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通道-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引发欢笑的氛围。尤其是在心绪不佳时,营造这种欢笑的氛围,会使人驱走阴云苦
闷,把握晴朗爽快的风和日丽。因为在这种氛围里能使人增强肌肉的活力,享受到精神
的愉悦。美国的一位医生就曾给一个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每天坚持看喜剧电影,促使患
者欢笑,经过10年的治疗,终于使他告别了死神的威胁,成为健康的人。
二是广交性格爽朗的朋友。在与朋友谈天时多谈些轻松的话题,自然会引出一些笑料,开怀一
笑,精神爽快,疲惫的身心得到释放和缓解。目前在人们中流行的“黄段子”,虽说不健康,可是
却能引发人们笑得前仰后合,喜泪涕泗。在网上和一些报章上也开辟了一些笑料性的小段子,也能
促使开怀一笑,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
三是多回忆一些令人发笑的往事。回忆这些往事时往往不会大声地开怀大笑,而是流露出一种
会心的笑。如有的人闲来无事时回忆起与他的初恋情人聚会时的趣事,心中充满着甜丝丝的笑意;
有的回忆起儿时的小伙伴恶作剧时的情景,也会发出会心的笑。这些笑把你拉回到往昔的岁月,会
使你笑得温馨,笑得惬意,同样会使你感到轻松和舒畅。
留意先兆心勿慌
老年人的一些急重疾病一般都有先兆,而这些先兆往往是轻微的,症状表现不典型,有点似是
而非,因而容易引发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重视不够,把大病先兆看成偶尔的身体不适,延误治疗
的最佳时机;二是机械对号,把身体的偶尔不适看成大病的先兆,忧心忡忡,好像末日即将到来,
后来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庸人自扰。这两种极端化的做法都是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
有一位局级干部在退休前吸烟不用自己买,经常有饭局,吃得酒足饭饱,身体没有觉得有毛
病。退休后烟酒的档次都逐渐降了格,时常咳嗽,低烧。他和老伴都觉得他平时身体相当好,可能
是偶感风寒,肺部发炎,或是因为烟酒的质量不好造成的,就没有往心里去,只是到机关卫生室要
了些抗生素吃。过了有半年,他咳嗽得越来越厉害,才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的癌细胞已经浸润了
左肺的大半个肺叶,已经无法做手术切除了。
还有一位退休教师,平时身体不适时,常常根据医书上提示的疾病症状,来与自己身体对号,
寻找自己患了什么疾病。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有点发烧,体温总是在37。4摄氏度左右徘徊。
他查看医书,发现自己的症状表现与老年肺结核病一样,因而忧心忡忡,整天茶饭不香,无精打采。
在老伴的劝说下,他们带着信用卡和住院用具去医院看病,本想在医院住下来,可是医生却告诉他
根本不用住院。他的这种低烧是属于功能性的,是因为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衰退引起的,只要注意
休息,再服些清热的中药就可以消除症状。
这两个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证实了老年人对于身体的疾病先兆,既不可疑神疑鬼,见了风就是
雨,也不要漠然处之,视而不见,不往心里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可庸人
自扰之,留意先兆勿心慌。对于一些疾病的先兆性的症状表现,要请教医生,不要想当然地擅自判
断。上面提到的那位局级干部就是凭着老皇历自以为是,过分地藐视了疾病的先兆,结果误了大事。
如果他能够留意一些疾病的先兆,重视一些疾病的症状表现,就能够及早治疗,免除灭顶之灾。而
那位教师却是由于接受不正确的心理暗示,给心理造成压力,使得心理情绪受到干扰,影响到对疾
病的判断,无端地给自己招来许多麻烦。
对待疾病的先兆,还要做到心中有数,客观对待。就是说弄清这些先兆的来龙去脉,学会掌握
疾病的规律,应该服哪些药物,怎样进行休息和调养。做到这一点,就会不至于引起情绪的波动,
被惶惶不安的心境所左右。
要做到对于疾病的先兆有个清晰的了解,做到遇事不慌,还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建立自己的健
康档案。老年人的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果能够做到定期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就能够把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轨迹显现出来。这样一旦有些症状的表现,就可以根据健康档案的
记录,判断这种症状是偶然想象,还是急重疾病的先兆,可以全面估计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里
有底,不至于心慌意乱。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每半年或一年对心、肝、肺、肾、脑、前列腺、妇科
等老年人易发病的部位做一次健康检查,便于把住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关口,及时采取保健措施,维
护身体健康。
笑对病魔心平和
人体的衰老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很难一刀切般地划定一个衰老的年龄界限。人们往往是在感
觉到自己的身体衰老时,才注意养生和锻炼身体。这就是当下许多老年人非常注意身体锻炼的,而
中青年则把锻炼视为儿戏的缘由。其实,很多老年病并不是到老年才发生的。据统计,老年人的高
血压病的70%,糖尿病的60%,十二指肠溃疡的80%,都是在青壮年时期埋下“祸根”的。因此
有的学者认为人的身体,实际上从40岁就开始走上了逐渐衰老的下坡路。
试想,一个人从40多岁就开始与时俱进地衰老,到了六十多岁,自然会出现健康危机。尤其
是人的各种生理器官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的变化,更促进了人体的衰老。以人的动
脉血管为例,由于成年累月地摄入脂肪量的增多,血管的内壁逐渐沉积了胆固醇等脂类物质,管壁
