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

第24部分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第24部分

小说: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会得到人们的好感。 
  蜀之亡,原因有三。 
  一、后继无人 
  蒋琬、费礻韦“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事,邦家如一。”可惜这种局面为时不长,二人先后亡故。至姜维为相时,蜀汉人才匮乏,就是像姜维这样“蜀官皆属天下英俊,无出维右”的人也不多,可见姜维是当时蜀汉的佼佼者。相对而言,曹魏却是人才辈出。 
  二、奸佞当道 
  姜维在为邓艾年破还住沓中千钧一发之际,宦官黄皓与大将军阎宇“弄权于内,”欲废维树宇,维自恐惧。未能施展抱负。正如《陈情表》作者李密所说:“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三、后主昏聩 
  刘禅即位后,仍以诸葛亮为丞相。对亮说:“政由你,祭则寡人。”直至蒋琬死后,才自摄政事。但宦官专朝,通无政令。陈寿评他:“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后,”“自亮殁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诸葛亮卒于公元234年,蜀汉亡于公元263年,30年间国势日衰,欲挽狂澜,绝非姜维力所能及。 
  综上所述,可证蜀汉之亡,其责不全在维,诸葛亮之荐维并无大错,维之征战在于执行北伐战略。正如元初史学家胡三省所言:“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之贬,非也。”            
谈姜维     
  姜维(204—263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与蜀军交锋时,多次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因而被诸葛亮视作人才用计收降。姜维投降蜀国后,诸葛亮对他加以培养和重用,年仅27岁就封侯拜将。官拜义将军,封阳亭侯。 
  先说说姜维的武,有人说姜维武力数一流,后期出场的他武力超强,甚至说后期的武将比前期的厉害,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这个长江之说我并不反对,但是,想想前期的三国是最为战乱的时代,越是战乱就越能涌现人才,很多武将都是在残酷的战斗中磨练出来的技艺。所以,我认为前期的三国武将才是真正驰骋沙场的武将,武力肯定比后期的武将高。另外,先拿前期出场过的武将和后期的做个比较。第一看看在诸葛亮三出祁山之时,先是岐山设伏围张郃,结果“郃不能上山,乃拍马舞枪,冲出重围,无人敢当。蜀兵困戴陵在垓心。郃杀出旧路,不见戴陵,即奋勇翻身又杀入重围,救出戴陵而回。”接着是诈退斗司马懿,需要有人挡住张郃,孔明言“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说明魏延不认为他能战胜或者平张合,还是王平愿意拼死一战,而姜维则被安排去搞偷袭去了。就这里的设计可以清晰的看到姜维武力在诸葛武侯心中的位置,张〉魏〉姜。也许这个事例还不能说明问题,特别说明的是魏延,几乎每次抵挡张郃的事情都是安排的他,说明在诸葛的心中,只有他有和张郃一战的实力。然后再说前期尚不算超一流的魏延,到了后期简直天下无敌。如果说姜维是超一流的武将的话,那在魏延反叛的时候(不知道算不算),笑傲蜀国无人敢敌的时候,为什么姜维不敢出战?还得靠死孔明的计谋斩魏延,实在有损蜀国武将的颜面。再来看看姜维在刚出场的时候既能用计算计孔明(后面再评)又敢跟赵云动武;是否那时年少轻狂,后来发觉天下之大,并不如他想象,于是轻易不再出手了?,(凭记忆书上这样写道:姜维抖擞精神或是精神培长大战无论年龄还是精神都大不如前的赵云,忘记用哪个词汇了。看看全书,这个词汇个人认为不是褒讲的意思,但凡技艺不如对方的,大都抖擞精神酣战对方,因为稍不注意就被对方干掉了。例如,张飞战吕布等等)最后,再拿邓艾武力来与姜维比较,有人说他二人的武力相当,我说不然,邓艾的儿子尚能和姜维战平,老子要出手的话,姜维定吃不消。另外,还有诸葛尚,书上只有一句“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两个人被诸葛尚轻松击退,充分说明了诸葛尚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他肯定是超强?因为他单挑打败了邓忠(邓艾的儿子)和师纂的组合,也或许说明邓忠的武力本来就不怎能么样?这么看来善于玩谋略的诸葛亮,其后人都比姜维武力强?所以,我最后只也只能这样评价姜维的武力,二流水平。 
  再来说说姜维的谋略,也就是智力。说到姜伯约的智谋,有人说可与周瑜的智谋相提并论。好吧,我就拿两人做一下比较。首先是一出场,姜维利用诸葛亮不了解魏国的新秀,轻敌大意的思想,利用小计谋算计了孔明一次,使其微受损失,不过这一次却使名不见经传的姜维成为诸葛武侯心中的主要位置。愚以为,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如在用人方面和培训人才方面鲜有建树,感到很遗憾,所以姜伯约的凭借其孝心及小聪明打动了诸葛亮,决心好好培训小姜同志。而小姜同志期间也是表现良好,品行及才智发挥的较顺畅。到了诸葛亮病故,终于轮到尽得真传的姜维登场了,誓将诸葛亮的革命精神发扬到底,诸葛亮能六次伐魏,我就来个九次,而且打出“不论成败,但求一战!”的口号。我认为姜伯约的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犯了几个小小的错误,第一,走诸葛亮伐魏的老路,孰不知魏国已经充分做好了防御的准备。第二,高举光复汉室的大旗,孰不知汉朝早气数已尽,更换朝代十多年了,姜伯约尚不能与时俱进,改换伐魏旗号。第三,姜维一开始就采用稳中求胜的思想,忘记了兵贵神速的思想。第四,大意轻敌,而且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对敌对的魏国防守武将(邓艾)不了解,也不开个会坐下来详细分析降将夏侯霸对邓艾此人的尽详报告。