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

第25部分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第25部分

小说: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底层的是农夫和普通工匠,主要由土著血统的人组成。阶级身分似乎是严格的世袭制。有产阶级的成员或农夫要成为贵族,是走投无路的。贵族为自己纯净的血统而感到非常骄傲,留下了大量的家谱。伊持鲁斯坎人的势力衰落之后,许多贵族家庭融入了罗马城邦,许多罗马贵族家族常夸耀自己的伊特鲁斯坎血统。    
  所有财富似乎都聚敛在贵族阶级的手里。他们的坟墓宏大,由岩石凿成,随葬器物甚多,这一点和下层阶级的简单火葬适成鲜明的对照。墓壁上画满了男女参加盛大宴会的场面,罗马人过着极为节俭寡欲的生活,早期的罗马人尤其如此;他们对伊特鲁斯坎人的放荡堕落不乏微辞。不过,有关他们穷奢极侈的真凭实据留下来的确实太少。罗马人不能在别人面前宽衣解带,而伊特鲁斯坎人却追随希腊人的传统,在艺术中大量使用裸体。显然,他们知道如何享受,如何过奢侈的生活。所以,伊特鲁斯坎人的黄金制品在古代世界中最为精湛。壁画中显示的伊特鲁斯坎人身披紫绛色镶边的斗篷,这种斗篷成为后来罗马元老院地位的标志。    
  墓中的器物说明他们与外族的接触广泛。伊特鲁斯坎贵族和后来的意大利贵族一样,直接参与贸易,这一点的可能性很大。他们是精明的农夫,葡萄和橄榄就是他们引进意大利的。也许,引进耕犁和轮作制的也是他们。后来罗马人对农业的兴趣,后来罗马贵族务农的习俗,大概就是起源于伊特鲁斯坎人的。此外,伊特鲁斯坎人还是他们那个时代中最擅于制作青铜器的人。他们技艺的优势甚至于得到希腊人的确认。    
  罗马人最后成功地摧垮了伊特鲁斯坎人的势力,把伊特鲁斯坎人和其它意大利部落的残余势力并入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妨指出,在吞併这些残余努力中,罗马人并未表现出他们著名的治国之道方面的天才。他们不允许被征服的部族参与政治。虽然指望他们给罗马军队提供伕役,可是他们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受到的盘剥竟如此之彻底,以至于他们大多数人都愿意和罗马的任何敌人站在一边。罗马人巩固了北方之后,逐渐将其势力向南推进,渐次征服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希腊城邦。这些定居意大利的希腊人在文明程度大大地超过了罗马人。罗马人以忌羡和蔑视交织的感情看待这些希腊移民。此时,城市居民中的父辈千方百计想阻止年轻一代接受希腊文化。然而,希腊文化的吸引力太大,岂能用审查和压制性立法来阻挡。    
  征服意大利的西西里城邦之后,罗马人与迎太基正面抗衡了。迦太基人是一群腓尼基殖民者。当时,他们凭仗着北非、西西里岛和西班牙的基地在西地中海称霸。布匿战争①之后,迦太基终于被罗马人摧毁,地中海的强权阵线中留下了空白,罗马人卷进去填补了这一空白。在阅读历史记录时,你不禁要产生这样的感觉:罗马帝国的海外版图是偶然得到的,而不是有意得到的。罗马人中的孤立主义者与美国的孤立主义者不无相同之处。罗马帝国初期的每一步扩张都遭到他们的抗议。等到罗马发现自己成了世界强权,深深陷入世界事务之时,她仍然没有对付这种形势的建设性计划。在50年之间,她从一个处在文明外围的、微不足道的野蛮城邦一跃而为一个控制了整个地中海盆地的大帝国,他控制的地区还包括地中海沿岸的亚洲国家。过去唯一能与罗马帝国扩张相提并论的扩张,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这两次大扩张中,权力都集中到征服者一人之手了。    
  ①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争夺西地中海霸权的战争,共三次(前264…前146),迦太基亡,成为罗马的“阿非利加省”。    
  罗马共和制,由于其使权力瘫痪的繁缛的政治制衡,证明为不适合扩张以后的新情况。罗马人的美德,是贫穷、勤劳的农民的偏狭的观念。共和时期的罗马没有受过教育的阶级,也没有有闲阶级。当时贫穷的贵族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他们没有财力去沾染自己遣责的恶习。当财富源源不断地从东方滚滚流入罗马城的时候,他们的美德证明为没有扎实的基础。共和时期的最后年月的显著特征,是狂热追求金钱,是意料之中的暴发户的铺张浪费,是对一切人的价值的冷漠无情。远征军的将领和尾随而至的元老院派出的总督都一心一意进行前所未有的掠夺。东方人民意志坚强的反叛—那儿的人民所受的屈辱,甚至连亚洲的农民也不能忍受,再加上将领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使罗马共和时期悠久的制度大部分都分崩离析了。    
  唯一能保留下来,而且在上述情况下依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制度,是罗马的军事机构。军队忠于国家的旧传统日渐被对将领的忠诚所取代。然而,军纪仍然保持严格的传统,罗马人的军事技术胜过了任何敌手的军事技术—只有帕提人(伊朗北部古国—译注)是例外。帕提人披甲骑马的弓箭手,是罗马军团无法匹敌的。除了在与帕提人交战的前线外,罗马的武力征服受到的限制,仅仅为他们所接触的部落一个胜过一个的贫困和文化落后所决定。罗马人始终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在预期的收入无法满足战争和行政管理消耗的地区,建立起边疆前哨,止戈息兵,不再推进。    