就发生变厚变硬的硬化,质地发生退化。这就容易导致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的发生。依此
而论,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逐渐降低,器官老化,自然是多事之秋。因之,老年人
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也是不足为怪的。
然而,并不是每位老人都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的。有的老人对疾病怀有惧怕心理,一旦身
体不适就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有的老人得病乱投医,不知道出哪门好,
甚至听信虚假的广告宣传,不惜高价购卖假药。还有的老人悲观失望,干脆就混吃等死,好像末日
将来临。其实这些心态都是不健康的。有位学者说过,一个健康的老人的标准,不仅要求身体没有
严重疾病,生活能够自理,还要具有正常的思维和情绪。就是说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健康的表现。
显然,上面提到的几种心态都与健康的身心无缘。
要做到面对疾病情绪泰然,应该首先记住毛泽东同志的那句“既来之,则安之”的名言。的确,
无论出于什么因由,疾病已经确诊,就不必呼天抢地,怨天尤人,最为客观的做法就是“既来之,
则安之,完全不必着急”。因为疾病是一种客观的事物,既然已经形成,它就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着急或怨恨都是没有用的。最为客观的态度是面对患病的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放开
眼量,心态平和地治病、养病。这种精神状态就能使得患者笑对病魔心不惊,平平和和治疗疾病。
要做到这一点,就内在情绪而言,需要心静如同止水,放弃尘缘,不为功利目标所烦恼,任凭身外
有多少是非也不计较。虽说生病对工作多有不利,但能退一步进行自我安慰:我终日劳劳碌碌,没
有休息的时间,现在和不好好休息一下?这种情绪的安慰能够消解养病的急躁情绪,有助于静心休
养。就外在情绪而言,除了积极与医生配合之外,还要与高朋良友多接触,多谈论些出世开怀的言
语,或者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休息疗养。这样的客观环境,能够帮助患者的情绪不受干扰,保持平和
的心态。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很重视“防养之道”,所谓“防养”,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说
小病之时防大病,大病之时防多病。一旦患了疾病,忧心似焚,气愤暴躁,只能是加剧病情,甚至
还会娘就更严重的疾病。宋代的司马光在《与范景仁第四书》里写道:“医术治已病,平和心气治
未病。” 如果患者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新的疾病连锁性地发生。这样
就有利于单纯疾病的治疗,使身体尽早恢复健康。
在配合医生治疗的过程中不要有精神负担。据一位脑外科医生朋友告诉我,他曾给两位患有脑
硬膜下积液(脑出血)的病人做过手术,他们的病情近似,但是心态却有很大的差异。一位患者没
有精神负担,手术前吃得饱,睡得着,心态平和,结果没有一点后遗症;而另一位患者在手术心理
负担重,焦躁不安,怕得要命。结果术后的后遗症总就较为严重。这两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心理情
绪的治疗疾病的重要意义。
此外,要掌握疾病的规律,在配合医生治疗的过程中仔细体会发病和治病的特点,怎样做,身
体就觉得舒服些,病情就有所好转,反之病情就转坏;服什么药物就感觉好,服那解药没有明显的
表现。体会清楚这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便于医生的治疗,也能够搬住自己增强康复的信心。
注意防范防意外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意外伤害事故,约占人类死亡总人数的
6%,是除自然死亡以外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第一杀手。从世界范围看,当下生产事故是逐年减少的
趋势,而生活意外事故则逐年上升。
生活意外事故,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祸”。它是由生产、生活、交通等各个方面的技术风险所
造成的。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在家,活动范围圈缩小,外出的机会少,似乎减少了许多事故风险。
其实不然,老年人更应该加强意外事故的防范意识。
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老人的一万事故发生。如有的老人行走不慎,脚步不稳,跌倒在地;有的
老人洗澡时“晕澡”摔倒;有的老人吃饭时饭粒呛进气管;有的老人看足球赛事过分激动导致心脏
病突发,有的老人在横过马路时被机动车撞伤,等等。都说明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必
须坚强防范意识,正如俗话说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遇到意外事故,常常是危及或缩短
老年人的寿命的。
生活事故之所以成为“意外”,就是说它是不可推断或预测的,往往是在人们稍有疏忽、大意
间发生的。因此,讲究安全科学,从根本上采取防范措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乃是最为
可行的最佳办法。
对于老年人来说,首先应该发扬老年人的阅历丰富的特长,进一步加强对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
唐代诗人王勃说的“祸不入慎家之门”,唐代学人张弧说的“居安虑危,履平虑蹶”,以及俗话说的
“走路防跌,吃饭防噎”等等,都是强调了处事谨慎能够避免祸端,提醒人们即使是在极为司空见
惯的事情上,也要谨慎小心,防止发生意外的事故。有这么两位老夫妻,老头办事仔细,办什么事
都是一板一眼的,极少遇到意外的事故。而老太婆则办事毛毛躁躁,粗手大脚,连连遇到意外事故。
一次是用高压锅做粥时,没有盖好锅盖,导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