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关于甲骨的真像又开始扑朔起来。甲骨是不是古董商为了牟利而设计的骗局呢?而刘鹗、罗振玉等人收集甲骨,会不会是假道学赚取声名的欺世行为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
面对学术界的种种发难,罗振玉决定找出事实的真相。
自从罗振玉1901年在刘鹗处见识甲骨之后,便认定这些契刻的文字为“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揖)、杜(林)、杨(雄)、许(慎)诸儒所不得见者也”。因而他们对于中国文字学的源流考据颇多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之处。但“罗振玉何以能独识之乎(章太炎语)”?要想服人,必须要拿出真凭实据。
罗振玉最先想到的,是这些“速朽之质”究竟源于何地?如能结合出土地的历史沿革、共存遗物、地层关系综合判断,就能够得出信服的结论!
与当时大多数甲骨收藏家相比,罗振玉的介入来得更为执着。他并不满足于对甲骨的收藏,而是要寻找甲骨的出土地。他认为,只有找寻到甲骨的真正出土地,才能揭开它们身上巨大的秘密。
在多方了解之后,罗振玉遇到了研究甲骨的第一个困难,似乎没有一个人知道甲骨到底来自何方。对此,古董商总是含乎其词,一会儿说河南,一会儿说山东,于是,甲骨的真像开始扑朔迷离起来。
几年后,罗振玉迁到了北京,经过八国联军的入侵,京城繁华已逝,但是,这里必竟还是全国经济政治的中心。罗振玉想,在这个诺大的北京城里,一定会有人知道甲骨出于何处。可是,如果有,谁又会把这个秘密公布出来呢?不久后,罗振玉探听到一个人,他是1899年第一个把甲骨出售给王懿荣的人,他叫范潍卿。解铃还需系铃人,甲骨到底出于何方他一定会知道。
庚子之乱后,北京城百业萧条。在大乱之后寻找一位古董商人确如海底捞针一般。经过多次寻访,罗振玉终于找到了范潍卿,几天后,他相信,自己掌握了事实的真像。范潍卿做了一件绝对违反行规的事,把货源直接告诉了买家。而罗振玉也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工作,从古董商口中套出了甲骨的出土地。
没有人知道罗振玉是如何说服范潍卿的,那几天的会面,给古玩界与考古界留下了无穷的猜想。
罗振玉了解到,甲骨根本不是出于河南的汤阴与朝歌。那些地点只是古董商人为牟取暴利而设至的障眼法,真正的出土地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
此时,是1908年,距范潍卿第一次携甲骨至王懿荣家中,整整过去了10个年头。
安阳,对于罗振玉来说,是命中注定要找寻的地方。
可是,安阳,真的能揭开甲骨之上沉睡千年的秘密么?
古都安阳与“日本罗”
世界上可能再没有那个民族象中国人一样钟情于自己的历史,中国人对自己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坚信不疑,既便在今天的小学教育中,教师们依然把5000年的文明观念教授给孩子们。
今天的安阳依然充满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在南北朝时期,安阳曾经先后成为五个国家的首都。因此,安阳一直名列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
在现在安阳市的小南海地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北魏时期的造像。这些造像,无疑成为安阳几千年历史的最好见证。
这一次甲骨的发现,会不会使得古城安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再次提前呢?
罗振玉热爱历史,他自由奔放充满想像力,自始至终坚信甲骨之上刻印着了不起的历史秘密,那是一把可以打开古王朝的钥匙。
1911年,在满清王朝的最后一个春天,罗振玉派自已的胞弟罗振常和妻弟范兆昌动身前往河南安阳寻找甲骨。此时,安阳,成为破解甲骨之迷最重要的一环。
罗振常晓行夜宿,行旅匆匆。几天后,他来到了范潍卿所说出土甲骨的地方——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从1899年甲骨文第一次为世人所知,到1911年罗振常亲赴安阳收购甲骨,围绕着真真假假的出土地,已经经历了整整十三个年头。安阳,真的会有甲骨出土么?
