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知堂书话 >

第129部分

知堂书话-第129部分

小说: 知堂书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宁说是家世贫寒的结果,更为正确一点。挑灯夜读,本为苦学的一场面,
也实属穷学生应有的事,但是风紧的时节,火舌不断的摇动,也就跟着眨眼,
以至成为习惯,至今还没有改掉,这实在说的很是痛切,比古人的头悬梁、
锥刺股,更是利害,因为那头与股总还是依然故我,不曾留下一点儿的痕迹
的。

但是天下的事吃一分的辛苦,也就有一分的进益,这可以说是别一意义
的一种报应吧。只看这二十几万字的选集,便是这个辛苦的结果。郑先生廿
五年间孜孜矻矻的写作,中间虽经过种种困苦,却终于结出这样的佳果,可


说是没有亏负他这多少年的辛苦了。选集中共分五部分,虽是由于我自己的
才力不及和性情偏至的关系,对于经史正经文章不大能够理会,但觉得关于
这选集里的第一部分“学术论著”却是不能不特别一提的。这一部分共计十
八篇,头三篇是诸子思想的研究,乃是哲学史上的论文,末两篇则是关于修
词学的,都很有些精辟的见解,此外泛论文学一般,而特别注重与科学的提
携,这也是极其重要的意见,似乎值得一说的。其他的四部分则是随笔序跋
之类,我觉得容易读一点,所以为我所喜欢的也就更多了。但是一一提出来
说,也太词费,只好姑从省略。可是且让我添上一句,郑先生侨居马来亚,
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觉得未免太少了,只有《论郁达夫的南游诗》这一篇,但
是转侧一想,前有关于黄公度几篇,已经收入《入境庐杂考》中了,此外听
说郑先生正在编辑一部《南洋诗话》,那么这一缺恨也就可以弥补几分了吧。

一九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周作人时年七十六。

□1960 年作,刊新加城“世界”初版本
□未收入自编文集

关于守常全集的一点旧闻

编辑同志:

晦庵的《书话》中讲到《守常全集》第一册的出版,但是没有讲起这集
子编集的事情。据我所知道,这集子是守常先生的侄子李白余所收集的,他
本名李兆瑞,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守常先生死难以后,他立意搜编遗稿,
在各图书馆勤苦抄录。等得编好了的时候,北京方面已是蒋介石的特务密布,
个人行动有点不大自由了。李白余计划逃出华北,乃将抄好的文集四卷原稿
一大包,交来托我代为保存,他自己就从此不见了。到了解放之后,这才重
复出现,那时已经改名李乐光。可惜他已于好几年前去世了。

一九三三年在下斜街浙寺为守常开吊后的一星期,即四月二十九日,守
常夫人及女儿李星华曾来访,谈出文集事。由此推想,原稿第一二卷寄给北
新书局大约也是那时的事情。其时恐怕出版会有困难,所以听说要请蔡孑民
写一篇序,但是似乎他也没有写。鲁迅附识里的所谓T 先生,可能便是蔡孑
民。

文集第三四卷的原稿,连同一张守常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相,则是一九四
九年移交给有关人的。

□1962 年8 月31 日刊《人民日报》,署名难明
□未收入自编文集

第五辑——谈东洋的书

读武者小路君作一个青年的梦

我平常不大欢喜立论,因为(一)恐怕意见不周密,议论不切实,说出
去无价值,就是怕自己的内力不足;(二)觉得问题总是太大,太多,又还
太早,这就是对于国人能力的怀疑。

这种怀疑,虽然较胜于夸大狂,究竟是不狠好;前次我看见梁漱溟先生
作的《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一篇文章,心里是极佩服,但不免又想,这问题
太早,又太好了。叫现在的中国商民,自己去求积极的和平,他们懂得么?
他们敢么?只要懂得就敢,可是他们那里会懂呢?梁先生这篇文章是白做的
了。

这是我当时的意见。近来又读日本武者小路君作的脚本《一个青年的
梦》,受了极强的感触;联想起梁先生的文章,起了一个念头,觉得“知其
不可而为之”的必要,虽然力量不及,成效难期,也不可不说,不可不做。
现在无用,也可播个将来的种子;即使播在石路上,种子不出时,也可聊破
当时的沉闷,使人在冰冷的孤独生活中,感到一丝的温味,鼓舞鼓舞他的生
意。

我对于战争这件事,本来不大欢喜。从前无论读什么Ma…hon 等歌颂战争
的论文,或Tolstoy 等反对战争的小说,总觉得这件事是可怕,是无意义,
但是没有想到过应该如何去解决他。

大家总说俄国是欧洲最野蛮,喜侵略的国。他们的皇帝大官和将帅,或
者如此;但是世界上反对战争的文学,却要算俄国第一。解决的方法,也是
他们想得最早。苦利米亚的战,Tolstoy 亲历战阵,作Sebastopoly 卷。俄
土战争,Tolstoy 的私淑弟子Garschin,听得他人受苦,烦闷不过,自去投
军,情愿一同受苦;可是没有死,受了伤,放回来,作《步兵日记》、《四
日》(曾经译登《域外小说集》第二册)等短篇,写出战场上所受肉体同精
神的苦痛,人类对于生的执着和死的恐怖。日俄战争,Andreyev 并没有去打
仗,作了一篇小说叫《红笑》,可见猛烈得狠,读了这书,若不是一点不懂
得,便包管头痛心跳起来,夜里做恶梦!

