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服饰分册-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同游太液池。正当她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时候,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她
象燕子一样被吹飞起来。周围的宫女见状急忙上前拉住她的裙子,才免于被
风刮走,但是赵飞燕的裙子被拉出许多皱纹。出乎意料的是,这皱纹叠叠的
裙子,却另有一番风韵。于是,宫女们特意将裙子做出许多皱褶,时人称其
为“留仙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打褶裙。
打褶裙慢慢传到民间,式样和色彩也不断翻新。隋唐的时候有多幅裙,
黄、红色裙;元代有素静淡雅的鱼鳞百褶裙;明代有红色褶一裥长裙;清代
有百褶裙等等。
… Page 23…
帽子的由来
冬天,人们往往要戴上帽子防寒保暖。但是,人们开始使用帽子时,并
不是为了保暖,而是作为一种装饰品来使用的。帽子在我国很早就发明了,
成语“冠冕堂皇”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冠”,并不像今天
的帽子把头顶全部盖住,它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两旁用丝带在
颌下打结固定。古代的男子20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
成年的开始。在汉朝,冠分10多种,供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
“冕”出现得比“冠”更早。这种“冕”前低后高,表示恭敬,前面用丝线
垂面,使目不斜视,两旁用丝线遮耳,表示不听谗言。这种“冕”是帝王专
用的。皇子继承皇位,才能加“冕”。古代劳动人民则戴头巾。后来,帽子
才逐渐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必需品。
… Page 24…
瓜皮帽的由来
瓜皮帽是以六瓣合缝的瓜皮帽,是明太祖洪武年间创始,以六瓣缝合是
取其六合之一统之意。一般夏天和秋天用纱作;春天和冬天用缎制作。一般
面为黑色,帽里为红色。还有用红片金或石寿锦缎作边。帽式有平顶、尖顶、
硬胎、软胎。
清末前,帽子缀“结子”,清末后,用珊瑚、珍珠等代替了“结子”。
… Page 25…
口罩的由来
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过滤作用。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我国
人民。这在马克·波罗游记中就有记载。他说,在元朝的宫殿里,“献食的
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种蒙口鼻的绢布,就是
最原始的口罩。1897年,德国人德奇介绍大家用一层纱布包住鼻子、嘴巴,
防止细菌感染。以后,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用时前翻
罩住口鼻。不久又有人在口罩两边装上带子,缚在耳轮上,这就成了今天的
口罩。
… Page 26…
手帕的由来
手帕的来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我国,手帕是从手巾逐渐发展而来的。早在先秦时期,人们每天洗脸
时,就已经使用了手巾,当时称“巾”。在封建的中国,男女授受不亲,因
此在使用巾时也有区别。一是男女不能共同使用一条手巾,二是手巾的执拿
必须是女人,由此可见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但汉朝之前的手巾,只是为了
洗脸时才用,平时并不用,所以称“面巾”更恰当些。汉朝以后,“巾”的
用途扩大了,平时流泪也拿来揩拭,这时,有人已称“手巾”了。
到了唐代,手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手帕”的名称便是这时候兴起来
的。“缏便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唐人王建《宫词》之四)从
这首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时的手帕已有绘画刺绣,成为一种很美的装饰
品,它已超出了生活日用品的范围。或许是手帕越来越鲜艳精美的缘故,明
代以后,手帕竟成了妇女们美好的象征饰物。当时,一些交往深厚的妇女,
往往自称为“手帕姐妹”。
古代人使用的手帕,都是手工产品,花色、品样及质量都有局限性。至
1928年,我国上海才出现了第一家专门生产手帕的工厂——汉阳手帕厂。汉
阳手帕厂生产的机制手帕名为“环球牌”手帕,在当时很有些名望。
… Page 27…
鞋的由来
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鞜 (音踏)趿(音酒)或履。大约在
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
的《周易》已有履。《诗经》上“纠纠葛屐,可以屐霜”里的“屐”,就是
一种比较简陋的用麻、葛编成的鞋。
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
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
用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
挥作战,打败了庞涓。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双2000余年前的皮靴。
