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爸爸,富爸爸-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说,“那么,是什么妨碍了你实现自己的梦想?”
‘俄的工作似乎没有任何进展,“她平静地答道,”人们都说我的小说非常优秀,但是仅此而已。因此,我依然继续在报社工作,至少,这能挣钱支付账单。不知道你有什么建议?“
“有,”我明确地说。“在新加坡,我有一位朋友办了一所学校,培训人们从事销售。
他在这里为新加坡的许多大公司讲授营销课程,我想如果你去听听他的课,或许会对你的职业生涯大有助益。“
她有点不快,“你是说我应该去学习卖东西吗?”
我点点头。
“你是当真的吗?”
我又点点头。但她似乎被什么东西激怒了。我有点后悔自己所说的话,就问道:“有什么不妥的吗?”本来我是想帮忙,现在却得赶快为自己的建议辩解。
“我拥有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我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我干嘛要去学做推销员?我是专业人士,即使我需要到学校接受再教育也是为了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绝不是是为了去当什么推销员,我讨厌那些推销员,他们眼里只有钱。您说说,我为什么非得去学习销售?”
她边说边站起身,用力地抓起了自己的提包,于是采访草草收场了。
在咖啡桌旁放着她带来的我写的第一本畅销书——《如果你想生活得富裕幸福,要不要去学校?》。我拿起这本书,见到她粘在封面上的一张便条,“你看到这个了吗?”我指着她记的便条。
她低头去看自己的便条,“什么?”她困惑地说。
我又指了指她的便条,在便条上她写着:“罗伯特。清崎,畅销书作家。”
“上面写的是最畅销书作家,而不是最好的作家。”
“我只是一个平庸的作家,而你则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我去了销售学校,而你得了硕士学位。如果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你就既是‘畅销书作家’又是‘最好的作家’。”
她的眼里怒火中烧,“我从来不会屈尊去学什么销售,像你这样的人士也不应该从事写作。我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作家,而你只不过是一位商人,这并不一样。”
她扔掉了便条,匆匆穿过巨大的玻璃门消失在新加坡潮湿的清晨里。
至少,在第二天早上,她给了我一个公平、良好的访谈记录。
世界上到处都是精明、才华横溢、受过良好教育以及很有天赋的人,我们每天都会碰到他们,他们就在我们的周围。
几天前,我的汽车不大灵便。我把它开进维修厂,一位年轻的机械工几分钟之内就把它修好了。他仅凭倾听发动机的声音就能确定哪儿有毛病,这使我感到非常惊讶。
然而遗憾的是,真正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种非凡才华的人总是太少。
我常常吃惊为什么有些人才华过人却只挣到很低的收入,我听说只有不到5%的美国人年收人在10万美元以上。一位对药品贸易很精通的商务顾问曾经告诉我,有许多医生、牙医和按摩师在财务上困难重重。以前我总是以为他们一毕业,美元就会滚滚而来。这位商务顾问最后告诉了我一句话,“他们只有一项技能,所以他们挣不到大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部分人需要学习并掌握不止一项技能,只有这样他们的收人才能获得显著增长。以前我提到过,财商是会计、投资、市场营销和法律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将上述四种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以钱生钱就会容易得多。为了赚钱,只有一项技能的人只能努力工作。
有关综合技能的典型例子就是那位为报纸撰稿的年轻作家。
如果她能勤奋学习掌握市场及销售方面的技能,她的收入就会显著增加。要是换了我,我一定会去学习一些有关书籍的广告课程和销售方面的课程,然后,我将在一家广告公司找一份工作,而不是去报社。即使这样做会使收入降低,但我却能从那里学到在成功的广告中使用的“用几秒钟交流”的技巧。我还会花时间去学习公共关系这一重要技能,以便通过灵活的公共关系来赚取数百万美元。然后,在晚上或周末,去创作我的大作。所有这些都做到以后,我必定能使自己写的书畅销,并且,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位富有的“畅销书作家。”
当我第一次带着我写的书《如果你想生活得富裕幸福,要不要去学校?》去见一位出版商时,他建议我将书名改为《经济学教育》。我告诉出版商,如果使用这个书名,我只能卖出两本书:一本给我的家人,另一本给我最好的朋友,可他们还希望免费得到它。选择《如果你想生活富裕幸福,要不要去学校?》这一“可憎的”书名,却会受到大众的欢迎。我赞成教育,但认为应进行教育改革,我一直在呼吁改革我们陈旧的教育体制。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能使我有机会在更多的电视和电台节目中露面的书名,是因为我愿意成为“有争议”的人物。许多人可能认为我没有什么深度,但这本书却一版再版。
1969年,我从美国商业海洋学院毕业了。我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十分高兴,因为加州标准石油公司录用我为它的运油船队工作。我是一位三副,比起我的同班同学,我的工资木算很高,但作为我离开大学之后的第一份真正的工作,也还算不错。我的起始工资是一年4。2万美元,包括加班费。而且我一年只需工作7个月,余下的5个月是假期。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不休那5个月的假期而去一家附属船舶运输公司工作到越南去,这样做能使年收入翻一番。
尽管前面有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等着我,但我还是在6个月后辞职离开了这家公司,加入海军陆战队去学习飞行。对此我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非常伤心,富爸爸则祝贺我作出的决定。