  征服战争阶段的罪恶,在马略①和苏拉②进行的战争中达到了高潮,这就给屋大维③统治的罗马帝国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在这个时期,罗马元老院和罗马共和国的陈旧形态为了心理效果被保存下来了,但是元老院和政府被挖空心思地剥夺了权力。由此而兴起的国家,是泛希腊时代君主独裁型的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尝试和错误,这种国家已经在近东地区建立起来了。对皇帝的崇拜是希腊化时期政治体制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罗马帝国早期的几位皇帝比较勉强地接受了这样的崇拜,因为他们觉得它颇为滑稽。屋大维本人小心翼翼地避免接受皇帝沿用的尊号,因为这些尊号对习惯共和制的人来说,听上去有刺耳的涵义。然而,屋大维完全控制了帝国的权力。罗马帝国被当做皇帝的私产,帝国的财富和他的私产没有被区别开。因为他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所以他能把人们尚存的对国家的忠诚和士兵对统帅的忠诚集于一身。    
  ①马略(gaius Marius,前157…前86)—古罗马统帅,政治家,罗马共和国后期最有权势和影响的人物之一,曾七次出任执政官,与贵族派苏拉展开激烈的权力斗争,互相杀戮。    
  ②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前138…前78)—古罗马统帅,独裁者,初为马略部将,后与其争权,互相杀戮。其军事独裁是对罗马共和国的沉重打击。    
  ③屋大维(Augustus,前63-后14)—亦译作奥古斯都。古罗马始皇帝(前27-后14)。    
  罗马帝国的组织要求产生一个诚实和尽职的专业文官阶层。在共和时期,各省官员侵吞公款,理所当然地被认为和今日美国官员的贪脏枉法是一回事;可是到了帝国时期,侵吞公款成了贪污帝国的财产。有趣的是,屋大维的秘书—他们相当于美国总统的内阁—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全都是希腊人,有几位秘书是获得自由的希腊奴隶,他们在近东长大成人,所以他们既熟悉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模式。又熟悉大产业的管理模式。由于他们的帮助,屋大维的罗马帝国建立在非常健全的基础上;其结果是,罗马帝国可以维持数百年之久,虽然它的皇帝是不道德的、无能的,虽然问鼎紫袍的冤家对头发动了争夺王位的内战。在征伐战争的初期阶段结束之后,在争夺皇位的斗争没有达到内战规模的长时期中,罗马帝国给臣民带来了实惠。它维持住了臣民之间和平相处,它保护了臣民,使之免遭蛮族的侵犯。它建立了新的贸易线路,改进了旧的商道。它给古代西方世界的大部分开化地区带来了一个共同的法系和共同的语言,当时日益流行的是希腊语,而不是拉丁语。    
  罗马人的最后一点长处是,他们最早使用经常奖赏公民的手段,他们用一切与奖赏伴生的权利和特权来奖赏臣民中精心挑选的个体。这样的安排不仅给臣民带来最终实现社会平等的希望,而且在分裂许多能干的潜在领袖人物使之依附于统治集团方面,起到更加直接的作用。    
  尽管罗马人具有上述一些长处,可是他们从未发展出有效的财政政策。从帝国建立时起,罗马的资源就逐渐减少。即使在干练的皇帝统治下,用财政支撑反对蛮族入侵的战争都越来越困难了。应当指出,罗马借用的希腊化政治模式,是在近东发展起来的。在近东,从远古时期起,稠密的乡村和城镇人口就是由灌溉、轮作制和高度发展的贸易和制造业支持的。与此成为对照的是,欧洲—甚至于意大利—却是落后地区;其乡村人口稀少,且曰益下降;这儿的地力日益衰竭;城市极少,且微小而不足道。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问题,必须把罗马帝国看成是希腊化文明向西的延伸,而希腊化文明的源泉和持续不断的中心却是在近东。许多文化向前推进时进入了它们在生态学上无法适应的地区,和这些文化一样,希腊化文明从未真正在西方扎根。过了一定的时间,凯尔特文化和日尔曼文化又重新抬头,希腊化文明遂向东退却。它退到拜占廷保存下来,成为所谓的东罗马帝国,直到公元15世纪(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攻灭…译注)。希腊化文明的退却把对欧洲的控制让给了野蛮人部落。这些野蛮部落的文化通过与希腊化罗马的接触得到了充实,但是肯定未发生转换。他们发现,希腊化文化的许多成分与自己长期扎根的制度是格格不入的。虽然伟大的罗马传说使他们容易接受罗马国家的外部形态,可是他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对这些外部形态作了重新解释。    
  在西欧,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天下大乱的结果是化出了封建制度。正如H·G·威尔斯①所说,这个封建制度不是一个系统而是“组织粗糙的混乱”。由于权威的瓦解,早期中世纪社会的普遍需要是寻求保护。政府控制缺乏,而公民的权利是要靠政府控制得到保证的。农民和小土地所有者,很容易成为任何入侵流寇的猎物。所以,他们饥不择食地寻求保护。无论保护来自哪儿,无论需要支付什么以求保护。因此,拥有替自己打仗的随从的地主,就可以迫使弱小的邻居依附于他,以换取他的保护。结果就形成了贵族占有采邑的制度,采邑里的农民以农奴的身分为他劳动,需要的时候还要为他打仗。    
  ①H·G·威尔斯(H·G·Wells,1866…1946)—英国文学家、史学家,其代表作《世界史纲》已译成中文(人民出版社1982年)。    
  封建主义社会基本上是农业社会,贵族在采邑里定居。城里住着一小群市民,他们生产少量的专门化产品,这些产品农民是不能制造的。城市兴起之后,(欧洲的)封建主义随之瓦解。事实上,在地中海周围地区,由于城市格局在罗马陷落之后保留了下来,封建主义从来不象在欧洲北部那样强大。    
  封建主义表现出僵化的分层社会。在封建社会里,至少在理论上可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