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00多名官兵弃舰逃生。在“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即将沉没之时的5 时4O分,庞索
舰长和他的部下围着战舰唱起了阿根廷国歌。
在凄凉的歌声和寒冷的海风中,“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终于沉没了。
马岛战争以阿根廷的失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整个战争期间,核潜艇占英国
参战军舰总数的33%,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次海战,核动力潜艇从续航力、
灵活性、隐蔽性等方面均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诞生
1957年10月4 日,苏联向宇宙空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重84千克的人造地球卫
星,从卫星上发往地球的无线电信号,送到了每个国家无线电收听者耳中。
当晚,美国五角大楼里灯火通明,政界、军界要员一边看着美国战略防御能力
布置图,一边在低声讨论着什么。经过讨论,他们认为,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表明,苏联已拥有或即将拥有足够大功率的导弹发动机和足够精确的导弹
飞行制导系统,美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将成为苏联未来核武器的打击对象。为此,
美国政府和军界领导人感到应立即建立起本国的战略核打击力量。讨论期间,他们
想起了已在研制中的“北极星”导弹计划和第一艘“北极星”导弹潜艇的研制工作,
并决定将第一艘导弹核潜艇的研制时间由5 年缩短为2 年。
当然,美国人并没有将这一紧迫感放在表面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
待会上仍然说出了这样一句与他内心活动不一致的话:“这个卫星没有什么军事意
义!”
为了尽早建造出与苏联抗衡的导弹核潜艇,核潜艇的研制者们提出利用正在船
台上建造的“飞鱼”级“蝎子”号潜艇进行改装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批准。
“飞鱼”级潜艇全长77米,艇壳直径9 .7 米。尽管其容积比常规潜艇大,但布置
“北极星”导弹发射装置仍很困难,为此,研制人员决定从指挥台围壳尾切面将
“蝎子”号艇体分成两段,在两段之间加接一段长为39。6米、直径与原来相同的圆
柱形耐压壳体。其中大约长12米—14米用来布置导弹发射指挥仪及其辅助导航设备,
23米用来布置两排共16枚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其余3 米—4 米用来布置发射装置的
辅助设备。建成后,整个艇长达116。6 米,命名为“乔治·华盛顿”号,它就是人
类史上的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不但是潜艇发展史上的又一突破,也是战略核力量的
又一次转移。在各种侦察手段十分先进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很容易被敌方
发现,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以其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水下导弹
发射场。
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攻击敌方战略基地,政治、工业和经济中心,主要交通枢纽
的战略武器,美国于1959年建成第一艘“乔治·华盛顿”号后,一连建造了5 艘性
能相近的同型艇。紧接着,美国在1961年—1963年的短短几年间又研制成功了“艾
伦”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艾伦”级是以克服“乔治·华盛顿”级艇暴露出的总体
性能方面的弱点而新设计的产品,它的水下排水量7900吨,艇长125 米,水下最高
速度30节,艏部装有6 具鱼雷发射管,导弹舱携带16枚射程为2800千米的Az型导弹,
核战斗部威力为6 .5 万梯恩梯当量。1961年—1969年期间研制并建造的“拉斐特”
级是美国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建造31艘,是美国海军导弹核潜艇的主力。起
初,“拉斐特”携带16枚射程4600千米的A3型导弹,后在1975年前后建造的该型潜
艇全部改为携带威力更大的具有多弹头的“海神”导弹。“海神”导弹系分导式多
弹头导弹,其每一弹头均有各自不同的弹道,可用来摧毁不同的目标。它的命中率
高,战斗威力大,突破反导弹系统的能力强。此外,“拉斐特”级潜艇装有先进的
导航系统及射击指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
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三叉戟”又称“俄亥俄”号核潜艇,堪称历史上最昂
贵的水下核武器系统,被誉为“当代潜艇之王”。“三叉戟”核潜艇外形酷似一枚
狭长的鱼雷,全长170 .7 米,艇宽12.8 米,水下排水量1 .87万吨,是第一艘
核潜艇“魟鱼”号的 5倍。“三叉戟”核潜艇一改传统艇体结构,除首尾供操纵艇
体沉浮部分采用双层外壳外,占艇体60%的关键部位都采用单壳体结构。据外刊估
计,“三叉戟”潜艇可能采用透平驱动可变速的电机推进,从而消除了变速齿轮箱
的巨大噪声,因而它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此外,“三叉戟”核潜艇还装有
球形基阵的综合声纳,它能同时向球形方位发出多波束,大大提高了探测速度和功
率。更为特殊的是,“三叉戟”核潜艇带有“魔土”装置,一旦“三叉戟”核潜艇
遭猎潜武器追击时,受操纵的“魔士”就可离开“三叉戟”本体,高速穿行于水下,
同时还不断发射出虚假的电磁场和虚假的螺旋桨嗓音,巧妙地引诱追踪的舰艇和反
潜飞机,从而使本体逃出被歼的险境。
