅是这一哲学体系之中的其中一个思考方法,这二者并不在一个高度上。事实上,作者所做只是一个错误的简单类比。在平行思维方式之外,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其它方式比如交叉性或复合性的思维方式等等。鉴于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系统多元和局部单点的辩证法则,所以在思维的方式上我更乐意使用“系统思维”这一思维方式的概念。我会认为它将比作者所提倡的平行思维令我们获得一个多维空间的思维体而非简单的思维线或面。这样的一个多维思维体便是思维的系统,这个系统是有着思维本身的生命力的。也就是说,这将意味着思维并不简单是一种方式或方法而是另外的一种生命态的存在。
我相信这将是人类在对思维的认识上所必须表达出的进步,即抛弃掉我们原来对于思维仅仅是当做人类思考所运用的方法的观点。也正因为思维所呈现出区别于我们人类物质态生命的另外一种生命态,所以也才会拥有思维力和思维度真正的解。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人类所遵循的往往是由表及里的规则,请注意,这与事物生成的规则恰然相反。而正因为如此,“辩”的概念在这里便显得十分重要。它所代表着的一个思维因子是:事物的表象是否是事物本质的真正体现?思维因子总是附着于事物体并努力深入某一事物的本质,以探寻事物成因的本源为使命目的。因此,解析这一思维因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相信思维因子恰是事物体系中基于宇宙精神本体而本原存在的一种精神态,同时也是人类生命态基于这一自然宇宙精神的本体而拥有的一个思维生命的本能(当物质生命态拥有本能时我们难以回避精神思维态也存在类似的这一本能的前提)。也就是说,任何自然宇宙所产生的客观事物本身都存在了一个思维的独立生命态,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人类思维这一生命态则依靠大脑以及人类的行为实践被激活。
这是一段似乎难以理清的系列概念和推论,简而言之,总的概念便是:思维不是一种方式而是一种生命态。思维属于类物质世界的生命存在形式,更是自然宇宙精神通过其所创造的任何一事物所呈现的宇宙精神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解,人类所感受到的思维对于现实物质世界所表现出的种种超越和它的无限延伸性才可以被我们真正理解。
让我们再回到这场思维讨论的起始之处,思维所触及的事物的“表”,同时也是人类认识论的起点,正是这个客观事物的“表”激发并衍生出人类缜密的思维系统。人类在获得这一系统之后反过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进行一场由“表”及“里”的识别和判明(必须说明的一点是人类对于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由表及里的认知与解析的循环过程),这个的识别与判明的过程方式便是平行或系统思维的过程方式。这一方式的基本法则便是排除法,在对客观事物产生成因所实施的种种排除过程中,辩论有可能产生。那本书的作者,我相信他仅仅只是看到了人们对于排除时所采取的方式,或许作者会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事物的粗暴方式,然而他可能忽略了辩论仅仅是辩证思维中所采用的诸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而已,有时是无须辩论而只须举证便足以说明了的。
人类的认知思维与事物由内及外的生成发展规则逆向地进行着由表及里的层层深入时,这一过程便类似我们所常说的剥笋原理。这就像每一个人类儿童都乐于参与的一个相互对拆的捉迷藏的游戏:其中一群孩子躲藏起来而由另外一个孩子来找寻他们的踪迹。这一游戏并无胜负一定的概率,成功归结为任何一方的努力(请注意这两种努力均将形成一套成功的指向经验然而这些经验一旦被对方击破则又必须再建立起新的模式——没有任何一方可以保证完胜,因此游戏可以无限延伸下去)。那个努力搜寻踪迹的孩子,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找到。所以,我们在这里不妨将人类思维的诞生理解成一场与自然宇宙智慧所进行的一场捉迷藏的游戏,如果这样,人类的思想家们会稍觉轻松一些。而人类,就是在这样的一场可以无限延伸下去的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成长。自然宇宙孕育出人类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希望能有一个陪伴它进行这场游戏的对手。亚马,后来的这一段话仅只是我的一个猜测,将这一猜测再延伸一步,我会认为那个伟大而恢弘的自然宇宙精神只是一个和我和你一样的孩子:善良、公正、爱心、宽容、而且充满着活力。
思维的生命态(4)
接下来,我们再继续我们的讨论。当我们不断由表而及里对事物本质进行更为深层的解知时,辩证思维将会获得越来越大量的应用。当我们最后聚焦于事物本质核心的判定时,辩证思维则成为最佳的工具。我在上面的讨论中谈到过事实上辩证思维的本身就已包含了系统思维方式的工具体系(自然也包括了平行思维的方式),因此,辩证法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被公认的一个认知世界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人类解知世界的哲学体系。
在这里“辩”就是系统思维以及思维对于客观事物系统的求解,“证”则是对于事物成因本质的判明与求证。顺便提及一下,这种求证使人类科学获得了最初的发轫并一直发展到今天。“辩”与“证”本身就是人类由表及里解知事物并逐步排除其它干扰的过程——这是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所形成的一个有趣的永恒关系:人类被宇宙诞生出来而同时人类的心灵又不能自禁地向它的诞生之源追溯回去,这一奇特关系使我们只能得出人类便是宇宙精神产物这样的解——即人类希望通过思维而争取获得对于自身存在以及客观事物的本质理解。我在这里不得不作出这样的一个判明:人类在回归自然宇宙的精神本体,或者说,向自然宇宙精神本体的回归是人类存在的使命!
