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8非洲美洲 >

第9部分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8非洲美洲-第9部分

小说: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8非洲美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外稀奇的事情很多,特别是每临竞选议员时分,离谱的事儿天天层出 

不穷。要反对一个人当选,往往会给你胡扯上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曾 

当过外交官的加拿大人切斯特·郎宁竞选省议员时,就碰上了这号倒霉事。 

     那年他才30岁,正风华正茂,反对派认为让他当选上省议员会妨碍自己 

团体的利益,便四出打听切斯特·郎宁的一切历史。 

     这些反对派的“狗鼻子”终于嗅到了一条在他们看来极有攻击力的信息: 

郎宁1893年生于中国的湖北襄阳,其父母是到中国传教的美籍传教士,小时 

候的郎宁曾喝过中国奶妈的乳汁。 

     反对派们吩咐手下人连夜精心炮制一幅幅漫画。 

     正式竞选的一天来临了,竞选大厅内人头济济。30岁的切斯特·郎宁出 

场了,他的演说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肯定,厅内掌声不绝于耳。 

     突然涌进一群听者,向议员席和观众席抛散出许多纸片。人们捡起一看, 

原来是一幅漫画。一个金发小孩正在贪婪地吮吸一位乌发的中国妇女的乳 

汁,那小孩背上写着切斯特·郎宁的名字,那妇女袒露的胸乳前写着“中国 

女人”。 

     许多人不解地瞧着意气风发的切斯特·郎宁,窃窃私语。 

     反对派见机会到了,一律从座位上站起,举着“捡到”的漫画向众多议 

员慷慨陈词:“郎宁喝过中国人的奶汁,身上有中国血统。怎能让一个具有 

东亚病夫血统的人当选加拿大的议员呢?” 

     全场哗然。 

     郎宁镇定地登上演讲台,目光炯炯地扫视一周,声音宏亮地回答:“我 

郎宁不回避小时候喝过中国人的乳汁的事实,但按照刚才几位先生高明的逻 

辑,喝什么奶就形成什么血统的话,那么在座先生如果喝过加拿大的牛奶的 

话,那是否意味着你们有加拿大牛的血统呢?假如刚才这几位问话的先生既 

喝过加拿大人的乳汁,又喝过加拿大牛的乳汁,那你们是具有加拿大人的血 

统呢?还是具有加拿大牛的血统呢?或者是人牛血统的混血儿吧?” 

     那几位站起来发难的反对派给驳得哑口无言。旁听席上,掌声雷动。 



                             机器美女和香烟 



     晨曦初露,沉睡了一夜的街市又复苏了,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这 

时,在加拿大艾德蒙顿市的闹市区传出一阵凄楚而又娇滴的声音:“救救我 

吧,快把我从这里救出去啊……” 

     循声找去,只见一位美丽绝伦的女郎被关在一家商店狭窄的橱窗里,她 

的身子被成箱成箱的商品包围着,丝毫不能动弹。美女这一惊叫,自然惊动 

了过往行人。橱窗四周被围成了一堵人墙。 

     看到行人聚得更多了,玻璃橱窗里的美女才指着她身周围成箱成箱的新 

出品的“运动家”牌滤嘴香烟,哭泣道:“先生们,女士们,这些香烟不卖 

光的话,我是没法出去的,请帮帮忙,可怜可怜我吧!” 

     美女凄婉动人,人们出于本能的怜爱之心油然而生,纷纷购买“运动家” 

牌滤嘴香烟,隔不多久,围着美女的香烟都卖光了,美女才破涕为笑,甜蜜 


… Page 28…

地喊着。“谢谢诸位!谢谢诸位!”人们放心地回去了。 

     一批顾客刚走,美女又发出了凄楚而又娇滴的声音:“救救我吧……” 

于是又新来了一批围观者,他们照样又买走了“运动家”牌香烟“搭救”了 

美女。 

     消息传了开去,各条街区的市民都来“搭救美女”,使“运动牌”滤嘴 

香烟在五天内就销售掉了100万包。 

     时间长了,人们知道这是香烟推销商的噱头,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要来 

看美女,本来不想买烟的,看在美女的份上,也捎带买上几包,反正烟总是 

要抽的,既看了美女,又抽了烟,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人们得知这个美女是个制造得惟妙惟肖的机器人,但他们仍旧来 

到这家商店,有些人觉得机器人更加新奇,有些人觉得看美女有碍风化,看 

机器人则有着某种探讨价值,来的人反而增多了,自然,“运动家”牌滤嘴 

香烟也销得更多了。 

     又隔了一段时间,这家商店把玻璃橱窗里的机器人撤掉了,再也听不到 

美女凄楚而又娇滴的呼救声,但人们看不到美女也要来买“运动家”牌滤嘴 

香烟,因为这种香烟口味纯正,价格适中,他们已经习惯吸这种香烟了。 

     就这样,“运动家”牌香烟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假贼使真贼胆寒 



     一天,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大百货商店内,人来人往,一派繁忙。突然, 

男装部柜台前发生骚动,顾客们看到这么一个场面:商店两名警卫员揪住一 

名盗贼,盗贼竭力挣扎,大声否认自己行窃;可警卫不由分说,将他押往商 

店办公室。围观者面面相觑。办公室的门一关上,警卫即放开盗贼,拍着他 

的肩膀道:“好,好!半小时后再到文具部柜台前表演一番!” 

