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知堂书话 >

第199部分

知堂书话-第199部分

小说: 知堂书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读抄小引

幼时读古文,见《秋声赋》第一句云:“欧阳子方夜读书”,辄涉幻想,
仿佛觉得有此一境,瓦屋纸窗,灯檠茗碗,室外有竹有棕榈,后来虽见“红
袖添香夜读书”之句,觉得也有趣味,却总不能改变我当初的空想。先父在
日,住故乡老屋中,隔窗望邻家竹园,常为言其志愿,欲得一小楼,清闲幽
寂,可以读书,但先父侘傺不得意,如卜者所云,“性高于天命薄如纸”,
才过本寿,遽以痼疾卒,病室乃更湫隘,窗外天井才及三尺,所云理想的书
室仅留其影象于我的胸中而已。我自十一岁初读《中庸》,前后七八年,学
书不成,几乎不能写一篇满意的文章,庚子之次年遂往南京充当水兵,官费
读书,关饷以作零用,而此五年教练终亦无甚用处,现在所记得者只是怎样
开枪和爬桅竿等事。以后奉江南督练公所令派往日本改习建筑,则学“造房
子”又终于未成,乃去读古希腊文拟改译《新约》,虽然至今改译也不曾实
行,——这个却不能算是我的不好,因为后来觉得那官话译本已经适用,用
不着再去改译为古奥的文章了。这样我终于没有一种专门的学问与职业,二
十年来只是打杂度日,如先父所说的那样书室我也还未能造成,只存在我的
昼梦夜梦之间,使我对于夜读也时常发生一种爱好与憧憬。我时时自己发生
疑问,像我这样的可以够得上说是读书人么?这恐怕有点难说罢。从狭义上
说,读书人应当就是学者,那我当然不是。若从文义上说来,凡是拿着一本
书在读,与那不读的比较,也就是读书人了,那么,或者我也可以说有时候
是在读书。夜读呢,那实在是不,因为据我的成见夜读须得与书室相连的,
我们这种穷忙的人那里有此福分,不过还是随时偷闲看一点罢了。看了如还
有工夫,便随手写下一点来,也并无什么别的意思,只是不愿意使自己的感
想轻易就消散,想叫他多少留下一点痕迹,所以写下几句。因为觉得夜读有
趣味,所以就题作《夜读抄》,其实并不夜读已如上述,而今还说诳称之曰
夜读者,此无他,亦只是表示我对于夜读之爱好与憧憬而已。

民国十七年一月三日于北京。

□1928 年2 月刊《北新)2 卷9 号,署名岂明
□收入《夜读抄》

夜读抄后记

《夜读抄》一卷,凡本文二十六篇,杂文十一篇,共计三十七篇,其中
除三篇外均系去年七月以后一年中的作品。这些文章从表面看来或者与十年
前的略有不同,但实在我的态度还与写《自己的园地》时差不多是一样。我
仍旧不觉得文字与人心世道有什么相关,“我不信世上有一部经典,可以千
百年来当人类的教训的,只有纪载生物的生活现象的Biologie 才可供我们参
考,定人类行为的标准。”这是民国八年我在《每周评论》上说过的话,至
今我还是这样的想。

近来常有朋友好意的来责备我消极,我自己不肯承认,总复信说明一番。
手头留有两封底本,抄录于后,以作一例:

承赐《清华特刊》,谢谢。关于××一文闻曾付××而未能刊出,顷见《华北文艺
周刊》上×君之文,亦云××不用,然则如不佞之做不出文章,亦未始非塞翁之一得也。
尊集序文容略缓即写,大抵敝文以不切题为宗旨,意在借机会说点自己的闲话,故当如命
不瞎恭维,但亦便不能如命痛骂矣。四月廿三日。(与纸君)

惠函诵悉。尊意甚是,唯不佞亦但赞成而难随从耳。自己觉得文士早已歇业了,现
在如要分类,找一个冠冕的名称,仿佛可以称作爱智者,此只是说对于天地万物尚有些兴
趣,想要知道他的一点情形而已。目下在想取而不想给。此或者亦正合于圣人的戒之在得
的一句话罢。不佞自审日常行动与许多人一样,并不消极,只是相信空言无补,故少说话
耳。大约长沮桀溺辈亦是如此,他们仍在耕田,与孔仲尼不同者只是不讲学,其与仲尼之
同为儒家盖无疑也,匆匆。六月十日。(与侵君)
这些话其实也就是说了好玩罢了。去年半年里写了八篇固然不算多,今

年半年里写了二十六篇总不算很少了。在我职业外的文字还乱写了这好些,
岂不就足以证明不消极了么?然而不然,有些人要说的还是说。说我写的还
不够多,我可以请求他们原谅,等候我再写下去,但是假如以为文章与人心
世道无关,虽写也是消极,虽多也是无益,那么我简直没有办法,只有承认
我错,因为是隔教,——这次我写了这些文章想起来其实很不上算,挨咒骂
还在其次。我所说的话常常是关于一种书的。据说,看人最好去看他的书房,
而把书房给人看的,也就多有被看去真相的危险。乱七八糟的举出些书籍,
这又多是时贤所不看的,岂不是自具了没落的供状?不过话说了回来,如我
来鼓吹休明,大谈其自己所不大了然的圣经贤传,成绩也未必会更好。忠臣
面具后边的小丑脸相,何尝不在高明鉴察之中,毕竟一样的暴露出真相,而
且似乎更要不好看。孔子有言曰,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我们偶然写文章,
虽然一不载道,二不讲统,关于此点却不能不恐慌,只是读者和批评家向来
似乎都未能见及,又真是千万侥幸也。

