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6中国部分 >

第4部分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6中国部分-第4部分

小说: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6中国部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玮部队拖拖拉拉地走到一个地势很有利的山口,即摆阵迎战。 

     过了半天,远处飞马骤驰,尘土遮天,西夏军队赶来了。曹玮笑笑,即 

派人到西夏军队那边传言说:“贵军远道而来,将士十分疲乏,我们不想趁 

人之危而作战,先请你们休息一下,待会再决胜负。”西夏统帅一听认为对 

自己有利,便同意了。 

     过了一会,曹玮认为时机已到,又派人过去通知:“休息好了,开始吧!” 

     当即,山谷中战鼓震天,双方人马好一番厮杀。没多久,西夏军队就被 

打得尸横山野,死伤大半。 

     曹玮的幕僚们觉得奇怪,堪称彪悍骁勇的西夏军怎么没经好好交战就落 

花流水了呢?便问将军。曹玮说:“匹夫之勇在战场上是不行的,要动脑子。 

昨天我们双方一交战,他们就逃,其实这是为了保存实力,不与我主力硬拼。 

为了彻底解决他们,我便以贪图战利品的幌子迷惑他们,装作军纪涣散的样 

子引他们上钩。不出我所料,他们果真上了当,100多里路追来,肯定相当 

疲劳;而我们休整了半天,以逸待劳稳操胜券。但当时迎战,我方必定会伤 

亡较大,因为他们的士气还很盛,决战的精神很足。我便故意让他们休息, 

这下就挫伤了他们的士气,精神亦松弛下去。要知道:走远路的人,干重活 

的人,停下来会浑身散架。这时出击,我们就很轻松地取胜了!” 

     一番话,说得慕僚们心中佩服不已。 


… Page 18…

                             米芾的五两纹银 



     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公元1051—1107年),小时候曾经跟村里的一个私 

塾先生学写字。学了三年,费了好多纸,却写得很平常,先生气得把他赶走 

了。 

     一天,一个赶考的秀才路过。米芾听说他字写得很好,就去求教。秀才 

说:“要我教你,得用我的纸才行。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吓得目瞪 

口呆。秀才说:“不买我的纸就算了。” 

     米芾急了,忙说:“我找钱去。”母亲经不住米芾的苦苦哀求,只好把 

唯一的手饰当了五两纹银。秀才接过银子,把一张纸给了米芾。 

     这只不过是一张普通的纸。但米芾不敢轻易下笔。只是认真琢磨字帖。 

他用手在书桌上画着,想着每个字的肩架和笔锋,渐渐入了迷。 

     半天后,秀才来了,问:“怎么不写呢?” 

     米芾一惊,笔掉在地上,说:“纸贵,怕废了纸。” 

     秀才笑道:“你琢磨了这么半天,写个字我看看。” 

     米芾写了个“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字一样,又好像不一样,可漂亮了。 

     秀才说:“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你已经懂得窍门了”。 

     几天后,秀才要走了,送给米芾一个布包,并叮嘱要在他走后打开。米 

芾目送秀才远去,打开布包一看:原来是五两纹银!不禁掉下了眼泪。米芾 

一直把五两纹银放在书桌上,时刻铭记那位苦心教他写字的秀才。 


… Page 19…

                              米芾观画巧断案 



     传说米芾在安徽无为县任县令时,曾巧断过这样一件案子。 

     有个做买卖的李老汉,上县衙哭诉三家邻居赊欠了他的货款,赖账不还: 

一个邻居叫侯山,说要进一批山货,将李老汉的银子全借走了;另外两个邻 

居叫马有德和朱进城,说要帮李老汉换货,将他店里的货物悉数拿走了。但 

都是银两有借无还,货物有出无进,搞得他身无分文。 

     米芾便把三个邻居找来对质,他们都异口同声:“生意人讲究的是货银 

两讫,即使赊欠,也有凭证,他无凭无证,纯属诬告。” 

     李老汉连声叫屈:“大老爷明鉴,这三个恶邻欺小人目不识丁,所立借 

据都是伪证。幸亏我早作防备,记下账目,请大老爷审查。”说着呈上一卷 

画。 

     三个邻居也不相让,说道:“这种瞎涂乱画算得了什么账目?” 

     米芾拿过画卷一看,见几幅画虽然画得都很粗糙,但形象可辨。他端详 

了一会儿,就频频颔首,若有所思,对三个邻居说道:“这画卷,可是真凭 

实据,铁证如山,你们休得抵赖。” 

     三个邻居还是不认账。米芾指着一幅画说:“这里有只猴子背靠着一座 

大山在吃山货。难道不是你侯山赊欠他银子做山货生意嘛?” 

     然后,他指着另一幅画说:“这匹驮货的马,蹄下有个婴儿,但是马屈 

着腿没有往婴儿身上踩下去,这不就是马有德行吗?这马驮的货正是你马有 

德搬走李老汉的货物。” 

     米芾又指着一张画说:“看这头猪在城门内拱食,这些食物都是人们吃 

的东西,明明指出你朱进城从李老汉店中搬走的货物。” 

     在审理此案时,米芾特地将李老汉的街坊邻居都找来旁听。其中不乏有 

正义感的人。因为以前他们觉得李老汉拿不出账目,又讲不出画中的内容, 

所以有话也不敢说。现见米芾一眼看透了事实的真相,也就纷纷出头作证, 

说他们曾耳闻目睹过三人向李老汉借过银两,搬过货物。而三人生意越搞越 

兴旺,李老汉却变成了个穷光蛋。 

     米芾对着侯山等人斥责道:“物证、人证俱在,你们还有何说?” 

