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 >

第20部分

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第20部分

小说: 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为我的三年合唱生涯埋下了最好的伏笔。学院的人力、物力投入已经令人暗暗惊叹,而真正到了比赛场地,各个学院合唱团盛大的规模,招展的旗帜和一流的水平让我这个一向自诩大胆的丫头都有几分胆怯了。这个时候,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油然而生,不夸张地说,在那个时候才真正感受到运动员们常说的“为国争光”,一点都不假。和同伴们身着盛装站在台上,当台下拉拉队的喝彩声响起时,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了,因为已经淹没在几十个人和谐的声浪里;但是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全身的颤抖和眼中的热泪,这种精神的震撼就是对自己辛苦训练的最好回报。
  第二年我成为合唱团的负责人,在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成员的同时,我更希望所有人能和我一样是因为那份最原始的热爱和最真挚的感动而投入到训练中去的,而不是因为一些功利的原因,所以我最常对团员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在歌唱中寻找乐趣”。很欣慰,大家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大三时学校没有举办合唱大赛,我们就把舞台搬到了女生文化节上。这是真正没有比赛压力,只有歌唱乐趣的一段经历。一群同样喜欢合唱的女孩子,在空旷的顶楼围成圈练习发声,在偏僻的角落手拉手排练队形,在狭小的琴行里旁若无人地训练和声……套用时下的流行词汇,这就是一群想唱就唱、就是爱唱的“超级女声”啊。当我们并肩站在舞台上时,默契的眼神和相互欣赏的微笑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离开学生会后,本以为我和合唱团的缘分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在大四保研后的又一个“金秋”,我在学院的召唤下,又将这股歌唱的洪流推到了风口浪尖,并且与低我三级的学弟、学妹们一起见证了我们学院合唱团历史性的巅峰时刻——全校一等奖。经历了两年的磨练,我已经懂得不能靠磨时间来提高训练效果,每天限时定量的排练成了高质高效的保证;我把得失心放得更轻,反而使所有的成员更有斗志地投入到热爱的训练中;面对着新生们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我也再不像以前一样情急的时候就会批评或者板起面孔,平心静气的说理和推心置腹的交流反而让这些“孩子们”对我更加信服,就算经历“地狱式”排练也不会在心理留下阴影——我的的确确成长了。

 
社团活动——不可吝惜的热情(3)
 

  合唱团见证了我的奋斗和努力,光荣和梦想,失败和成长。我常想,如果四年的大学中没有认真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和朋友们并肩战斗和克服困难,那么我认为这样的大学、这样的青春是不完整的。
  大学中的精彩无处不在,只要心中有梦想,只要勇敢地去追寻,就会在不同的天空有不同的收获。时至今日,我被问及最多的不是在学生会、广播台或者合唱团、班集体做事的收获,也不是在社会实践道路上的见闻和体会(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详述),而是下面这个问题:
  记:学姐,你学习好,院团工作也做得好,你是怎样做到学习与工作的合理协调的呢?
  汪:首先,学习是首要的,重心也应该放在学习上,学习搞不好,搞别的工作的热情也不会很高。其次,要权衡一下你要做的各种事情在该段时间里,谁轻?谁重?要是那天的工作、活动占去了学习的时间,一定要在工作、活动结束后,把落下的学习和作业补起来。不要只搞工作活动,而把学习丢在一边,那样会得不偿失;也不要只是注重学习,而不参加活动,那样大学生活也不会很有意义,也难以谈上精彩二字。在学习时,社团的工作就不要去想了,做活动时就专心地去做,要真正地把两者分开。这样既保证了学习,又不影响工作和活动。
  ——摘自院报《资环简报》“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访我院被保送北大研究生汪婷”
  见2004年12月第6期“人物专题”
  ——(记者马瑞、潘国东报道)
  正如高晓松所说,每个人的大学都是独特的。这里谨在我四年的历程中截取一些片断,与您共飨。

 
陈义望
 

  原名陈漾,号方塘斋主,笔名啸思,湖北广水人。就读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现为中国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校园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少年文汇》、《中国校园文学》与《求学》杂志特约撰稿人、中南五省青年书画家联谊会秘书长、武汉大学出版产业研究学会主席、武汉大学书画协会主席,系中国散文学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美学学会会员。
  书画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奖励30余次;发表书画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个人书画作品专集两种。先后在广水、杭州和武汉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远销北京、青岛、上海、广州、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地。连续参加第二届(菲律宾)、第三届(新加坡)“亚洲兰亭艺术节”,3幅作品收入《中国当代新人艺术博览》。
  先后荣获“全国十佳文艺新秀”、“全国十佳青年艺术家”、“中国校园之星”、“荆楚新星”、“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武汉大学希望之星”等荣誉称号。并获国家一等奖学金和人民甲等奖学金。
  2004—2005年间,先后应邀到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校做“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的相关报告,引起极大反响。
  浙江卫视、杭州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多次对其进行采访报道。