民国廿三年九月十七日,知堂识于北平苦茶庵。

□1934 年刊“北新”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夜读抄》

永日集序

民国十七年是年成不很好的年头儿。虽然有闲似地住在北京,却无闲去
住温泉,做不出什么大文章,一总收在这小册子里,还不到全部的三分之二,
其一小半乃是十七年以前所写的东西。

有五篇是翻译。有人或要不赞成,以为翻译不该与自作的文章收在一起。
这句话自然言之成理。但我有一种偏见,文字本是由我经手,意思则是我所
喜欢的,要想而想不到,欲说而说不出的东西,固然并不想霸占,觉得未始
不可借用。正如大家引用所佩服的古人成句一样,我便来整章整节地引用罢
了。这些译文我可以声明一句,在这集内是最值得读的文字,我现在只恨译
得太少。

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有一篇《忒罗亚的妇女》觉得较好,这篇戏曲的原文
实在也值得全译。

我的文章中所谈的总还是不出文学和时事这两个题目。关于文学我的意
见恐怕如不是老朽也是外行的,——其实外行我原是的。我的意思说在《〈大
黑狼的故事〉序》里,虽然谷万川君就不佩服。至于时事到现在决不谈了,
已详《闭户读书论》中,兹不赘。

民国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岂明于北平。

□1929 年5 月刊“北新”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永日集》

专斋漫谈序* 

何谓专斋?此有三义。甲,斋中有一块古砖,因以为号焉。乙,专者不
专也,言于学问不专一门,只是“三脚猫”地乱说而已也。丙,专借作颛,
颛蒙愚鲁。昔者“狂飙”主人为豫言三世,初名开明,继为岂明,复次当为
不明,今故奉教以专为名尔。三者义各有当:谈及古董时取甲义;妄论学艺,
则取乙义;又若对于社会信口雌黄,有违圣教,不洽舆情,老夫攒眉,小生
竖发,乃悉由于不明之故,应作丙义解也。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一日于北平市。

□1929 年刊“北新”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永日集》

看云集自序

把过去两年的文章搜集起来,编成一册书,题曰《看云集》。光阴茬再
大半年了,书也没有印出来,序也没有做得。书上面一定要有序的么?这似
乎可以不必,但又觉得似乎也是要的,假如是可以有,虽然不一定是非有不
可。我向来总是自己作序的,我不曾请人家去做过,除非是他们写了序文来
给我,那我自然也是领情的,因为我知道序是怎样的不好做,而且也总不能
说的对或不错,即使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写一篇小小的小序。自己写呢,
第一层麻烦着自己比较不要紧,第二层则写了不好不能怪别人,什么事都可
简单的了结。唠叨的讲了一大套,其实我只想说明序虽做不出而还是要做的
理由罢了。

做序之一法是从书名去生发,这就是赋得五言六韵法。看云的典故出于
王右丞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照规矩做起来,当然变成一首
试帖诗,这个我想似乎不大合式。其次是来发挥书里边——或书外边的意思。
书里边的意思已经在书里边了,我觉得不必再来重复的说,书外边的或者还
有点意思罢。可是说也奇怪,近来老是写不出文章,也并不想写,而其原因
则都在于没有什么意思要说。今年所作的集外文拢总只有五六篇,十分之九
还是序文,其中的确有一篇我是想拿来利用的,就是先给《莫须有先生》当
序之后再拿来放在《看云集》上,不过这种一石投双鸟的办法有朋友说是太
取巧了,所以我又决意停止了。此外有一篇《知堂说》,只有一百十二个字,
录在后面,还不费事。其词曰: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

知也。此言甚妙,以名吾堂。昔杨伯起不受暮夜赠金,有四知之语,后人钦其高节,以为

堂名,由来旧矣。吾堂后起,或当作新四知堂耳。虽然,孔荀二君生于周季,不新矣,且

知亦不必以四限之,因截其半,名曰知堂云尔。

这是今年三月二十六日所写的,可以表示我最近的一点意见,或者就拿
过来算作这里的序文也罢。虽然这如用作《知堂文集》的序较为适当,但是
这里先凑合用了也行,《知堂文集》序到用时再说可也。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周作人,于北平。

□1932 年10 月刊“开明”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看云集》

草木虫鱼小引

明李日华著《紫桃轩杂缀》卷一云,白石生辟谷嘿坐,人问之不答,固
问之,乃云“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这是仙人的话,在我们凡人看
来不免有点过激,但大概却是不错的,尤其是关于那第二点。

在写文章的时候,我常感到两种困难,其一是说什么,其二是怎么说。
据胡适之先生的意思这似乎容易解决,因为只要“要说什么就说什么”和“话
怎么说就怎么说”便好了,可是在我这就是大难事。有些事情固然我本不要
说,然而也有些是想说的,而现在实在无从说起。不必说到政治大事上去,
即使偶然谈谈儿童或妇女身上的事情,也难保不被看出反动的痕迹,其次是
落伍的证据来,得到古人所谓笔祸。

这个内容问题已经够烦难了,而表现问题也并不比它更为简易。我平常
很怀疑心里的“情”是否可以用了“言”全表了出来,更不相信随随便便地
就表得出来。什么嗟叹啦,永歌啦,手舞足蹈啦的把戏,多少可以发表自己
的情意,但是到了成为艺术再给人家去看的时候,恐怕就要发生了好些的变
动与间隔,所留存的也就是很微末了。死生之悲哀,爱恋之喜悦,人生最深
切的悲欢甘苦,绝对地不能以言语形容,更无论文字,至少在我是这样感想。
世间或有天才自然也可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