     侯山、马有德、朱进城三人见抵赖不过,只得当堂将本息全数归还给李 

老汉。李老汉收回本钱,重整旗鼓,生意又兴旺起来。 


… Page 20…

                              强至细查免冤案 



     宋代的户部郎中强至任开封府仓参军时,某天晚上宫中露天堆物处忽然 

燃起大火,火势甚旺,竟将所堆之物全数焚毁,幸扑救及时,方未殃及宫殿。 

     宫中遭火灾,事非小可。宋仁宗(公元1023—1064年在位)大怒,下旨 

严查。这下看守货物的几个人都惶恐不安,以为难免一死。 

     强至奉命参加此案的审理。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察看了着火处的地形, 

只见此地处于深宫,戒备森严,外人进入纵火的可能性不大,内部人作案的 

话可以直接去烧宫殿,何必去烧货物?再者根据调查,这些看守货物的人平 

时一贯忠君,没有任何可疑之处。可这火是从哪里来的呢?他觉得其中必定 

另有缘故。 

     强至召集看守货物的几个人到堂前,询问了一些问题后道:“根据你们 

所述,似乎此乃天火喽?” 

     众人答:“小人们实在搞不清,那火确实莫名其妙而起。” 

     强至又问:“那么,货物中有什么东西会自燃的呢?” 

     众人道:“这很难说,堆放的东西都极能引燃。不过开始烧时似乎闻到 

一股焦油味道。” 

     强至闻言又追问:“那焦油味是什么东西散发的?” 

     众人答:“油幕。” 

     强至点点头,令众人退下。他心中暗想,油幕是不是自燃的祸首呢?于 

是,又将幕工们召来询问。 

     幕工们说:“做幕必须渗入别的药品。久而久之,药品潮湿了便要燃烧。” 

     强至恍然大悟,此案原来由此而起。要不细查,草草了事,肯定办成冤 

案了。他据此调查写下奏章,立即把这情况启奏皇上。 

     宋仁宗看完奏章,顿然醒悟,说道:“不久前,真宗陵园的树林也着火 

了,后查火是从油衣中起来的。看来此事亦是如此,日后须小心为好。” 

     强至奉旨参照从轻处理的律文,对那些堆放油幕不慎的人作了处理,人 

们心悦诚服,甘愿受罚。 


… Page 21…

                              程颢妙破讹诈案 



     宋神宗熙宁年间 (公元1068—1078年),担任监察御史的洛阳人程颢, 

在当山西晋城县令时,曾以寥寥数语破了一件讹诈案。 

     当时,有一个姓张的财主得急病死了,棺木埋葬后的第二天一早,有个 

老头来到他家门口,对着财主唯一的儿子说:“我是你父亲,现在我年纪大 

了,无依无靠,来和你一起生活。”接着,老头一五一十向财主的儿子说明 

了来由。财主的儿子非常惊讶,于是拉着老头一起到了县府,请求县令判断。 

     老头先说:“我是个郎中,因家中贫困,四处流浪,为人治病,一年中 

很少回家。妻子生下儿子,无力抚养只得狠狠心肠把儿子送给张财主。某年 

某月某日,由村上的李某抱去,邻居阿毛亲眼看见。” 

      “事隔那么多年,你怎能把事情说得这么详细呢?” 

     老头说:“我是从远地方行医回村后才听说的,当时记在处方册的背后。” 

说着从怀里掏出处方册递给程颢,上面用毛笔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把 

小儿抱走,给了张三翁。 

     程颢问财主的儿子:“你今年多大岁数?” 

     财主的儿子答道:“36岁。” 

     程颢又问:“你父亲今年多大年纪?” 

      “76岁!” 

     程颢对老头说:“听见了吧,这人出生的时候,他父亲才40岁,这样的 

年纪,别人怎么会称作张三翁呢?” 

     老头听罢,惊恐异常,承认了自己妄想讹诈财主家的钱物,夺人田地, 

才来冒认儿子。 


… Page 22…

                              陈襄神钟破窃案 



     北宋神宗年代,有个能干的官员名叫陈襄,曾担任某县主簿,代理县令 

职务。一天,有户人家夜里遭到偷窃,天明报案到县衙。陈襄问明案发的前 

后经过,并带差役亲赴现场查验,发下令牌,将附近街弄游手好闲之人和犯 

有前科的偷儿等作为嫌疑犯,拘捕进行,予以审查。 

     嫌疑犯们高高矮矮,胖胖瘦瘦,一到大堂,就沸反盈天地闹开了:有高 

喊“冤枉”的,有痛哭流涕的,有哀求“陈青天明鉴”的,有你怨我骂的…… 

总之,没有一个承认自己犯了偷盗罪。 

     陈襄朝嫌疑犯们扫了一眼,和颜悦色地说道:“盗贼就在你们之中,为 

了不冤枉好人,我不得已委屈你们来县里走一遭。这儿附近有座庙,庙里有 

台大钟,这台钟非常神奇,善于明辨是非,识别好歹。谁做了坏事,一摸钟 

它就会发出敲击声;没有做坏事,任你怎么摸它,也不会发出声。谁是偷儿, 

你们只要到那里一摸就知。”说着,陈襄挥挥手,让差役押着嫌疑犯前往古 

庙。 

     到达大庙,陈襄让差役在大殿上的香炉里置好香,自己领着下属朝大钟 

三跪九拜,装出一副恭而敬之、虔诚求问的样子。祭祀完毕后,他又叫人用 

帷幕将大钟严严实实地裹护起来,好似一帧硕大的帷帐。 

     一切安排停当后,陈襄喝道:“好,现在你们依次进入帷幕摸钟。”一 

行嫌疑犯不敢怠慢,一个个鱼贯而入,又一个个鱼贯而出。“好,现在摊开 

手掌让我查验。”陈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