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享受不尽的生活方式-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香料:肉桂分成粉状或棒状、可可、豆蔻、薄荷、丁香等,其中肉桂、可可常用于卡布其诺咖啡。
2水果:柳橙、柠檬、菠萝、香蕉等,用于花式咖啡的调味及装饰,丰富了咖啡的另类享受。
3酒类: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薄荷利口酒等,是调配花式咖啡的魔术师。
D 喝咖啡的步骤
a。 喝咖啡前要先漱口,让你的口腔完全清洁。
b。 喝咖啡要趁热喝,因为咖啡中的丹宁酸很容易在冷却的过程中起变化,而使口味变酸,自然影响咖啡的风味。
c。 你所喝的每一杯咖啡都是用经过5年生长才能够开花结果的咖啡豆,经过了采收、烘焙等繁复程序,再加上煮咖啡的人悉心调制而成的,所以,先趁热喝一口不加糖与奶精的“黑咖啡”,感受一下咖啡在未施脂粉前的风味。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糖,以便糖能在高温中充分溶解,与咖啡完美交融。最后再加入奶精。
d。 正式开始喝咖啡之前,要先喝一口冰水,这能帮助咖啡味道鲜明地浮现出来,让舌头上的每一颗味蕾,都充分做好感受咖啡美味的准备。
e。 适量的饮
第三章
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1)
在浮躁喧闹的都市,人们总想寻找一块清新芬芳的净土,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在奔波忙碌之余,人们总渴望有片刻闲暇,可以清心安神,修身养性。在都市,品茶已经慢慢地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节目,在这座忙忙碌碌的城市里,很多人都希望到一个适合的去处,去寻求一丝清静。
如今的茶馆,光听名字你就知道什么叫做“时代的产物”,茶艺馆、茶坊、茶吧、茶酒屋……都是喝茶的地方,也可以统称为茶馆,反映出这个时代多元文化的特征。有人喜欢以茶喻人生,品一口香茗,追忆逝去的往事,甭管是苦还是甜,都是一种沉淀。人,有时候,需要这种沉淀的感觉。
一个慵懒的午后或是夜晚,清风扑面,琴声幽幽,细品一盏香茗,赏心悦目地坐上一个时辰,让思绪在尚有些微热的空气中游离。金黄的茶汤,悠悠的茶韵,苦尽甘来的茶香,如煦风拂面,倏忽间更觉光阴易逝,需倍加珍惜眼前美好的时光。大世界,小日子,茶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忙碌的都市人找回自己的地方。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人早已视饮茶为生活的一大乐趣。从天南到地北,从城市到乡村,或邀游赏景,或相聚闲聊,或工作家居,或饭前酒后,总少不了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饮茶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但是,爱喝茶并不等于会品茶。会品茶才会有享受,饮茶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的感受。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感觉。”鲁迅说的练习出来的感觉就是饮茶学问、饮茶艺术。中国茶艺是学问与艺术的结合,概括起来要求做到“四要”、“七会”,即要精茶、要真水、要活火、要妙器;会选择茶、会选择水、会选择茶具、会选择环境,会煮水、会泡茶、会品茶。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做到茶、水、器、环境、技艺和心灵的完美统一。这是一种很高的、也是饮茶者所极力追求的境界。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6大类2000多个花色品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各异,效能各不相同。茶叶主要生长在气候温润、土壤肥美、光照适宜、空气清新、雾气蒸腾的名山秀水之间。它吸天地之灵气,收万物之精华,在优越的生态条件下完成生长发育的过程,使其富含近500种营养保健成分,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
第三章
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2)
选择茶叶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匀齐、光润和鲜暗等。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和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等。
有了好茶,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好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好享受的茶汤。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如洁净的泉水、雪水、天落水、溪水等。古人品名茶都要用名泉之水,而且他们泡茶用水十分讲究。用水选择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水要甘而洁;二是水要活而清鲜;三是贮水要得法。城市的自来水含有较多的氯离子,直接用来烧开水沏茶,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故宜将自来水先在容器内贮放24小时后再使用。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 100℃水冲泡。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
日本茶道是一种艺术,讲究典雅和礼仪,因为它已不仅仅概括于喝茶的本意,而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和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仪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是健康向上的。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从中国带回日本之后,茶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开始,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唐朝。自日本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百姓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15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他创造了具有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的茶室——草庵。这种古朴的风格对后来的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村田珠光主张茶人要摆脱欲望的纠缠,通过修行来领悟茶道的内在精神,开辟了茶禅一体的道路。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村田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此前的斗茶会在较大的空间举行,显得喧闹而不注重礼仪,而村田珠光将开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这就给茶道的形成创造了稳定的室内空间。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地民族化了。
在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千利休将标准茶室的四张半榻榻米缩小为三张甚至两张,并将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地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使得茶道更易于为一般大众所接受,从此结束了日本中世茶道界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千利休还将茶道从禅茶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为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他不拘于世间公认的名茶具,将生活用品随手拈来作为茶道用具,强调体味“本心”。并主张大大简化茶道的规定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道的趣味。茶道的“四规七则”就是由他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的。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和”就是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敬”就是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互敬互爱;“清”就是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和修身养性;“寂”就是凝神、摒弃欲望,表现为茶室中的气氛恬静、茶人们凝神静气。所谓“七则”就是:茶要浓淡适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温度要与季节相适应;插花要新鲜;时间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15到30分钟到达;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要照顾好所有的顾客,包括客人的客人。从这些规则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蕴含着很多来自艺术、哲学和道德伦理等因素。
第三章
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3)
每次的茶会都要有主题,比如某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或者为得到一件珍贵茶具而庆贺等等。茶会之前,主人要首先确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为身份较尊贵者。确定了主客之后再确定陪客,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关系。确定客人之后便要开始准备茶会了。一般茶会的时间为四个小时,太长容易导致客人疲惫,太短又可能无法领会到茶会的真谛。茶会有淡茶会简单茶会和正式茶会两种,正式茶会还分为“初座”和“后座”两部分。为了办好茶会,主人要东奔西跑地选购好茶、好水、茶花、做茶点心及准备茶食的材料等。茶会之前还要把茶室、茶庭打扫得干干净净。客人提前到达之后,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来观赏茶庭并体会主人的用心,然后入茶室就座,这称为“初座”。此时,主人便开始表演添炭技法。正式茶会的炭要用樱树木炭,这称为“初炭”。之后主人送上茶食,日语为“怀石料理”。用完茶食之后,客人到茶庭休息,此为“中立”。之后再次入茶室,这才是“后座”。“后座”是茶会的主要部分,在严肃的气氛中,主人为客人点浓茶,然后添炭后炭之后再点淡茶。稍后,主人与客人互相道别,茶会到此结束。
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书中这样写道:“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
茶道将精神修养融于生活情趣之中,通过茶会的形式,宾主配合,在幽雅恬静的环境中,以用餐、点茶、鉴赏茶具、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