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长寿通道 >

第3部分

长寿通道-第3部分

小说: 长寿通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禅老人的宏图大志为这两句话做了极好的注脚。老年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摒弃“人
到老年万事哀”的消极情绪,更不要感叹自己追悔莫及的人生。往之不可谏,来者犹可
追。沉湎于往事会使你意气消沉,迈不开前行的脚步,也会使你觉得来日无多,生活越
来越没有意思。 

那些心有所求的老人,总是筹划着未来的事情,没有时间和机会翻腾往事的陈谷子
乱芝麻,就不会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尤其是当你热心于某个目标的追求时,就会产生一
种 “不知老之将至”的朝气。这种朝气能使老人在自己的爱好、特长方面得以发挥和
进取,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也要注意,处于黄昏时期的老年人是发不得少年狂的,不要
有过高的抱负,也不要另起炉灶,独辟蹊径,应该量力而为,如同徐特立老人说的那样:
“我亦等龟蜗,爬行在人后,日日行不息,一生未曾够。”实际上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
轨道上坚持不懈地前行,就是进取,就是宏图大志。把握了这个分寸老年人就能自得其
乐,精神生活充满活力。 


潇潇洒洒沐夕阳 

江西话剧院的话剧艺术家黄继红先生擅长篆书,日前他根据李商隐的《乐游原》翻
作了一副联语赠给我:“黄昏无限好,只因有夕阳。”这两句联语一扫低沉、悲伤的阴霾,
给人以积极乐观,耳目一新之感。由此也引发我回忆起许许多多美好的黄昏景象:在那
淡蓝的天幕上,稀疏的云彩被夕阳镶上了金边,大块的云朵被渲染得通红,显得非常辉
煌、绚丽;在那浩瀚的大漠,夕阳袒露了博大的胸怀,不禁令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景象,给人一种自信、包容、沉稳、恢宏的气势。是啊,自然天成的夕阳风
景,充满着神奇的变化,洋溢着斑斓多姿的瑰丽,怎不能让人感慨万千呢! 

如实说来,人的一生也如太阳的起落一样,每个时段都有自己的美丽风景。因为有
夕阳,黄昏时光才显得瑰丽、神奇,让人留恋,让人赞美;人的晚年,同样也是一道美
丽的风景,也像美丽的夕阳一样充满着绚丽多姿的诱惑力。 

能否认识到这种夕阳时光的绚丽多姿,涉及老年人的人生观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度
过晚年的问题。有的老年人有着“船到码头人到站”的思想,觉得已经“土没脖子”了,
没有作为了,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种苍凉和无奈感。其实,正如对黄昏的评价一样,
只要客观地对待,就能够有滋有味地欣赏其灿烂辉煌的一面。应该看到,今天的老年人
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是饱经风霜,没有得到今天的青壮年这样好的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
遗留下很多人生的遗憾。可是换个角度看,既然老年人的坎坷经历,失去的个人空间较
多,那么就应该充分利用、享受退休后无拘无束的生活,潇潇洒洒地度过自己的沐浴夕
阳的岁月。这种活法是积极的养生之道,也是一种乐观的人生哲学。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树立一种潇洒人生的观念。有的人觉得“人到老年万事休”,
吃不讲究,穿不讲究,住不讲究,几乎是一切都是凑合。把自己限制在消极、灰暗、垂
暮的心境中,终日暮气沉沉,不思进取,甚至还对生活潇洒的老人品头论足,那里还谈
得起自己潇洒呢! 

我们强调潇洒人生,其实是一种潇潇洒洒地沐浴夕阳的养生之道,是一种如何过好
幸福晚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一种抵抗衰老的表现。有位退休的护士年逾60,还经
常穿得花红柳绿,薄施唇膏,佩戴项链、耳环,给人年轻10多岁之感。尽管有人对她
说五道六,可是她自己却感到这样一穿戴起来,就精神爽快,乐以忘忧,甚至连脚步都
觉得轻捷、稳健。她说她这样做,一是要补偿年轻时失掉的美的机会,二是借此来调整
自己的垂暮心理,使得自己忘记自己的年龄,显得心态更年轻一些。这正是潇洒人生的
实质。据说宋美龄平时很注意化妆,就连她身边的侍从,也没有见过她卸妆后的形象。
她这样做反映了她对美的追求和忘年心理,也对她的高寿起到积极作用。 

潇洒人生能够丰富生活内容,拓展生活领域,使得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开心,很惬意。
有的人终日被消极的情绪所缠绕,易怒易燥,精神不振,生活幅面越来越窄小,甚至连
朋友都不愿意往来,可是潇洒地沐浴夕阳的老人却不这样。他们能够给自己“找乐”,
扩大自我的生活情趣。有的老人很会玩,见人打门球,他就去学;见人抖空竹,他就去
买来抖;见人跳舞,他就参与其中;见人上网,他也买来电脑上网浏览。经常学习,不


断进取,总是追赶潮流,也就总能保持着积极的心态。有的老人喜爱相声和小品,平时
听上一两段,听到逗趣时,开怀大笑,显得轻松愉快。在心情不好时,听段相声或轻快
的轻音乐,排解不良的情绪。这要比生闷气有利于健康。在自己喜好的事情上找到乐趣,
活得开心,就能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营造健康的心理,延缓衰老的光临。 

