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大革命中的作用。一个策略就是尽可能多地谴责林彪和“四人帮”。从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中国当局对还活着的文化大革命的领袖们进行了一次纽伦堡式的审判。
这次审判公开了许多他们所犯罪行的证据。据估计,差不多有73万人受到诬陷和迫害,其中,近3。5万人被“迫害致死”。大多数被告温顺地承认了他们的罪行,并与法庭进行了合作。另一方面,张春桥在整个审判过程中 ① 叶在给六中全会的信中,虽建议政治局常委前三名的排名顺序应是胡耀邦、邓小平、叶剑英,这就颠倒 了他与邓的排位。这也许是出于礼貌,也许是在叶所保护的华国锋下台后的一种现实主义的考虑。但邓却 让叶的名字仍然排在他前头。保持沉默;江青则为自己进行了有力的辩护,她反复声称她只做了毛要她做的事。①这个审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使那些受害者看到迫害他们的人已蒙受耻辱和惩罚,甚至使某些人能够在公开场合谴责他们。但是,江青的证词说明毛是罪魁祸首,党将不得不寻找某些手段与这一事实达成妥协,以避开对他们进行追根究底的谴责,因为追根究底对幸存者也极为不利。最初曾有迹象表明,毛将被指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犯了罪”,但后来并未成为事实。
那个时期人民解放军的行为受到了肯定。邓确信不切实际的历史学家损害不了他在人民解放军中的重要地位。①因此,邓在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人员的初次讲话中,就坚持认为最核心的第一条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条。②3个月后,当邓发现刚起草的决议草稿在这一问题上讲得不够充分时,他说:“不行,要重新来。”整个文件的调子“太沉闷”;“单单讲毛泽东③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在此后的意见中,他强调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对毛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邓在此暗示人民解放军也可能通不过。④成千的官员和历史学家进行了一年多的讨论之后,这一决议于1981年7月1日在中共六中全会上被通过——此时正值中国共产党建立60周年。它直言不讳地将文化大革命归咎于毛:“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 ‘文化①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在分析了这一时期的所有罪行和错误后,决议补上了邓坚持要加的东西。它指出,毛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左倾错误终究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毛在他的晚年混淆了是非,错误地认为他的“左”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
②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因保护过一些干部,批斗过林彪、揭露过江青, ① 《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审判》,第102—103 页。关于受害者的具体数字见第20—21 页。对这次审判的 一篇很好的分析 (附有摘要)收在戴维·邦纳维亚:《北京裁决:审判“四人帮”》一书中。关于审判过 程的官方的全文本见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 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纪实》;江青的表现可参见第117— 121、194—199、 227—241 、 296—302 、341— 347、 399—414 页。 ① 多姆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和政治》,第180—182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76、278 页。 ③ 同上,第282、283 页。 ④ 邓在这里指的是:在人民解放军士兵们读到邓在接受一位外国记者采访时对毛的有关评论 时,他们表示 认可。即:人民军队密切关注着外界舆论对毛的评价。 ①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32 页。 ② 将毛描述成一位悲剧性英雄是对中共在1956 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后,对斯大林的提法的重 复。事实上, 这一概念是一种突破。迄今为止,苏联和中国都曾像摩尼教徒一样强调善与恶、黑与白的简单并列,不允 许作模棱两可的区别。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他要么全面洗雪自己 的罪名,要么被指控为一名反动分子或 反革命分子,这种对犯了错误的领导人的评价模式对政治和文学都有相当的意义。③并执行了一项成功的外交政策而受到了表扬。决议最后指出,虽然毛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④在解释毛为什么犯错误时,决议取得了邓所想要的平衡。随着毛的威望的提高,他逐渐骄傲起来并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他的同事没有采取防范行动,结果党的集体领导被削弱了。没有把党内民主加以制度化;制定的法律缺乏应有的权威。斯大林主义的领导模式和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
⑤都有它们的影响。对毛的评价听起来是正确的,但是在解释在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下如何使民主制度化或使法律受到尊重这一问题上,邓的决议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赫重晓夫的秘密报告大多少。
如果邓不想放弃他曾协助创建的这一制度,他本人将尽力从毛的领导中吸取反面教训。然而,虽然他放弃了毛的头衔和个人崇拜,但他仍没有处理好政治文化中的“封建”倾向。邓曾教训华,职位并不能带来权力或权威。
