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秦汉史-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救苦救难的观音(Avalokite■vara)的化身,后来他才变成了对死者的崇
拜的守护神。①
公元6世纪,北方兴起了一个千年至福运动;这是一种外教,即隋代和
②
唐初极为流行的三阶教。这是一种印度的传统,它主要按照 《妙法莲华经》
的说法把佛教的人世演变分为三级或三个连续的时期:正法时期、象法时期
③
和末法时期。 不能肯定的是,每一个时期到底是500年还是1000年 (甚至
末法时期是一万年),而且根据正法的最后代表释迦佛“涅槃”之绝对日期
来算也有不同的算法。
据说有一位慧思和尚(公元515—577年),生于北魏时期的河南,后来
流寓南方的湖南,他第一次提出了末日即在眼前的想法。他把末法时期的开
② 关于北周排斥佛教的问题,见塚本善隆:《中国佛教史概说·中国篇》,第29 页以下;陈观胜:《中国
佛教的历史考察》,第186—194 页;以及《论对北朝反佛教运动负责的几个因素》。
① “回向”,即prinmn 。
② 见下文。
③ 关于“社”的问题,见热尔纳:《5—10 世纪中国社会中佛教的经济情况》,第251—269 页;以及戴密
微: 《近期敦煌的研究》,载《通报》,56 (1970 年),第17—18 页。
① 牧田谛亮: 《中国近世佛教史研究》(京都,1957),第31—38、55—56 页。
② 矢吹庆辉:《三阶教研究》(东京,1927);以及横超慧日:《中国佛教研究》,第283 页;矢吹庆辉:
《三阶教教义与日本佛教》,载《东京帝国大学宗教学教授讲座设置二十五周年纪念集》,庆祝委员会编。
(东京:《先驱报》,1954),第353—361 页。
③ 此即“正法”(sddhrm);“象法”(prtirūpk…dhrm );以及“末法”(p ■cim…kāl),即“最末时期”。
… Page 572…
始定在公元434年。公元574—578年北周的迫害佛教的运动可能助长了这个
教派人数的扩张。它的真正组织者是信行(公元540—594年),也是出自河
南的一位怪僧,他在589年被隋王朝邀请到了长安。可是,隋王朝马上就谴
责了他的教派,所以它很快转入了地下并有搞颠覆活动的迹象,特别是它认
为政府应对法律的败坏负责,而且它变得异常地富有。因为按照信行的劝告,
这个教派的成员都奉献财物来建立不可剥夺的“无尽藏”,以备正法的第二
位佛祖弥勒佛到来时用。这些宝藏成了私人资本主义的种子,同时由于六朝
末年货币和商业经济的增长,国家是不能容忍这种发展的。唐王朝也可能严
厉地对付这个教派,并且可能有几次没收了它的货财。
对于唐代的民间佛教的形式我们知道得多一些,但是可以肯定,它们的
起源都在南北朝时期。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各宗派在唐代已或多或少地形成
①
了制度化的形式。它们也发源于南北朝,当然在南北朝时期它们仅仅是一些
偶然聚集在某些外国或中国大师周围的佛教社团而已。另外也有一些社团专
门研习某一部特别译经,例如对鸠摩罗什的“三论宗”,或是对菩提流支和
勒那摩提的“十地经论”(地论宗)的注疏,或是对真谛的摄论宗的注流均
有研习;另有一些人则更专注于研习寺院的纪律 (vinaya;律宗),或冥思
的实践(dhyāna;禅宗)。
佛教历史编纂学家决心编造他们的被称为“祖”的那些大教长的谱系时,
他们自然不难于把大唐时代各宗派的渊源上推到5世纪或6世纪。例如禅宗
就是这样,它在八世纪才发展起来,它说它的中国初祖是来自南印度的菩提
达摩大师(据推测,他在6世纪时先住在中国南方,后来移住北方),但是,
他的历史真实性已坠入原始神话的迷雾中而模糊不清了。
① 关于5 世纪和6 世纪的佛教宗派问题,见利本塔尔: 《关于〈大乘起信论〉的新看法》;另见戴密微:
《佛教研究选集》,第1 页以下。
… Page 573…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关于汉末大叛乱以后的道教,我们拥有的材料也是令人失望的。它们要
么所记日期不准确,要么根本不记日期,要么就根本抱有明显的偏见,象在
释、道二教论战交锋时所写的佛教小册子那样。除此之外,由于这些现存材
料未经充分细心研究,所以不可能给这个时期的道教描绘出一幅准确的画
面。②
有一件事实很显眼。黄巾军和五斗米道所创立的制度一直保存在可以称
为道教的教会之中;这个道教教会是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它也很受佛教僧
祗的榜样的影响。在隋代,道教社团似乎划分为教区,我们发现它们的专门
名称中有“天师”、“祭酒”和“静舍”。由于“教民”(或“道民”)向
其首领贡献了谷物或实物,这些教区能满足它们的需要;教民还向首领贡献
