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通史(一至四册) >

第182部分

中国通史(一至四册)-第182部分

小说: 中国通史(一至四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四二年(天宝元年),回纥、葛逻禄、拔悉密三部乘突厥内乱,合兵攻杀突厥可汗骨咄叶护,推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骨力裴罗和葛逻禄酋长为左右叶护。突厥余众立乌苏米施可汗为主。肩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与拔悉密等三部合击乌苏,乌苏逃走。七四四年,拔悉密等击杀乌苏,突厥余众又立白眉可汗为主。是时突厥大乱,王忠嗣击破突厥左厢十一部。回纥葛逻禄攻杀拔悉密颔跌伊施可汗,骨力裴罗立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遣使到唐朝说明情形,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放弃瀚海都督名号,承认可汗的地位,说明回纥已经是漠北唯一的强国,唐不可能再保持瀚海都护的权力。在回纥方面,接受册封也是有利的,因为在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上,不能不先有政治上的联系;其次是各部落的联合并不稳固,唐加册封,可以显出回纥高于其他各部的地位;再其次是防突厥可能的复起,需要有唐的援助。此后,即使回纥很强,唐较衰弱,但可汗继位总要唐加册封,从不大举侵唐边境和夺取唐土地。
  怀仁可汗建牙于乌德健山,七四五年,击杀突厥白眉可汗,送白眉首级到长安报功(突厥自六世纪三十年代兴起,到白眉时灭亡,立国二百年有余)。回纥领土东接室韦,西到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唐与回纥为邻,北方边境平静无事,唐玄宗设防边节度使,不列回纥为敌人。回纥与唐的关系,是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这一点,对回纥本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强盛时期(七四五年——七八○年)
  吐迷度可汗初建国家机构,到了怀仁可汗时,国势强盛,制度更为完备。回纥与匈奴以至突厥等游牧族一样,所立国家是一种暂时的不稳固的军事行政联合体,自可汗以下各级官员,都是大小军事首领,除了收税官,不再有专掌民政的官吏。这样的国家,自然是低级的,但对游牧族说来,也只能采取这种组织形式。
  突厥制度基本来源是匈奴,官员名号却有大变动。回纥采突厥制度,也兼采一些庸制,合成回纥制度。
  回纥最高统治者为可汗。次为特勤(亲王,史书或误作特勒)、叶护(副王、总督)、设(或译作杀,别部领兵者)。特勤、叶护、设常以可汗的子弟及宗室充任。再次为阿波(统兵马官)、阎洪达(评议国事官)、达干(统兵马官)、梅禄(皇室总管,掌兵者)以及内宰相(三人)、外宰相(六人)、将军、司马等官。卫士称为附离。可汗属下诸部落首领,依地区的不同,授以俟斤、啜、俟利发、颉利发及都督(九姓部落首领)等称号。可汗划分诸属部(被征服的部落)为若干区域,派遣叶护或设统领这些区域,并于每个部落置一吐屯(监使、御史),督察贡赋和政事。九姓部落的都督,兼管征收赋税,不另设吐屯。自可汗以下,各级官都是子弟世袭。
