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赋税史-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分两期,依营业额大小分等,税银约五十至一千两之间。
三、当税
当税为清初所创,系当铺营业税,当税由当帖而生。当帖与牙帖一样,均为营业许可证。一般当铺或小抵押铺,于领取当帖获得营业许可权时,需缴当税,每年一次。顺治九年,制定当铺税例,各当铺每年课银五两。康熙三年,规定依照营业规模大小年纳银五两,三两、二两五钱不等。雍正六年,清廷制定了当帖规则,凡营业铺业者,须呈明县知事,转呈藩司请帖(执照)按年纳税,其税率较康熙时约高一倍。其后,正税之外,因海防筹款,责令当商另捐银饷,称为帖捐。捐率各地不同。此外领当帖时,各衙署层递核改,规费也很重。
四、契税
契税也称为田房契税,是对买卖典押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所课的税。清初,只课买契,不课典契,后来,渐及典契。
顺治四年规定,民间买卖土地房屋者,由买主依卖价每一两课税银三分,官于契尾钤盖官印为证。雍正七年,规定契税每两纳三分以外,加征一分,作为科场经费。由于最初契尾盖印后,交与业主,官方没有存据,不法者模仿捏造,其后改为契纸契根法。由布政司造备,发给州县,发给州县,验契纳税后,将契纸与业主,契根保存于官,以防伪造。但此法实行后也有弊端,官吏“夤缘为奸,需索之费数倍干从前。”至雍正十三年,停用此法,买卖田房,许由人民自作契据而纳税。乾隆十四年,又定税契之法,由布政司发给契尾,于契尾附以连续号次,其前半部记载买卖者的姓名买卖田房的数目、价格、并税银额,后半部为空白。纳税时,以大写数字填写买卖价格及税银,加盖官印,将前半部给买方作契据,后半部同期者集为一册,送布政司。对不纳税,无契尾者,照漏税论罪。此法税率,买契为百分之九,典契为百分之四点五。
五、牲畜税
清初规定,凡买卖牲畜,按价征收百分之三。乾隆嘉庆以后,各省先后征牲畜税,但仅对贸易开征;尚未对屠宰牲畜征税。清末始有屠宰税。
六、其他杂税
清初,地方杂税大兴宛平两县的铺面行税;有的地方有间架房税;江宁有布廛输钞;京师有琉璃、亮瓦两厂计檩输税。这些都类似房捐,至乾隆年间,逐渐废止。
此外,还有其他临时加征的杂税,如车税、花捐、灯捐、妓捐等。各省新设立的名目大致相同,此类杂税,没有定制,故苛扰之弊,在所不免。 第五节 赋税管理
一、征管机构
清前期国家税务征管机构,在中央主要是户部。户部掌天下户口,土田之籍,一切经费出入的统理。户部尚书为长官,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为副长官,其下有十四清吏司,按各省分,职掌该省的民赋及八旗诸司廪禄、军士饷糈、各仓盐课,钞关杂税。
除户部管理外,有部分关税(竹木)属工部管理。
皇室掌财用出入的是内务府。下有广储、会计等七司。其中广储司管理六库,即银库、裘库、锻库、衣库、磁闸、茶库。会计司,掌内务府帑项、庄园、地亩,启口徭役之事。
皇室财源包括:内务府所征钱物,户部支拨、各地进献等。
地方省、道、府、县行政机构也就是税务征管机构。各省均设承宣布政司掌钱谷出纳,督抚行使督察考成之责。道由分守道专管钱谷。府、县长官亲理钱谷等民事。
对于重要的税务工作、中央委派专门的官吏管理,如:漕运总督专掌漕政,巡视盐政专掌盐政。
二、库 藏
(一)户部库藏:
1银库:为国家财赋总汇。各省岁输田赋、漕赋、盐课、关税、杂赋,除存留本省支用外,凡起运至京的,都入此库。
2缎匹库:凡各省所输绸缎、绢布、丝棉、棉麻之类、都入此库。
3颜料库:凡各省所输铜、铁、铅、 砂、黄丹、沉香、黄茶、白蜡、桐油、并花等,均入此库。
(二)地方库藏:
1盛亦的户部银库:收贮金银、币帛、颜料诸物。
2直省布政使司库:为一省财赋总汇,各州县的田赋、杂赋,除存留支用外,其余都输入此库。
3粮储道督道库:储漕赋银,由州县征输此库。
4盐运使司盐法道库:贮盐课。
5各税务由部差者(监督库):贮关钞,分四季输部。由地方官兼者:贮于兼理官库,岁终输户部。
6州县卫所库:贮本色正杂赋银;存留者照数坐支,运输者输布政使司库。
三、管理制度和方法
(一)管理体制
清前期财政赋税管理之权完全集中于中央。地方虽然也征赋计入,开支动帑,但必须照户部的规定或得到户部的允许。当然地方有加征的陋规,而朝廷一般是发官样文件禁止的。地方存留经费须按实奏销,每年要上报赋税的原额、新增或减少,实征的收入数字和起运、存留、支给、协拨的数字,由巡抚达于户部户部核对汇总后向皇帝汇报。有的省入不敷出,户部从邻省拨助。
(二)赋税册籍
顺治年间,清廷在万历旧籍的基础上,编纂了《赋役全书》。内容包括有:地亩、人丁原额;逃亡人丁及抛荒地亩数;开荒地亩及招募人丁数;赋税的实征、起运、存留数等。每州县发二本,一存有司,一存学宫。还有丈量册和黄册作为《赋役全书》的附件。丈量册又称鱼鳞册,详载上中下田则,也记载田地所有者的姓名。黄册以记载户口为主,也记载各户的田亩数。黄册与鱼鳞册互为经纬,都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
康熙二十四年,修订《赋役全书》,只记切要项目,改名为《简明赋役全书》。
为了加强赋役管理,清前期除编订赋役全书外,还颁行有赤历册、流水簿、会计册、奏销册等。
赤历册:是省级财政机关稽核各地官府钱粮的册籍。每年由官府颁发空白册籍,令百姓自登所纳钱粮数字,编订成册,交布政司。留备检查。赤历册经核对无误后,发县追征。康熙十八年,使用流水簿,停用赤历册。
流水簿:始用于康熙十八年,是州县记载日收钱粮的簿籍,每岁送司磨对。
会计册:是备载州县正项本折钱粮数和钱粮起解到部日期的册籍。康熙七年,并入奏销册。奏销册:是各省详列钱粮起运存留、拨充兵饷,办买颜料等数字上报户部核销的册子。始于康熙七年。
(三)征收办法
清前期田赋的征收方法较前有所改进,曾颁行过下列几种方法。
1易知由单法:由单之式,每州县开列上中下田亩,人丁、正杂本折钱粮,起运存留各项总数,还开列各户人丁田亩数和应纳税额,在开征前一月发给各纳税户,令其按期缴纳。此法始于顺六年,此于康熙二十六年。