这一次欧洲战争,俄国顶有名的战争小说,或者可算Kuprin 的《圣母的
花园》。

至于解决的方法,他们也不一致:Tolstoy 提倡无抵抗主义,实行当时
口号“VNrod!” (到民间去)这一句话;亲自种田斫木,做皮鞋去了。Garschin
想拔去“红花”(一切罪恶的象征),拔不掉,自己从楼上跳下来死了。Andreyev 
随后做了一部小说《七个绞罪犯》,看了又是要出冷汗的书。Kuqrin 作了半
部小说,名叫一个《坑》字,现在不晓得下卷出了没有,其中是讲娼妓生活
的。这两个人的意见,大约都是抱定一个“人”字。彼此都是个“人”,此
外分别,都是虚伪,如此便没有什么事不可解决,这是最乐观的思想。但是
“人类互相理解”,怎样能够做到呢?答语大约也是说“VNarod!”他们两
个人本来也是Tolstoy 派的人。

日本从来也称好战的国。樱井忠温的《肉弹》,是世界闻名的一部赞美
战争的小说。但我们想这也只是以前的暂时的现象,不能当作将来的永远的
代表。我们看见日本思想言论界上人道主义的倾向日渐加多,觉得是一件最


可贺的事。虽然尚是极少的少数,还被那多数国家主义的人所妨碍,未能发
展,但是将来大有希望。武者小路君是这派中的一个健者,《一个青年的梦》,
便是新日本的非战论的代表。

《一个青年的梦》最初登在杂志《白桦》上,一九一七年时单行出版,
是一部四幕的脚本。一个青年被一个不认识的人引了到各处去看,真心的觉
到战争的恐怖和无意义,随后断结到”世人未达到人类的长成时,战争不能
灭。照现今的国家行下去时,战争将更盛”。只要“人人都是人类的相待,
不是国家的相待”,便可得永久的和平,但这事“非从民众觉醒不可”。第
四幕中一段对话说得好:

青年:不使产生战争的东西有活力,国不亡了么?我所想的,是国也不亡,也没有
战争。

乞食者:就是这点要紧。但如“国”这思想,还是同现在一样,那怕就为难罢!须
得用民众的力量,将国的内容改过才好。世界的民众,变了一团,大家握手时,战争便自
消灭。须使民众不要互相恐怖误解,不可不晓得大家重要的关系,平和过日,是大家都有
幸福的事。又凡损人利己的人,无论是本国人,是外国人,都是平和的敌,非加制裁不可
的。这些事,非真心的懂得不可。假如承认了现在的国家,却反对现在的战争,世上没有
这样如意的事。

青年:我也觉得。但如今想更变各国的意旨,又觉得有点做不到。

乞食者:全在根,全在根,全在民众。人再进步一点,就好了。再一步!再两步!
要人民自求积极的平和,先得教他们痛切的感平和的必要。武者小路君的著
此书,就是要他们感这必要,也就是自己感得痛切不过,不得不直叫出来。
他人感着呢?不感着呢?也全是不得而知,不过希望他们能够感着罢了。自
序中说:

国同国的关系,要是照现在这样下去,实在可怕,世界的人想都觉得。单是觉得,
也是无益,一点都没法,只是默然罢了。我也晓得说也没用,但若不说,又更觉歉然。我
若不从艺术一方面说出来,我终免不得肚胀。我作这书,算是出出气,这戏演不演,不是
第一个问题,我只想说出真实的话罢了。战争的恐怖,我也不去夸张他。我止努力写他全
体,用人人所不能反对的方法,人人都能同感的方法,写出他的恐怖来。我也觉得自己的
程度不足,力量不足;但是因为怕了这些事便不说,又做不到。我不愿如此胆怯,连自己
能说真实话也不说。止就我力量所能及的做去,就满足了。

我自己不晓得这书价值如何。但他人的非难,我能回答他,或者听凭他,我想不久
总会明白的。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真诚,从内里出来,决不是装上去的。所以我想,靠这
个诚,或能在人心中,意外的寻得许多知己。

。。


我不专做这样的著作,但也想一面渐渐的动手来做。对于人类运命的忧虑,这不是
僭越的忧虑,是人人都应该忧虑的事。我望从这忧虑,生出新世界的秩序来。忽略这忧虑,
或者反要生出可怕的结果。我望平和的合理的又自然的生出这新秩序。血腥的事,能避去
时,最好避去。这并不尽因我胆小的缘故,实因我愿做平和的人民。

但我觉得现在社会的事情,不像在正路上走,能得平和解决的样子。所以我比别人
加倍的害怕。
明知“说也没用”,然而不能不说,因为还有对于人类这“爱”存在。

我读了《一个青年的梦》,想起《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文,不觉也引起那
“僭越的忧虑”。虽然还怀疑这问题太大太早,然而觉得这样下去,总不是
事,所以写这几句,希望青年能够对于这问题,稍稍注意,就满足了。


□1918 年5 月15 日刊《新青年》4 卷5 号,署名周作人
□未收入自编文集

人的生活序

李宗武君将他与毛咏棠君合译的《人的生活》寄给我看,说将要出版,
嘱我作一篇小序。我想武者小路君的思想,书中已经明白的表示,两君热心
于新村运动,这译稿又经再三斟酌,其信达之处,读者自能了解,不必待我
的赘说。我现在只略加历史的解题,聊以塞责罢了。

《人的生活》于一九二○年出版,内计文四篇。《人间的义务》、《现
代的劳动与新村的劳动》是两篇论文,曾在去年春间的《改造》等杂志上发
表。《未能力者的同伴》,一九一五年作,是一篇剧本,写一般有志未逮的
青年的心理,先前曾收在《向日葵》集内,跋里关于这篇略有几句说明:

《未能力者的同伴》,是写对于他人及自己的运命没有能力的人们的集会情形的。
心想做好的事,却没有这力量,——在或一意味上,现今的人类正是未能力者,这话也可
以说得。至少在这册书(案指《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