  凡是军事行政联合体性质的游牧国家,如匈奴突厥等国,必然要向富饶的汉地进行掠夺,回纥独不同于那些国家,这和助唐平内乱有关系。七四六年,怀仁可汗死,子磨延啜立,号葛勒可汗。七五五年,安史叛乱,唐东西二京陷落。七五六年,唐肃宗借回纥骑兵平乱,葛勒可汗先后派遣骑兵来援,立有战功。唐肃宗急于想收回东西京,与回纥军统帅叶护定约说:“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这是多么残暴可耻、不知轻重的许诺!所谓子女,就是年轻妇女,无端被唐肃宗出卖,将遭受多大的灾殃!七五七年,唐大军和回纥精骑四千余人收复西京,回纥将如约行事,唐元帅李俶拜求到东京再如约,西京幸免于俘掠。唐军和回纥军进克东京,回纥纵兵大掠,洛阳人敛集罗锦一万匹送回纥,俘掠才停止。唐肃宗封叶护为忠义王,约定每年送给回纥绢二万匹,又立马市,收买回纥马。七五八年,册封葛勒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嫁幼女宁国公主为葛勒可汗妻。唐对回纥的援助如此重视,报酬如此优厚,回纥如果再攻掠唐边境,就会丧失岁币,因此,吐迷度和怀仁可汗建立起来的和好关系,有可能保持下去。
  七六二年,唐代宗又向回纥借兵助讨史朝义。其时葛勒可汗已死,子登里可汗在位,应召率兵来会攻洛阳。登里可汗态度骄横,侮辱唐天下兵马元帅李适(唐德宗)和他的随从官员。唐军收复洛阳,回纥入城大肆杀掠,杀人上万,人烧房屋一二十天不灭,抢得财物无数,都送到河阳,派兵看守。七六三年,登里归国,带走全部赃物,还让部众沿路抢劫,唐地方官供应小不如意,便任意杀死,毫无顾忌。唐代宗为酬报回纥助战的功劳,规定唐买回纥马,每年最高额为十万匹,每马一匹换绢四十匹。事实上回纥并无这样多的马,每年卖给唐的马只有数千匹至一万匹,最多时也不过数万匹。唐连年内战,需要补充军马,可是回纥运来的马病弱不堪军用,唐忍受损失,照马数忖价,只好当作买边境平安而支付马价绢。到唐德宗建中元年(七八○年)积欠马价绢多至一百八十万匹,回纥屡次催讨,唐朝廷感到困难,隐忍迁就,力求保持和好关系。不知何时,马价增为五十匹绢。八○七年,唐宪宗曾一次偿还积欠,不料第二年回纥驱来比常年多一倍的病弱马,要唐收买。这样,历时久了,唐又只好积欠马价绢。直到八四二年回纥亡国时,唐才付清积欠,帮助回纥人得到衣食。
  七六四年,仆固怀恩叛唐,引回纥、吐蕃等部数十万人进攻长安。唐大将郭子仪亲赴回绝军营,说服回纥大将合胡禄都督药罗葛(登里可汗之弟),合力击败吐蕃军。回纥获得大量驼马牛羊,唐赠回约缯帛十万匹作为报酬。七七八年,登里可汗为了掠夺财物,进寇太原,杀唐军民万余人,纵兵大掠。唐代州都督张光晨击败回纥兵,登里可汗退走。唐代宗不追问人寇的缘故,照旧优待回纥。七八○年,登里乘唐德宗初立,又想举兵进行掠夺战争。宰相顿莫贺达干知道国人都不愿攻唐,谏登里说,唐是大国,从来对我和好。前年攻太原大捷,获羊马数万,等到回国时,损耗完了,几乎一无所获。这次进攻,如果不捷,想回国怕也不容易。登里可汗不听。顿莫贺达于利用人心厌战,起兵杀登里可汗及支持可汗寇唐的九姓胡(粟特人)约二千人,自立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
  登里可汗助唐内战,有战胜的威名,得马市的厚报,回纥汗国从唐取得如此重大的利益,可称既强盛又富饶。登里可汗因强盛而骄横自大,因富饶而贪得无厌,甚至进入唐境掠夺,根本不懂得保持对唐的和好关系,正符合回纥本身的利益。他这种谬误行动,唐朝廷虽然还予以宽容,回纥国人却不能再忍,杀身之祸是自取的。登里可汗死后,回纥发生内乱,强盛时期结束,衰亡时期开始。
(3)衰亡时期(七八○年——八四六年)
  唐德宗曾受登里可汗侮辱,怨恨回纪,经李泌劝说,七八七年,唐德宗允许合骨咄禄毗伽可汗的请求,恢复两国的和好关系。从此,回纥与唐相安无事了,但回纥统治阶级的相继杀夺以及贪得无厌的风气,终于引导回纥国由衰微的道路走到崩溃四散的绝境。
