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词语分册-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饮酒赏月,约定好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
但两人都十分小气。中秋节两人按约准时来到了乌有山子虚亭,见对方都是
空手而来,相视一会儿,尔后哈哈大笑。
吝先生首先打破了尴尬局面,用手做酒怀状,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
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兄开怀畅饮。”啬先生随即伸出两只手指做筷子,指
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
吝先生手起嘴动咂得直响,自夸到“好酒,好酒”。
啬先生随即两指入口,吧嗒吧嗒着嘴说:“好菜,好菜。”
过往的游人看到这两个人的举动,无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游客认识吝
啬二人,便挖苦地说:“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
活的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
自此,“吝啬”一词便用来形容小气的人。
“话柄”一词的由来
话柄就是“谈资”,即指被他人当作谈话资料的言论或行为。何以将谈
资称为“话柄”?溯其源,“话柄”原是古人闲谈时手执物,资以助兴。宋
人笔记《天禄志余》载:“古人闲谈多执尘尾,故有谈柄之名”。又据宋代
僧人吴道原《仿灯录》载:“栖云寺大朗法师,每谈论,手执松枝,以为谈
… Page 16…
柄”。
“玩票”一词的由来
今“玩票”一词常指为玄耀自己而在众人前故意暴露自己的能力,何以
称“玩票”?溯其源,旧时,有一种唱“八角鼓”的业余演员。“八角鼓”
本为八旗子弟在军营中唱的一种歌。逢着大户人家有喜、寿事也下帖子请他
们去唱,他们有4句口头语:义勇胜强,万寿无疆,茶水不扰,酒食自扛。
意为他们唱只为了消遣娱乐,不收报酬。由于规定出去唱角鼓戏的人须领一
张执照,称为“龙票”。故亦把请出去唱叫做“玩票”。把玩票的人称为票
友。后梨园界就以此称那些业余演员,后又经演变,“玩票”成了讽刺之语。
“混帐”一词的由来
“混帐”一词是骂人的话,意为头脑不清醒,做事荒唐。“混帐”一词
源于蒙古族。从前,我国北方的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碰上有水草
的地方便支起蒙古包,定居下来。白天,男人们去放牧,只留下老人或妇女
看守帐篷。这时,在家的一些年轻的小伙为了找年轻姑娘谈情说爱,就乱窜
帐篷,混进姑娘帐篷里去。有时候,年轻小伙子碰上严厉的老头,老头就会
愤怒地骂一句:“你又混帐了。”“混帐东西又来了。”年轻小伙子自讨没
趣,急忙退出帐篷。后“混帐”渐渐变成了骂人话。
“平反”一词的由来
平反,即把判误的案件或做错的政治结论改正过来。“平反”一词源于
班固 《汉书·隽不疑传》。汉昭帝初年,隽不疑因平定刘泽等谋反有功,擢
升为京兆 (治所在长安)长官。他每次审查县城提出的囚犯案件后,他母亲
必问:“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如果不疑答已平反了很多人,他母亲就满
面笑容,饮食、言谈都异于平常;如回答没有平反,则生气,以至不进饭食。
所以,隽不疑做官数10年,总是严而不残。
“盖了”一词的由来
“盖了”(或“盖了帽儿了”)也是近年来北京人常说的一个词儿,而
且大有向全国普及之势。
“盖了”或“盖了帽儿了”,一般来说,是一个夸赞之语。《北京方言
词典》单出一个“盖”字,解释为:以言语压制,能力或技术上超过,卓越,
超乎寻常地好。
不论是“盖”还是“盖了”,溯其源,有人说是因为篮球场上中有“盖
帽儿”一语,由此得来。其实,在早年间接北京话里,就有“盖了”一词,
如《儿女英雄传》邓九公考武举在考场上拉硬弓,练水刀,端石头,马步箭
全中:“这么说罢,老弟,算概了场了。”写作“概了”与“盖了”意思一
… Page 17…
样。清代崔颢《通俗编》引《游览志余》,谓夫为“盖老”,妻为“底老”。
所以“盖”即为男子汉、大丈夫,再转为卓越、压制、超乎寻常等意。
“铜臭”一词的由来
铜臭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铜臭”一词源于如下历
史故事:东汉时,崔烈花500钱买下司徒 (丞相)的官职。司徒与大尉、御
史大夫合称三公,均是辅佐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由于崔烈之职
是花钱买来的,故人们议伦纷纷。一日崔烈向其子崔钓:“我当上三公,别
人有何议论?”崔钓说:“论者嫌其铜臭。”当时的钱币为铜制,铜钱多而
发臭。“嫌其铜臭”是人们讽刺崔烈花钱买官。后人们便以“铜臭”一词来
讥讽只知钻钱眼的市侩气。
“溜须”一词的由来
人们通常把那些善于奉迎、阿谀、谄媚之人,说成拍马溜须。“溜须”
是怎么来的?却鲜为人知。
宋真宗时,靠献媚邀宠爬为宰相的丁渭,一次与宰相寇准一起在朝房用
