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官人,吹灯耕田 >

第35部分

官人,吹灯耕田-第35部分

小说: 官人,吹灯耕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吴氏一听马氏这话,当下就想开口说两艘船必须轮流出海,但却被张大海给拦了下来:“二弟妹说的是,出海打渔是得开大船比较稳妥,就按二弟妹说的办吧!孩子他娘你也别再多说了,这件事就这样定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撒花,二更君出现了~~~

乃们太坏了,一说召唤二更君,上一章的评论就多了一半,平时乃们都潜水着,太坏了!

PS:家不但分了,还分得十分彻底、兄弟绝义,以后二房别想沾光了、马氏一定会后悔滴。。。

嘿嘿,半道杀出来的吴家大哥很讨喜吧?哇哈哈~

PS2:特别感谢“kelly0981”童鞋的打赏啊~乃给了我第一颗手榴弹,好感动好激动啊~

大家都来炸我吧,咳咳,拿走我各种第一次吧,咳咳~

       

 第四十一章    妙煮海盐

最后一件事敲定后,张家分家一事也算是彻底的告了一段落,两家从此开始各过各的日子,各样物事都分开用后,那马氏倒是心满意足、觉得总算是绝了让大房一家占便宜的机会。
  而这家一分,一直想大展拳脚的张巧儿算是最高兴的一个了,因为她刚刚把煮盐的法子给默写出来、并反复修正补齐了!早在还没分家前,张巧儿就已经琢磨着要拉张大郎兄弟一起大干一场了,现下这家既已分得彻底,挣来的银钱只会踏踏实实的进自个儿一家人的荷包,张巧儿自是比先前还要上心几分。
  且张巧儿要真是能利用海边这些天然、无需成本的资源煮出海盐来,那可就能给张家带来一笔长久且稳定的收入,且哪怕这笔收入不能让张家财源滚滚,但至少比种田打渔要来得可观多,毕竟现下盐价都已经涨到八千多文一石了!
  张巧儿原先还顾及若是煮盐赚了钱,被二房的马氏知道了会被分去一杯羹、白白的把劳动成果分给别人,现下这家一分正好合张巧儿的心意,让她不再有所顾及、立马就拉着两位兄长商量起煮盐一事。
  这张二郎一向都爱捣鼓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事,因此一听张巧儿提了煮盐的法子、当下就感到十分新鲜,马上摩拳擦掌、一副迫不及待想要试上一试的样子。
  而一向较为细心的张大郎则是先细细的琢磨了一遍,然后不紧不慢的提出了几点顾虑:“阿妹、小二,就算阿妹提的这个煮盐的法子真能煮出海盐来卖,那我们也得先花钱置办些煮盐用的器具,再搭个茅屋、砌个煮盐的灶台等等,现下我们家才刚刚分完家、哪有多余的银子给我们置办器具?”
  张巧儿和张二郎闻言马上对视了一眼,随后异口同声的说道:“找齐大哥哥(齐衡)入伙,让他出本钱!”
  张大郎看着异口同声、想到一处去的弟妹,有些不太确定的问了句:“齐衡他会愿意入伙、并且从他的小金库里拿钱出来当本钱吗?”
  张巧儿对齐大郎可是十分了解,只见她马上拍着胸脯、胸有成竹的说道:“我们只要告诉齐大哥哥,说这是个低成本高盈利、稳赚不赔的买卖,我们就是不让他加入、他也一定会硬是要加入!不信二哥你马上去找他问问……”
  “好,我这就去!”
  张二郎说完便一溜烟的往齐家跑去,并笑嘻嘻的保证一定会把齐大郎拉入伙。
  而事实的结果果然如张巧儿所料的那般———齐大郎一听完张巧儿的赚钱大计,不等张二郎出言相邀就主动要求入伙,并且还主动提出前期的本钱由他来出!除此之外,他还把齐二郎这个免费劳工也一并拉入伙,于是张巧儿几人便马上动手准备、决定早点进行他们的赚钱大业!
  但没想到张巧儿几人把煮盐的一干物事都备齐了后,老天爷却很不给面子、一连降了好几天的大雨,把海滩沙土里含的盐分给冲刷得淡了许多。让张巧儿几人一直寻不到合适的、犁取盐土的时机,只能躲在家里干着急,天天都盼望着这雨赶紧打住、来几日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幸好这雨下了几天便停了,紧接着也接连出了好几日的大太阳。张巧儿几人见时候差不多了,才寻了一个烈日当空的好天气,趁着明晃晃的日头把盐土(即海滩沙土)晒得十分干燥之时,牵上齐大郎家的耕牛、前往海滩上犁土,并一口气犁取了不少可以用来煮海盐的盐土。
  但这盐土取了后却不能马上开煮,得先堆放一夜,后铺草籍地,复牵爬车,聚所刺土于中……其实就是把取来的盐土集中起来,做初步处理和过滤。
