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通道-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间里,彼此之间有些碰撞、摩擦或误解是难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要是互不示弱,就必然使
矛盾激化,怒目相向。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都觉得别扭。反之,要是都学一学张尚书和叶侍郎,
互相礼让,自然就化解了矛盾和纠纷。
居住在楼房里的邻居要打开自家门,营造开放的邻里氛围。相互关联构成了社会的完整性,同
样,居民楼作为一个居住整体,也是在相互关联中生存和发展的。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必然产
生隔膜,由隔膜而疏远,由疏远而产生矛盾和纠纷。表面看来好像是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其实,
这种封闭的生活已经为邻里的关系恶化隐藏了危机。如果打破封闭的格局,主动与邻里打招呼,串
串门,拉拉家常,互相关照,就能建立起新的邻里关系,就会感到大家庭般的温暖,感受到和睦邻
里胜似金的和谐与惬意。有位退休教师自命清高,平时与同住一个楼的退休工人、干部没有往来。
每天除了晨练不下楼,即使在楼下遇到同龄“楼友”也从不打招呼。恰巧,有一天他突然摔倒骨折,
子女们都上班了,还是在“楼友”的帮助下送到了医院,得到及时的救助。生命危机的教训使得这
位教师思想大有转变,开始与退休的工人、干部们打成一片,融通了邻里关系。
彼此自律也是邻里关系的凝固剂。有个相声说一个单身的青年租房住在一个老式的木板的楼房
里,他每天回来很晚,每次上床脱鞋时都是把鞋扔到楼板上。而他的楼下住的是一位老人,只要楼
上一扔鞋,就把老头惊醒,就再也睡不着了。无奈,老头向这位青年提出要求:把鞋轻轻放下。青
年人满口答应。这天晚上他脱鞋时刚刚扔掉一只,忽然想起了老头的要求,就把第二只鞋轻轻地放
下。殊不知老头为了等他的第二只鞋扔下的声音却一夜没有睡。看来,邻里间不干扰他人是起码的
公德。这位青年并不是道德欠缺,而是自律不够。顺手扔鞋自己不以为错,可是给邻居造成不良影
响却没有得到重视。诸如此类的事在邻里间并不少,如,有的人家放音响,音量过大,有的人家半
夜大声吵架,有的人家图自家方便把自行车放在楼道里等,自己不以为意,却忽视了对邻居的干扰,
邻居不满意就对你有看法,自然就疏离了邻里关系。
邻里间切忌传闲话和拨弄是非。邻居之间女性是活动的主体,彼此间的友好与隔阂一般都是取
决于双方女性的交往的厚与薄的。一般地讲,退休的女性除了家务事外,无所事事,常常是通过聊
天来打发无聊的时光的。因此,女性邻居间不拨弄是非,不捕风捉影地传闲话,不说长道短地传“新
闻”,就少却了许多矛盾与纠纷。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一
所居民楼里居住着十几家,几十口子人,经历不同,教养有异,至于性格、爱好、生活方式也会有
很大的差异。在这种多样性的人群中,邻居间的交往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他人,包容
他人;对自己看不惯的事情,不必说三道四,更不能见到风就是雨地传闲话。否则,会使邻里之间
的关系雪上加霜。
幸福院里幸福多
据民政部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目前有国家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2816家,
床位22万张,收养老人17万多人;有集体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37000家,床位87万
多张,收养了66万多老人。二者合计共有公办福利机构4万多家,床位109万多张,
收养了83万多老人。这与我国1000万70岁以上的老人的数目相比,还不足1%。因此,
老年人住进幸福院还有待条件的成熟。
有位邻居老头,在老伴去世不久,就卖掉房子和家什,搬到幸福院去了。对此事很
多人议论纷纷,有支持、肯定的,也有持否定态度,说儿女不孝的。他的女儿跟随丈夫
在国外定居,每年回来一次看望父亲。儿子本来在“国企”工作,因亏损严重倒闭了,
成了失业者,还要负担儿子读大学的费用,家里的生活很拮据。这位老头考虑到女儿离
得远,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儿子日子过得艰难,不愿意给儿子增添负担,凭着自己的退
休养老金在幸福院里能够度过余生的,于是就申请住进了幸福院。对这位老头的选择,
人们认识的不一致反映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带
有先导性的问题。
目前中国传统的尊老文化遭遇到现代化进程的洗礼,其表现一是代际关系错位,尊
老不足,爱子有余。一般的城乡家庭对老人的需求相对重视不够,而对自己的下一代却
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财力;二是晚辈强调对老人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对精神需求重视不
够。
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晚辈人也有他们的理由:他们认为当今各种岗位都竞争激烈,要
想生活得好一些,就得投入到竞争的行列之中。不能像以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在父母面
前尽孝道,只要让父母生活无忧就觉得尽了孝道。而对子女则期望出人头地,因为未来
的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如果孩子不能称为“人上人”,就容易被淘汰,日子过得也不会
如意。在当今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儿女的成功与否,不仅涉及到他们自
身的生活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父辈养儿防老的回报。
其实,爱子防老本是东方传统文化的产物,尊老不足在西方已存在很久。这种代际
