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要把金针度与人 >

第13部分

要把金针度与人-第13部分

小说: 要把金针度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
  一九七二年四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号、二号汉墓里,发现了一批竹简,由于竹简
中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一三四)的历谱,可以断定这批竹简是两干一百年前就已流传的文
献。又由于竹简中用字不避汉朝皇帝的讳,又可以断定竹简的古书,都早于汉朝。再往上推
,秦二世在位三年,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年。上距战国,不过四十多年,四十多年又值秦始皇
统一思想,没人有闲工夫造假书,所以竹简中的古书,都是战国以前的原装货,应无疑义。
这批竹简中,竟赫然有古书《尉缭子》。《尉缭子》一直被许多大牌学者如钱穆等人怀疑是
后代假造的书、是伪书,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这批竹简一出土,证明了真金不怕众口铄
,大牌学者也者,不过大言欺人而已。
  如今《尉缭子》出土了,我们当然要恢复它在古书中的应有地位。《尉缭子》已确定是
梁惠王年间(前三七○一前三三五)的作品,它的价值,是大可肯定的了。它代表那个时代
的兵学思想,它的出土,为我们迈进了一大步。


佚名:《睡虎地秦墓竹简》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了十二座秦朝的坟,其中第十一号墓,出土
了一千一百五十五支竹简(另有残片八十片),其中大部分是中国最早的法律文书。中国的
完整法律文书,过去只能早到唐律,唐律以前,虽经辑佚,只有片段可寻。这次大量的秦律
出土,把中国法律重新延伸了上限,它的意义之大,自不寻常。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文书,包括“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
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八种。其中有很多有趣
的和令人怵目惊心的纪录。例如百姓的狗跑进禁苑追捕猎物,这种狗要打死;在专设警戒区
打死的,要整只缴上去(“皆完入公”);其他禁苑打死的,狗肉可“贪污”,只缴上狗皮
就得了(“食其肉而入皮”);又如对商人、开旅馆的、赘婿等人,派去当兵,竟嘱咐司令
官不必可怜这种人,犒赏战士的时候,不要给他们吃肉,只给他们吃三分之一斗的饭就好了
。……这些纪录,都是研究古代中国人意识形态的最好资料。


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长孙无忌(?~六五九),字辅机,河南洛阳人。他“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
有筹略”。他跟唐太宗年轻就认识,后来帮唐太宗打天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中,他就图
列其中。唐太宗死后,他因守正不阿,被诬谋反,被逼自杀。十五年后(六七四),才得平
反。
  《唐律疏义》是唐高宗永徽四年(六五三)由长孙无忌进呈的,时间是唐太宗死后四年
。实际上,它的内容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与律令同时颁布的律疏。唐朝的律令
,前后颁布多次(律有七次,令有十多次),长孙无忌进呈的是“律疏”,“律疏”变成“
疏义”是以后的事。所以,把《唐律疏义》看成是唐高宗时候的永徽律,而不知它是八十四
年后的唐玄宗开元注释书,就大错特惜了。
  世界法系中,有中国法系、罗马法系、英美法系、回回法系。中国法系独自成为一系。
这一法系,在清朝未年以前,都独立存在着。在这种存在里,《唐律疏义》一部书,一直是
它的经典。它不但影响了后代中国的法律观念,并且影响了远东各国。它的体大思精,值得
我们回味。


汪辉祖:《汪龙庄先生遗书》

  汪辉祖(一七三○~一七九一),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他十六岁
起,就“练习吏事,前后入诸州县幕,佐人为治,疑难纷淆,一览得要领,尤善治狱”。
  他后来成为进士,做了湖南宁远的县太爷,他是一个心地非常仁慈的好官,问案时候,
会跟罪人一起哭起来。做县太爷将近四年,他得罪了大吏,丢了官,下台返乡前,老百姓竟
“官邑走送境上,老幼泣,拥舆不得行”!可见他感人之深。
  汪辉祖这样一个大大的好官,有人称赞他一齐不取等等,他反倒不高兴。他说:“为淑
女蹇修,而称其不淫,可乎?”(“你以不是荡妇赞美一个好女孩,可以吗?”〔她当然不
是荡妇,我当然不是坏官,好官本是应该做的啊!〕)
  汪辉祖后来“闭户著书数万卷”,著有《元史本证》、《读史掌录》、《史姓韵编》等
,他主张“读书贵通大义,凡所谓论述,期实有济于用”。他写的《佐治药言》、《续佐治
药言)、《学治臆说》等,替老百姓争人权,最是感人。他说他生得力,在“吃紧为人”四
字,他一生努力自度度人,的确是知识分子的最好榜样。


佚名:《秋审小看》

  研究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光看中央的法律条文是空洞的,必须从法条中印证实务。所
以,光看《唐律疏义》、《宋刑统》、《元典章》、《大明律例》、《大清律例》是不够的
,必须设法找到那些地方上办案人员的纪录,才能亲切落实。
  我收藏有一部《秋审小看》的原稿,是清朝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到十八年(一八九
二)浙江、安徽的一些地方刑事案件纪录。包括浙江的:
  丽水、太平、奉化、仙居、西安、江山、常山、松阳、仁和、富阳、昌化、山阴、孝丰
、金华、兰溪、绪云、庆元、景宁、永康、新城、诸暨、永嘉、武义、龙游、天台、黄岩、
镇海、武康、汤溪、淳安、上虞、归安、东阳、平湖、郭县、长兴、义乌、金华;
  安徽的:
  涡阳、英山、广德、怀远、灵壁、阜阳、定远、蒙城、六安、宣城、舒城、寿州、全椒
、泅州、毫州、太平、太和、宿州、义城、建平、庐江。
  全书都是一位有心人的笔记,用毛笔写在棉纸上,装订在高一九·一、宽一四·三公分
的小册上。因为案件涉及的面是省级的,所以作者必然是省级的一位公务员。从这本难得的
手稿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奇闻轶事。