     原来,这是在做戏,是做给顾客看的。这个令人现丑的“盗贼”,不是 

真贼,而是百货商店花钱从“租贼公司”请来的雇员。那么,“租贼公司” 

是什么样的“企业”呢?老板是谁呢?说来真是饶有趣味。 

      “租贼公司”的老板名叫寇亨,如果不是读译音而是释其义,那就是“盗 

贼大亨”了。寇亨现年30来岁,是一个智商超群、精明过人的汉子。有人问 

起他怎么想到要办这个奇特的“专业公司”时,他笑道:“戏法人人会变, 

各有巧妙不同。当今世界五彩纷呈,什么行业不是无奇不有?百货商店、商 

场顾客如云,其中当然混有梁上君子。不是常常听到某商店、某商场闹贼偷 

吗?即使配备了阵容坚强的警卫,也是防不胜防。我想,对付小偷的最佳办 

法之一,就是当场抓获让其丢人现丑,使其他小偷有所震慑,不敢动作。这 

就叫杀一儆百。根据这个设想,我才办起了这家公司,专门为商店商场提供 

儆猴的鸡们。”问者听了,莫不赞妙。 

     果真不出寇亨所料,他的“租贼公司”一开张,便有生意抢上门来。那 

些苦于惯偷作案的商店、商场,情愿以每次100美元的代价前来租 ‘贼’, 

带回去频频表演 ‘擒贼”戏,用以威慑真正的盗贼。实践证明,假戏真演, 

真贼敛手,小偷作案率大大降低。寇亨公司业务骤增,为满足客户需要,又 

是进人,又是扩大公司门面。一些职业演员、表演系的学生都心甘情愿应聘 

于寇亨,进入“盗贼”角色,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哩。 

     寇亨这个崭新的“企业”,居然获得社会舆论的肯定和好评,说这是一 


… Page 29…

举三得的好事:商店满意,自家发财,还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西方的筷子大王 



     有个加拿大的木材商人,名叫依恩·沃得,他曾到日本和南朝鲜观光旅 

游。在尽兴地游览湖光山色之余,发现日本人和朝鲜人用餐不像西方人用刀 

叉,而是用筷子。而且筷子的消费量非常大,因为他们很讲卫生,不喜欢用 

别人用过的筷子,用过就甩进垃圾筒里了。他们只用木筷,不用塑料筷子。 

依恩又考察了日本的木材市场,发现日本的木材价格要比北美高出四倍以 

上,原来日本缺乏森林资源。依恩产生了这样一个灵感:在北美选一个地方, 

办筷子工厂,将筷子打进日本、南朝鲜以及中国这些巨大的市场,那肯定能 

赚大钱! 

     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依恩选中了美国的明尼苏达州一块地方作为 

厂址。因为该州盛产白杨树,用这种木材做出的筷子,洁白、光滑、漂亮, 

肯定会得到用户的青睐。 

     于是,他将自家的全部财产作为办厂的资本。可是,要使工厂正式投产, 

资金缺口较大。他便东奔西走,各处游说,多方筹措资金。一些银行、财团 

和公司,或是兴趣不大,或是疑虑重重,迟迟不肯贷款。只有一家大银行为 

他的热情和干劲所打动,派出副董事长随他专程去日本考察,终于明白他兴 

办筷子厂的计划是切实可行、有利可图的,这才答应给予支持。当地政府也 

认为依恩办厂既能提供就业机会,又能振兴地方经济,主动为他筹集了 50 

万美元。 

     机器开动运转了。经过多次试验,光洁漂亮的筷子终于问世。试放市场, 

马上给抢购一空。 

     依恩的现代化筷子工厂于1987年10月投产,仅头九个月,即向日本出 

口筷子1200万双。至1988年底,产量达到12亿双,销售额为1400万美元, 

获纯利400万美元。 

     依恩的成功使亚洲一些筷子厂老板感慨万分。有人说:“真想不到啊, 

我们这些拿筷子吃饭的东方人,竟会给他这个用刀叉用餐的西方人抢走了不 

少生意!” 



                             图书馆长催书计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有位名叫 

卡尔的学者,为了学术研究,成了这家图书馆的常客。可遗憾的是,他列出 

的书单常常有些书借不到,为此他常望书架而兴叹。 

     一日,卡尔写一篇论文需查证一些资料,借书单开上书名交给了管理员。 

过了一会,管理员空着手歉意地对他说:“先生,实在对不起。这些书一本 

也没有。” 

     卡尔想,这家图书馆徒有虚名,便去找馆长提意见。 

     馆长是个和蔼的老头,听完卡尔的陈述,马上打电话叫管理图书的负责 

人来到办公室,询问究竟。 

     那位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不错,这些书全有。可都在别人手中借着, 

有的借了几年仍不归还。” 


… Page 30…

     馆长生气地说:“为什么不催?” 

     负责人回道:“催了,各种办法都试过,就是不奏效。” 

     馆长问:“逾期不还的图书大约有多少?” 

     负责人红着脸说:“有5000多册。” 

     馆长大吃一惊,对卡尔说:“卡尔先生,十分抱歉,今天没能满足您的 

要求。可是如果您不着急的话,过一星期您再来,我保证您能如愿。” 

     馆长送客走后,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催书办法。他立即把 

秘书叫来,交待了一番,秘书依照他的吩咐去办了。 

     这一招果然见效,在短短的几天内,逾期借书者争先恐后地将书还给了 

图书馆,一个星期内大多数完璧归赵。其中有一本书是读者在1927年借的。 

     一个星期后,卡尔带着似信非信的心情再次来到图书馆,果然如愿以偿 

地借到了所需的书。他好奇地询问馆长这是怎么一回事。馆长笑笑,递给他 

一张报纸广告。上写:“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