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和梗吻斐员ァ钡难栌铩!
上梁不正下梁歪。从乾隆的奢糜、和奶袄飞喜荒芽闯銮宕糁巍
② 张集馨:《道咸以来宦海见闻录》,第56 页。
① 张晋藩:《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年2 月版,第695 页。
②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十二,《陈宾》。
③ 《清实录》雍正朝,卷三,雍正元年三月。
④ 张晋藩:《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年2 月版,第695 页。
… Page 133…
的败坏程度了。乾隆时发生了不少大贪污案,如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两淮盐政以筹措乾隆的南巡费为名,私自规定每一盐引交银3两,此项
银两的征收、支用从未向朝廷奏明。据以后调查,历年所提盐引银达1090
万两,除供南巡费用外,大部分被曾任两淮盐政高恒、普福和盐运使卢
见曾等人侵吞。再如王亶望以捐银做官,因其在甘肃任市政使时,上下
串通,冒领赈粮,又互相勾结,贪污监粮银。他在浙江巡抚任内被处死。
案发后,抄其家得金银数百万,此案牵连的官吏有60多人,杀了22人。
负责查抄其家的闽浙总督陈辉祖,竟以银换金,隐藏玉器,抽换朝珠,
将王亶望的赃物窃为己有,事发后被赐令自尽。
军队是政权的组成部分,随着吏治的腐败,军队也十分腐朽。清朝
入关以前和入关之初,八旗兵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但仅仅过了一代
人的时间,八旗兵的战斗力便大大减弱。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
八旗兵“不思安民定难,以立功名。但志在肥己,多掠占小民子女。或
①
借名通贼,将良民庐舍焚毁,子女俘获,财物攘取” 。这样一支军队自
然在作战中屡战屡败,以致于清政府不得不依靠绿营兵将,经过长期作
战,才把“三藩”平定下去。此后,八旗兵越来越腐败,八旗高级将领
养尊处优,玩忽职守,把训练武艺、处理公务等置之脑后,“居家弹筝
②
击筑,衣文绣,策肥马,日从子弟宾客饮” 。而一般士兵则由于长期居
住城市,脱离了农业、游牧和采猎等生产劳动,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丧失
③
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竞尚鲜华,多用绸缎,以穿着不如他人为”,不
仅战斗力大大减弱,而且军纪废弛,成为一支徒有虚名、不能打仗的老
爷兵。绿营兵也是宿娼窝赌,甚至盗卖兵器或公然抢劫,而“一遇贼匪
④
攻扰,即纷纷散失”。各营将领还领吃空额,克扣军饷,往往册上有名,
实际无兵,所发饷银,均被将领所侵吞。再加上清廷财政困难,常常拖
欠饷银,士兵生活无着。以至许多地方有营无兵,有的士兵甚至不事操
练,而以做买卖营生。
(3)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清代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佃农进
行的减租、抗租和争取永佃权的斗争。在租佃关系比较发达的地方,特
别是南方的许多省份,抗租斗争风起云涌。1647年 (康熙十三年),江
西万安、石城、太和、庐陵,福建宁化、上杭等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
佃农反抗斗争。农民的抗租斗争,使乾隆年间以后各省上交银粮发生“滞
纳”的现象,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致嘉庆、道光时发布过许多
旨在镇压佃农抗租的法令。
抗租斗争是一种经济斗争,当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
度时,这种斗争便会发展成为公开的武装起义。因此,抗租斗争是农民
起义的准备和预演,而农民起义则是抗租斗争的延续。
1774年 (乾隆三十九年),山东寿张县等地“年岁歉收,地方官妄
① 《东华录》,康熙朝,卷二十四,康熙十八年七月。
② 《旗军志》,第2 页。
③ 《例案汇编》卷上,嘉庆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④ 《清实录》,乾隆朝,卷1297,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
… Page 134…
①
行额外加征”,引起当地农民的极大不满,爆发了王伦领导的起义。起
义队伍发展到数千人,他们攻占了寿张、堂邑、阳谷等县城,又分兵进
攻临清、东昌,屡败官兵。清朝统治者急忙调兵遣将,从四面八方围剿
起义军。起义虽然仅仅1个月就被镇压下去,但却揭开了清朝中期以后
各族人民大规模反抗清朝统治斗争的序幕。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甘肃回民马明心为反抗当地伊斯兰教教
长对教众的残酷剥削,另创新教,反对老教的“门宦”制度,深得当地
回族、撒拉族贫苦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新教的迅速传播,引起了老教地
主的仇视与反对,新、老教之间多次发生械斗,双方斗争愈演愈烈。由
