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军事史 >

第14部分

世界近代前期军事史-第14部分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瑙河支流利赫河畔,由炮兵掩护,在河上架起浮桥,立刻向提利发起进攻。 

瑞典军队的火枪和火炮又一次显示了威力,提利的军队再次被打败,他本人 

也身负重伤,14天后死去。马克西米连带领残部逃走,火炮、补给、辎重等 

再次成为古斯塔夫的战利品。 

     提利战死,马克西米连战败逃走,斐迪南手下再也无强将可与瑞典军队 

抗争。此时,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又想到了那位被他剥夺兵权的瓦伦斯 

坦。尽管瓦伦斯坦及其军队名声不佳,但比瓦伦斯坦更合适的人选实在找不 

到。斐迪南只得屈尊求助于瓦伦斯坦。瓦伦斯坦提出苛刻条件:他本人对军 


… Page 41…

队拥有绝对权力,不经他同意,斐迪南也不得对他的军队下命令;一切被占 

领,被征服的土地均由他控制,要尽快取消“归还敕令”;斐迪南要赐给他 

一个选帝侯的头衔。斐迪南被迫全盘接受后,这位“蝗虫”大军的将领才以 

 “波罗的海大将军”的头衔再度出山,并很快召集了一支军队。 

     1632年6月,瓦伦斯坦与马克西米连会合,全部人马增加到6万人。瓦 

伦斯坦带着这支大军向纽伦堡进发,7月16日到达福尔特,在这里构筑工事, 

同瑞典军队相对峙。双方迟迟不交战,整个德意志和欧洲都关注着对峙的结 

果。古斯塔夫不急于交战的主要原因在于瓦伦斯坦占据着有利的地形,他的 

营区内有一座陡峭的小山,名曰欧特高地。瓦伦斯坦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 

将营地周围几公里之内扫荡一空,给瑞典军队的粮食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困 

难。 

     在不利的情况下,古斯塔夫于9月1日向欧特高地发起攻击。古斯塔夫 

动用了手下最善于进攻战的部队。这支部队由瑞典人、苏格兰人和芬兰人组 

成。在10个小时内,这支部队冒着猛烈的炮火,反复冲击高地。其中有几次 

已冲上高地,运上了几门加农炮,但最后还是被瓦伦斯坦军队打退,高地上 

留下了数以千计的瑞军尸体。古斯塔夫不得不承认失败。两星期后,瑞军内 

疾病流行,数千人患病。古斯塔夫被迫放弃与瓦伦斯坦对峙,向维也纳进军, 

以吸引瓦伦斯坦尾随他离去。瓦伦斯坦也是一位著名将领,深谙战略战术, 

他看出了古斯塔夫的用心,不但未随他离开,反而直捣萨克森。战局朝着违 

反古斯塔夫的意愿方向发展。 

     瓦伦斯坦直逼萨克森,萨克森急忙向古斯塔夫求援。古斯塔夫只得掉过 

头来,重返纽伦堡。古斯塔夫求战心切,带领部队18天之内强行军数百里, 

赶到莱比锡南方的厄福特。古斯塔夫的行军速度令瓦伦斯坦感慨良多,称道: 

瑞典人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瓦伦斯坦比较谨慎,他判断古斯塔夫要在厄福特停下来,进行休整,等 