饭,丁渭看到寇淮的胡须上粘了一些饭粒,便亲自上去为寇准溜须拂试,并
对寇准的胡须盛赞一番。寇准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难道天下还有溜须的宰
相吗?”后来人们便称丁渭为“溜须宰相”。“溜须”一典始于此。
“吃醋”一词的由来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与其谏议大夫魏征的个人关系很融洽。某日,太宗
提出要给魏征 (一说房玄龄)纳妾,魏征对此事却很不以为然,太宗究其原
因,魏征回禀道:“即使自己承受圣意,家中的发妻也不会善罢甘休。”唐
太宗乐了,对魏征说:“没听说夫人如此厉害,孤立刻宣她进宫,当面要她
答应”。
魏夫人来到皇宫,唐太宗摆好一桌酒席迎侯她。太宗指着酒盏对魏夫人
说:“听说夫人坚决不允魏大夫纳妾。无奈此番孤意已定。无论夫人首肯与
否这妾是纳定了。夫人若执意不允,你面前是一杯毒酒,也可说孤赐你一死
以全你节。”魏夫人闻言,仰脖将“毒酒”一饮而尽。看着一旁的魏夫人神
态怔怔在等死,唐太宗忽地引颈大笑:“夫人有所不知,孤赐你的本是陈醋
一杯罢了。”
此后,唐太宗当然不再重提为谏议大夫纳妾的事。“吃醋”却传而成为
人们形容“争宠”的一条生动俗语。
“上当”一词的由来
每当我们办事情,因被人所欺骗作弄而不得成功时,就称作“上当”。
说起“上当”的词语,它还有一个来历。
… Page 18…
从前,清河地方有一家姓王的富户,在城里开了一爿当店。经过世代流
传,资产也更富了,当店也越开越大。但各房族人都懒于营业,各人都将自
己名下的一份资金作股存在店里,另择一人,把典当营业事务全委托于这个
人来主持,各房众族就按股金分利金,游玩过日子。
到了清光绪年间时,主持店务的人叫寿苎。此人并不是一个生意精,却
是一个好读书的文人,还喜欢校刻书籍,如《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就是由他
刊行的,他对于典当事务反而很随便。王氏众族人见此情况都想对他来一番
倾轧。于是,众族人不约而同地从自己家里拿一些无用的闲物件,到当店里
来典当,各人又自己估定高价,要伙计如数付给,不能少一分一毫。伙计见
来典当的物件的是店东本族的股东老板,没有办法,只好如数付给。就这样,
众多的族人都来敲诈,不多几月,典当的资本被诈骗得所剩无几,寿苎只好
向其他商号借贷。日子一久,一家资源充盈的当店就此而破产倒闭了。当时
人见此情状,就编了一句谣言:“清河王,自上当。”把物件质于当店叫上
当,由于王氏族人自家诈骗了自家,使得当店破了产,因此后来就把被欺骗
使事情败坏的叫作“上当”。
“马虎”一词的由来
传说在宋朝,京城开封有一个画家。一次他刚画完一只老虎头,有人来
请他画马,他就在老虎头的后面添了个马身子。人家问他:“你画的是马还
是虎?”画家说:“管它呢,马马虎虎吧!”请他画马的人生气地走了,画
家把这张画贴地墙上,得意地对人说:“我这幅画不但能与唐代大画家韩干
画的马媲美,也不下于五代画虎名家厉归真画的老虎,一张画超过了两位名
家。”他的大儿子看了画,问他画的是什么,他随口答道是虎;二儿子问他
画的是什么,他漫不经心地说是马。后来,他的大儿子在城外打猎,遇见一
只马,误认为虎,一箭射死,只得赔偿损失。二儿子在野外碰上老虎,以为
是匹好马,去骑它,结果被老虎咬死。这时,画家才痛心地烧掉了画。从此,
人们就把这个画家称为“马虎先生”,把他这种漫不经心,拉拉洒洒的行为
叫“马虎”。
“借光”一词的由来
“借光”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人们普遍使用的礼貌用语。
“借光”这个词由来以久。据《战国策·秦策》记载,战国时泰国将军
甘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晚,
姑娘们都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其
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来。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
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
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
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
后来,人们就把凡是请求别人提供某种帮助和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
称作“借光”。
… Page 19…
“炒鱿鱼”一词的由来
炒鱿鱼是开除、解雇的意思,何以称开除、解雇为“炒鱿鱼”?溯其源,
炒鱿鱼是一道广州人待客的好菜,男女老幼均喜欢吃。炒得好的鱿鱼,一个
个呈卷筒状。旧社会,被老板解雇的店员、职工,只能打行李回家另谋出路。
因“开除、解雇”之类的词句太不雅,广州人便用“卷铺盖”来表示此意(“卷
盖铺”一词源于法国,是法语中一个成语)。后又有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