这样的一个解便可以解析从人类诞生以来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的先知与哲人存在。人类在面对自然宇宙时所抱有的那份天然的敬畏,让他们竭力去指引人类自己。
回到我们所讨论的那本书上。那位作者似乎忽略了人类解知事物本源的、与宇宙精神同体的使命要素而过多强调了思维的表面特征。尽管我会赞同思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表面特征,然而它们毕竟才仅仅是我们以思维认知客观事物的方式而非思维精神的本质,更不是思维的终极。因此,这样的一本书只是现实世界中的思维之术,我想如果还有一个儿童能够说出他的认知方式,有可能会令我们人类更加吃惊。所以,我必须论断,按照作者所提倡的那种思维方式,其最终仍将回到人类的辩证思维模式中来,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思维归宿。
对于思维的研究是具有伟大意义的,尤其是当我们论证出它的独立生命态。更多的时候人类会认为思维仅仅是一种人生的辅助意识工具。这种观点将无法解释关于人类思维的种种独立现象,比如说梦境,这种不期而来的东西,令人类无法拒绝也无法掌握。而医学上将死亡最后归结于大脑死亡的判定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类开始触及到了思维死亡的问题。
对于思维的研究还为我们作出了这样的探索和发现:思维将人类心灵的存在方式予以了确定,也就是说,心灵之于人类的存在与活动方式就是思维。它将最终解释人类面对思维时的种种困惑与犹疑,这些犹疑使人们无法正确地理解并使用自然宇宙慷慨赐予我们的思维这一神奇力量。当我们耽于物质态生命的种种欲求时,心灵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这种与自然宇宙精神背道而驰的生存方式必将受到来自宇宙精神的谴责。
人类的终极归宿,便是皈依于心灵的世界,离开这一世界,便只有覆灭的结果。这一结论可以解释人类所有历史中发生的一切不可理喻的事件以及未来还将发生的事件。
长久以来,关于思维的种种问题一直都萦绕人类不去:人类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它最早的形式如何并首先思考了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在远古的时候人类便会获得如此神奇而隽永的思想发现?当这一切都因为我们认识到心灵以及思维源于自然宇宙精神的一个独立存在时,种种这些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想,自然宇宙在决定给予人类以物质生命形态的时候,也就将心灵与思维的生命交给了我们,可以这样说,自然宇宙所作出的决定更像是塑造出一个可以与它直接对话与交流的心灵尤物,这个尤物便是人类。这一答案便可解释为什么在人类历史诞生之初便会拥有巨大无比的人类心灵与精神力量。到今天这种力量反倒消弥虚弱,因为由自然宇宙所赐予的心灵最早是没有任何污染与任何杂念,心灵和思维的诞生因循着人类生命的物质态而匹配。今天的人类心灵,已经是蒙尘纳垢而且充满了由各个时代人类物质生命的杂念留下的深深划痕。
思维的生命态(5)
人类思维因为自然宇宙的特别赐予而使它的使命遵循了心灵的方向,因此它从诞生伊始便是为了通过认知人类生命和宇宙万物的自我本体而最终向着自然宇宙的精神内核回归,它的活动路线与空间几乎完全都在类物质的世界之中,只有偶尔会在物质世界中有所表现。
因此,人类思维的最早功能是为了“区别”的认知,在《大学》中被中国的先哲们称之为“格物”,即思维对自我生命与外界以及各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区别”认知。当事物有所区别时才会有所认知,否则世界将是模糊一团,而人类也就只有永在一种盲人摸象的状态之中。正因为如此,“辩”成为了人类思维的基本功能。这种区别认知的最早人文成果是文字和数字,亦成为人类文明与科学的开端。
请注意,我很留心地把握着我们对于思维所讨论的方向,同时希望在这一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不致于引起我们思考与阅读的混乱。
从一个人文哲学的角度看,人类思维所依附并产生的重要前提是一个基于“我”的本体思维体系,以及基于“我”这一生命本体的原点而开始对人类生命本体与自然宇宙世界关系的探索和解知。正因为如此,这一本体思维的出发点使人类思维难以摆脱掉“我”的本体束缚,同时也使几乎所有的思维无不打上人类自己与自我的烙印。一方面,因为这种本体而导致本位的思维束缚使人类无法在自然宇宙的客观世界中行进太深。然而另一方面,人类则完全可以通过 “我”的本体而建立起通向自然宇宙的观测与思维基地,这便是基于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