尖头鞋发源于法国。据说,是一个伯爵为了掩饰他那双畸形脚而做的。
后来人们觉得它的式样新鲜奇特,争相仿效。
… Page 28…
皮鞋的由来
皮鞋即皮制的鞋。皮鞋源于我国,皮鞋亦是人类最早的鞋子。远古时期,
我国的祖先为了御寒和狩猎的需要,将动物皮裹在脚上,这即是最原始的皮
鞋。已成形的皮鞋源于汉以前,在先秦文献中已有关于皮鞋的记载。《左传·昭
公十二年》载:“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击。”“豹舄”即
豹皮做的皮鞋。后蜀马鉴 《续事始》载:“单底曰履,重底曰舄。朝祭之服
也。始皇二年以皮为之。”近年从湖南长沙汉墓中发掘出一双完好的皮鞋。
呈土黄色,船形,底和帮用三块皮缝制成,长约40码,现陈列在北京历史博
物馆内。
… Page 29…
木屐的由来
木屐,就是木制的鞋。提起它,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春秋时,晋文公出
国流亡19年,即位以后,便封赏他的追随者,追随者之一介之推却不受禄,
隐于深山,敦请不出。后来文公以火焚山,以为这一下子可以把他逼出来了。
但介之推仍然不愿出来,抱树焚死。事后,文公甚为哀惜,便以这棵树制成
木屐,以作纪念。此后木屐普遍流行。
当时木屐不仅为一般平民穿着,士大夫亦喜穿用。到了宋代,京师长者
就都穿着木屐。仕女出嫁,亦以漆画制彩屐为妆奁。
… Page 30…
登山鞋的由来
登山鞋是登山时穿的鞋。登山鞋源于我国。南宋著名诗人谢灵运,曾任
浙江永嘉 (今温州)太守,酷爱旅游。他涉河跋山,遍游浙南各地的名山大
川,写下了不少瑰丽的诗章。为了登山旅游安全方便,谢灵运制了一种木底
登山鞋,鞋底的前掌和后跟各装有活动的鞋齿,这样登山下岭就很稳妥、省
力,深受古时骚人墨客的喜爱,被誉为“谢公屐”。现在的登山鞋是在此基
础上创制的。
… Page 31…
染料的由来
人们穿的衣服,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各种布料颜色的形成,完全是染
料的功劳。
据 《周礼》记载,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染人”和“掌染草”的官职,掌
管原料和印染工作。当时用染料染的衣服,只准皇帝和官员们穿用,而且只
有熏 (淡红)、玄(黑)两种颜色。
到了秦汉以后,染料生产有一定发展,颜色的种类也多了。皇帝朝服由
熏、玄改为大黄、大红。平民也可以穿染色衣服了。生产和经营染料风靡一
时。据《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当时己经开始大量生产栀(蓝色)、茜
(红色)、姜(黄色)、韭(绿色)等植物染料,红、黄、蓝是基本色,可
以配出其它各种颜色来。但当时还不能直接染出黑色,必须先染蓝以后再染
黑。
明、清时期,我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染坊也有
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有人这样描写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
淡青、月下白;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房,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
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较复杂的印花技术也有
了发展。
… Page 32…
饰物的由来
饰物是指戒指、耳环、项链、镯子一类的物品。可以说,自有人类文明
以来,就有了这些饰物。
远古的时候,人类为了生存,需要捕捉野兽等猎物,这些工作十分危险,
只有非常勇猛的男子汉才能胜任。为了表明自己勇敢无比,勇士们把猎杀野
兽中得到的兽牙、兽骨,穿起来戴在脖子上,戴的越多,就表示越勇敢。后
来,他们还把这些佩物,赠送给相爱的姑娘,姑娘们也以此为荣,久而久之,
戴饰物成为一种习惯沿用下来。
… Page 33…
理发的由来
留发的习惯,在我国由来已久。古代,人年幼时一般是长发披肩或束成
发髻。男子成年加冠,女子长大用簪束顶。所谓“男子二十而冠”,“女子
十五而笄”。这就是古人修饰头发的情况。
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在汉代就有了。至宋,理发业已比较发达,不但
有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而且“理发”这一词儿也出现了。朱熹在注疏
《诗经》的《周颂》“其比如栉”句里说:“栉,理发器也。”
元、明两朝,人们理发更为普遍。到了清朝,由于统治者下令男子一律
剃头梳辫,理发业便空前发展起来。当时到处都有手执铁夹,沿街唤叫,给
人理发的“理发挑子”。
我国创建的第一个理发店的时间,是在清康熙顺治年间,地点在奉天府
(即今辽宁省沈阳市)。当时店里设备简陋,技术很低,服务对象主要是男
子。
辛亥革命后,许多在日本的中国理发师纷纷回国开设理发店,这才开始
使用新式工具为男子理发。至于女子风行剪短发,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的
事。
… Page 34…
胭脂的由来
胭脂,自古以来在东方文化中就是女性美的一种象征,胭脂在中国,先
秦已有。若深究其源,又有两说:一为胭脂起源于匈奴说。自来持此说者,
都是根据《西河旧事》等书之记载。据说匈奴在汉武帝时,失去祁连、燕支
二山之后,曾凄凉地唱出一首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
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燕支,又作焉支,其山遍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