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我能我要-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经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赔进去19万美元;第二次办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经营,又赔了10万美元。两次共赔将近30万美元,不仅把自己多年心血换来的稿费赔个精光,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才能,却有文学上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新走创作之路。终于,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上两个事例给你的启迪是什么?”孙教授问我。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这是因为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
孙教授高兴地点点头:
“回答得很妙。一个人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他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成功。因为他可能选择了不合天性的职业,这就注定难以出人头地。洛威尔说:‘做我们的天赋所不擅长的事情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做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而导致理想破灭、一事无成的例子举不胜举。’除非你所有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你才会发现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只有你的天赋与个性完全和手头的工作相协调,你才会干得得心应手;除非你爱自己的工作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否则,你肯定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在某一段时间里,你也许不得不做一些不喜欢的事,并为此苦恼,但是,你要尽早使自己从这种状态下解脱出来。英国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要数那些说不清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适合他们干的事,简直无处容身。’
“莫里哀和伏尔泰都是失败的律师,但前者成了杰出的文学家,而后者成了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卡莱尔说:‘发现自己天赋所在的人是信任的,他不再需要其他的福佑。他有了自己命定的职业,也就有了一生的归宿;他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将执著地追寻这一目标,奋力向前。’
“要选择好工作,首先要问问你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喜欢做什么?’‘我最擅长什么?’一个人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如果你喜欢你所从事的工作,你工作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丝毫不觉得是在工作,反倒像是游戏。”
孙教授说;爱迪生就是一个好例子。这个未曾进过学校的报童,后来却使美国的工业革命完全改观。爱迪生几乎每天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工作18个小时。在里面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难怪他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事实上,每个从事着他自己所无限热爱的工作的人,都能成大事。
孙教授又说:
“很多人往往一时很难弄清自己的兴趣所在或擅长什么,这就需要你在实际中善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如此才能取之所长;避之所短,进而成就大事。
“作家斯贝克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曾几次改行。开始,因为他身高一米九多,爱上了篮球运动,成为市男子篮球队员。因为球技一般,年龄渐长,又改行当了专业画家。他的画技也无过人之处,当他给报刊绘画时,偶尔也写点短文,终于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发现和准确判断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来进行。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兴趣归于某种兴趣类型,并与相应的职业对比,可以帮助你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对于兴趣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根据《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作了如下分类:
兴趣类型A:愿意与事物打交道——喜欢同具体事物打交道,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相应的职业诸如制图、地质勘探、建筑设计、机械制造、计算机操作、会计、出纳等。
兴趣类型B:愿意与人接触——喜欢与人交往,结交朋友,对销售、公共关系、采访、信息传递一类活动感兴趣。相应的职业如推销员、公关人员、记者、咨询人员、教师、导游、服务员等。
兴趣类型C:愿意干规律性工作——喜欢常规性、重复的、有规则的活动,习惯于在预先安排好的程序下工作。相应的职业如图书管理员、文秘、统计、打字、公务员、邮递员、档案管理等。
兴趣类型D:喜欢从事帮助人的工作——乐于助人,试图改善他人状况,帮助他人排忧解难。相应的职业如福利工作、慈善事业、医生、律师、保险业、护士、警察等。
兴趣类型E:愿意做领导和组织工作——喜欢掌管一些事情,希望受人尊敬并获得声望,在活动中时常起骨干作用。相应的职业如政治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行政管理、学校辅导员等。
兴趣类型F:喜欢研究人的行为——对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感兴趣,喜欢谈论人的问题。相应的职业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研究和调查分析。
兴趣类型G:喜欢钻研科学技术——对分析的、推理的、测试的活动感兴趣,长于理论分析,喜欢独立工作并解决问题,也喜欢通过试验做出新发现。相应的职业如气象学、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研究和实验。
兴趣类型H:喜欢抽象的和创造性工作——对需要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工作感兴趣,喜欢独立工作,乐于解决抽象问题,具有探索精神。相应的职业如哲学研究、科技发明、经济分析、文学创作、数理研究等。
兴趣类型I:喜欢操作机器——对运用一定技术、操作各种机器去创造产品或完成任务感兴趣。喜欢使用工具,尤其是大型的、马力强的先进机械。相应的职业如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的驾驶,机械装卸、建筑施工、石油、煤炭的开采等。
兴趣类型J:喜欢具体的工作——希望能够很快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愿意从事制作有形产品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室内装饰、时装设计、摄影师、雕刻家、画家、美容美发、烹饪、机械维修、手工制作、证券经纪人等。
兴趣类型K:喜欢表现和变化的工作——对表演、运动、惊险、刺激的事情感兴趣,喜欢经常变动、无规律的但具挑战性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演员、运动员、作曲家、旅行家、探险家、特技人、海员、职业军人、警察等。
孙教授接着讲道:
“求职者在了解了兴趣与各种职业之间的关系之后,如何完成对自己兴趣的估价是十分重要的。有条件的话,你不妨参加一次标准化兴趣测试,以此准确把握你的兴趣所在,寻找一份可以满足你的兴趣的工作,千万不可迁就随便的一份工作。
“几乎每一个人在小时候都会被问到:‘你长大了要做什么?’‘要当科学家’、‘要当文学家’、‘要当歌星’、‘要当总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儿时的梦想就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看看你周围的人,有几个人现在从事的职业就是儿时的梦想?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说实在话,能否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又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然而许多人既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又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因而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就拿教师来说,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也适合当教师的人并不多。一些教师不喜欢教书,也不热爱学生,他们只是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如果每一个教师都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中国不就有了成千上万个魏书生?”
“孙伯伯,我明白了您今天要给我讲课的主题,一个人只有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成就一番事业。”
孙伯伯称赞道:“讲得对!曾经有位中学生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请教成功的秘诀,盖茨说:‘做你所爱,爱你所做。’台湾圣国企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成功学讲师余正昭先生在介绍成功之道时说道,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你的方向。大凡成功者,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掌握了自身的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完全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项目之中,将这种富有特长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不要问自己可以赚多少钱或可以获得多大名声,而应该问自己哪些工作自己最感兴趣且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选择那些能促进你的发展、使你雄心勃勃、将来会有所成就的职业。”
孙伯伯继续说: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据权威人士估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左右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当今社会,人们自由选择职业的空间越来越大。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地确定个人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好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
“既然人们都知道职业选择对人生发展至关重要,为什么还有人会选错行呢?人事专家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自己不了解,二是对职业世界不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既充分认识自我,又了解职业世界,才能正确择业。
“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有性格、兴趣和能力三方面。近年来,国外用人单位在选人时有一种新观念,认为性格比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性格不好,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我国有句古话,叫‘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招聘新人时,用人单位往往将性格测试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相匹配时,才对其能力进行测试考查。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也要首先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外向性格更适合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如律师、记者、推销员等;内向性格则比较适合从事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与人过多交往的职业,如研究人员、会计、资料管理员等。兴趣与职业的匹配也很重要。
“兴趣可以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位名人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第三是特长与职业的匹配。比如擅长形象思维的人,较适合从事文学艺术方面的职业和工作;擅长逻辑思维的人,则比较适合从事哲学、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工作;擅长具体思维的人则较比较适合从事机械、修理等方面的工作。发现一个人的特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过了大半生,换了一个工作,忽然感到得心应手,大获成功,才发现自己的特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