在学校及在工作单位,最普遍的观点就是“专业化”,也就是说,为了挣更多的钱或者得到提拔,你需要“专业化”。这就是医学院的学生们一入学便立即开始寻求某种专长,如正骨术或儿科学的原因。对于会计师、建筑师、律师、飞行员及其他很多行业也是这样。
我那受到良好教育的爸爸也信奉同样的教条,因此,当他最终得到博士学位时他非常激动。不过他也时常感慨,社会对知识学得多的人给予的奖励少之又少。
富爸爸鼓励我去做恰好相反的事情。“对许多知识你只需要知道一点就足够了”,这是他的建议。所以,多年来我在他的位于不同地区的一些公司工作,我还到他的会计部门工作,虽然我从来不想去做一名会计,但他希望我借助“渗透法”‘学习到会计的一些常识。富爸爸相信我会明白那些“行话”,而且懂得哪些东西是重要的,哪些东西不重要。
我也曾做过公共汽车售票员、建筑工人、推销员、仓库保管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富爸爸则一直在培养我和迈克,他坚持让我们列席他与自己的银行家、律师。
会计师和经纪人的会议,希望我们能对他的商业帝国的每一个细小部分都能有所了解。
当我放弃在标准石油公司收入丰厚的工作后,我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和我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他非常吃惊和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辞去这样一份工作:收入高,福利待遇好,闲暇时间长,还有升迁的机会。他一晚上都在问我:“你为什么要放弃呢?”我没法向他解释清楚,我的逻辑与他的不一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我的逻辑和富爸爸的逻辑是一致的,而他的逻辑与富爸爸的逻辑却从不相同。
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来说,稳定的工作就是一切。而对于富爸爸来说,不断学习才是一切。
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希望我去学校学习做一名船员,而富爸爸则认为我去学校是为了学习从事国际贸易。因此,在我做学生时,我跑过货运,驾驶过去远东及南太平洋的大型运输船、油轮和客轮。富爸爸强调我应乘船在太平洋上航行而不是去欧洲,因为他认为“新兴国家”位于亚洲而不是欧洲。当我的大部分同班同学,包括迈克,在他们的兄弟会馆内举办晚会的时候,我正在日本、泰国、新加坡、越南、韩国、菲律宾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学习贸易、人际关系、商业类型和文化。我也参加晚会,但不去任何兄弟会馆,我迅速地成熟起来了。
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更加无法理解我为什么决定放弃工作而加入海军陆战队。我告诉他我想要学习飞行,但实际上我是想学会指挥部队。富爸爸曾给我解释说,管理一家公司最困难的工作是对人员的管理。他在军队里呆过三年,而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则免服兵役。
富爸爸告诉我学习在危险形势下领导下属的重要性,“领导才能是你下一步迫切需要学习的,”他说,“如果你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你就会被别人从背后射中,商业活动就像在战争中一样。”
1973年从越南回国后,我离开了军队,尽管我仍然热爱飞行,但我在军队中学习的目标已经达到。我在施乐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加盟施乐公司是有目的的,不过不是为了物质利益。我是一个腼腆的人,对我而言营销是世界上最令人害怕的课程,而施乐公司拥有在美国最好的营销培训项目。
富爸爸为我感到十分自豪,而受到良好教育的爸爸则为我感到羞愧。作为知识分子,他认为推销员低人一等。我在施乐公司工作了四年,直到我不再为吃闭门羹而发怵。当我稳居销售业绩榜前五名时,我再次辞去了工作,放弃了又一份不错的职业和一家优秀的公司。
1977年。我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富爸爸培养过迈克和我怎样管理公司,现在我就得学着应用这些知识了。我的第一种产品尼龙带搭链的钱包,在远东生产,然后装船运到纽约的仓库里,仓库离我去上学的地方很近。我的正式教育已经完成,现在是我单飞的时候了。如果我失败了,我将会破产。富爸爸认为破产最好是在30岁以前,他的看法是“这样你还有时间东山再起”。
就在我3O岁生日前夜,我的货物第一次装船驶离韩国前往纽约。
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做国际贸易,就像富爸爸鼓励我去做那样,我一直在寻找新兴国家的商机。现在我的投资公司在南美、亚洲、挪威和俄罗斯等地都拥有投资。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工作的意义就是‘比破产强一点’”。
然而,不幸的是,这句话确实适用于千百万人,因为学校没有把财商看作是一种智慧,大部分工人都“按他们的方式活着”,这些方式就是:干活挣钱,支付账单。
还有另外一种可怕的管理理论这样说:“工人付出最高限度的努力工作以避免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限度的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如果你看一看大部分公司的支付额度,你就会明白这一说法确实道出了某种程度的真实。
纯粹的结果是大部分工人从不越雷池一步,他们按照别人教他们的那样去做: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大部分工人为工资和短期福利而工作,但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却常常是灾难性的。
相反,我劝告年轻人在寻找工作时要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挣到多少。
在选择某种特定的职业之前或者在陷入为生计而忙碌工作的“老鼠赛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