现在他本人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推论:简单地放弃头衔并不能推掉权力和权威,而党的决议也不能驱除帝王的传统。尽管他坚决地声明,他每年只参与一两次关键决策,但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尽管他已放弃了日常的行政工作,但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把他看作最后的决策者。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代际问题。在斯大林以后的俄国,只有幸存者和受益者仍活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毛以后的中国,许多毛的受害①者(他们也参加了长征)仍还活着。他们重新上台,没有因毛的错误而受到玷污,反而由于他们的革命成就而受到表彰。像胡耀邦和赵紫阳 (邓选他们为他的接班人)这样的人不可能获得像邓那样的合法性。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关系问题。邓在党和军队里有一张由朋友、同事、熟人组成的关系网。这些人对于邓成功地推行政策至关重要,胡耀邦,在较小程度上,还有赵紫阳也都有他们自己的关系网,但他们在权力和威望方面不能与统治中国的盟友相提并论。
在某种程度上,这还是个突然出现的派系斗争的问题。在毛逝世后初期,这些重掌权力的受害者一致认为当时的紧迫任务是撤掉那些文化大革命的受益者,并摒弃那个时代的政策。在这一任务将要完成时,原先的联盟在下一步该如何走的问题上开始分裂。以重新复职的两位德高望重的“文革”受害者陈云和彭真为例,邓并不总是同他们有一致的看法。假如邓能退休,他的同伙也都退休,让胡和赵去应付他们自己的那一代人,那么接班问题本可以比较容易解决。但由于邓的老战友不愿离开政治舞台,邓只得继续留下以防他们利用老资格干扰他的传人。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个才干问题。邓小平无疑是出类拔萃的领袖,即使在老一辈革命者中,也是如此。但胡耀邦和赵紫阳都没能证明自己是同样杰出的继承人。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了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谁将统治中国,共产党还是人民解放军? ③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41—42 页。 ④ 同上,第56 页。 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48—49 页。 ① 如果布哈林被允许活下来的话,到斯大林死时,他只有64 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邓 已74 岁了。毛之后,哪一派统治?
1980年下半年,中央政治局在总结华的缺点时,更多地考虑的是他作为军委主席的权力,而没有考虑他领导中共的权力。然而,在一个党指挥枪的国家里,党选出的任何领袖本应自然地受到将领们的尊重。显然这并不符合华的情况。1976年华成为军委主席,据推测,这是因为当时那位当然的候选人叶剑英元帅坚持这样做,并站在华一边,授予他权威。当邓在1977年年中作为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重新掌权时,这些将领们可能更不大理睬华了。当邓1980年下半年出任军委主席时,他们的天下似乎重新做了正确的安排了。
邓也许已感到他除了担任毛的头衔中的这一头衔之外别无选择,但他这样做引起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一样多。它使军队将领们认为他们有权只受国家中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指挥,他们不受各级官僚的干预而与最高层有着直线联系;虽然国防部长对总理负责,总理又对党负责,但这些都无关紧要,因为所有的大事都在军委讨论解决。因此它证实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人民解放军是一个分离的机构,只是将领们需要协调一致。
邓的目标是要恢复军队的纪律,结束军队不愿服从命令和执行中央制定的政策的状况。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他在1975年就提出了这些问题,但他现①在承认这些问题尚未解决。他有理由认为只有他才能管好军队。从他遇到的困难来看,也许他是正确的。这些问题既是政治上的,也是机制上的问题。
1980年5月对刘少奇的平反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一举动动摇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主要理由,因此也是对毛的直接否定。军队将领一直要求维护毛的声誉。叶剑英和许世友(许在1976年曾保护过邓)没有出席为刘①少奇平反的追悼会,以示不满。1980年底和1981年初两次大幅度地削减军事预算也激怒了这些将领。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一场思想教育运动,部分原因可能是为对上述事件作出反应。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将领要想反对由邓和那些改革者所竭力倡导的更宽松的政治气氛,因为这种宽松的气氛侵犯了军队的特权。部队作家白桦被确定为批判对象,就是为了告诫所有的持批判态度的知识分子。
面对人民解放军明显的愤怒,邓决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删掉批评人民解放军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的论述。但这并没有平息将领们的不满情绪。在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前夕,《解放军报》
发表文章,攻击“理论界、文艺界、新闻界的个别负责同志”支持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邓对这种公然违反军纪政纪的行为迅速作出了反应。十二大闭幕后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 (韦在1976年也曾保护过邓)和海军司令员二人都被解职了。②邓显然认识到人民解放军与中共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的机制问题。他试图解决但没有成功。在1982年底召开的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的新的国家宪 ① 《邓小平文选》,第29—30 、97—98 页。 ① 多姆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和政治》,第171—172 页,多姆斯认为,至于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