  七八八年,回纥可汗改称回纥为回鹘。七八九年,顿莫贺可汗死,子多逻斯继位。七九○年,多逻斯为自己的兄弟杀死。大臣们立多逻斯子阿啜为可汗(唐封为奉诚可汗)。阿啜年幼,大相颉干迦斯专权。唐自安史乱后,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孤悬塞外,当时吐蕃强盛,回纥扶助两府,共同抵抗吐蕃,对双方都有利。可是,贪得无厌的人必然缺乏政治远见,回纥统治者竟把两府看作附庸,无限止地征收赋税,北庭路近,居民受害更甚。原属北庭管辖的沙陀别部六千余帐,被回纥肆行掠夺,困苦不堪,原属回纥的三姓葛逻禄部和自服突厥部,也痛恨回纥的苛征暴敛,转附吐蕃。吐蕃率葛逻禄白服突厥攻北庭,颉干迦斯来救,结果自然是大败。北庭和沙陀部落都为吐蕃所有,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众二千余人逃往西州。过了些时,颉干迦斯率全国丁壮数万人进取北庭,又被吐蕃战败,士卒死亡大半,杨袭古兵损失尤重,只剩下六七百人。颉干迦斯诱杀杨袭古。西州人固守本境,不再助回纥。
  葛逻禄部乘胜攻取回纥的浮图川(在乌德鞬山西北),回纥惊慌,迁西北方部落到乌德鞬山的南方,躲避敌军的攻势。回纥在七九○年一年中,内部发生政变,可汗失权,外部友化为敌,两次大败,这都是没落气象,说明药罗葛一姓的统治权,很难再保持下去。
  七九五年,奉诚可汗死,宰相跌(音协xié即阿跌)氏骨咄禄立为可汗(唐封为怀信可汗)。回纥可汗位由药罗葛氏转入陕跌氏,是权臣专国政的结果。怀信可汗两传到保义可汗时,大破它的世敌吐蕃,取凉州(八○八年),占领北庭和龟兹,击败葛逻禄部,向西扩张到拔贺那国(费尔干)。当时吐蕃弃猎松赞赞普在位,国势衰弱,回纥一时战胜,并不表示实力有多大增进。八一六年,吐蕃击败回纥,进军到离可汗牙帐三天路程的地方,收回失去的土地。八三二年,回纥内乱又起,昭礼可汗被杀,彰信可汗继位。八三九年,宰相安允合、特勤柴革合兵谋叛,被可汗杀死。宰相掘罗勿借沙陀(酋长朱邪赤心,归唐后名李国昌)兵攻可汗,彰信可汗兵败自杀。掘罗勿立(音咳飒késà)特勤为可汗。当时回纥国内发生饥荒和疫病,又逢大雪成灾,羊马多死,民众流离失所,国亡迫近在眼前,可是内乱还继续在进行。
  戛黠斯是回纥的属部,受回纥压迫,酋长阿热起兵反抗,交战二十年不停止。阿热痛恨回纥,骂道:你们快完了,我要收你们的金帐(可汗帐),在帐前跑我的马,立我的旗。你们能抗拒,快来;不能,快走开。他决心灭回纥。八四○年,回纥将军句录莫贺恨掘罗勿,引黠戛斯兵十万骑攻破都城(在鄂尔浑河畔,后世名为哈刺巴刺合孙),杀可汗及掘罗勿,焚毁牙帐,掳去全部财物,回纥汗国就这样灭亡了。
  自吐迷度开始建国,到可汗灭亡,回纥汗国前后不过二百年,其间正式立国只有一百年,除去强盛时期四十年,余下的六十年里,可汗换了十人,每人在位年数平均是六年,政权的不稳定性非常明显,作为一个游牧国家来看,它是不能和匈奴、突厥比强盛的。但是,它与唐朝保持和好关系,免于战争,每年还得到经济交流的大利,得到的益处,远比寇边所得为优厚。药罗葛氏统治的九姓回纥(内九族),原来与仆骨、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等部地位相等,经过一段国家强盛时期,回纥成为联盟各部的共同称号,也就是各部融合成为一个大的回纥族。阿跌氏代替药罗葛氏为可汗,固然由于骨咄禄擅兵权,但也说明各部间界限不是很严格了。这是回纥族的大成就,有了这个成就,汗国灭亡后,回纥人向西迁移,性质是整个族的分支活动,不同于各个部落的各自分散,因此,尽管回纥并不在西域重建统一形式的国家,回纥人却成为西域的主要居民。
  三 迁居西域(八四○年以后)
  黠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