于清朝统治者偏袒老教,采取“帮扶老教”、“尽洗新教”的政策,使
原来新老教的斗争迅速转化为反清的武装起义。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
3月,马明心的助手苏四十三率新教教徒千余人,全歼了前来镇压起义的
清军,乘胜攻破河州(今甘肃临夏市),又由河州进攻兰州,占领了兰
州西关。清朝统治者急调京师健锐、火器营兵2000人,又调藏兵、蒙古
兵和武装旧教徒对起义军进行围剿,经过半个多月的残酷镇压,起义才
被平息。
继王伦起义和甘肃回族、撒拉族人民起义后,台湾又爆发了林爽文
领导的汉族、高山族农民的大规模起义和湘黔苗民起义。
台湾回归以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府治,属福建省。乾隆时期,地
主、官僚疯狂兼并土地,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台湾知府孙景燧、总兵柴
①
大纪“在任两年之内,已婪索金银五六万之多”,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
抗。1786年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率众起义,提出“顺天行道”、
“剿除贪官”、“拯救万民”的斗争口号,攻占彰化、诸罗(嘉义),
建立政权,改元“顺天”,林爽文被推为“顺天盟主大元帅”。1787年
(乾隆五十二年),义军10万人围攻台湾府城(台南市)。清朝统治者
从浙江、福建派重兵前去援救,才于1787年底将起义镇压下去。
清初在贵州、湖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苗
族地区的直接统治。来到苗族地区的大小官吏与当地苗族上层统治者相
②
勾结,对苗族人民掠夺欺压,致使苗族人民“畏隶如官,畏官如神”。
“改土归流”后,汉族地主阶级和高利贷势力也进入了“苗疆”,他们
通过高利贷剥削,大量兼并土地,役使广大贫苦苗民,造成了以满汉苗
地主阶级与广大苗族人民的尖锐对立。乾嘉时期的湘、黔苗民起义,正
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爆发的。1795年 (乾隆六十年),贵州铜仁府(今
铜仁)苗民石柳邓率众起义,提出“焚杀客民(指满汉地主),夺回田
③
地”的口号。很快形成一支以贫苦苗民为骨干的武装队伍,控制了贵州、
湖南、四川三省的广大地区。清政府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
等率云、贵、川、黔、湘、鄂、粤、桂等7省10余万兵力进行围剿。1796
年 (嘉庆元年),石柳邓在战斗中受伤牺牲,起义坚持到1806年(嘉庆
十一年)才被最后镇压下去。
① 《清高宗实录》卷九六八。
① 《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九九。
② 魏源: 《圣武记》卷七,《乾隆湖贵征苗记》。
③ 《永绥厅志》卷四。
… Page 135…
正当湘黔苗族人民反清斗争激烈进行时,湖北、四川、陕西等地的
白莲教起义也蓬勃地展开了。
川、楚、陕三省交界地区是一片森林地带,历来是被迫离开土地的
流民聚集之处。1772年 (乾隆三十七年)以后,川、楚两省饥民来此觅
食者达数十万人,加上来自河南、安徽、江西等省的流民,总数不下百
万。他们不仅受地主、雇主的残酷剥削,还要受差役、讼棍的勒索,生
活极其艰难。绝望中的流民便成了白莲教传播的对象。
白莲教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秘密宗教,它宣称“劫运”已满,弥勒佛
即将出世,凡是信奉白莲教的人,都可以度过来日的大灾大难。白莲教
还提倡互助,“习其教者,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以周行
①
天下”。这些教义宣传,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力图摆脱现世的流民来说,
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到乾隆末年,入教者日众,逐渐发展成一支强大的
势力,并酝酿武装起义。白莲教的迅速发展及其反清内容,引起了清政
府的严重不安,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下令严密搜捕白莲教
徒。大批教徒被捕遇害,而地方官则借机敲诈勒索,“不遂所欲,即诬
②
以邪教治罪” 。人民忍无可忍,遂在“官逼民反”的口号下起而反抗。
1796年 (嘉庆元年)正月,湖北枝江、宜都的白莲教首领聂杰人、
张正谟等首先在荆州起义,各地教徒接踵而起。在各路起义军中,以王
聪儿、姚之富等领导的襄阳起义军力量最为强大,成为湖北起义军的主
力。他们采取流动作战的策略,转战于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后分3
路进入四川,与四川徐天德领导的起义军会师。各路起义军按青、黄、
蓝、白分号,设立掌柜、元帅、先锋、总兵等职,采取“不走平原”、
“忽分忽合,忽南忽北”的游击战术,屡败清军。起义军每到一地,都
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与大力支持,因而愈战愈强。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