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梦与现实-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竟于”,语意虽勉强可通,要非本来面目矣。
日籍《清俗纪闻》为中川忠英氏所主辑。凡13 卷。叙述中土岁时及
一般礼俗,各附以图。盖中川氏官长崎时,命译吏等询问中国客商所作
成者也。其中所记,虽多限于江浙民俗,然颇有足供吾人考证之处。中
国人士其有愿以国文译之者耶?
小泉八云氏之文艺论,有极明达处,亦有颇固陋处,是在读者之善
审择耳。
日刊本《清嘉录》卷首江户朝川鼎一序,叙当日(百年前)中土诗
文集东输情形,足为东洋文籍流通史上之好资料。至其述及与清嘉录作
者隔海相倾慕之事,则尤古代国际学术界之一佳话矣。
中土新文学运动发生以来,外国作家,如易卜生、泰戈尔、辛克莱
等作品,皆曾有一度之流行。日本散文家厨川白村教授之文集亦尝博得
广大读者。今则虽不至全无人过问,要已冷落非昔比矣。
田山花袋氏之《蒲团》,译成中文后,颇被一部分青年所耽诵。此
恐亦当时读者心理之一反映也。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
第几桥。”余每于东京街头,见乞者吹尺八,辄忆及曼殊上人此诗。此
等小诗,风流蕴藉,百读不厌。真所谓“恰到好处”之作也。
前年夏,避暑房州西之滨。一日傍晚,散步海岸。残霞未敛,海波
微漾。忽忆昔日太湖之游,因纪以绝句云:“海曲黄昏聊散策,快游蓦
忆往年时。银光万顷春风酽,帽插桃花过项祠。”项祠,即项羽庙,在
太湖边上。
咏风土诗,古来并不多,佳者尤少。近读《求是斋杂著》,中有彭
松毓《云南风土记事诗》一卷,语意殊少工者。惟诸注稍有学术价值耳。
伺杂著中王家璧之《缅甸风土诗》亦然。
数年前《贡献》半月刊上,载蔡元培氏七律一首,中有“灵魂无处
索真评”之句,足见其近年处境持身之苦矣。
非平淡之可贵,贵在平淡而不庸俗耳。此陶渊明之诗所以成为不磨
古典也。
《水曹清暇录》,载某人咏西湖诗云:“西湖女儿乡,六桥花草地。
本无英雄姿,但有媚人致。”余住西湖边凡数年,于此诗颇有同感。几
年前,郁达夫氏自海上移家杭州,鲁迅氏自书所作七律一首,以送郁夫
人王映霞女士,结句云:“何似举家游北地,川原浩荡足行吟”,亦此
意也。
宫岛,山姿娟秀,水色澄明,配以鲜红鸟居,可谓岛国本色风光矣。
日本有王纳练评选《苏长公小品》一书流传。集所收东坡短文,颇
隽永可味。此选本,中土坊间似甚罕见矣。
戴望舒新诗,别具风态,其《雨巷》一作尤为轻俊。余曾以诗赠戴
氏云:“吴儿生长西湖曲,云影波光荡肺肠。爱尔雨中诗思好,相逢有
女似丁香。”四年前,彼忽作啸傲巴黎之想,遂破浪西行矣。闻去年曾
活跃于海上文坛。其已攫取洋翰林(博士)之衔以归耶?