注重对美的追求与欣赏,也是潇潇洒洒地沐浴夕阳的组成部分。老年人一般是认为
与美无缘了,但是作为欣赏者还是不能缺席的。德国的一个科研组对200名男性进行了
为期5年的研究证实,那些注意欣赏美女的男人,血压相对较低,脉搏跳动较慢。如果
持之以恒,可以把患中风和心脏病的机会减半,延长4—5年的寿命。这项研究成果,
不是怂恿老年人晚节不保,去做一些不正经的事,而是揭示出“让眼睛吃些冰淇淋”,
注意欣赏美有利于健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关系,往往淡化
了自己的欣赏欲望。这实际上是对爱美之心的扼杀。老年人出席一些舞会、音乐会、看
画展和花展、逛公园,欣赏一些美的绘画、音乐、雕塑、风景,以及美女,都应该是无
可厚非的。瑞典的医学家研究证明,老年人欣赏优美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品,能够延缓
大脑的退行性变化,陶冶性情,安定情绪。不仅可以调剂身心,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
焕发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情有寄托健身心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被失落感所萦绕,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这种精神状态无疑
是对身体没有好处的。可是有的老人退休后,能够很快地调整到位,适应新的生活,特
别是感情上有所寄托,生活的空间很快就被自己所喜好的事情所占领。 

有位叫杨国义的退休教授,从小就喜欢放风筝,但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到80年代
初,成年人放风筝还没有提升到健身和休闲的层面来认识,成年人放风筝常常赢得过路
人难以理解的眼光。退休后他不管不顾地开始圆那个童年的梦。后来逐渐吸引了许多同
好者。随着放风筝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他发起组织了一个老年风筝队,并亲自担任队长。
如今这个老年风筝队每年举行一次风筝制作和放飞比赛。他还和几名队员参加了第十四
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向海内外朋友展示了老年人的风采。 

杨国义在谈到放风筝的体会时说:“有的人退休后有失落感,觉得无所事事,可我
却觉得时间不够用。上午做风筝,下午放,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哪有时间想什么失落的
事情?”他的话恰恰说明老年人要有精神寄托。平时情有所托,就会感到生活充实、有
乐趣;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增加生活的情趣,增强生命的活力。这种精神寄
托不仅占领了退休后的生活空间,还能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将晚年生活过得充实、
愉快而有情趣。 

人的精神寄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譬如,
有的人喜欢搞收藏,有的人喜欢搞小制作,有的人喜欢篆刻,有的人喜欢绘画,有的人
喜欢打门球,有的人喜欢织毛衣,有的人喜欢爬山,等等,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只要
你对某种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有兴趣、有基础,就不妨努力一下,发展一下,使得你


的精力寄托于这个方面,就会感到乐在其中,乐趣无穷。 

精神寄托的选择要注意身心健康的原则。譬如,有的老年人嗜好捕鸟,经常带著粘
网到野外捕鸟。这对本人来说蛮有意思的,看来是精神上有所寄托了,但是并不利于国
家和人民,给国家的环保事业带来危害。这种精神寄托虽说占据了许多空闲时间,却是
不应该提倡的。这是属于不良嗜好,与高雅的精神寄托不是一码事。 

不良嗜好与精神寄托属于不同的心理追求。前者是一种消极的精神寄托,一种百无
聊赖的消耗时间的行为,没有目的性,没有成就感,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后者则是一
种以养生和健身为目的的积极的,旨在提高身体机能和智能的休闲方式。据世界卫生组
织的披露,每年有200万人由于懒于运动,四体不勤,终日“坐”以待毙。并预示:到
2020年全世界将有70%的疾病属于“非传染病”,而是因为缺乏身体锻炼而导致的“生
活方式病”如癌症、糖尿病、冠心病等。一些不良嗜好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血压的变
化,而且长久地坐着,缺乏运动,无疑是有损于身体健康的。 

积极的精神寄托则是一种高尚的情趣。譬如学习绘画或书法,既在欣赏名家的作品
时受到美的艺术的陶冶,又在学习临摹的过程中全神贯注,思想集中,同时也启发了心
智,锻炼了腕力。又如爬山,在登山时活动了筋骨,锻炼了身体,同时又在登高远望时
受到大自然美景的陶冶,感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有助于身体健康。 

助人为乐乐融融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一个调查研究中心以社会关系对人的寿命的影响为题,对2000
人进行了跟踪14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凡是乐于助人,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寿命显著
延长,而那些心怀恶意,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倍。另据
美国的精神病学家雷德福。威廉斯教授发现,脾气暴躁,性格孤僻,对他人不友善者,
比那些心地善良,沉着冷静,乐于助人的人的死亡可能性高出4倍。 

这两项研究资料表明,人的善恶言行影响着人的寿命的长短。心怀善意,以助人为
乐者,不仅使自己获得精神愉快,其乐陶陶的享受,还能延长人的寿命。究其因由,从
心理角度看,心怀善意,乐于助人的人在“助人”的同时会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感和慰
藉感。他们以自己为他人做出的奉献感到自豪,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觉得浑身轻松,精
神愉悦。有位热心助学的退休老工人,养老金并不高,但他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之后,决心每月从工资中抽出一百元寄给大西北嗷嗷待哺的3个孩子,资助他们上学。
每当他领取了退休金,寄给他资助的孩子之后,就觉得仿佛是又了却了一份心愿,就连
脚步也觉得轻松而矫健,即使是遇到不愉快的事,似乎变得不值一提,会很容易地化解。
这就是“助人”的精神力量!另外,“助人”的行为自然会得到受益者和群众的感激、
尊敬和赞赏。而这种感激和赞赏使得“助人”者感到人间的温暖和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