待援兵。于是,他便决定在吕岑周围宿营过冬。为了避免营地过于拥挤,他 

派巴本汉带一支以骑兵为主的8000人的部队前往莱比锡西北的哈勒进行抢 

劫,并占领哈勒。古斯塔夫获悉瓦伦斯坦兵力分散后,立刻带兵赶到吕岑。 

得知古斯塔夫到达吕岑后,正患脚病的瓦伦斯坦不敢一丝怠慢,让人用轿子 

抬着他视察布防情况。同时,急令巴本汉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因为他知道, 

他的对手是整个欧洲最强的军队。 

     两军对峙的吕岑平原低而平,从西南向东北,中间有一条莱比锡大路横 

穿其中。大路高出平原,两边有水沟。瓦伦斯坦设想在这里打一场防御性会 

战。他将兵力在莱比锡大路北面一线排开。他的右翼依托在一个小高地上, 

左翼直达一条小河。他把大路两边的排水沟挖成战壕,布置了火枪兵。据估 

计,瓦伦斯坦的兵力为2。5万人(不包括巴本汉的8000人)。瓦伦斯坦仍依 

传统布阵方式,把军队的阵线分成中央、左翼、右翼三部分。中央由4个大 

的步兵方阵组成,由他亲自指挥,左右两翼交他人指挥。瓦伦斯坦的火炮约 

为60门,分成两个群,一个配置在左翼前方,一个配置在中央右翼前方,尔 

后严阵以待。 

     古斯塔夫指挥军队在拂晓时发起进攻,大约上午8点钟左右,突然下起 

了浓重的黑雾。吕岑会战中的大雾在历史上是极为著名的,能见度之低,严 

重影响了会战的结果恐怕也创下了历史记录。古斯塔夫的军队约为 1。8万 

人,他把军队分成两条线,中央是约为4个半旋的步兵,两翼仍为骑兵,布 


… Page 42…

阵方式与布莱坦会战时的阵形相同。中央的后方有一骑兵预备队,26门炮设 

置在步兵前面,40门团属炮分布在火枪兵前面。 

     浓雾刚刚散去,古斯塔夫的炮兵便开始射击。瓦伦斯坦的炮兵也不甘示 

弱,马上还以颜色。10点钟左右时,大雾又起,在整整一天的战斗中,双方 

在浓雾之中摸索作战。天空出现短暂的“光明”时,古斯塔夫带领右翼骑兵 

冲向敌人战壕。他的手臂被瓦伦斯坦的火枪兵打伤,坐骑的颈部也被射穿, 

他不但没有退出战场,反而跳过战壕,扑向敌军,带领军队击溃了瓦伦斯坦 

的火枪兵和一部分骑兵。这次袭击十分猛烈,瑞军把重炮推到距敌军很近的 

地方,持续轰击,瓦伦斯坦军队的战线发生了动摇。 

     在战斗中,古斯塔夫不幸中弹身亡。他的死不仅没有使瑞典军队退却, 

反而激起了强烈的复仇心,雾中会战变成了混战。瑞典军队不惜一切代价, 

拼命苦战,瓦伦斯坦的军队终于被击溃。那位奉命赶回的巴本汉将军也在混 

战中殒命。瓦伦斯坦带着残部,抛弃了给养、火炮,逃到哈勒,雾中会战到 

此结束。据估计,瑞典军队1500人被杀,瓦伦斯坦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损 

失了3000多人。 

     吕岑战役在战术和军事艺术上并无太多创新之处,仍然是瑞典新战术与 

传统的西班牙战术的较量。所不同的是,这次较量是在雾中进行的,古斯塔 

夫殒命,使这次会战在人类军事史上别具一番特殊的意义。 



     (9)诺林根战役——瑞军败北 

     古斯塔夫死后,瑞典首相奥森斯蒂纳伯爵继任瑞典军队指挥官。与此同 

时,那位以“以战养战”而闻名的瓦伦斯坦也遇刺身亡,神圣罗马帝国军队 

又失去了指挥官。这时,帝国皇帝任命其王子、匈牙利国王斐迪南为陆军总 

司令,而实际上战场的指挥官是加拉斯。斐迪南和加拉斯带兵向巴伐利亚公 

国的里根斯堡进军。1634年7月,瑞军将领伯纳德和古斯塔夫·霍恩率2万 

瑞军向巴伐利亚挺进,企图牵制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这时,西班牙国王腓 

力四世的弟弟“红衣主教王子”斐迪南带兵支援神圣罗马帝国,两军在纽纶 

堡西南的诺林根会合,总兵力达到3。5万人,而瑞典军队只有步兵1。6万人, 

骑兵9000人。 

     1634年9月,以瑞典为首的新教联军和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联军在 

诺林根展开会战。会战中,能征善战的瑞典军队冲入敌阵,夺取敌军火炮。 

不料敌军留下来的弹药突然发生爆炸,瑞典军队顿时乱作一团。“红衣主教 