  这头两步做完后,张巧儿便开始指挥齐大郎等人,用铁铲子在那堆盐土旁挖坑、搬石块砌井。待齐大郎几个小子砌了个简陋的水井后,张巧儿便拿大水瓢勺了水浇溉盐土,使那堆盐土里含着的盐分溶于水中,再随着水慢慢的流入事先砌好的那口井中。
  这项活计得十分有耐心,因此张巧儿几人轮流着浇溉了大半日的水,等那井里慢慢的蓄满了一定深度的盐水,张巧儿才取了事先准备好的实心莲子,一口气丢了五颗结实的莲子下去……
  那五颗实心莲子一丢下水,张巧儿几人便一脸紧张的趴在井口、目不转睛的盯着时沉时浮的莲子看,见那五颗莲子最终不再往下沉、统统都都浮在了水上,张巧儿顿时喜出望外、一脸激动的冲齐大郎等人喊道:“成了、成了,那几颗实心莲子都浮在水面上,那就证明这井里的盐水可以用来煮盐了!”
  原来宋人煮盐,大多都是用莲子来测试盐水的浓度———若是盐水中浮三莲或四莲、浓度便已算是适中;若五莲皆浮于水上,那便证明这盐水的浓度极高。
  当然,这是煮私盐的人用的测试法子,张巧儿记得若是亭户为朝廷煮官盐,则必须用十颗莲子掷于盐水中测试,得十颗莲子都浮于水上、盐水浓度才算是合格……可见亭户煮官盐,要求要比私盐要严格、苛刻不少。
  且先不提亭户如何测试盐水浓度,却说这盐水浓度既已合格,那接下来便可以开始用它们来煮盐了———张巧儿几人开始手忙脚乱的把盐水引入事先接好的水槽,让盐水由水槽慢慢的流入一早就盖好的灶屋(茅屋)。
  最终再把盐水引入事先准备好的、密封的煮盐容器,然后于草场取揉芦柴仍草之属,再以石灰封盘角,散皂角于盘内,这些都一一弄好后才可以起火煮盐水,也就是说煮盐已经进行到最后一步了。
  不过这煮盐虽然已经进行到最后一步、接下来等着盐水被煮成海盐就行了,但张巧儿却是依旧一点都不敢有所松懈、把神经绷得紧紧的,并反复对齐大郎等人叮嘱道:“几位哥哥,这取盐可以说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得加倍小心才是、以免前功尽弃!你们一定要按照我说的来做哦,否则这盐可就得不了了……”
  齐大郎几人一见张巧儿面色严肃、语气凝重,便知道这最后一步真不是闹着玩的,因此当下便齐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的看着张巧儿,只等她开口叮嘱这最后一步需要注意的事宜。
  张巧儿见了齐大郎几个的态度十分满意,随后马上徐徐往下说道:“待这盐得了,我们一定也要冒热收取,稍微一丁点的延迟都不行!二哥和齐大哥哥负责迅速的把盐取了;大哥和齐二哥哥则一等盐取了出来、马上添盐水下去继续煮!”
  张巧儿说着顿了顿,略微回忆和心算了一番,开口说出一个大概的数字来:“我估摸着我们煮个一天一夜的功夫,大约能煮出五盘盐来!”
  这用来取盐的盘子极大,初步估算每盘成盐过称后、大约会有三石至五石。
  这每石盐按照官盐的价钱来算、最少也要八千文钱(八贯钱)———也就是说这盐要是煮成功了,单单是煮个一天一夜就能净赚三、四十贯钱了!
  哪怕张巧儿几人煮的私盐,最终只卖个一半的价钱,那只一天一夜便能得二十来贯钱了!
  没想到这煮私盐来钱竟来得这般快!
  怪不得那些商贩冒死都要躲着官府贩卖私盐、从中谋利!
  齐大郎几人都是会算账的小子,因此张巧儿一说只要一天一夜便能煮出三、五石盐来,他们立马就在心里把那些白花花的海盐、换算成一串串响叮当的铜板子儿。
  于是换算完后齐大郎几个一个比一个精神,也不用张巧儿再出声催促叮嘱,便都自觉的瞪大双眼、盯着那煮盐的密封器具,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只等那盐一得了便各司其职
  因这煮盐的法子是张巧儿从前世记忆里“偷”来的,默写下来后张巧儿也反复的修改验证过,加之这法子说白了其实十分简单、没什么难操作的高科技技术性。因此在张巧儿几人小心翼翼的运作下,他们不眠不休的在煮盐的茅屋里盯了一天一夜后,最后还真是成功的煮出了两石海盐来!
  这只不过是张巧儿几人头一次尝试着煮盐,竟然就能摸索着煮出两石海盐来,虽然比预期的最低数量还少了一石,但却已足以让张巧儿几人兴奋不已、满心激动!
  并且有了头一次的经验后,接下来张巧儿等人再煮第二次时便熟练了许多,最终的煮出来的海盐一过称、竟足足有四石之多!
  这个数目让张巧儿等人高兴得齐声欢呼、个个都满脸喜色,就连成天爱绷着一张脸装酷的齐大郎,见了那白花花的海盐后、嘴角也下意识的翘得老高!
  