佚名:《周礼》

  《周礼》原称《周官》,是汉朝刘歆改名《周礼》的。传说是周公所创立的理想政制,
所谓“周公致太平之迹也”。因为它是中国政制书中最细密的一本,所以被视为珍宝。
  《周礼》将官职分为天官(中央政府)、地官(地方行政)、春官(神职)、夏官(军
事)、秋官(司法)、冬官(撂物制作)、六类。列举每个官职的名称、职制、人数和职务
内容。从这些官的背景上看,它显然是后代的政治理想,寄托在理想化了的周朝身上而发挥
的。《周礼》是中国政制的乌托邦,它提出了不少理想,值得重视。
  《史记》封禅书中虽然提到过《周礼》,但《周礼》的出现,却在西汉未年,又因为它
的制度与诸经不合,所以被人怀疑是刘歆伪造的,是伪造献给王莽,以利于王莽改制的。
  但是,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检查《周礼》,发现倒颇有一些古代的材料
,而那些材料,尚不是后人可以凭空伪造出来的。因此,《周礼》从这些材料的提供上,倒
很有研究价值。
  因为《周礼》是四万五千八百零六字的精密政制著作,所以古人改革政治,就因它而立
说,宋朝王安石变法,便是一例。


戴圣:《礼记》

  在流传的礼的典籍里,《礼古经》失传后,一部分内容收在一大堆,“记”里。“记”
到后来,只剩下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囚十九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德的侄儿戴圣,
传说是他们作的。因为小戴记内容易懂,所以学它的人较多,就成了《礼记》。《礼记》进
了十三经,但大戴记就在十三经外了。
  《礼记》共有九万九千零二十字,其中有许多篇,是给礼做阐释的。礼有“文”和“义
”的不同,“文”是节目单中的节目,“义”是节目理论。像书中的“祭义”就是祭礼的理
论,“婚义”就是婚礼的理论。
  除了这些礼的理论外,还有一些跟札没有直接关系的理论,像《大学》、《中庸》、
《儒行》、《学记》等,也收在《礼记》之内。其中《大学》、(中庸》两篇,被宋朝的朱
熹看中,抽出来,跟《论语》、《孟子》合而为《四书》,成了儒家的教科书,一直影响到
今天。
  《礼记》历来也被神秘兮兮的捧着,其实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来看,毫无神秘可
言,只是很好的史料而已。


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

  李觏(一○○九~一○五九),字泰伯,江西人。他是北宋的大思想家。二十三岁著
《潜书》。二十四岁著《礼论》。三十五岁教书,跟他上课的好几百人。四十一岁时候,范
仲淹向朝廷推荐他,说:“李觏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义,……斯人之才之学,非常
儒也。”他在五十一岁死去,被称为“盱江先生”。
  李觏是主张经世致用的大思想家,他主张言利,说“人非利不生”、说“焉有仁义而不
利者乎?”在乐利的前提下,他主张耕者要有其田、不做工不得吃饭、统治者要无私财、和
尚道士要还俗去做生产者。……
  正因为他的立场是经世致用的,所以,他在哲学思想上,也同步发展着。例如他看《易
经》,他就要人不要把《易经》带入象数性命等迷信,而要把它变成“急乎天下国家之用”
的书。
  李觏比王安石大十一岁,他之于王安石,就像施洗者约翰之于那稣。胡适《记李觏的学
说》中未能考订出他们根本是认识的,是一件疏忽,因为王安石《答王景山书》中,早就说
他们认识了。


倪国琏:《康济录》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不博的国家,再加上人口众多,历朝各代的中国人民,经常遭到荒年
的压力。因此,如何应付荒年,就变成了关心民瘼的主题。
  宋朝董煟写《救荒活民书》三卷,“在南宋人著述之中,最切于实用,胜理气心性之空
谈。”元朝张光大跟着写了这书的续集,明朝朱熊跟着写了《救荒活民补遗书》三卷,陈龙
正又跟着把上三书订补出《救荒策会》七卷。此外,明朝朱橚写《救荒本草》二卷,告诉人
们如何在荒年时找野生植物充饥;周孔教、张陛各写《救荒事宜》一卷;清朝初年俞森写
《荒政丛书》十卷。陆曾禹写《救荒谱》。俞森、陆曾禹都是浙江杭县人。
  到了乾隆时候,倪国琏把《救荒谱》做了节本,再由群臣们订正,在全国蝗灾那年(乾
隆四年,一七三九)进呈给皇帝,由皇帝赐名《康济录》,虽然不再有救荒字样,但骨子里
,是典型的救荒手册。
  就这部书里,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多么苦,和中国“仁政”的一面(《康济录》原作当然
是陆曾禹,这里从俗用倪国琏)。


洪亮吉:《洪北江先生遗集》

  洪亮吉(一七四六~一八○九),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年号更生,江苏阳湖
人。他是一位史地学者,到了四十五岁,中了进士,做了小官。五十四岁时候,清朝高宗死
后半年,他上书成亲王痛论时政,说仁宗“宵小荧惑,视朝稍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