王子”乘机指挥军队向瑞军发起进攻。他的西班牙士兵战斗经验丰富,巧妙 

地躲过了瑞典火枪兵的齐射。当瑞典火枪兵射击时,西班牙士兵一齐蹲下, 

子弹从头上飞过,而当瑞典步兵忙于装填弹药时,西班牙军队的士兵则站起 

身来向他们开枪射击,给瑞军造成很大伤亡。在这次战役中,瑞典军队遭到 

重创,差不多全军覆没,伤亡1。7万人,4000人被俘,那位霍恩将军也成了 

阶下囚,从而结束了瑞典军队在三十年战争中保持绝对优势的历史。 

     瑞典军队的失败标志着三十年战争中一个时期的终结,三十年战争也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瑞典军队的失利并不意味着瑞典军队的彻底失败,瑞典 

军队仍是欧洲的强大之师,仍在三十年战争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瑞典 

军队机动性强,训练有素,多次在战争中向世人展示,因而也得到了欧洲各 

国的认可。一代名将古斯塔夫殁世,使瑞典军队再也难觅这样的军事统帅。 

然而,古斯塔夫留下的军事文明的遗产是丰厚的,他的治军之道、战术原则、 


… Page 43…

军事艺术等不止一次地在战争中得到实践,并且影响了欧洲几代军人。 

    在诺林根战役中,瑞典军队的失利也说明:瑞典军队是强大的,但不可 

能是常胜不衰的。从此以后,瑞典军队再也未展现出古斯塔夫时代的辉煌。 



     (10)三十年战争后期:列强参战 

    ①规模与性质的改变。瑞典军队被神圣罗马帝国为首的天主教军队击败 

后,战争性质开始改变。在战争中,法国作为天主教国家却站在了新教国家 

一边。瑞典军队被打败后,法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公开化、明朗化。从前带有 

明显宗教色彩的新旧教之间的战争,此时变成了以法国波旁王朝为一方,同 

以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为另一方的争权夺利的 

战争。战场也从原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扩大到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士、 

丹麦、荷兰等国。 

     1635年5月,法国向西班牙宣战。瑞典则出动人数众多的远征军去对付 

波兰人。5月30日,法国正式向西班牙宣战后不久,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新旧 

教之间签订了“布拉格和约”,彻底摒弃了战争的宗教性质,使政治性质公 

开化,战争更加野蛮,公开进行侵略和掠夺,只有军人才能活命。房屋被毁, 

农田荒芜,饥民遍地。大群饥饿的妇孺紧跟在军队的后面。据记载,一支3。8 

万人的军队,后面尾随着近13万人的妇幼及其它各色人物。 

    ②西班牙入侵法国。“布拉格和约”签订后,瑞典拒不承认这一和约。 

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战争折磨下已衰弱不堪,瑞典军队足以应付。法国之 

所以对西班牙宣战,是因为首相黎塞留另有打算。当时的尼德兰正在进行独 

立战争,法国希望割断西班牙伦巴底(意大利北部)与尼德兰的联系,让尼 

德兰的独立战争获得成功。为实现这一目标,法国必须拔掉西班牙与法国东 

部和德国西部的一些据点。黎塞留把法国的13万军队分成五个军区,完成五 

项任务:第一,入侵阿尔萨斯,攻占西班牙人所占领的地区;第二,攻占洛 

林,驱逐西班牙军队;第三,假道瑞士,攻占阿尔卑斯山上的重要隘口要道; 

第四,同意大利的萨伏依结盟,进攻米兰;第五,与尼德兰结盟,共同进攻 

西班牙。 

    黎塞留制定的五项任务只有前三项完成,后两项告吹。从以上五项任务 

不难看出,黎塞留多头出击,兵力分散,且带有极大的冒险性。西班牙利用 

这一点,组织了一支西班牙——巴伐利亚联军,仍由那位“红衣主教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