苏联对弹道导弹核潜艇十分重视。1958年到1963年间,苏联共建造9 艘H 级核
潜艇,它的水下排水量4100吨,长105 米,携带3 枚射程1000千米以上的弹道导弹
和10个鱼雷发射管,水下航速20节。1966年—1972年间,苏联又建造了33艘Y 级核
潜艇,它的水下排水量9000吨,长130 米,水下航速22节,携带川枚射程为2800千
米的SSN —6 “索弗莱”导弹,与H 级相比,它的武器装备、航速、设备等方面都
有较大的提高,其技术水平大约与美国的“艾伦”级核潜艇相当。从1973年开始,
苏联又建成了D 级核潜艇的首艇,D 级核潜艇的排水量。主尺度与Y 级相同,装备
12枚射程5600千米的SSN —8 导弹。目前,在建的“DII ”核潜艇据认为装备 16
枚SSN —8 导弹,水下航速25节,其技术水平与美国的“拉斐特”相当。1980年9
月,苏联建成了当今最大的“台风”级核潜艇。“台风”级核潜艇长180 米,宽24
米,水下排水量3 万吨,航速可达30节,携带射程为数千千米的战略导弹20枚。
英法两国也发展了弹道导弹核潜艇。英国自行研制的“刚毅”级弹道导弹核潜
艇水下排水量8400吨,艇长129 .5 米,水下速度25节,艇上装有16枚北极星A —
3 导弹。法国于1964年—1978年期间,建造了5 艘“威严”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装
有16枚弹道导弹,射程为5500千米。
航空母舰的诞生
1898年,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美海军部次长罗斯福接受了史密森学院教授塞姆
尔中·兰利的建议,决定将载人气球用于海上作战。这一设想竟没有得到海军部的
其他领导人的认可,他们认为,载人气球的作战用途只能限于陆地而决不可能与军
舰有缘,从而不给予资助和配合。而美国陆军部也同样以兰利教授的一次试验失败
作为借口,拒绝合作,从而使兰利教授的飞行试验最终流产。
1903年12月门日,自行车修理工莱特兄弟乘着他们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作了史诗般的飞行表演,完成了美国首次飞行器载人飞行。1908年,在罗斯福总统
的敦促下,陆军部开始对莱特式飞机进行改进,以使它尽快成为军用设备。
正当大多数人认为飞机是陆战兵器的时候,一个独具慧眼的法国人克莱门特·
艾德尔于1909年在他的一部名为《军事飞行》的著作中,提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
的必要条件。他认为,飞机在军舰上起降需要一个宽敞平坦的起降甲板、甲板升降
机、岛式上层建筑、机库。同时,他还认为在军舰上降落飞机就要求军舰本身具备
一定的高速度。不过,克莱门特·艾德尔的理论在他的祖国没有受到重视。正因如
此,法国人的舰上飞行,比对飞行有极大兴趣的美国人及拥有世界上第一流海军的
英国人整整落后了10年!
其实,在克莱门特·艾德尔的《军事飞行》发表前的1908年,美国海军中已有
一些标新立异的人提出让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飞行的设想,但由于这些人仅仅是说
说而已,并没有准备尝试,倒是之后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美国人的警觉,促使美国人
加快了飞机参与海战的试验。
这篇报道说的是这样一件事:德国人正研究试验,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
从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上的一艘德国邮船的前甲板平台起飞,以加快向纽约投递
邮件的速度。此消息一在报纸上刊出,美国人当即敏感地猜想:德国当局是不是以
邮政作掩护,正在试验一项攻击美国的新技术?美国当局当即任命海军物资局局长
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为军舰上起飞试验的总负责人。
尽管钱伯斯被任命为试验的负责人,但美国海军部却没有钱资助钱伯斯进行试
验。面对困难,钱伯斯没有灰心,他设法动员了对航空事业颇有兴趣的政治活动家、
出版商约翰·巴里·瑞安投资。之后,钱伯斯又去说服了飞行设计师格伦·H ·柯
蒂斯和他雇用的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1910年1 月9 日,起飞试验小组在美新型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竖
起了一个向前倾斜的平台,其他工作也准备就绪,并决定于11月14日在汉普顿锚地
试飞。这一决定公布之后,《世界报》发表了一则令人惊奇的消息。原来,为了敲
打美国海军,加快舰载飞机试验的进展,《世界报》决定支持一位名叫J ·麦克迪
的飞行员于11月12日在“宾夕法尼亚”号邮船上做起飞试验。非常遗憾的是,麦克
迪在起动引擎时,不慎打坏了桨叶,从而使试验流产了。
尽管《世界报》所组织的试验未能获得成功,但它却刺激起尤金·伊利的好胜
心。1910年11月14日,“伯明翰”号按规定停泊在汉普顿锚地,远远看去,舰前甲
板上方的长25.3 米,宽7 .3 米的木质飞行跑道惹人注目。一架待飞的单人双翼
飞机正迎风而立。
飞机顺利地发动了,随着螺旋桨的越转越快,机身迅速地向前滑去。由于舰上
可供飞机滑跑的距离实在太短,使得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仍未达到起飞速度,
速度不够,机翼带来的升力自然不足。只见飞机在滑完26米的跑道后,机头直往下
扎,而且驾驶员同指挥台的通讯联系也不知因何中断了。人们惊呆了,以为一场惨
剧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眼看就要机毁人亡的时候,沉着的伊利巧妙地操纵起飞机的
尾水平舵,终于使飞机在即将闯人海面触水而机毁人亡的瞬间昂起了机头,紧贴着
水面蹒跚地飞行了几千米,并在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安全着陆。
这次试飞成功,引起美国海军部的高度重视。虽然当时有不少舰队指挥官仍然
强烈反对继续进行这种试验,他们认为在大型军舰上安装飞行甲板会妨碍各种舰炮
威力的发挥。但是,美国海军部却坚持拨出专款做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