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第110部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110部分

小说: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织,精简行政机构,让知识分子下去参加劳动。为把革命进行到底,当前必须贯彻执行毛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发布的“五·一六①通知”和“十六条决定”中规定的无产阶级政策。
  因此,文化大革命或多或少按毛最初制订的路线发展着:先夺取政权,然后利用它来改变上层建筑以适应他的路线。斗批改的主题是重申群众运动的必然性,它贯穿于从“十六条”(第一条)到毛1967年3月关于派军队进驻学校以及从九大直到1970年初的整个过程。教育革命的政策路线作为整个运动的一部分,也同样一开始就包括在1966年6月招生制度改革的决定及8月的“十六条决定”(第十条)中。
  根据这两项政策声明,教育制度应该彻底改革。应设计一种大学和高中招收新生的新办法,因为现有的办法不能从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固有模式中解放出来。新的挑选方法应以推荐和无产阶级政治为基础,以使工人阶级出身的青年有更多的机会升学。另外,教学、考试及升学等一切安排都要与教育内容的改革同时进行。学习的时间要缩短,课程要少而精。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他们也要兼学别样,如工业、农业知识及进行军事训练。
  通过这些学习来判断如何最好地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材要简化,新教材要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编写。所有学生,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都要学习毛的著作。这场更大的阶级斗争范围内的彻底革命,要消灭资产阶级权威在思想领域的一个重要力量基础,要把精神贵族滋生地与他们的堂皇气势和世袭宠物一起摧毁。② ① 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文件,见 《当代背景材料》第880 期 (1969 年 5 月 9  日),参见第 904 期 (1970 年 4 月 20  日)。 ② 《人民日报》,1966 年 6 月 18  日及8 月 9  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毛主义者——红卫兵对教育的批判这些原则构成这场运动三个阶段 (斗争、批判及改革)的基础,在学校中就是这样开展的。如前面所指出的,党组织当初是想把运动集中在知识分①子问题和教育改革上。由于运动逐步升级,脱离了党的控制。毛的教育理论为批判教师及斗争对象提供了基础。在批判斗争对象时言辞变成严厉的指责,按照官方媒介的争论路线,要“揪出”学术界的当权派和那些为精神贵族提供滋生地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实际上,当时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已退居幕后,因为红卫兵转向社会,到处打击当权派。教育改革本身是属于运动巩固阶段的事。因此,不得不等派系冲突降温。第一次“复课闹革命”的号召是在1967年发出的。小学在2月春节后开始复课。中学教师和学生3月1日也接到通知,停止外出交流经②验,大学生被命令在3月20日前返校。此后碰到的困难前面已有阐述。
  然而,1967年秋季那个学期,在中央再次号召全国所有学校应立即复课③时,一些派性冲突不严重的中学确实想恢复学校生活的原状。在军训和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之间,组织学生批判他们的教材和学校体制其他方面的特征。
  1967年底,第一批高中学生又离开学校,但这次是接受第一次工作安排。1968年春那个学期,许多学校开始招收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的第一批新生。老生先做新生的班长,然后逐渐被分配出去,大部分在农村或国营农场工作。对大学生的遣散工作到1968年才开始。1965年和1966年的毕业生在1968年得以分配工作。让他们去的地方是“山区、农村和边疆地区”。1967年和1968年的毕业班,根据国家政策,要在军队农场劳动一年或更长时间之后才分配工作。从此结束了学生时代动荡的红卫兵生涯。
  但他们给后面的人留下的是对 1966年以前教育制度的详细的带有一定偏见的批评意见。由于这些批评意见基本上是 1967—1968年遣散阶段的产物,在重新统一以前,它反映了他们所处的不同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清华大学,斗士们仍沉浸在争斗中,改革教育的号召遭到两派领袖的抵制。他们争论说,权力是关键问题,在哪方控制学校的问题解决之前,讨论具体改革是无任何意义的。
  在广东,保守派很快对中央发出的集中进行教育改革的口号做出反应。
  激进派起初抵制这一号召,说这是保守派要阻止深入进行大革命的花招。他们继续专注于其正在丧失的权力争斗。一旦教育改革真正成为下一件要干的事,双方便想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它。例如,由出身好的人领导的保守派,强调教师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应对1966年前的修正主义路线负责,他们歧视工 ① 这一时期对周扬 1961 年后暗中破坏1958 年教育革命的批判及对中共北京市委教育部前部长张文松的 批判,见《解放日报》 1966 年8 月11 日及《北京日报》1966 年6 月21  日,译文在《中国大陆报刊概览》
  (增刊)第155 期 (1966 年9 月28  日),第1—21 页。 ② 根据1967 年2 月和3 月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布的对三种学校的指示,均译在《当代背景材料》第852 期(1968 年5 月6  日),第62、87、99 页。 ③ 《教育革命》,北京,1967 年 11 月17 日,译文在《中国大陆报刊概览》(增刊),第 218 期 (1968 年2 月20  日),第1 页。人和农民。由中产阶级分子领导的激进派,谴责当权者而不是教师,并把焦 点放在他们主要的竞争对象——干部子女所享受的不公平的特权上。但是, 不管怎样说,这些批判基本上得到了中央路线的支持。因此,从整体上看, 它不仅提供了毛主义者对1966年前教育制度的详细看法,而且指明了未来的 新方向。