           作者有话要说:差一点今天就断更鸟~忽忽,好险~

话说糖水觉得煮盐的法子还蛮好玩的,也算是新鲜,大家一定比较少见穿越女用这样的法子赚钱吧?

在我们巧儿童鞋的带领下,第一桶金马上就要赚到手啦,到时候换成成串的铜板儿砸陈氏脸上,咱不稀罕欠陈家人情!马氏那一份张三娘以身抵债了,大房这份我们自己会还、不消沾二房的光~       

 第四十二章    见好就收

既然这盐已经煮出来了,张巧儿等人自是很快就把它们挑到城里去卖。因是私盐所以张巧儿等人也不敢大张旗鼓的贩卖,只敢戴了遮头遮脸的大斗笠,兵分几路、先偷偷的寻了几间不起眼的盐铺试探,委婉的问掌柜的有没有进货的意思。
  闽南沿海一带卖私盐横行,参与制贩私盐者不仅成份复杂,且人数众多、遍及各地。在福建路西部的上四州地区(建、剑、汀州及邵武军),因地险山僻,当地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常年以贩私盐为生,有时甚至整个村落的人都外出往返贩盐。
  因此在闽地沿海一带,偶尔有人挑着三、五石私盐到盐铺兜售,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大家伙儿也都心知肚明这盐的来历。
  虽然偷偷贩卖私盐是犯法的事儿,但因小老百姓卖的私盐的数量通常很少,因此官府大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理会,只把心思全放在抓那些贩卖大批量私盐的盐商上。
  毕竟那种大盐商走私一次私盐的利润,远远超出那些只买三五石盐的小老百姓。且小老百姓大多只会在盐的产地,拿少量自个儿煮的盐易物、或是换取几个铜板子儿,大多都没能力把盐销往那些缺盐缺得紧的地方。
  不过张巧儿几人都晓得他们这是险中求财,虽然不一定会出事,但也不能保证稳稳当当的一点风险都没。因此齐大郎谨慎的提议大家分成五路,分别把手中的六石盐卖给六间不同、且所在位置相差甚远的盐铺。
  张巧儿几人一把盐给打散了卖,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