1911年的小屯村,是一个罗振常意想不到的世界,这里,早已成为一个充斥着金钱与买卖的地方。村民们几乎家家都有甲骨的存货,就连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甲骨的味道。罗振玉的千辛万苦必竟没有白费,他,终于找到了甲骨的真正出土地。
由于罗振常蓄着小胡子,穿着类似东洋风格的服装(大概是20世纪初的中山装或西服之类),小屯村民便给他起了个“日本罗”的绰号。
由此推论,大概日本的文物贩子先于罗振常一步来过小屯,不然,村民又是从何而知当时日本人的穿着与打扮呢?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罗、范二人共收购并运回北京12500余块甲骨。其中有几板大片甲骨,有的甲骨正反面都有字,有的甲骨之上的字甚至涂满朱砂,确实是安阳出土甲骨中的“菁华”。
这次大规模的收购,一下子使罗振玉成为中国收藏甲骨最多的人。
1915年3月,刚从日本归国的罗振玉亲赴小屯村调查。徘徊于洹水河边、殷都故地,思绪在青铜与野性的时代畅游,了却了魂牵梦绕的心愿。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来到殷墟实地考察。晚年的罗振玉一直张罗家人为他在小屯村购置几亩薄地,以便在这块曾经创造奇迹和辉煌的土地结庐归隐。但天不假其便,直到去世,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
甲骨收藏第一人
1911年的小屯村之行,一下子使罗振玉成为中国收藏甲骨最多的人。但是,罗振玉并不知道,他还不是甲骨最大的收藏者。
甲骨的第一收藏家是一个外国人,他叫明义士。
1914年,一位来自寒冷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传教士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被派往安阳做英国驻安阳长老会的牧师。明义士是一位热爱历史的学者,小屯一带有带字骨片出土的事,立刻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这一年,他经常独身一人,骑着一匹白色的老马,逡巡洹水河两岸,来往于小屯收购。被村民称做“明牧师”。
明义士将收购来的甲骨用棉布一片片包好,码放在床下,打算等秋后再启运回国。不料到了炎夏,床下发出了阵阵恶臭,几乎令人窒息。他将包好的甲骨重新打开,才知原来村民为了牟利,用新鲜的牛骨刻了大量的假货卖给他。当时有一位造假高手,是河北人蓝葆光。他大字不识几个,又沉溺鸦片,但心灵手巧,许多以假乱真的伪片都出自其手。
明义士经历了如此惨痛的教训,终于明白仅仅凭借对甲骨一鳞半爪的了解一定还会重蹈覆辙。痛定思痛,他开始了对甲骨认真而又细致的刻苦钻研。至一战爆发后回国,明义士竟然成为甲骨收藏的第一大户,共收集带字甲骨5万余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明义士的收藏中,从此很少见到大块甲骨的踪影。
明义士从失败中得取教训,终成为一代甲骨学大家,因为他后来的收购心明眼亮,当地的村民就在背后为他起了外号“明目士”,这是明牧师的谐音,至此,明义士与当地人已经打成一片了。
1928年,明义士开始尝试解读甲骨文,他根据称谓和“卜人名”对甲骨文进行分期断代,并认为《周易》一书反映的正是甲骨卜辞的内容和形式。明义士还从加工工艺方面,即龟甲钻凿的不同,得出了自己新鲜的见解。
明义士于抗战爆发后返回加拿大,临行前,他将自己收藏的8千多片甲骨存放在齐鲁大学内。济南失陷后,这些甲骨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成为当时的一件悬案。后来虽然有人多方打探,这批甲骨却始终下落不明。直到1952年,当时的代理校长英籍博士林仰山交出一张英文草图(正本在明义士手中),大家才知道藏宝地点竟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齐鲁大学校园的绿茵区内。这批失而复得的甲骨从校内的一座地下室取出后居然完好无损,瑰宝终于又一次重见天日。
但是,从明义士的遭遇可见,新鲜的牛骨,一年之后就会变臭。那么,甲骨又怎能历经千年而不腐朽呢?莫非章太炎的论据确有道理?还是,古人有什么奇特的加工手段呢?
甲骨的加工制作
今天我们所说的甲骨,主要是指龟的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但这仅是就大多数情况而言。
从殷墟历年的出土记载来看,用于占卜和刻辞的原料还有羊、鹿、猪的肩胛骨,以及牛肋骨、牛头骨、鹿头骨、鹿角器、兕骨、虎骨、鳖甲、象骨,甚至有人头骨、人髋骨等。但是,令专家们大为不解的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用马骨进行占卜的迹象,是马骨稀少不可得,还是马骨的质地不适合用来占卜,问题的答案至今没有找到。
商人在整治甲骨方面可谓是行家里手,他们对此还进行了一系列颇为专业的分工。据《周礼》记载,整治甲骨至少有六道工序。今天殷墟出土的甲骨,不论有字还是无字,削、锯、切、锉、刮、磨、穿孔这些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都清晰的存在。而出土的锯、锉、刀、凿、钻等工具更是有力的证明了商人整治甲骨的缜密细致。
娴熟的手段,丰富的工具,使得甲骨之上的兆相显示排列有序、组合极为规整。在神秘贞人的解读下,商王相信自己终于获得了确切而又完整的信息和答案,于是心满意足的离去。
“玉不琢不成器”,坚硬的玉石在加工前必须放在某种特制的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样属于坚硬之物的龟甲和兽骨,会不会也利用一些不知名的液体进行浸泡脱脂的工序呢?可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人,真的能够掌握如此先进的化学手段吗?
千年不腐之谜
解放前的中国,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于是安阳出现了大批的甲骨制假者,他们通过贩卖自己制造的甲骨得以谋生。
今天,在河南省的安阳市,甲骨已经成为每一个安阳人心中的骄傲,仿刻甲骨文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安阳师范大学的郭清萍教授正是其中极有特色的一员,他的研究别具心得。
郭教授研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发现,新鲜的龟甲兽骨在刻字之前,必须进行脱脂,否则就会日久发臭,难以长久保存。脱脂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是甲骨能否长期保存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取一片新鲜的兽骨用文火慢慢的煮,火候一定不可过,过了骨疏而不能刻字,太小则不能去油脂,此事全在火候之妙。正是这一道脱脂的工序,可保甲骨千年而不腐朽。
明义士的遭遇和后人的研究终于解决了多年前章太炎关于龟骨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腐的疑问,可惜的是,当年的罗振玉并不知情。
国王的咒语
甲骨,是上天赐给小屯的礼物。这里没有人不知道甲骨的事,几乎每家每户都在以贩卖甲骨为生,无论是地主还是普通的小户人家,都在自己的家中、田里,四处挖掘着甲骨。
古藏商十年的收购工作,已经使这里变成了挖掘与收购,金钱与欺诈的世界。当地的村民,虽然不认识甲骨上的文字,但是已经对这些奇形怪状的图案耳熟能详,凡是挖到奇异的图案,必然以超过行情数倍的价格出售。
当地村民或地主组织佃农,大肆私挖乱掘,小屯村一时千疮百孔、沟壑纵横。这里不仅有大批带字的甲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