第五,内政方面鲜有建树,基本保持诸葛亮的政策,导致蜀国只能勉强维持现状,不能快速的发展生产力。第六,不能善用以及任用人才,导致蜀国人才凋零。第七,不能做到“清君侧”,任凭君主身边小人得势。第八,急于求胜,速胜论占有主导地位,一口气就想吃掉魏国(个人以为拓展边疆更实际些)。第九,不能联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进退。姜维犯了九个兵家大忌,安能不败?其实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失败,就是追随扶佐刘禅打天下,还不如像征性的养条狗做君主,也比刘禅强,至少不能坏事。也许有人认为这伐魏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沉重打击了魏国的势力。但,这种观点恰恰相反,举个二战的例子,日本偶有偷袭珍珠以及德国的虎式坦克的威猛,但,前者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生产力,造了更多的战舰航母来打击日本,而日本则损失一艘就很难再弥补一艘;苏联则充分发挥民心作用,利用民心所向,造了更多的坦克以及发动了更多不畏牺牲的人,以十敌一来打击德国;结果大家都知道,就不用我多说。 
  魏国和蜀国也正是如此,蜀国的九次伐魏,并没有动摇魏国的实力,相反却使自己摇摇欲坠,姜维尚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其结果只能是蜀国一击便溃,其战略上又不见其高明。我认为上策是充分的做好防御准备,培养人才,然后静观中原其变或是等到刘禅的后人能是个明主。中策则是联手吴国不断的蚕食魏国的民心以及领土。下策就是拼了命伐魏,成就自己的名声。 
  接下来蜀汉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姜维的假投降了。姜维的计划是:先骗取钟会的信任,再借钟会之手除去邓艾,然后策动钟会谋反,抵抗司马昭派出的增援部队,最后除去钟会,复兴蜀汉。他利用邓艾和钟会不合这个唯一的条件来博一下,作为一名智将,来施展他个人舞台上最后的一次计谋! 
  由于钟会行事不密,军士哗变,被杀死了。而姜维更是死后被剖尸,他的那史书上记载的“大如斗”的胆被血淋淋地挖出。。。。。。。有人说其忠肝义胆,对于此我个人认为,姜维居然不明白四海归心的道理?老百姓盼望和平已久,哪里还有人肯追随钟会再起战乱?看来姜维要以自己的小聪明和诸葛亮的几本排兵布阵的兵法赢得天下,实在是自不量力。 
  如果姜维是将才,也许能做得很好,但硬要是做帅才,其智谋武技实在是一瓶不满,半瓶晃!反过来看看周瑜追随明主扫平江东,独自挂帅在赤壁指挥二十万吴军(名义上联手刘备,以正军心)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挫动魏国锐气,古今闻名,武略至极。活在诸葛亮影子下的姜伯约和赤壁一战的美周郎相比,差之千里,渺渺星光岂能与日月争辉?            
就姜维北伐等问题谈几点看法     
  1. 姜维为什么要北伐,坚守保国行得通吗? 据《后出师表》载:“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也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很显然,北伐是势在必行的。敌强我弱,在国土和人口比例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如果大家不动兵戈,休养生息,曹魏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蜀汉,到那时才真的是死路一条。不伐就是坐守等死,举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江东练了几十年的龟缩大法,结果还不是自取灭亡?纵有长江天险,也只不过是多苟延残喘几年罢了,何补于事?这就是不思进取,一味死守的恶果。正因为如此,孔明才会数出祁山,北伐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包括后来姜维的北伐也正是忠实地贯彻了这一意图,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种精神一脉相承,令人感佩。 
  2. 姜维北伐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据《姜维传》载:“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从这段话可以大致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 姜维北伐的战略目标很明显是与曹魏争夺陇西,蚕食雍凉,从而广拓疆土,徐图中原。另外从姜维数次北伐进攻的路线也可看出,双方争夺的焦点大多在雍凉一带。曹魏则在西线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军事人才如郭淮、王经、陈泰、邓艾,司马望等,而他们背后更有司马氏和曹魏强大国力的支撑,可姜维背后却是那只顾吃喝玩乐,朱紫难辨的刘禅和一帮拖后腿的小人。所以姜维的北伐相比孔明更多了几分悲壮和无奈。如果说孔明的北伐还有一线希望的话,那姜维的北伐可真是接近绝望了,北伐可说是一段不断在绝望中苦苦挣扎,寻求胜机的漫漫艰辛路。可惜曹魏能人辈出,始终没给过他机会。也许有人会指责这种战略根本就是错误的,打消耗战等于慢性自杀,只有出奇才能制胜云云,没准又会搬出魏延子午谷奇袭的计策当砖头,老掉牙的砖头了,笑。长安城是那么容易攻下的吗?即使攻下了能守得住吗?成功的机率太低的话就等于自杀,不多展开了,不然又会没完没了了。 第二, 以费祎为代表的保守派对北伐不但不予支持,还屡屡加以阻挠。借口无非是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之类的风凉话。看似有理,实则荒谬。也正是由于蒋费秉政的这十数年间对曹魏不采取任何有效的军事行动,使得曹魏国力逐渐恢复,北伐的希望也日趋渺茫。姜维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尚能取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