2截票法:截票也称“串票”。始于顺治十年。票上开列地丁钱粮实数,分为十限,月完一分,完则截法。票中盖印,从印字中分为两半,一半存官府,一半给纳税户。康熙二十八年,改为三联串票。一联存官府,一联给差役,一联交纳税户。雍正三年。实行四联串票,至雍正八年,又改为三联。形式上常有变动。
3滚单法:此法行于康熙三十九年。每里之中或五户或十户共用一单,于纳户名下注明田地若干、银米若干、春秋各应完若干,分为十限,发给甲首,依次滚催,自封投柜。不交或迟交者,予以严惩。
4顺庄编里法:是防止漏税而设立的一种方法。始于雍正六年。其法是据田地定户,从户而征税。例如某人在几甲儿县有田,立为数户者,应归为一户;原为一户而实系数人所有者,则应各户分立:有人未卖田亩,而移居于他处者,于收粮时令其改正;人居本县田地他县者,依本籍之名,另立限单催输。
5张贴榜示法:雍正年间,诏令各总督、巡抚,布政使饬州县官每年将各乡里完欠之数,呈送总督,张贴本里,让民周知。如有中饱,许人民执串票具控。其分年带征之项,也将每年应完之数详列榜示,使官吏不得额外溢征。
第九章 清代后期的赋税
第一节 概 论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为止,这段时期为清代后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国在明代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地主、商人、高利贷者牢固地结合,用积累的财富投资于土地进行封建剥削,而不用于扩大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在残酷的封建剥削下,广大农民只能维持狭小的生产规模,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阻挠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出现。在同一时期,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却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寻求和开拓殖民地,地大物博而国势日衰的中国自然成了他们掠夺的重要对象。
早在十六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就开始始到中国进行海盗式的掠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先后到中国沿海各地进行海盗式的抢劫、烧杀和强行买卖。但在十八世纪以前,他们还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还不具备大规模入侵中国的力量。十八世纪中叶以后,英、法、德、美等国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使他们输出商品的能力和欲望大大增加。英国资产阶级在巩固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以后,变中国为殖民地的欲望更加迫切。
清朝政府为防御海盗式的掠夺,保护封建经济,维持封建秩序,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中外商人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英国资产阶级在对华贸易不利的情况下,罪恶地采取了以鸦片套取中国白银的办法,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而大量的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官民吸毒,身心受害,财力耗损,经济萎缩,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人民加重了负担,国家财政收入日益枯竭,国内阶级矛盾加剧。在此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禁烟。
英国侵略者为了维护其鸦片利益,于1840年发动武装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从此遭到破坏。
为了瓜分中国,继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又多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主要有: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战争。每次战争的结果,腐败的清政府无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从这些条约中,外国侵略者取得了在中国开商埠、辟租界、管理海关,在中国内地开矿、设厂、造铁路、办银行以及在中国沿海和内河自由航运等特权。中国财政经济命脉日渐为他们所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财政等自主权逐渐丧失,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承受着外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双重压迫和剥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各地不断发生反对外国侵略和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和起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贵州苗族、云南回族、陕甘回族等农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