①
“厨”食——即宗教仪式的餐饭。他们定期持斋或举行宗教盛宴,不管其名
称如何,它们通常是在群众的狂乱情绪中结束 (至少如果六朝时期反道教的
小册子是可信的话)。这些作品给这种仪式提供了讯息,但它们的佛教徒作
者们对道教徒显然既不公允,也不宽容。
这种场合也包括“涂炭斋”在内,即参加者要象罪犯那样以泥炭涂面以
证明清除了自己的罪恶;或者他们要象驴子那样在泥地里打滚。有所谓“黄
箓斋”,即祈祷者无休无止地祈祷和没完没了地跪拜,据说要以此救助那些
祈求免罪的人的祖先。还有一种所谓“合气”,即以一整套性交技术来实行
②
性滥交,据说可用这办法求得长生。这种性交行为不仅行之于私生活中,也
行之于宗教仪式的公共场合中;放荡行为是在宗教仪式的掩饰下进行的。正
③
是这种“合气”,使得“男女杂沓,如野兽然”,公元4—5世纪孙恩的徒
众还一直行之不衰。
孙恩是一位著名的叛乱者,他在公元约400年把浙江地区置于火与剑的
动乱中,因而危及东晋王朝。他来自山东琅琊,当时这里也是五斗米道的一
个中心,据说他即是其中的一个成员。④有许多大家族是从琅琊迁到浙江来
①
的,他们祖传的宗教便是天师教。琅琊的这个教派也影响了另一个著名叛乱
②
——在 4世纪之初结束了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中的最重要人物。
可是,道教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所引起的叛乱或许不如佛教仅在北魏时期(公
元386—534年)所引起的叛乱那么多。
在北魏王朝时期,太武帝(公元424—452年在位)的顾问寇谦之(公元
365—448年)天师起来反对民间道教的放浪无节制。由于有《魏书》中的《释
③
老志》的宝贵材料,关于寇谦之其人其事我们是知道得不少的。寇谦之生于
① 见马伯乐:《道家和中国宗教》,第378 页以下。
② 关于这些性交技术,见马伯乐:《道家和中国的宗教》,第517—541 页。
③ 马伯乐:《道家和中国的宗教》,第534 页。
① 吉冈义丰:《道教的长生之愿》,第77—78 页。
② 吉冈义丰:《道教的长生之愿》,第76—77 页。
③ 《释老志》,《魏书》卷一一四,第3025—3055 页。这是正史中少见的宗教史篇章。《魏书》由魏收编
修,公元554 年修完,其时北魏王朝已覆灭20 年。它论及道教的部分已由詹姆斯·R。韦尔译出:《魏收和
〈魏书〉论道教》,载《美国东方学会会刊》,53 ∶3 (1933),第215—250 页。关于分析和注释,见吉
冈义丰:《道教的长生之愿》,第78—89 页。关于福井康顺的日译文评点版,见横超慧日:《北魏佛教研
… Page 574…
不久之后即变为北魏京师的洛阳附近,少年时期先学道于西岳,后来又学道
④
于中岳,遇到一位真人告知他将为王者师。公元415年,他在中岳顶上遇见
了老子成神后的影像(太上老君),影像授与他“天师”称号,责成他用新
的道教符箓来改造“天师道”。影像说,“道”已经堕落腐化;三张(天师)
及其后人对于信徒所要求的贡献,以及例如杂滥性交等其他弊端都应终止;
应该大力注意正确地使用静坐和每日的饮食,注意吐纳和体操锻炼以求得长
生。佛教的进德日新的修养的影响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
公元423年,寇谦之又在嵩山遇见了一个异象,这一次是一个叫李谱文
的人的异象,他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他指派寇谦之为他的继承人。
他要他敬拜诸天神圣,同时提到佛陀是天神之一,他的弟子们也是“天上的
人”。他又告诫寇谦之要支持统治北方的“太平真君”。这个人就是北魏王
朝的皇帝,他在440年真的改年号为“太平”,这不禁使人想起了黄巾军的
乌托邦思想。
寇谦之遇见了这些异象之后,就把他所接受的图箓上奏给了皇帝。公元
442年,他在官方于洛阳为道教祭祀所准备的道场 (天坛)上把法物献给了
皇帝,使他依法成为信徒。对君主施行这种正式的法事,使道教变成了国教。
①
公元446年,主要出于政治原因,佛教在北魏帝国遭禁止。如上所述,尽力
搞排佛活动的人是一位有极端思想的汉人大臣,寇谦之也有此思想,但却有
很大的保留。天师并不反对佛教,因为他认为他大大得力于佛教之助。
决不是所有道士都持这种态度,因为六朝时期的道教和佛教一直在吵
闹。当文人们在哲学方面把儒、释、道三教的因素象上面所讲的那样混合起
来的时候,释、道两教的拥护者之间就可能开始产生了误会。释、道两教教
会之间关系的破裂在唐代完成,那时佛教有一切理由嫉恨道教;因为道教那
时很受宠,它是与老子同姓李的皇室的宗教。在从前,即公元4世纪中叶,
②
一个叫单道开的人从敦煌经过中国去广州,作为治病术士,和《高僧传》中
的人物佛图澄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