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干 作者:汪洋-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做就做宫廷工艺”,做极品是陈丽华的目标。工匠们招来了,培训工作也在艰难地进行。然而,她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名贵木材,这些比金子还要贵重难求的紫檀木、乌木、黄花梨、鸡翅木、金丝楠木在哪里呢?
根据记载,在中国明代,由于紫檀备受皇室喜爱,开始大规模采伐,很快便将国内的檀木采光。继而又派官赴南洋采办,到明末清初南洋各地的紫檀木也基本上被采伐殆尽。此时全世界的紫檀木绝大多数汇于中国。清朝末年,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为慈禧60大寿和同治、光绪皇帝大婚使用,紫檀木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复辟时又将仅有的紫檀木全部用光。
有幸的是,生长极慢的紫檀历经近400年的繁衍生息,在缅甸,在金三角,在那里的深山老林、人迹罕至、豺狼出没的地方,终于又长了出来。
这些年,陈丽华携带巨款8次率人奔赴缅甸。在金三角她坐过汽车、电瓶车、摩托车,也骑过驴,不会骑就抱着驴脖子,甚至还坐过自行车后座。在山顶上,望着山下比火柴盒还小的汽车,她体会到了“什么可怕?最高时最可怕。”
最险的一次莫过于遇到了“七里蜂”。那也是在缅甸的深山里,当时停下车大家方便一下,遇到了七里蜂,那是一种能追你七里不罢休的马蜂。把他们的车围得整个全成了黑色,蛰的车铛铛铛的已经分不出点儿来。他们关门晚了一点,进来4只马蜂,把大家蛰得脊背和脸当时就肿了。当地向导嚷道:快解手,用手捧着尿,蛰哪拍哪儿。车里有男有女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但司机的脸上嫌是尿没让拍,不到半个小时,脸肿得像一个皮球,眼睛都看不见了。用尿拍过的地方就是一个红点,再把黄水挤出来就问题不大了。过后没多远他们就看见一个小孩躺在沟里被蛰死了,浑身像盖满了黑树叶,实际上全都是马蜂。那次是真把陈丽华吓坏了。
陈丽华的艰辛付出,终于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中国紫檀博物馆终于奉献到了世人面前。她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神话,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紫檀之王”。
陈丽华爱紫檀已经到了虔诚的地步,自从下决心的那一刻,她就没有想过改变,哪怕前面有千沟万壑,这就是一种执着。
*行动指南,财富之路
1.陈丽华每天要求自己工作16个小时,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都全力以赴;她认为每周只工作4O个小时的人,是一辈子也干不出什么大事情来的。
2.陶新康说:“从小到大,勤奋与吃苦实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要能把事情做成,没有什么苦是吃不了的。”
3.刘永行认为,今天的创业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学会把远大的目标分解、简化成具体的一件件事情。因为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去克服,比一下子面对一大堆困难要好得多。
4.巴菲特认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很关键的一环。一旦养成了一种不畏劳苦、敢于拼搏、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劳动品性,则无论我们干什么事,都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章 善于经营 快速增加财富(1)
当企业小的时候,管理粗放,经营松散,客观地讲可能利大于弊;但随着企业的逐步
壮大,就会从利大于弊变成利弊相等,再后来是弊大于利。
一.财富增值的秘诀
■要使财富增值,必定要学会一系列的财富增值方式,使金钱不断地带来利润。
■要发财致富不仅要有想法,要有实干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致富的方法。
■学会理财,善于理财,给每个渴望财富的人开启了一扇成功的门。
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人用一分钱赚一百块钱,有的人用一百钱赚一分钱,差异之处,就在于经营方式的优劣。
财富是物质,是一种外在的东西,但是它的存在是由人创造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100富豪排行榜上的佼佼者更是皆知这个道理,因此他们从来不会仅仅看着现有的东西,而是会想办法改变现有的东西,使之变得更好、更有效,从而使财富增值。要使财富增值,必定要学会一系列的财富增值方式,使金钱不断地带来利润。
虽然使财富增值的方式不一而同,但成功者必定都是理财高手,他们知道怎样处理和经营自己的财富,使每一分钱用到实处,用到刀刃上。一位榜上有名者曾说,有人是用一分钱赚一百块钱,而有的人是用一百钱赚一分钱,差异之处,就在于经营方式的差别:前者善于理财,而后者则虚掷资本。可见,要让财富增值,还是大有诀窍的。那么,如何掌握这个诀窍就成为每个梦想成为富豪的人的法宝,要发财致富不仅要有想法,要有实干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致富的方法。财富是死的,而人的想法是活的。一个黄金点子,可以创造出无数财富。学会理财,善于理财,给每个渴望财富的人,开启了一扇成功的门。
产业与资本双赢
产业不与资本结合难以发展壮大,而和资本结合又常常会出现问题,因此,追求资本与产业的双赢,是任何一个企业所要追求的目标。
一个产业光靠自身的积累发展,速度太慢了。资本对产业的推动扮演着重要角色,任何一个大型企业都要用资本市场去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资本运作是一个企业家必备的能力。
1998年,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郭由此认识到资本市场魅力无穷,开始思索如何将产业与资本对接。