 
潇洒年轮
 

  一直想抽个安静的时间,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这些年走过的道路,好好地回忆这一路的苦辣与酸甜,但一直都惰于动笔。大学生活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逝去了两年,蓦地想起总有几分伤感,好像原本可以做更多更多事情的日子浪费了太多。最近的日子,很忙又很闲,现在课不多,所以可以静静地坐在电脑前,于这样一个安寂的午夜,铺开自己的思绪,来拾掇一路走过的点滴……
  路在大山深处延伸……
  关于我童年的回忆
  如果我告诉大家,我读过的小学,只有几间草棚搭盖的“教室”,没有大家司空见惯的桌椅,只有石块堆砌的石凳,大家一定十二分的惊讶。而这些在大家意念中只存在于父辈时代的状况却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生活中,构成我童年生活的全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南麓一个偏僻的村落,条件的艰苦自然不必多说。我是在药罐里面泡大的,从小体弱多病。常听村里人说,我到满三岁的时候还不会张口说话,不会走路,只会哭。隔壁的叔伯和村子里的人常在我妈面前说我长大了肯定是个痴呆,我妈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叔伯的观点,对我也从来没抱什么诸如“望子成龙”之类的愿望。
  但到了我五岁的时候,村子里来了几个看相算命的,很偶然的开玩笑似地问了我几个在现在看来很弱智的问题,诸如什么司马光砸缸救人、两毛钱的蜡烛光可以装满房子……再加上一些简单的算术问题,都被我一一搞定了,理所当然地,这个穷僻山村的所有人都把我看作“小神童”,于是算命的顺水一推,对我老妈说:“你这儿子相运很好,以后肯定能上大学!”我妈听了这话乐坏了,赶紧支使我爸回家捉了两只最肥的老母鸡送给了那几个算命的!直到现在,我妈还时不时地吹嘘她那两只母鸡送得值,送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现在回想一下,我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为村里人所注意的。
  和中国大多数的山村一样,我们村落是没有幼儿园的。我六岁的时候,老爸把我送到了乡里的小学上学前班,没想到小学校长也听说过我的故事,便连忙告诉我老爸说:“你这孩子天资很好,就不用在学前班浪费一年了,直接读一年级吧!”就这样,我被硬拉进了一年级的教室,开始了我的学生时代。
  在我读完了一年级的时候,校长和老师一致认为我的语文基础很好,数学成绩也很不错,可以直接入读三年级。就这样,我就又跳了一级,也由此成为全乡的“传奇人物”。
  我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住校的,也就是寄宿,在学校上满一个星期的课才能回家。我记得当时刚刚住校的时候,真的好不适应,毕竟当时我才十岁,要自己洗餐具、洗衣服、处理卫生,最主要的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多少有几分牵挂与不舍,还有不习惯。
  小学和初中住校的六年间,我们是从自己家带米到学校去的。因为我的爸爸身体不好,每次回家我便会自己背上30斤左右的米袋去学校,我们那里是没有公路的,所以每次我必须背着米袋和书包走20里左右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刚刚开始的时候是很难忍受的,特别是遇到雨天,真的想扔掉米袋痛快地哭一场,毕竟十来岁瘦弱的肩膀背负不了太多的东西。但哭过、摔过、跌伤过后还是一路坚持着走了过来。我时常想,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往往是在压力中行走的,只是看你怎么对待压力罢了。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一直很好,但命运跟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贪玩好动的性格驱使我在初三下学期最紧张的最后两个月逃离了学校,开始了自己无稽的流浪生活。直到中考前一天我才回到学校,在中考的考场上更是肆无忌惮地睡觉。最后的结果是——我以0分之差与省重点高中绝缘!可能大家都不明白什么叫做“0分之差”,这是我们那里的高中录取时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在我们那个地方,招生人数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如果招400名学生,而第400名和401名的总分数一样,那么依然会有一个学生不被录取,因为这个时候要对他们的单科语数外成绩进行比较,依次下去,分数低者就要被“抛弃”。而我就是这个“游戏规则”下第一个“光荣牺牲的战士”,因为我的语数外成绩比和我总分相同的另外一个学生少0。5分。最后家里还是东拼西凑借钱让我进了省重点高中——广水一中。
  除了以上我觉得可能和大多数同学有点区别以外,其他的应该是和大家一样的,平平静静地过完了我的小学和初中。只是我比别人更“不幸”,我的眼睛是先天性高度近视,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带800度的“啤酒瓶底式”的眼镜,所以给我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有时候人生就有这样一种无形的天平,如果你失去了一些东西,只要你努力,就会给予你其他方面的成绩来弥补你的不足。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努力!我没有一双和其他大多数同学一样很好的眼睛,而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中没有一个后来能像我一样上武汉大学这样的名校的,因为现实迫使着我努力,从而达到了某种无形的公平。
  关于儿时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历的变迁也变得异常模糊甚至淡忘,依然能记起的,除了上面的回忆,也唯有和书法的偶然结缘的故事了……

 
爱上,是那样的偶然
 

  关于我与书法的结缘
  一个农民的儿子,万分偶然地爱上了一门艺术,如果没有一种“感恩”的情怀,他不会走得那么幸福而执着……
  很多人问我从小是不是有环境的熏陶,或者说是书香门第的感染,才让我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