  延安经验与国民党遗留的制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抗大)被捧为培养大 批革命干部的无产阶级教育典范。1949年以后,教育战线面临着一种选择, 是沿用延安的经验来改造国民党的教育体制,还是相反。据说毛赞成前者而 刘少奇支持后者。刘与修正主义分子诽谤抗大式教育是“不正规”和“过时” 的,是干部的品德教育班,是不适合全国采用的。
  苏联的经验于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求助于苏联。教育制度、课程设置、 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一切都照搬苏联的。有些走抗大路线的学 校被重新组成“正规”大学。1949年以前老解放区发展起来的教育形式也因 此而消失了。
  大跃进               年,毛发动了一场教育大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1958 教育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了,他们所领导的教育制度被当成封资修的混合体而 受到批判。但毛的反对派攻击教育革命中提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称之为“偏 向”,并在60年代初开始把教育制度恢复到1958年前的形式。实际上,1960 年以来并未经毛亲自批准的教育上的每一步发展,都被重新解释为偏离了毛 的正确教育路线,而刘少奇被认为是反对毛路线的领袖。
  领导权毛的反对派鼓吹取消学校中党支部的领导作用,把党降为监督者 的角色。领导权应交回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手中;解放那些戴帽右派;尊重 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工作的一切知识分子。
  教育双轨制自60年代初以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党的领导人将注意 力放在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培养上。因此,他们重视的是各级正规的全日 制学校。大跃进时为发展教育而建立起来的半工半读学校大多数被关闭了, 尤其是在农村。同时建立的校办工厂也被关闭了。但是,当刘在1964年明白 他不能超越毛改革教育制度的指示时,开始提倡“两种教育制度”,把它作 为战胜毛路线的一个方法。刘 (原文为“林”,有误——译者)的策略是在 不改变全日制学校的同时,把毛对劳动锻炼和实践锻炼的要求转到半工半读 上来。其结果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双轨”制相同,一种是天才和富人的 教育,一种是工人阶级的教育。
  重点学校塔的层级被用以形容这些学校。据说刘拥护具有旧时塔式形态 的教育制度,在塔的顶端是重点学校,每上升一层所容纳的进行研究和思考 的学问人就越少。只有具有最高学历的人才能占据最高位置。与此相类似, 只有相当少的“最好的”学生才能在以前的塔式重点学校学习,这些学校的 环境是新建的且耗资不小。同时,普通学生要在普通学校学习,工人和农民 有时无学可上。
  社会成分重点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公开了学生的阶级出身。不同的组织根 据自己的家庭出身将其批判放在不同的方面。但最后结果是相同的:重点学 校中出身于干部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最多;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 的青年占少数;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几乎没有。这种阶级构成是优秀学业成绩 和好的阶级出身双重标准结合的结果。这个双重标准在1966年以前的时期内 不同程度上适用于这些学校的招生工作。在大学这一级,1958年和1959年根据推荐制度招收的工农学生被开除或退回,最终被清理。这是因为根据60年代初更为严格的标准,他们跟不上功课。
  教学方法和内容毛以其多次引用的1964年春节讲话为开头的评论,亲自为这个领域内的批评定了调子。后来,他也批评了大学教育学究式和不切实际的性质。他建议包括学校行政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内的每个人应当到农村去看看土地和人民。红卫兵批评家详细阐述了这些主题。教学方法以填鸭式和死记硬背课文为基础,学生们从小学开始起就被锁入考试的生活中。
  在此教育制度下,他们必须“关起门来”学习,脱离生产和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政治和实践受忽视的学校,主要目的是学书本知识,学生们肯定要死抱住分数、升级率和升学不放。这种教育制度以这种方式控制着学生,并将他们纳入这种制度中。学生们最终被自私的目标所驱动,而不顾政治或社会目标。学校自身也会是这样。一切策略方式均被用于牺牲低分学生和提高及格率,为学校赢得荣誉。学校里成立了特殊重点班;学生们按其成绩被作了不同的安排;分数低的学生被鼓励在毕业之前退学,以便不影响学校的升学率。这种正规的全日制学校很普遍。因此,学校的入学、考试和升学制度就伴随着失败升不了学的威胁,这是“资产阶级对教育实行专政的工具”,还把工农子弟排除在学校之外。这种学校是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最优秀的和最有经验的教师的天堂。这些教师把他们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传给了以后的各代学生。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观念上说,这次运动是一条有助于实现缩小城乡差别的社会主义目的之途径。现实中,则把这次运动用作正规学校制度的补充。该制度接受“最优秀”的城市青年;那些品行、学习和阶级出身不好的青年则在上完初中之后被送往农村,结果,甚至连农民都看不起他们。
  毛的反应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完成之后,中央委员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倾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这恰好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日益发展的修正主义倾向相符合,为防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