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愁女已经不在了。玉座。帝王的座处,这里指朱元璋在莫愁湖留下的遗迹。苔移,沾上了苔藓。城头,指南京城墙.樽,酒杯。联语把怀古与绘景融为一体,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吴关镛)
南京莫愁湖观音阁
湖上旧属女儿家,稽首慈云,愿佳丽尽生西土
图画今留元老像,翻身苦海,看英雄都付东流
观音阁,原在莫愁湖胜棋楼前的华严庵内,供观音像,故名。
此联以英雄儿女相对照。上下联中句皆切观音,别开生面。上联通过写湖的来历及对观音的祈愿,表达了对金陵女子的美好祝愿。
首句“湖上旧属女儿家”,点出了莫愁湖的由来,传说南北朝时,洛阳女儿莫愁为葬亡父,嫁与南京卢家为妇,住于湖边。莫愁聪颖美丽,人见人爱。后遭变故,坚贞不屈,投湖而死。继句笔锋忽然一转,从阁中观音像生发,引出尾句。“稽首慈云”犹跪拜观音,“愿佳丽尽生西土”,乃是上联的旨意。佳丽,称美好的女子,西土,即佛教所谓的极乐世界。下联借胜棋楼徐达像发挥,抒发了世事无常的感叹.徐达为明朝开国元勋,被封中山王,传在湖楼上与朱元璋下棋得胜。苦海,佛家语,喻人生痛苦。前冠“翻身”两字,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之意。“看英雄都付东流”,感叹传说中徐达后来因朱元璋输棋恼羞而被赐毒酒自尽的悲惨下场。此联构思新颖,上联的末句写情致,下联的末句是悟境,情致缠绵多感,悟句发人深省。 (张君宝)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一)
彭玉麟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
春光二三月,莺花全是美人魂
此联抒发了作者登临胜棋楼(此楼见前面所收联语介绍)时的感慨。上联“王者五百年”,出自《孟子.公孙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句。自朱元璋1368年定都南京至彭玉麟1864年率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天京(即南京),其间相距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赞美湖山,亦有几分自诩之意。下联化用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句意,说春三月的莺花都是美人的灵魂所化。美人,指莫愁女。联语以现实结合历史、美人映衬英雄,既切景,又切人,艺术上甚具感人之力。 (蒋竹荪)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二)
王■〈门内加岂〉运
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
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依旧,春来桃李又芳菲
此联为作者同治十年(1871)题写莫愁湖胜棋楼的原作,而传世且为人津津乐道者则属后改稿,改“无颜色”为“生颜色”,改“青山依旧”为“青山无恙”。上联赞莫愁女。莫轻他,犹言要重视之意。北地燕支,即北地姑娘,燕支犹胭脂,此称莫愁。后两句赞美其英姿,谓令江南女儿相形见绌、颜面无光。画艇初来,化用《乐府.莫愁乐》曲:“莫愁在何处7住在石城西。船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之意。下联起首境界阔大,即景抒情。“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以建康(南京)为都城。金粉,本指妇女妆饰用的铅粉,这里喻繁华绮靡的生活。“尽消受”三字,写湘军攻下太平天国的天京之后,尽情享受奢靡的生活,又把大批江南女儿带回家乡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不平和遗憾之情。但青山不改,桃李依旧芳菲,归结两句寄托了人事兴衰、江山永在的深深感慨。此联寄慨于湖光山色,出语自然纯熟,意境深远。 (张君宝)
南京清凉山寺
薛时雨
四百八十寺过眼成墟,幸岚影江光犹有天然好图画
三万六千场回头是梦,问善男信女可知此地最风凉
清凉山寺在南京汉西门外的清凉山上。林木繁茂,浓荫蔽曰,风光秀美,游人到此如入清凉世界。此联对清凉山寺景色特征作了描摹,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所持的否定态度。四百八十寺,泛指江南的寺庙,杜牧《江南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岚影江光,指清凉山、钟山、栖霞山等处山景和长江景色。上联认为不论兴建多少佛寺也终会成为废墟,而岚影江光永远是天然好图画。三万六下场,一百年,指人的一生。善男信女,信仰佛教的人。下联说一生作多少佛事,回头总是空梦一场,可是清凉山最风凉,不游实在可惜。此联情景交织,对仗工整,声调铿锵,且流露了作者留恋山水风光、脱俗清高之气。 (吴关镛)
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一)
郑燮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水阁在网师园云冈之左。面水临崖,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濯缨,洗涤帽带,比喻操守高洁。这是一副字少典多意深的对联,短短的八个字,竟用了四个典故。上联的“曾三”源出《论语.学而》。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吾曰三省吾身。”他每天自我反省数次,以便及时发现与改正自己的缺点。“曾三”二字概括了曾参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美德。“颜四”是指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见《论语.颜渊》)凡是不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下联“禹寸”,指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典出《淮南子》:“大圣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大圣即禹,他把一寸光阴看得比直径一尺的璧(古代扁圓而中间有孔的玉器)还贵重。“陶分”,指晋代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光阴。《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联语强调个人品德修养,鼓励人们爱惜时光,勤奋工作。在用语上显得典雅古朴。 (陶继明)