关系的错位与异化,正是东方的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刺激下的一种变异的反
应。并非是儿女们不愿意尽孝道,而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人感到自危,不得不
“舍车保帅”的一种权宜之计。有的父母看清了儿女们的这种处境,就很明智地选择了
不给儿女们添负担的做法,到幸福院去安度晚年。
当然,也有的老人觉得到了幸福院,是被儿女们抛弃了,自己的脸面不好看;还有
的儿女们不愿意把老人送进幸福院,担心邻居或亲友说三道四,背上个不孝心的恶名。
其实这都是一种传统的顾虑,如果从实际出发,能按较高的生活标准安排老人在幸福院
的生活,老人自己感到幸福,作为儿女的也感到放心。由这两点就行了,没有必要被他
人的不负责任的话所左右。
在走访幸福院时,我见到了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头,还有一些其它的老人。他们共同
的感觉是“走对了这条路” 。他们平时生活得无忧无虑,吃饭有人给做,卫生有人给
打扫,衣服脏了有人给洗,身体不舒服院里有医生给诊治。除此以外,每天能看电视、
听广播,每月检查身体一次,每年还组织外出观光旅游。而且许多同龄人聚在一起,经
历了相同的时代,有着共同语言,谈得来,有兴致,自然就觉得生活很惬意。还有的老
头和老太太经过较长时间接触,觉得和得来,还可以申请结为连理。
这里所说的幸福院虽说不是老年人的唯一归宿,但是那些条件好、环境好、服务好
的幸福院,要比老年人在家独自过着空巢的生活要幸福得多。这是幸福院里的老人的共
识。
儿女孝顺老来福
我国历来提倡的“以敬为孝”和“以教为养”的美德,集中地体现了父母和子女间
的权利和义务。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代的那种“王祥卧冰求鱼”式的孝顺,已被“以
敬为孝”的健康的亲子关系所替代。这主要体现于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的供给、精神上
的安慰、感情上的理解与体贴,以及老人患病时的护理与照顾等方面。可以说这是一种
既传统又现代的“孝顺观”。
人到老年失去了独立创造财富的能力,身体也逐渐衰退,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弱势群
体的一员。因而子女孝顺既是老年人的最大的精神安慰,又是使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前提
和基础。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涉及一些物质利益的关系,有些青年人的孝顺观念已经
变得很淡薄,具体的表现有这样几种情形:有的是多子女家庭,子女的生活水平有差距,
互相攀比,这家给得多,那家给的少的,舍不得供养老人,总是怕自己给多了吃亏;有
的是借口老人有积蓄,以孝敬老人为名,行“还乡团”吃、拿之实,认为是不吃白不吃,
不拿白不拿;还有的是忙于自己的事业,对老人漠不关心。甚至连老人患病住院都不乐
意去陪护而是找人陪护。这样的儿女显然是对自己的生身父母不够孝敬的。设想,年迈
力衰的父母本想依靠子女照顾,过好后半生,却得到这样的结果,怎不令人寒心呢!
有两句打油诗写道:“少年莫笑白头翁,花开花落几日红”。确实,人的生老病死是
客观的规律,谁也不能回避。今日的少年郎,明天的白头翁,人人都会老的。如果你不
孝敬父母,而在你当父母时,你的子女不孝敬你,又该如何呢?看来,对父母的赡养与
照顾,既是自己的责任,又是自己的义务,是不能藏奸取巧的,否则就会自食其苦果。
当然,新型的亲子关系是彼此平等的,子女应该“以敬为孝”,丝毫不能含糊;但
是作为老年人,对子女的孝顺的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新的亲子关系。儿女是父
母的贴心肉,作为父母总是希望儿女生活得比自己好。在儿女身上不止寄托着父母的理
想和期冀,而且对每个儿女都像俗话说的“十指连心”,每个儿女生活得好坏都牵动着
父母的心。根据调查显示,老年人所期望的儿女孝顺,集中于及时让父母了解自己的状
况(占24%)、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经常看望父母、事业有成、尊重父母的意愿、陪父
母聊天、资助父母和父母患病时有人护理等问题上。可见在子女孝顺的问题上,父母考
虑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儿女。父母对儿女孝顺的理解也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他们
不是像过去那样关注资助父母、陪父母聊天等传统的孝顺理念,而是把了解儿女的现状
放在了重要位置。就是说儿女工作好,生活得好,老人就心安理得,感到欣慰,被理解
为这是对自己的孝顺。这表现出父辈对下一代的宽容和理解。
当然,老人也很关心子女“常回家看看”,享受天伦之乐。譬如,全家老少和和美
美地吃顿饭,聊聊大人和孩子的趣事,都能给老人以孝顺的感觉。老年人与儿女、孙子
们围坐一起,子女们间或给老人夹夹菜,说说开心话,告诫老人哪些食物不宜多吃,可
以让老年人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产生愉悦的心情。老年人能从中获得一种众星捧月的精
神享受。即使是粗菜淡饭也会吃得格外香甜。儿女们这些细微的一举一动都温暖着老人
的心,老人会觉得儿女孝顺,自己心情舒畅。有关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好的时候,能够
分泌出各种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可以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
节到最佳状态,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补益。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有助于
老人的延年益寿。
其实,老人对子女最关注的,还是在自己患病时能够得到子女的精心护理。这也是
子女尽孝心的好机会。亲人护理不仅照料得体贴入微,更重要的还是感情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