收购豫园商城可以看作是复星借用资本链条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典型。2001年8月,复星集团与豫园商城第一大股东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草签股权转让、托管协议,11月22日该协议中止。6天之后,即2001年11月28日,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复星投资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协议,转让价为3。8元/股,转让总金额为2。34亿元,复星投资成为豫园商城新的第一大股东,持有豫园商城6166万股,占总股本的13。25%。豫园商城虽是上海的老商业股,但在两年前已涉足生物医药领域,并拥有上海童涵春制药厂53。33%的股权。通过收购豫园商城,复星投资间接控制了童涵春。总资产6亿元的复星投资似乎是专为此次收购而成立。在复星,这是收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复星副总梁信军表示,在复星集团,公司往往就是一种手段,是一个项目投资的工具。
郭广昌以几乎如出一辙的手法运作了对友谊股份(600827)的收购:先和友谊股份大股东友谊集团出资4亿元合组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友谊集团占新公司的52%,复星集团占48%,随后,友谊复星与友谊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友谊集团部分股份,占总股本的29。98%,友谊复星成为友谊股份第一大股东。友谊股份持有上海联华超市51%股权,友谊复星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联华超市的股东,2001年,复星集团将友谊复星股份转让给复星实业,复星实业遂成为友谊股份第一大股东,对友谊股份运作至此宣告完成。与对豫园商城的运作一样,同样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
复星产业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巧的资本运作。复星做产业扩张有一个特点,即能买的不租,能租的不建。复星现有20多家药厂,只有一家是由复星自己投资建设的,其余均为合资拥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兼并成本不高,却能产生很大的协同作用。复星做产业扩张还有另一个特点,即看上的企业一定要有行业领先的位置,同时有一支合适的管理团队,否则,复星就会坚决退出。复星旗下曾有一家中药厂,注册资本金600万,复星占60%,每年税后利润300多万,连续5年都在分红,但复星还是力图提高它的销售额,5年换了三任总经理,教授、卖药大王、跨国公司的营销总监都有,始终未能奏效,复星就将它卖给了一个做保健品的企业。
2002年,郭广昌将视线更多地收回到了上海,因为上海的机会来了:从医药制造介入医药流通;从介入报刊发行,到加大媒体投资;从最早做房地产销售策划,到在上海房地产上获得丰收;从进驻联华超市,到打进豫园商圈……复星已经越来越接近上海国有机构控制的一些核心和垄断性业务。
第四章 善于经营 快速增加财富(2)
复星现已拥有复星实业、豫园商城、天药股份、羚锐制药和友谊股份5家相互关联的上市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星系”,但即便是一些股市老炒家,谈起复星系,至今仍会有些惊愕的感觉,“有这样一个系吗?”这是郭广昌的高明之处。
郭广昌做资本运作,从来不像唐氏的德隆一样,仰氏的华晨一样,张海们的凯地一样,事情还没做就制造出万般动静,最终因为动静过大,导致万众瞩目,舆论哗然,从而成为监管部门的重要目标。
经营多元化
企业必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策略。
物极必反,在投资方面这更是至理。如果把全部身家都押在一项资产(好比一幢房子或是某家公司的股票)上,那么就会在市场波动面前变得无比脆弱。
多数时候,在全世界各地的不同投资表现会有巨大差异。通过把投资分散在不同的货币、国家、产业和证券市场上,将可以减少市场价值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多元化之后,这些产业能够互相支撑,利润和产业能够互补,在项目规划上也能有一个长期、中期、短期的战略互补。做大了不一定要回头,企业必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策略,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寓时效性于多元化之中是大多数富豪的成功之路。
1978年荣智健南下香港时,先凭借父亲荣毅仁在香港积下的几十万资本,与两个堂弟开办电子厂,生产电容器、电子表等,后转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储器,由于他曾长期在内地工作,熟悉国内电子产品市场,因而他生产的产品总是适销对路,获利丰厚。后来该厂被美国一家电子公司高价收购,荣智健即将这部分资金在美国合资开办加州自动设计公司,不到10年,资产即从10万港元飚升至43亿港元。
1986年荣智健正式加入中国国际投资者(香港)有限公司,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他提出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由他选用人才,他说:“恰当的人才是一家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企业管理并不是一个人的事,全凭整体分工合作。”第二是授予他相当权力,毋需事事请示。这是为了适应国际商海激烈竞争的需要,便于随机应变。
荣智健任香港中信总经理后,第一件大事是提出收购国泰航空股权,但受到了董事局许多人的反对,在香港和北京都议论纷纷。荣智健坚持认为,国泰航空当时很赚钱,而且很有发展潜力,因为香港要稳定繁荣,处处都靠运输,不是轮船就是航空,而国泰公司在航空方面已有几十年经验,信誉也很好。父亲支持他这个大胆的设想,于是1987年2月,中信香港以13亿港元购入了国泰航空的12.5%的股权。这是中信香港首项大投资,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投资行动,是很成功的资本运作。
接着荣智健设计了一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