托翁《艺术论》一书,新文化运动起后,不久即被译成中国文,在
文学界中影响颇不小,当时俞平伯氏所唱“诗底进化的还原论”,即与
托翁之主张极有关系也。至托翁书在日本过去文学批评界之势力,则尤
非中土可比矣。
东京旧书肆,出售汉籍,大都索价奇昂,往往倍于中土。然亦偶有
我所贵而此反贱之者。
中土民间放纸鹞之俗,旧传起于韩信。余夙疑之。谓必出于法术或
宗教之动机。然苦无证据。近阅某类书,据引广东方志,云石城县风俗,
每年5 月1 日至5 日,儿童以风筝为戏,名曰“放殃”。偶线断落屋舍,
必破碎之,以为不祥。此盖足证余所疑之不谬矣。朝鲜之放纸鹞,盛行
于上元节,其动机与上述石城县俗相同,详彼邦《东国岁时记》、《洌
阳岁时记》诸文献中。
白居易诗,多浅显易解,于此土最被传诵。昔人评白诗为“沙中金
屑苦难披”,似稍过火。平心论之,白氏《长庆》一集,实不少佳作。
唯平庸之品,亦杂出其中,此不免招物议之由也。
去年以来,“杂文”一词,骤成为中土文坛之流行语。偶阅《事物
纪原》,见卷三“杂文”条云:“唐正观八年,刘思玄始令贡士试杂文,
今论是也。摭言云,调露二年。”按《摭言》曰:“调露二年,刘思玄
请加试杂文,神龙元年方行三场试。”原来所谓杂文,乃唐代考试时,
对策外所作之小论,与今日随笔、漫谈等颇不类也。近世语言社会学者,
谓古代语词,往往至后日虽仍被袭用,然实质已大变。此亦其一例证乎?
红豆,在中土为相思之表征,凡曾读王维《相思子》一诗者,类能
知之。一日,日友某君得一颗,以问余。余以其义告之。彼惊诧不置。
盖其物之贻赠者,乃一女性也。
周学普,浙江嵊县人也。性质朴,寡言词。留日近十载,专攻德国
文学。三年前,彼移译歌德名篇《浮士德》,余读其手稿,深为惊异。
盖词华郁茂,殊不类其性格与言谈也。周氏又有意于移译德国古典《尼
泊龙根之歌》,余敢不竭力以怂恿之耶?
周树人氏以小说、随笔等知名中外,殊不知其于旧诗亦能手也。数
年前,曾公表一七律云:“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
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
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柳亚子氏曾以“精深”二字评之。
李商隐诗,号称难解。其爱用神话、传说典故,恐亦使词意不易明
了之一因。余昔年曾集楚辞中神话、传说,加以论考,其结果既已公表
之矣。于李诗亦拟试作之。然年复一年,卒未成篇也。
龚定庵诗,奇肆自成一格,青年多喜之。昔年余执教鞭于某国立大
学,与同事冯汉骥君皆有“龚癖”。课余,聚绿窗下,以竞诵龚诗为乐。
不久,汉骥赴北美研究人类学,余亦于前年飘然东来。每日埋首图书馆
之灰尘堆中,勉度学者生涯,龚诗已久不上余口矣。未知汉骥于摩挲红
印第安人头骨之余,尚有兴致一诵“秋心如海复如潮”否也?
杜牧咏史诗,喜作翻案之语,如“江东子弟多材俊,卷土重来未可
知”等是也。论者颇讥之。然余以为在往日社会中,学人思想文章,多
囿于一定型式,间有一二不受拘束之士,独标异论,虽所言未必尽当,
要亦非彼凡俗辈所能为者矣。
希腊悲剧及喜剧,发源于农事祝祭,此为学者周知之事。中土戏剧
之起源,论者仅谓出于巫舞。其实,恐与古昔农事之庆祝或法术深有关
系也。《史记正义》谓汉祀灵星,用童男十六人为舞者,像教田。初为
芟除,次耕种、耘耨、驱爵及获刈、春簸之形,以像其功。又据前代地
方志所记,湖南彝陵州,正月十二至十八数日间,有少年数十辈,女装
携篮负篓,作采茶状,且唱且采。历大家之门,各以意作态,若演剧然。
又一伙青衣女装,作田妇群然插秧之状,亦遍历大家之门。此种仪礼及
土俗,乃远古时代之产物,其与后日本土已发展之戏剧,宁无源流相关
之处耶?
中邦土俗志及谣俗志等古文籍,为数颇富,以余所藏及曾经眼者,
已有数十种,博汇之或犹不止此也。尝拟为编一目录,并附以简要说明,
藉资东西学人之参考。虽已试作若干,然大体尚未写成。世乱日亟,身
如断云,其终有了此书生夙愿之一日欤?