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二)
水面文章风写出
山头意味月传来
水阁池岸低矮,濒临水面,西北有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等。
出句,水面有时微波涟漪,有时浪涛翻腾,都是风的创作。对句:山头忽而晴朗,忽而阴晦,全由月光传递出意境情味。写、传两字,拟人传神。另外,水阁地面狭逼,仅有水景而无山景,故在上联实写之后,作者用借景之法,把邻近的假山之景,纳入画中,以虚补实,山水风月就齐备无缺了。 (余心乐)
苏州寒山寺(一)
邹福保
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现,幸有名贤来作主
诗人睿俗殖ち羰ぜ#芍丫洳恍攵�
寺在苏州市西枫桥镇,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唐初诗僧寒山曾在此住持,因而得名。寺屡毁屡建,清光绪时苏州知府集资重建,始有今日之规模。寒山寺因唐张继《枫桥夜泊》一诗而名闻天下。上联说,寺院经历了一千多年的人间灾难,幸而有贤人来主持修建,才能重新恢复旧时面貌。尘劫,佛教称一世为一劫,无量无边劫为尘劫。后亦泛指人世间的灾难。下联说,诗人题了二十八个字,成为著名古迹,可见美好的诗文数量不须多。“二十八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联语不从正面写寺的位置、建筑、景色,而从侧面写它的历史沿革和闻名于世的原因。张诗中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的清冷与孤舟游子的愁怀交织一起,而古刹传来的“夜半钟声”不仅进一步使形象、色彩、声音融为一体,又仿佛平添了某种历史的、宗教的内涵,意境更加深邃,情韵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好的景点产生了好诗.好诗又给好的景点提高了声誉,由此而诗景相得益彰,联语恰好表述了这一点。 (蒋竹荪)
苏州寒山寺(二)
陆润庠
近郭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水秋深涵月影
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
上联描画了古寺一派深秋景色。招提,寺庙。毗连,邻接。浒墅,指枫桥镇西北的浒墅关,境內多名胜古迹。下联突出古寺修复以后,在秋色装点中的风姿,巧妙地融入了张继诗中“夜半钟声到客船”句。此联绘景选词贴切精当,“涵”与“听”把古寺秋月之夜的幽静、空旷、高远描摹得十分传神。 (吴关镛)
苏州寒山寺(三)
樊恭煦
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夜半
木屐桦冠,仰天长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
上联写寺的夜景,联中融入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意,并点出了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来到这里,使寒山寺成为千古名寺之事。宗风,某一宗派的独特风格,为佛门用语。元好问诗:“吴僧谁得嗣宗风。”下联写寒山、拾得在寒山寺留下的诗韵神采。桦冠,用桦树皮制成的帽子,木屐和桦冠都是寒山、拾得当时穿著的鞋帽。联语观夜景、忆旧事,历历如绘。 (陶继明)
苏州虎丘
虎阜寻游踪,乘兴而来,尽饶看十里烟花,三秋风月
狮峰观对面,会心不远,任领取云中林树,画里亭台
虎丘山在苏州城西北山塘街,春秋时吴王夫差葬父于此,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向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
上联描写丁到虎丘山寻芳探幽的愉快心情,说十里烟花、三秋风月都领略到了。下联说从对面的狮子山回望虎丘,不必远离人间,就可以观赏到云中林树、如画亭台,从而更显示了虎丘迷人的景色。会心不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入华林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泉,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联语写景中饱含感情。
对仗工整,颇具匠心。 (陶继明)
苏州虎丘仰苏楼
爱新觉罗.玄烨
波光先得月
山秀自生云
仰苏楼原名东坡樓,后被毁。康熙56年重建,并改名仰苏楼,由康熙题匾及联一副,后并入白公祠。“波光”即水光。月光在水中反映得最明显,故云“先得”。秀丽的山峦常被雾气笼罩生成白云。楼阁傍山临水,风景秀丽,用“先得月”和“自生云”,形象地表现楼周围的风光。 (唐音)
苏州虎丘花神庙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
上联的“一百八记钟声”指寒山寺钟声。下联的“二十四番花信”指应花期而来的候风。“七里山塘”,指苏州阊门至虎丘的一条街,长七里。此联围绕景点四周的风物特征,扣住“钟声”和“花信”进行渲染,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隽美流畅的对句中,既有工整对衬之美,又不失纵横飞动之妙,显示了“钟声”与“花信”的动态与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 (王明珍)
苏州虎丘古刹客堂
谢默卿
干净地常来坐坐
太平时早去修修
虎丘山后女坟湖北面,风景幽绝,岸边有一古刹,古刹客堂中悬挂了这副对联。上联“干净地”即指“古刹”。此联劝人常来古刹佛地修炼。又特別指出太平时“早去”修修,意在说明“临时抱佛脚”是修不成正果的。此联对仗工切,纯用口语,充满禅理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