郁达夫氏早年所作旧诗,如“五十余人皆爱我,八千里路独离群。
谁知岭外烽烟里,驿路匆匆又遇君”,及“薄有文章传海内,竟无饘粥
润诗肠”等,虽颇见才华,然体格犹未凝练也。近年隐居武林,所作益
精进。以诗艺论,不能谓非已升堂入室矣。
张继《枫桥夜泊》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为千古名作。欧阳氏以夜半非打钟时讥之。后人为之辩解,则谓惟苏州
有“夜半钟”。陆放翁既引干邺《褒中即事》诗及皇甫冉《秋夜宿会稽
严维宅》诗,证明唐时僧寺自有夜半钟。又云:“京都街鼓今尚废,后
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况僧寺夜半钟乎?”时代迁移,
风俗改易,学者徒知执今以例古,是一大病。放翁之言,殊有见地矣。
古书云: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衍吹律,而温气至,五
谷即生,故名黍谷。此传说,盖从“以音乐为具有魔力”之古代信仰所
产生者也。
唐女子姚月华《有期不至》绝句云:“银烛清樽久延伫,出门入门
天欲曙。月落星稀竟不来,烟柳朦胧鹊飞去。”28 字,活描出期待者之
苦趣矣。
论诗绝句之作,起于元遗山(或谓其滥觞于杜甫《戏为六绝句》亦
可)。后代仿作,以王渔洋32 首为最著名。此土汉诗文名家赖山阳氏亦
有所作。其结章云:“欲掣鲸鱼无气力,半生枉被唤诗人。”颇可窥见
其心事也。
守财奴吝惜金钱,人所共厌。然作家能节省其笔墨,却是佳事。古
人云:“惜墨如金。”此语极可玩味。
余少好作诗,近体及古体,皆学为之,惟不喜填词,偶或作之,亦
不类词而类诗。后闻故刘半农博士谓“词有小老婆气”,甚为同感。顾
细思之,实亦未必然。如辛稼轩等人所作,何曾不昂然有男子气乃至武
士风耶?
林风眠氏,为今日中土画坛杰才之一。其往年所作油画,如《生之
欲》、《殉教者》、《民间》等,皆沉着有气力,为时人所称赏。近年
居西湖上,好以淡墨作小品,其作风已一变矣。
南昌滕王阁,以王勃一序名天下,其实恐未能副也。三年前之夏,
余受聘于江西省教育厅,赴南昌讲学。课余访之,闻已于革命军攻城时,
烧毁于炮火矣。徘徊江边,吊以一绝云:“昔年爱读王郎作,今日来看
赣水清。高阁已灰词客杳,西山古意付蝉鸣。”
昔年胡适博士著《白话文学史》,极表彰寒山子诗。余在东京旧书
店架上,常见有寒山子诗集刻本。知此土文士,正不缺少与胡博士同嗜
好者矣。
清人有《七绝求声》一书,所辑录多韵味隽永之作。“吴姬十五发
■■,手把蒲桃劝客酣。但过黄河风色冷,更无春酒似江南。”此其一
例也。
《孔丛子》载:子高游平原,将还鲁,其友邹文、李节甚恋恋,而
彼不少动。既别,子高弟子怪其师之薄情。彼答曰:“人岂鹿豕也哉—
—而常群聚乎?”此语爽达,如出漆园傲吏辈之口。
定庵杂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
问,便说灵春为汝归。”论者诋其轻薄。然彼别一诗云:“坐我三薰三
沐之,悬崖撒手别卿时。不留后约将人误,笑指河阳镜里丝。”则此公
又岂非大老实人耶?
中土故青年画家陶元庆君,虽作小幅画,往往必反复沉思,有至数
月之久,方始下笔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此古人之苦吟也。
若陶氏者,其亦可谓之“苦画”矣。
往昔同事黄仲琴氏,尝于广州市冷摊中,购得一未刊稿本,曰《桥
东诗抄》。其中咏黄叶一律,颇为佳妙。黄氏嘱题其卷端。余为写28 字
云:“苍然诗格看初变,红到斜阳尚有情。试咏桥东黄叶句,可应专美
让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